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一测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一测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一测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一测_第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郑州市一测考试高考政治主观题七种类型的解题法和演练题《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4.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使用价值不同。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取代说法错误)22.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盲目从众才不可取)(一)设问方式:体现类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或用经济(或哲学或政治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

"体现类"的解题方法

首先划分层次,然后找出每一层次的关键词(即每一层次的主体和主体的行为),再联系调动相关教材知识作答。答题要点一般是:教材原理+材料中的作法(即如何体现)。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6题第⑴问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15分)

参考答案:①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观点)。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③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观点)。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是"双赢"的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材料)。1.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血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参考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和大量受血者的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血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2008全国卷Ⅰ38)(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答案: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设问方式:“反映类”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这类题经济学中又经常以图表题的形式出现。

反映类”的解题方法

“反映类”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即现象),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要揭示出本质),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和政治术语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33分)(1)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l2分)答案要点:(1)①洞庭湖区人民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从过去的单一经营到现在的多种经营;②政府加大投资,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③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美”的第29

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北京奥运会部分体育图标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以篆书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汉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有同学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斤泛的影响。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举—例)举办奥运会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3.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劳动者各项经济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应该是劳动权)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8.通过购买社保,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0.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11.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12.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13.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1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15.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16.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17.消费决定生产。18.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平等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就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7.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8.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9.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10.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11.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1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13.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三)设问方式:“原因类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

(二)“原因类”的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答题格式:客观必然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典例分析: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2)问39.(2)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反腐败?15分

(2005年文综高考题)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收人增长缓慢,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农民务工人数增长趋缓。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10分)(依据):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农民工的经济、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必须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职能。(意义):②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

③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分)①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③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把它改造为中国哲学.

(现阶段的"中国哲学",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包括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哲学家的哲学理论,他们并不都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另外一些海外华人的宗教哲学家也并不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0.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一)设问方式:"怎么办类"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或直接以解决某一问题的措施、方法、建议等设问。

(二)涉及考题:如2000年第37题第(3)问:美国为什么要插手该地区事务?如何插手?(6分)

2002年第38题第(2)问: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9分)

2003年第38题第(1)问:根据所学政治常识,分析目前应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8分)

2003年第41题第(4)问: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10分)

2004年第39题(60分)第(5)问: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10分)2007年第39题第(2)问:针对从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思路。(8分)(三)“怎么办类”(措施、方法、建议等)的解题方法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仍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梳理作答的解题思路。具体来说答案可从三个方面去找:(1)从材料中找方法:①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如材料呈现水土流失、赤潮等,其反向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②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2)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比如解决农业的措施书本上就讲了五个方面的措施(3)从当前政策中找方法(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提出的重大措施)。

.(2008山东卷28)(25分)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去的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常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7分)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②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若答出”不断融人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最高不超过7分).(2008山东卷29)材料: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7分)答案:①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③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统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④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6.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7.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8.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

9.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10.规律有好坏的.

11.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1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一)设问方式:“意义类”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二)涉及考题:2000年第36题第(2)问:试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5分)2001年第41题第(5)问:根据所学的政治常识,说明民族独立对这些国家的意义。(8分)

2002年第40题第(5)问:据此请分析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14分)2003年第41题第⑶问: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9分)

2004年第38题(32分)第(1)问: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1分)

(三)“意义类”的解题方法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41题第(3)问

41.(3)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既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解题思路:

明确判断:此题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结合知识、材料、最新精神作答:

①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三农"问题等。(可答:增加农民收入)

②结合关键材料作答:"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答: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可答: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结合最新精神作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答: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③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2004年高考题)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2003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77.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1)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1分)参考答案:①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对国家的意义)②发展海洋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或调整产业结构)。(对企业的意义)③发展海洋产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人民的意义)(一)设问方式:“认识型”的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

(二)涉及考题:2001年第39题第(3)问:从哲学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10分)2003年第38题第(2)问: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8分)

2003年第39题第(2)问: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9分)2007年第40题第(6)问:(6)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8分)(三)“认识类”的解题方法

“认识类”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因此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联系材料,分解设问,把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①“是什么”(内容)、②“为什么”(产生的原因)、③“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等)、④“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有这样四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2)问

38.(2)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判断表态(是什么):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阐述道理(为什么):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明确做法(怎么办):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9.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答:(2)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是什么:气象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气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

为什么:①重要性是: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可能性是: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必要性是:气象服务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怎么办:此题可不用回答。

