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定州中学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的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材料表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A.以复兴西欧经济为最终目标B.在经济援助计划之外进行军事渗透C。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D.在两极格局中争取占据优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依据所学,二战后,美国为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对欧洲进行援助,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实际上是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经济手段来达到控制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的目的,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色彩,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是北约组织的建立;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C。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名师点睛】)“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①引发了美苏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世界面临战争威胁,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如美苏两国的核竞赛以及古巴导弹事件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但核竞争的相对平衡,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在竞争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学习,吸取教训,推动了各国的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促使美国对日政策由压制转为扶植,美国片面对日媾和,使日本走上重新武装的道路,美国还对日本法西斯势力予以袒护,为当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④造成了一些国家长期分裂,国家得不到统一。2.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下列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所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直接导致了恐怖主义等严重的国际问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第二次权力转移即美国的崛起已经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因此A错误;B“建立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D“直接导致”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因此C的表述符合史实。故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3。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我比你更疼》.反映了A.苏联在危机中落败实力受损B.苏联和古巴之间关系紧张C。古巴国家安全受到巨大损害D.古巴成为危机的最大赢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片体现的是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美苏谈判,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说明苏联败落,实力受损,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体现的是美苏关系;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苏没有提及古巴;D项材料体现不出。考点: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古巴导弹危机4.一名叫沙博夫斯基的东德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错误地发布了一项关于放宽出国旅游限制的草案,误导大批东德人涌向柏林墙,迫使当局解除前往西柏林的限制,不久,柏林墙被拆除.柏林堵的倒塌A。是沙博夫斯基的失误所致B.是北约东扩的结果C.标志冷战对峙局面结束D。加速了德国统一进程【答案】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柏林墙的倒塌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崛起,美国霸权地位相对下降,而非丧失,故A项错误;欧日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呈现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欧洲崛起,自我意识觉醒,欧美间存在竞争,更多的还是合作,故C项错误;欧美同属资本主义世界,意识形态相同,故D项错误。6。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A。美苏关系缓和,和平共处B.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优势地位D.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美苏处于对峙,也就是处于两极格局状态,故A项排除;据“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及所学可得出美苏冷战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角逐,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论述美国取得了对苏联的优势地位,故C项排除;科技上的差距只是对表象的概述,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对峙7。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D.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A错在这一时期美国军事实力仍占有战略优势,如古巴导弹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B错在“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此前美苏已经有过对话。D错在这是表象而非实质。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8。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可知选择的与地缘政治无关,而欧洲一体化正是地缘政治的反映,故A项排除;第三世界的壮大没有“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冲破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趋向于多极化,使美国不得不“屈服于这种选择”,故C项正确;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美关系的改善9.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己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D。中国一边倒和美国扶持日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出台的,与题干时间不合,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基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冷战”加剧,而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利益,极力排斥中国,故B项正确;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是华约的成立,故C项排除;“中国一边倒和美国扶持日本”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美苏争锋的背景10。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A.威尔逊时期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D.肯尼迪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世界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题干所指金融、工业、贸易的领导地位在杜鲁门时期得以实现。1944年,西方国家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基础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形成;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此时杜鲁门在任,他于1945年就任美国第33任总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名师点睛】本题可以结合二战后两极格局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为达成世界霸主目的,在政治上实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在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1.1960年,美国发表了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义的报告《意识形态与外交事务》,探讨了二战后三种最有影响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和“立宪民主”)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下列事件属于民族主义范畴的是A。朝鲜战争B.古巴导弹危机C.欧洲的联合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二战后三种最有影响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和立宪民主)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共产主义以前苏联为首,立宪民主以美国为代表,人们把这两者之间的冲突称之为”冷战”,AB都属于冷战下的冲突,排除。欧洲的联合属于经济区域组织,与题干中“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不符,排除C。不结盟运动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属于民族主义范畴,故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2.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B。冷战下的各国关系是伙伴而非敌对C.冷战的目的是实现现代化与全球化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美、苏重要原因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A正确;冷战下的各国关系是敌对关系,B错误;冷战的目的争夺世界霸权,C错误;冷战阻碍了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错误。故答案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13。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答案】C【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该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通过“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判断出当时的时间是1961年,从时间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第二个关键点是抓住有效信息“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正确解读即可。14。