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_第1页
【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_第2页
【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_第3页
【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_第4页
【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964年巴西通过了一条法律来鼓励没有土地的农民到亚马孙砍伐森林种植橡胶,发展养牛业,从此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科学家们评估,亚马孙的树和灌木丛就储存着850亿吨到1000亿吨的二氧化碳。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为什么要保护湿地?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一、湿地的概述1.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

或为

的土地。2.类型:湿地有天然湿地和

湿地之分。包括

、低潮时水深

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

、水库、稻田等。3.特点:地表

有水,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

地带。4.分布:湿地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分布广泛。具体说来,我国湿地的分布具有

的特点。地表浅水覆盖人工沼泽滩涂不超过6米湖泊常年或经常过渡不均衡思考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没有湿地的分布?【提示】有。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但根据湿地的定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位于沙漠中的塔里木河,位于澳大利亚沙漠中的艾尔湖等。二、湿地的功能和作用——“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是具有较高的

和丰富的

的生态系统。2.湿地的作用:湿地具有提供水资源、调节

、涵养

、调蓄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

等作用,因而有“

”、“生命摇篮”和“鸟类的乐园”之称。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维持

、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

、发展

和旅游等方面。生产力

生物多样性气候水源洪水生物多样性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农副产品航运思考湿地是否是废弃的荒地?【提示】否。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它既是环境资源,又是自然资源,不仅能产出粮食(如水稻),还能产出药材、鱼虾、莲藕和菱角、芦苇等,所以它不是荒地,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宝库。三、湿地资源问题1.现状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

;质量在逐渐

;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

的能力明显下降。2.原因:人类对湿地资源、环境的

利用。3.洞庭湖萎缩的原因:一是因为洞庭湖

严重,二是与人类长期

有关。减少下降抑制自然灾害过度开发泥沙淤积围垦思考湿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有哪些?【提示】开垦湿地为耕地、砍伐灌木、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进物种干扰、城镇建设等。四、湿地的保护1.原因:破坏湿地已严重威胁到居民的

和区域的

;保护湿地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

,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2.措施:退

还湖、还湿地;退耕还林还草;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防止对湿地的污染和破坏。生存环境持续发展综合效益田天然林思考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提示】洞庭湖地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引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围湖造田虽一时得到了耕地,但因湖泊面积明显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因此,洞庭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以减少洪水的发生,同时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化。课本P41图2-7中国主要湿地分布(1)中间的分布图反映的是我国湿地的分布特征:从总体看,我国湿地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大致是东部季风区多,西北内陆地区少。其原因与地势有关,我国东部地势低,气候湿润,降水多,地表水源丰富,地表水和地下水容易汇集,有利于湿地的形成,而西部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不利于湿地的形成。(2)图中四幅景观图分别反映的是:湿地名称湿地形式形成原因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沼泽湿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有冻土存在,水不易下渗;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鄱阳湖湿地湖泊湿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地势低洼,有赣江等众多河流水注入,水量充沛海南岛红树林湿地红树林湿地地处热带海滨,海滩广阔,气候湿热,水热充足,利于红树林的生长长江中下游人工湿地灌渠、稻田、水库等地处平原,耕地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流、灌渠、水库众多课本P42图2-8白鳍豚图片中的白鳍豚又称白豚,为中国特产的淡水齿鲸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体呈纺锤形,体长1.5~2.5米,体重可达230千克;吻部呈喙状,窄而长,吻尖略向上翘;额顶显著隆起;眼小,耳孔也极小,形似针眼,位于眼的后下方;背鳍呈低的等腰三角形,位于背中部而略靠后;背灰色或蓝灰色,腹面白色,鳍为灰色或青灰色。呼吸时,头部先出水,喷出的水花不高,尾鳍并不出水。大脑特别发达,声呐系统极为灵敏,头部还有一种超声波功能,能将江面上几万米范围内的声响迅速传入脑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现有数量稀少,已面临灭绝的危险。课本P42图2-9水鸟图片显示的是生活在洞庭湖区的鸟类,洞庭湖湿地广大,气候温暖湿润,湿地植被丰富多样,鱼虾众多,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与良好的生存环境,加之这里还是我国冬候鸟和夏候鸟迁徙的重叠区域,是亚太鸟类迁徙线路上的主要停歇地和越冬地,因而鸟类众多,目前已记载到的鸟类12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东方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二级保护的有灰鹤、小天鹅、白额雁等31种。度夏的候鸟达40多种,万只以上的鸟类种群达数十个之多。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课本P44~P45图2-10掠夺性捕鱼图2-11捕杀珍稀鸟类的解读见教材练习全解部分课本P45图2-12退田还湖图2-13洞庭湖区水产养殖场图片展示的是退田还湖后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过后,国家在洞庭湖区实行了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等治理措施,湖区居民告别了以前从湖区围垦出来的耕地,在原来耕作过的土地上蓄水成湖发展渔业、水产养殖业;或将还湖后的耕地改为鱼塘,在洪水期蓄水行洪,在湖水位低时发展水产养殖业,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保护了环境。1.产出作用: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可发展水产养殖和特种动植物的种养,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等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2.调节功能:湿地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是河流与土壤的重要补给水源,具有含蓄水源、调蓄洪水的作用。湿地水体广大,温度变化和缓,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3.生态功能:湿地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特别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生存场所,具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4.环境保护功能:湿地水体广大,自净能力强,能起到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美化环境的作用。5.旅游功能:湿地景观类型多样,在美化环境、发展旅游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6.航运功能:湿地中的大型深水水面能为水上航运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是重要的水运场所。7.其他:河口海岸的湿地因泥沙淤积还能起到促淤造陆的作用。[特别提示]