参考答案: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5年3月17日起,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新申请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将不再实行优惠利率。问:如何认识这一经济现象?①中国人民银行的决定体现了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住房市场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空。(是什么)

②这是为了防止房地产业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避免国民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措施(为什么)

③这样做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④这样做有利于抑制购房需求,打击日益严重的炒房现象,平抑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影响)14.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15.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

16.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17.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18.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2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21.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22.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2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4.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25.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6.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7.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8.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29.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30.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31.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32.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33.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

34.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

35.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36.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37.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

38.实践决定于认识

39.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4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1.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4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43.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45.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46.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7.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48.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

49.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50.“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6.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8.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9.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5.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16.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17.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18.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19.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20.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1.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

2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3.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7.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29.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30.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

(个别是普遍存在的前提)31.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

3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3.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

34.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35.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36.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

37.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38.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

39.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40.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41.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44.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

45.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46.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先有内因后有外因

4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8.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必然联系

(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设问方式:"启示类"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二)涉及考题:2002年第38题第(3)问: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

(三)“启示型”的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2011(30分)《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目标解读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表二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同学乙说:“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情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感悟反思(3)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答(1)重视保障民生和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启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4)同学们关注安徽发展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05高考卷)材料一:右图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回答:(1)“微笑曲线”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结合材料二,说明“微笑曲线”对我国企业提高利润水平有什么启示。(6分)参考答案:(1)①从事产品研发、零件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而从事组装的企业利润水平较低;与60、70年代相比,目前底端与两端的利润水平差距扩大,底端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2)①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产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②积极开拓市场,重视售后服务;③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信誉,塑造企业形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山东省委、省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五大板块”等发展战略。2007年8月又提出了“一体两翼”构想,“一体”是指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区域面积、人口、总量、收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等主要指标举足轻重,是拉动全省发展的主要发动机和增长极;“两翼”是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土地、矿产、劳动力等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合力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这一构想突破了传统的“雁形成长理论”,把原有“五大板块”连成有机整体,丰富和深化了对我省区域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的认识。

(1)分析山东省“一体两翼”战略构想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6分)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一体两翼”构想给我们的启示。(9分)答案:(1)①构想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②构想体现了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成优势互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③构想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统筹兼顾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6分)(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促进丛省整体发展。②主要矛盾和次要是辩证统一的,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突出抓好“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合力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③辩证的否定观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一体两翼”构想突破了传统区域发展理论,是对全省区域发展思路的创新。(9分)

注:考生如答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要点可参照得分。材料一:自2007年7月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踊跃推荐和评选身边的先进分子,评选活动使很多参与者受到了教育,全社会兴起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材料二:受表彰的全国十佳敬业奉献模范——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固机经理许振超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并为青岛港赢得了可观的效益。(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文化作用的?(4分)(2)许振超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6分)答案:(1)①全社会兴起学习先进性、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体现了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分)②评选活动使很多参与者受到了教育,体现了文化活动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分)(2)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分)②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2分)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2分)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割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4.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

5.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6.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是我国的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7.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同.

8.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

9.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10.改造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

1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13.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4.集体主义已成为我国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

15.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17.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实现了集体利益也就实现了个人利益

25.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必然能转化为现实

26.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必须以共同理想为根本方向

27.理想对人生,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宁夏银川一中2010届模拟考试)自2003年起,教育部分批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6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给试点高校提供自主选择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间和舞台。下面是部分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这些试题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价值取向。*何为软实力,如何构建国家软实力?*《阿凡达》很火,欧美大片、日本动漫也很受欢迎。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文化?*谈谈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现在社会该不该提倡雷锋精神?*给你一张厚纸、一根铁丝,怎样煮熟鸡蛋?*"范跑跑"现象你如何看待?(1)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试题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哪些要求?(10分)(2)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试题内容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的启示(15分)4.(1)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3分)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3分)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3分)(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4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爱我们的祖国,(2分)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3分),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2分)12.材料二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3)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11分)⑶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④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2)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3)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乃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内在统一的。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党通过农村经营制度、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等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民群众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践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标准。28.(23分)材料一:持续性干旱、洪涝灾害、强风暴、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资源和破坏环境,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现象频发,许多国家损失惨重,马尔代夫、图瓦卢等岛国甚至面临“灭顸之灾”。材料二: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聚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全球减排协议。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了量化减排指标,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自主减缓目标,中国代表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联合国框架下,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1)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材料一对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启示。(8分)

