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4第页(共24页)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3.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6.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C.大地﹣﹣水﹣﹣鱼 D.水﹣﹣鱼7.有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8.我们通过电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时,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王亚平在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0.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11.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12.如图所示,在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C.声波能传递信息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13.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14.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15.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16.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1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B.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18.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的深度D.医院中用“B超”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19.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20.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21.如图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23.校元旦晚会上,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琴声是通过传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24.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2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2013年6月11日,“神十”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电视转播时,即便不看电视画面,也能分辨出是哪个航天员的声音,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宇航员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26.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Hz,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27.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大;翟志刚与刘伯明、景海鹏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不同.28.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通过传到人耳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的乐音的.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29.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属于噪声的是.30.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右音叉时,与左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31.物理学中用分贝作为描述声音强弱的单位,把人耳(听不到/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0分贝的声音.如图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控制噪声.32.如图的温度计叫;它的示数是,最小刻度为,使用时,它(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待测物体再读数.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33.在如图1所示的7个相同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小明进行如下探究:(1)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此时发生振动的是瓶壁,从左向右音调逐渐变低,可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2)用嘴依次吹瓶口,此时发生振动的是空气柱,从左向右音调却逐渐变高,可见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4)如图2,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杯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高脚酒杯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手指不要脱离杯口),使其发出声音,当酒杯中水量越多,音调越.(5)按如图3所示制作一个哨子,上下推拉“活塞”,发出的声音将有很大改变,从声学的角度来说,推拉“活塞”的过程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气体振动的(选填“频率”或“振幅”),进而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34.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体(选填“固”、“液”或“气”)能够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选填“相同”、“不同”或者“一样”).(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振动,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4)如果在用土制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不能”或“无法断定”)听到对方的讲话声.35.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四、计算题(共5分)36.回声是声波的反射现象,反射回来的声波至少要比原声滞后0.1s到达人耳,我们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别开,因此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要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这个环节.故选C.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响度大小、是否有介质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和构造,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一般不同.【解答】解:A、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此选项错误;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D、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此选项错误.故选C.3.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用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选:A.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②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同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产生声音不一定被人耳朵听到.【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正确;B、声速受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影响,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振动产生的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等原因,导致人耳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6.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C.大地﹣﹣水﹣﹣鱼 D.水﹣﹣鱼【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V固>V液>V空气.【解答】解:空气传导慢且衰减快,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传播速度在比空气中快,因此脚步声应先经过固体在经过液体传到鱼的听觉器官.故选C.7.有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考点】声速.【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气体最慢.【解答】解: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乙同学会听到两次敲击声.故选B.8.我们通过电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时,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王亚平在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不同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从声音判断出是王亚平在讲话,依据是音色不同.故选C.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2)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即“闻其声而知其人”,不是响度,故A错;B、“不敢高声语”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指响度,不是音调,故B错;C、在学校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D、超声波通过传递能量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10.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响度.故选A.11.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解答】解: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选C.12.如图所示,在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C.声波能传递信息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A、“海巡01”利用声波震慑、驱赶海盗,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发射高分贝的声波可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D、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3.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木棍敲击玻璃瓶时主要是水在振动,水越少,越容易振动,所以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选A.14.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考点】音色.【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选B.15.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6.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解答】解: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1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B.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响度.【分析】(1)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根据对三个特性的理解做出判断;(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解答】解: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故A正确;B、一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要小,而不是音调要低,故C错误;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故D错误.故选A.18.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的深度D.医院中用“B超”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考点】音调;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可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3)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声音还具有能量;【解答】解: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指的是音调低,“高”是指音调高;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的深度,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医院中用“B超”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9.