湿地的环境效益及破坏后的负面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中心位置,“湿地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湿地”已成为中心城市的一大特色。该市准备在10年内投资600多亿元打造“东方湿地之城”,形成“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的城市特色,创造“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2)黄河三角洲湿地可以发挥哪些生态功能?(3)依据材料,简要说明东营市为何要打造“东方湿地之城”?解析:

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形成原因可从其所在区域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要素的影响方面来考虑;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功能可从其对气候、水体、动植物的环境影响方面来考虑;东营市打造“东方湿地之城”的原因可从湿地在美化环境、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积极影响方面来考虑。答案:

(1)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洼,黄河不仅能从中游带来大量泥沙输入到这里沉积,还能给这里补给大量水源,加之这里水体流动缓慢,使得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从而使得这里形成了大片湿地。(2)湿地是蓄水池;能调节气候;是众多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湿地中的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3)因为湿地具有美化环境、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污染、吸烟除尘、过滤空气、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作用。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B.消除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在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物质、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能消除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也不能控制污染。答案:

A1.湿地减少的原因:从人为原因看: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②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如过度采集导致河湖水生植物减少,过度捕捞导致湿地鱼种减少;③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导致湖泊湿地在减小,因围垦导致沼泽湿地骤减;④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及农田污水排放,造成湖泊湿地和许多大江大河的水质变坏,并且城市污染已向周围湿地扩散;⑤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⑥引入物种的干扰;

⑦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⑧围海造陆等导致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等。从自然原因看:①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②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2.利用利用:过去,由于在认识上存在把湿地当做“荒地”看待的误区,过分强调经济价值而忽视湿地的生态环境价值,许多地方出现了对湖泊沼泽过度围垦、对湿地植被乱砍滥伐、对湿地动物滥捕滥猎、大量工农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湿地水体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河流湖泊泥沙淤积严重等现象,导致湿地被大量占用或毁坏,出现湿地退化,濒危水禽和多种候鸟锐减,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地表径流的调节功能下降,洪水灾害增加;农业气候条件恶化,水质下降等;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湿地应做到:保护湿地植被、禁止滥捕滥猎、保持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保证湿地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误区警示]1.天然湿地的数量没减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围湖造田、沼泽改田、水体污染等,使天然湿地的数量不断减少。2.保护湿地就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护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因为湿地生产力的高低主要是由湿地质量决定的,湿地的环境保护功能也是由湿地质量决定的。一潭臭水是起不到湿地作用的。3.保护湿地的保护要注意两个原则:(1)注意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产出功能。湿地保护并不是不去发挥湿地的生产功能,而是使其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其生态功能。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2)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在保护、开发、利用湿地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环保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保护措施:一是要禁止对湿地围垦造田或随意改变湿地的现状,加强对湿地的管理;二要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三要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四是对已经退化的湿地要采取工程措施恢复;五是防止向湿地随意排放污染物的现象,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7年6月下旬,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所到之处,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水稻因根茎被咬伤而成片枯死,严重威胁湖周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的安全。材料二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下图为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1)洞庭湖区鼠灾大规模爆发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带来的危害又有哪些?(2)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解析:

洞庭湖区鼠灾大规模爆发的原因可从泄洪涨水与围湖造田对老鼠栖息地的影响、捕杀老鼠天敌对老鼠种群的影响等方面来思考;此次鼠灾大规模爆发带来的危害可通过阅读材料得出。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可通过两图的比较得出,原因则可从自然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从自然原因看,泥沙淤积会使河道湖泊变浅、变小;人为的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会加速湖泊河道的淤积过程。湿地在防洪、蓄水、改善小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湿地的上述功能的发挥。答案:

(1)大规模围湖造田,既使鼠类的栖息地缩小,又拉近了农田与东方田鼠栖息地的距离,导致东方田鼠的危害增大;大量捕杀猫头鹰、老鹰、黄鼠狼、蛇等老鼠天敌,使东方田鼠大量繁殖缺乏制约。毁坏农作物,危害农业生产;破坏河湖堤岸和护坡;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2)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数量减少。自然原因:湖泊本身存在着因泥沙淤积而自然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一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引起的;二是上游地区滥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使得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加快了湖泊的淤积过程。(3)①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原有的水循环方式;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了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2.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非湿地为(

)A.① B.②C.③ D.④(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

第(1)题,此题在文字材料中给出主要的湿地类型,然后判断给出的四幅图片,很明显图③是海洋,不属于湿地的范畴。解答此题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水面都属于湿地;第(2)题,湿地的主要功能或用途应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它可通过调节径流等来达到调节气候的目的,而不是作为各种用地的后备资源。答案:

(1)C

(2)B高考思维导析:随着世界湿地资源面积的减小,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关注,本节内容将成为考试命题的热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是结合区域图或相关资料,考查湿地的判断、湿地的功能、湿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1.(2010·四川文综卷)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甲中①河流与图乙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①河流__________________,②河流_________________。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3)分析图甲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解析:

(1)由图中经纬度数值得出①河流为松花江,②河流为锡尔河。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锡尔河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晴天日数较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由图示看出130°E以东地区等温线数值变化总体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且沿海地区等温线密集,内陆稀疏,说明沿海温差大于内陆。东北角有呈闭合状的等温线且数值为该区域最小,则该区域低温中心位于东北角。在甲地等温线弯曲处做等温线的切线,可知虚线处气温高于两侧,由图中等温线数值推断此季节为冬季,此区域主要受冬季风影响,而虚线西侧为大兴安岭,即虚线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3)湿地的形成条件有:湿润地区,降水充沛或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等。它具有调节气候、调控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要结合地区特点相应分析。答案:

(1)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冬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2)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或背风坡)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2.(2009·高考江苏卷)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解析:

第(1)题,洞庭湖面积的变化据图分析即可,原因要从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和自然原因(泥沙淤积)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难度较小,只要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分析即可。第(3)题,要紧扣洞庭湖湿地遭到破坏的原因分析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注意的问题。答案:

(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热点聚焦时事材料材料一2011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让我们重新审视森林的重要作用。森林对于水资源、食品、生计、娱乐等都有重要作用,没有森林,人类将无法生存。材料二

2010年初,巴西政府加强热带雨林保护力度。巴西热带雨林的大规模破坏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巴西政府推行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