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博览会中小企业行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研究_第1页
第四次中博览会中小企业行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研究_第2页
第四次中博览会中小企业行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研究_第3页
第四次中博览会中小企业行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次中博览会中小企业行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这个名字第一次突出,突出了“国际品牌”,展览的“互惠效果”进一步提高。经国务院批准,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企业年会和中国企业年会(以下简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并于2006年9月15日在阳城召开。以助推中国广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挺进世界为己任的中博会,今年进而向世人展现了一连串强势卖点——5000多个国际标准展位、我国“五部一省”和意大利“一府三部”豪华主办阵容、“中小企业王国”意大利加盟、跨国采购巨头争相云集等等,这使得已“两鸣惊人”、刚满三岁就跃升国际级的“大象式”展会更吸引全球眼力。温故中博会诞生历程、探究中博会未来走势,让人深刻领悟到中央和各级政府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和智慧,预示着中国中小企业新一轮做大做强热潮的降临。政府主导,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定位“小中见大、博览天下”、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国际性展会,中博会是中国外贸第一省广东为填补全国空白而倡办、中央政府多部门参与主办,专门为我国广大中小企业走向世界而搭建一个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专享大舞台”。截止2005年底,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达42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59%、出口额占68%、上缴的税收占49%。这有力地表明,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特别是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不强,获取资本、资源、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能力较弱,迫切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和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支持。2003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考察首届广东省民营企业产品博览会时,萌生了把这一“省字号”会展进一步提升为“国字号”会展的念头,为全国中小企业提供做大做强的专享服务平台。在那次考察活动即将结束时,张德江说了这样一番话:“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所有企业当中,我国90%以上的企业还将是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是个永恒的命题。中小企业藏龙卧虎,但缺乏走向国际市场的渠道,很需要政府‘扶一把’、‘送一程’。也就是说,政府应降低中小企业参加展会的准入‘门槛’,使中小企业得到一个‘练摊’并发展壮大的舞台。”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说:过去有些浙江的商人,开始时是小本经营,小打小闹,后来到上海大码头“练摊”,摸爬滚打之后,就鲤鱼跳龙门,成了龙,然后到香港、美国当老板去了。由此可以看出,凡是中小企业都得经过磨练。政府可在广州打造这样一个舞台,让全国的中小企业到广州这个地方来会一会,练一练,然后实现由鱼到龙的蜕变,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张德江考察讲话的三天之后,广东申办中博会的决策开始纳入省政府的议事日程。两天后,广东省政府正式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邀请函,建议联合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张德江这一建设性的倡议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导向不谋而合,这两个国家部委立即决定与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这一盛会,创造性地以“会展扶持”形式为全国中小企业搭建其专享的“低门槛、高水平”的服务平台。中博会的成效2004年10月,首届中博会在广州花城会展中心隆重揭幕时,并没有引起全国很多人的重视,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这一“初生牛犊”在成绩上并不谦让同城的“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实惠牌”是中博会打出的第一王牌,为达此目标,中博会创办伊始就进行了“度身定做”,通过举办展示洽谈、合作项目推介、采购说明、融资洽谈等会议活动,为中小企业争取订单、开拓市场、结识客户、寻找合作伙伴、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扶持和帮助。同时,中博会还将通过高峰论坛、专题培训活动、信息化论坛,帮助企业开阔国际视野、了解法规政策、熟悉国际规则等,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这些强大利好因素,使得初生的中博会“一炮打响”。首届中博会采取借力广交会的“搭车”策略,就地利用广交会广泛的外商资源,而以同期举办的第96届广交会作为参照,中博会“实惠效应”更加凸显,最终得以“一鸣惊人”。2004年10月18日至22日初试牛刀的首届中博会虽然只有约1860个展位,但开展五天就接待来宾11.8万人,意向成交额达320亿元人民币,规模只有第96届广交会的1/14,成交额却达前者的1/5。自此,国内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结束了没有自己会展平台的历史,首次拥有了专属自己的“低门槛、高水平”的高规格展会舞台。在第一届首战告捷的基础上,2005年第二届中博会在更高层次上举办。当年,国内主办方由首届的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广东省政府3家再增两席,商务部、财政部也加入到主办方行列。展会不仅在举办时间上首次与广交会错开,选定在九月中旬举办,而且举办地址也由第一届时的花城会展中心扩至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广交会举办地——琶洲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而与法国合办中博会,在中国会展史上更是具有分水岭性质的特殊意义。2004年张德江出访路过法国,驻法大使陪同的时候向他透露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将带1000家企业去中国的消息,张德江一听,思路立刻引向了中博会。当时正是首届中博会开幕的前一天,张德江在当天晚上回到广州听取广东省政府负责人关于中博会最后的筹备情况汇报时,商讨了在第二届中博会期间同期举办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的计划。第二天,借中博会开幕式举行前的简短时间,在休息室里,张德江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部委领导谈了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赞同。2005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第二届中博会上同期举办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2005年9月12日至15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博会展位规模是首届的3倍,实现到会客商数量、签约金额成倍增长,初步具备了国际展的雏形,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成效。在短短的4天内,共有3520家国内外中小企业参展,吸引了国内外19.8万人次前来参观、洽谈和采购,签约意向项目2.2万个,意向金额426亿元。中博会“两试牛刀”就实现“两鸣惊人”,被国内外会展界惊叹为“办展奇迹”。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孵化器。在世界中博会之所以得到超常规发展,与中央高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2005年秋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东视察。在得知第二届中博会即将开幕的消息后,温家宝充分肯定中博会对促进国内外中小企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作用,并殷切希望主办各方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办成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更好地促进中国中小企业与国际中小企业的合作和发展。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也对中博会高度重视,为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博会的举办专门发来贺信,勉励中博会为中小企业开展合作、树立形象、交流信息、开拓市场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博会主办单位进行研究,决定从第三届起更名为“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博会的口号、宗旨、会徽不变。这样,改姓“国际级”的中博会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中博会将进入国际化新阶段将于2006年9月15至18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博会,由前两届的国内展上升为国际展后,有关方面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决心以全新的国际化风采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强势因素标志着中博会三年迈上三个大台阶,正朝着与享有“中国第一展”盛誉的广交会并肩的目标挺进。据介绍,本届中博会又新增加中国银监会为主办单位,我国由“五部一省”主办,意大利由总理府、外交部、国际贸易部、环境和领土部主办。同时,为落实中意两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合作的共识,经国务院批准,本届中博会将同期举办中意中小企业博览会。对此,意大利方面也积极响应,将派出超过1000人的参展团来穗赴会。此外,还新吸引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多个国家的积极参与。第三届中博会将成为中博会正式迈向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迈入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关键阶段。广东省对第三届中博会高度重视,正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筹备,争取将其办成像广交会、深交会一样的广东第三个世界级的会展品牌,为全国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服务。广东省副省长佟星表示,广东省目前正从中博会是世界中小企业合作新平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新增点,扩大对外开放新抓手这“三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举办第三届中博会的重要意义:主办各方也正以发挥广大中小企业的聚集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保持中博会发展可持续力以及提高中博会服务力这“四个力”为目标和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本届中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有关人士表示,中博会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出发点以助推广大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为己任,是一个能给企业带来实质好处的博览会,因此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全国各地共同努力和在前两届中博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三届中博会将会进一步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出品牌,使中博会在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小企业发展中促进市场对接的必要性政府积极举办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不仅对广东的中小企业,乃至对全国的中小企业都是一个喜讯。为什么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与大企业抗衡,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另一支生力军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而中博会正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市场对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