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标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A。唯一的超级大国B.多极世界的一员C。欧盟外交的代表D。两极世界的一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表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故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冷战之后的世界政治走向15.美国在杜鲁门政府的主持下,对全社会中各个领域、各种力量和资源实施全面深入地动员和统筹,开始确立一整套协调国内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以及意识形态和知识资源的体制。材料反映出A。战后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加强B.“冷战”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确立C.美国希望全国人民对抗苏联D。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后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加强是为了遏制苏联的需要,A项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早在冷战之前已经确立,故B项错误;C项只突出了意识形态的对抗,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对立,故C项错误;杜鲁门政府开始确立一整套协调机制的目的是积极推行“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考点: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两极对峙·冷战【名师点睛】本题的出题思路非常明确,回答时抓住核心问题就可以。美苏两国的“冷战”是意识形态不同的两大国家间国家实力的较量,两国追求的正是各自自身的利益.也正是由于两国间方方面面的不同才会产生对立的局面,因此两国不可能发生利益趋同和意识形态上的淡化。16.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答案】B【解析】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到50年代初期,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而结束,与题干冷战定义长期的和平不符,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B项正确;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才走上对峙道路的,故C项错误;冷战期间,也爆发过一些局部战争,故D项错误。17.“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A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力量失衡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材料“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可知,新兴独立国家的出现,能够影响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故C项正确;该会议无法消除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故D项错误。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8.(高考重庆卷)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故A排除。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没有日本,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日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故D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日本19.(高考浙江卷)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程度性选择题,解题时注意把握题干中“争议最少”,分析选项“帝国主义战争”“大发展”“殖民体系瓦解"等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争议,因此ABD不合题意。而相比较而言,C最为贴切,且范围最广,最不易引发争议。故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的表现;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20。(高考江苏卷)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由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此后它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开始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实行以日美关系为核心的全方位的外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1。2014年5月《纽约时报》中文网1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中美实现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C。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美实行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中的“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评论作者猜测中国“可能”“试图”的行为,不能当成事实发生的,无法说明中国就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和这样的想法,故B项错误;按材料主旨,只能推断中国具备了在亚洲地区与美国对抗的潜在可能,一定程度上弱化美国的单极企图,故C项正确;材料既没有提到“中美冲突",也没有涉及“世界安全”,故D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22.以下是四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②韩国: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③俄罗斯: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并正式宣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④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美帝和其傀儡们对朝鲜悍然发动袭击A。相关历史史实需要进一步澄清B.不同立场观点导致不同史实表述C.事件第三方的表述往往较客观D。各方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出现差异【答案】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朝鲜战争二.材料题23。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内容1912年11月5日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所得殊不完备。市上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1916年7月6日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l921年8月13日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摘自《胡适日记全编》(1)结合中美的政治情况,分析胡适为什么对美国政治选举产生浓厚的兴趣?(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胡适认为历史学家需要哪两种能力?你对他的观点有何看法?(3)1948年蒋介石想让胡适参选总统,是迫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压力,请问杜鲁门为何要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4)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出人,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答案】(1)美国:美国政治选举是三权分立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该体制经实践证明十分成功;美国选举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参政的重要途径;美冈选举受到政党的控制,政党政治有利于分权制衡、实现政权在政党之间和平转移。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三权分立的《临时约法》;中国人民获得选举、参政的权利,政党纷纷改组和成立;中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即将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2)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能力:科学严谨的判断力;大胆高远的想象力。看法:无论赞同还是反对,言之有理即可。(3)原因:冷战时期,杜鲁门推行杜鲁门主义,在中国积极反共;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展开战略反攻,杜鲁门对蒋介石不满意.(4)可靠:胡适。理由:胡适的日记一般记载的是当天的事情,而且有文字保留下来,而罗尔纲是在事情过了大约60年后再追忆,难免会记忆出错,因此胡适日记更可靠。【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图表信息,本问实际上主要考查对近代中美两国民主政治构建的相关认识。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结合近代中国20世纪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以及美国民主政治的优越性等,来解读胡适对美国政治选举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A。中国方面(民主政治的不断健全):①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三权分立的《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②中国人民获得了选举、参政的权利,政党纷纷改组和成立;③中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即将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等。B。美国方面(优越性):①美国政治选举是三权分立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该体制经实践证明是十分成功的;②美国选举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参政的重要途径;③美国的政党政治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现等。(2)根据材题干图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根据图表关键信息“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直接判断得出,胡适认为历史学家应该具备的两种能力,即①科学严谨的判断力;②大胆高远的想象力。关于对胡适的这种治史观点的认识(看法),可以持肯定,也可以持否定态度,做到有理有据,做到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即可等。(3)根据题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相关内容—-美国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这样来解读“杜鲁门插手中国总统选举的原因”:①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推行杜鲁门主义,强调意识形态,在中国积极反共;②此时期,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中优势非常明显,展开了大规模战略反攻,杜鲁门对蒋介石的统治不太满意等。(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历史研究相关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