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A、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频率高,音调就高,高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C、声音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的仪器,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故选:D.【解答】解:A、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才传播,所以A是错误的;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B是错误的;C、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C是错误的;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D.20.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2)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读数时,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4)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A错误;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D、图中读数时,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21.如图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答】解: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答案为:振动.2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化实验”.【解答】解: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即该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答案为:介质.23.校元旦晚会上,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24.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故答案为:音调;响度.2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2013年6月11日,“神十”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电视转播时,即便不看电视画面,也能分辨出是哪个航天员的声音,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发声物体;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每个人发音的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分辨航天员的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色;不能.26.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300Hz,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f==300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300;能.27.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翟志刚与刘伯明、景海鹏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有时人们说的高低实质是大小的意思;(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不同的人在说话是音色不同.【解答】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不能大声说话,担心打扰天上的人,其中的“高”指响度大;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太空中的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要采用无线电话交流;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具有能量;不同的乐器振动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根据音色不同来分辨物体.故答案为:响度;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能量;音色.28.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的乐音的音调.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丁是噪声的波形,图甲、乙、丙是乐音的波形.【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2)空气柱的长度影响声音的音调,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3)噪声是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杂乱无章,乐音的波形有规律.【解答】解:(1)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入耳朵;(2)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长度变化则使音调变化;(3)甲、乙、丙、丁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甲、乙、丙的波形有规律,振动规则,是乐音;丁波形杂乱无章,是噪声.故答案为:空气;音调;丁;甲、乙、丙.29.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甲、乙;响度相同的是甲、丙;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属于噪声的是丁.【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无规律,由此判断.【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频率大,丁振动频率更大,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甲和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乙、丙图中的声音振动有规律,丁图中的声音振动无规律,有规律振动的是乐音,无规律振动的是噪声.故答案为:甲、乙;甲、丙;丁.30.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右音叉时,与左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1)敲响右音叉时,由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右音叉振动产生的能量,通过声波传递给左音叉,使左音叉振动发声,与左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也说明声波具有能量;(2)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左右两音叉相隔的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所以不能看到此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振动;介质;能量;不能;真空不能传声.31.物理学中用分贝作为描述声音强弱的单位,把人耳刚刚能听到(听不到/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0分贝的声音.如图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①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②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是0分贝;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答案为:刚刚能听到;传播过程中.32.如图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示数是37.2℃,最小刻度为0.1℃,使用时,它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待测物体再读数.【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首先要明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解:由图知,温度计的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测量范围为35℃~42℃,是一只体温计;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示数为37.2℃;体温计可以离开待测物体再读数.故答案为:体温计;37.2℃;0.1℃;可以.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33.在如图1所示的7个相同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小明进行如下探究:(1)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此时发生振动的是瓶壁,从左向右音调逐渐变低,可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2)用嘴依次吹瓶口,此时发生振动的是空气柱,从左向右音调却逐渐变高,可见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4)如图2,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杯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高脚酒杯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手指不要脱离杯口),使其发出声音,当酒杯中水量越多,音调越低.(5)按如图3所示制作一个哨子,上下推拉“活塞”,发出的声音将有很大改变,从声学的角度来说,推拉“活塞”的过程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气体振动的频率(选填“频率”或“振幅”),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或“响度”).【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2)首先应该判断出是瓶子和水在振动还是瓶内的空气柱在振动,然后根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来进行解答.(3)往保温瓶内倒水时,振动物体是空气柱.(4)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5)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塑料管和活塞制成的哨子,吹哨时,哨声是由于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解答】解:(1)向瓶子内添加水,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柱振动发声,且水量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盛水越多的瓶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2)用嘴吹瓶子时是靠里面的空气柱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盛水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保温瓶内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4)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5)吹哨时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塑料管内空气柱质量和体积,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1)低;(2)高;(3)A;(4)低;(5)频率;音调.34.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选填“固”、“液”或“气”)能够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选填“相同”、“不同”或者“一样”).(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振动,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4)如果在用土制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选填“能”、“不能”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床出租合同范本(2篇)
- 《航空制造数字孪生技术》课件-知识点1:固定副如何设置案例引入 任务2
- 《行业会计实务》课件-项目三 3.4.2工程成本的核算
- 2025合作共建物业合同书
- 2025企业设备更新借款合同
-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似图形及成比例线段
- 2025商业店铺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合同模板
- 2025茶叶采购销售合同书范本
- 2025租房合同未签订时定金应归何处
- 2025商业综合体委托经营管理合同书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
- T-CACM 1212-2019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产后小便不通
- 林业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超市店长价格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脑芯片模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农产品跨境贸易合作协议方案书
- 掘进爆破、爆破安全知识
- 绿色工厂员工培训
-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