(2)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说明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联合国框架下,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9分)

(3)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如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6分

)(1)(8分)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②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③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3分)(说明:要点①③若回答“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观点”也可酌情给分。若从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1—3分))(9分)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代表性最广、影响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国际组织,在协调国际关系、保障全球安全、推动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气候变化问题攸关人类生存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3分)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承担的义务也是不同的,各方根据国情履行有区别的责任,符合实事求是、平等互利原则。(3分)(6分)①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②企业应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③居民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④发达国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回答上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3、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4、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7、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决定性因素。9、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10、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注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11、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1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15、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16、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8、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部问题。(注意: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19、中共中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0、人民政协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21、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22、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意: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23、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24、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25、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26、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2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28、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29、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30、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31、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32、中华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形成的。3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布,界限十分清楚。34、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35、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36、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37、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38、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39、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40、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现实情况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4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4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4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立法权。46、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47、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48、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注意: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9、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注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5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2、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4、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5、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6、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7、弱国无外交,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8、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9、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0、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11、国家利益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材料一: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凸显: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内需动力依然不足;产业层次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缺乏;资源环境约束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改善民生任务繁重,人口、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压力加大。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中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同时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图一和材料一,你认为广东省政府应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幸福广东?(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生活发展目标。(11分)(2)答: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技术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3分)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3分)③坚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3分)④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分)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3分)⑥广东省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上的作用。(3分)⑦广东省政府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3分)(答到其中的4点即可满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答: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分)②提高执政能力,应该加强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3分)③坚持民主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2分)④坚持依法执政,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2分)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分)(如果答道“中共的性质、宗旨”,“中共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可酌情给分)1.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纲要》为什么要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纲要》出台体现了公民民主决策的途径有哪些?:(1)(理论依据)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国家的重大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③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广泛了解社情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意义)④这有利于推进《纲要》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2)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纲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保证决策反映民意;专家咨询制度,召集各省教育厅厅长、专题组组长、各级学校长等有关专家,举行系列座谈,保证了《纲要》的科学性;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社会听证制度,通过新闻发布会,对议案修正、完善,听政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每点2分,只要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得6分)1.材料一:核能在上世纪中期得到广泛运用,它的诸多优点为我们所公认:不会像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数百万倍。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日本核泄漏事故为人类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事实上,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石油钻探过程中可能出现油井爆炸和原油泄漏;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矿难;利用太阳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对待此次事故的正确的态度是以之为鉴,定期做好核电站的维护和检查,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提高安全利用核能的能力、防范其潜在的危害。材料二:对于日本核辐射,国家海洋局启动海域放射性应急监测,每天公布检测结果,同时国家原子能机构也发布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实行服碘保护。同时日本政府也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动用直升机进行空中注水对核反应堆降温冷却,经过不懈努力,一直阴霾重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终于现出了“光明前景”,福岛核电站危机进入可控状态。(1)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进行分析。(1)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关系,核能及其它能源自身的弊和利是对立统一关系。(2)矛盾具有普遍性,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对于任何事物我们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针对核能等各种能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优点和缺点,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克服其缺点,化害为利,为人类谋福利。(3)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即两个方面,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核能和其它能源,我们在认识到它们的优点同时,还要认识缺点,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正确利用它们。(4)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核能和其它能源他们之间相比较,都有区别于其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结合他们自身的优缺点,具体分析,有选择和鉴别的加以利用。(5)任何矛盾都包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价。对于核能和其它能源,我们在认识或者评价时,要着重抓住它们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权衡利弊,形成对它们全面、完整、准确的认识。(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懒又相互排除,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于核能危及环境、人类安全这个次要方面,我们一定严防死守,制定正确的措施,建立定期安检机制和应急机制。(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核能和其它能源利用方面,我们要分析利弊,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优点),同时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方面(缺点)。(每点3分,打出其中4点可得12分,只答原理方法论而不联系材料,每点2分,若只答材料,不答原理和方法论不给分)——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

矛盾观(五大原理及方法论):①矛盾同一性、斗争性原理(对立统一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又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同一以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②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③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⑤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事物发展,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⑥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起主导作用,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⑦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7、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10、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1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15、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16、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17、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18、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19、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20、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2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22、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23、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4、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25、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26、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2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28、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29、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30、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性、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32、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33、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4、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5、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36、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3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8、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

39、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4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2、“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4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44、隋唐,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注意:错。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朝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唐,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