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作品的雅俗互渗_第1页
张可久作品的雅俗互渗_第2页
张可久作品的雅俗互渗_第3页
张可久作品的雅俗互渗_第4页
张可久作品的雅俗互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可久作品的雅俗互渗

张克九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目前有860多部散曲作品。这是原散曲作家中最常用的一部,占金元散曲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一生足迹遍诸江南各地,时隐时吏,年轻时曾有过凌云之志,但随着岁月蹉跎,壮志消磨殆尽,往往迫于生计,不得已出仕小吏,曲意周旋官场。作为一个生于书香门第,深具传统气质的文人,生活在窘迫辛劳之中,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受到较高的评价。贯云石称其“抽青配百,奴苏隶黄,文丽而醇,音和而平,治世之音也”;朱权则称小山为“词林之宗匠也”;刘熙载称“元张小山,乔梦符为曲家翘楚”,“两家固同一骚雅,不落俳语,惟张尤翛然独远耳”。明朝李开先认为“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李、杜”,赞誉很高,将其与李白、杜甫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其作品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说明张可久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引领了一代曲风潮流。探讨张可久的散曲艺术,对进一步了解元散曲的创作无疑有重要意义。张可久的创作处于散曲文学蓬勃发展的鼎盛期,作为谐谑尚趣相对应的另一座高峰清雅幽俏,张可久的散曲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散曲有追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将一腔豪气化为一股感伤的泪水,在感伤中自嘲自谑,寻找失落的人生,失落的文化,失落的自我。张可久深受传统文学的影响,又受到时代思潮的感染,加上生活多波折,内心郁结,这些使他形成了一切有度的创作个性。他的创作个性决定了他的创作特色。从宏观上来看,最突出的就是手法多变,求变图新。又能杂糅古今,熔铸诸体,悟到了散曲“深浅浓淡雅俗”最谐和的所在。其作品多为精致的小令,玲珑剔透。套曲不多,但也不乏漂亮之作。从微观上来讲,张可久的散曲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意象意境与情感意识这一特点在张可久的批判社会的作品中体现明显。如[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元代社会庸俗的追名逐利的世相:贤愚颠倒,道德沦丧,才高遭弃,清廉受贬,无才无德之人操持大权。人与人之间只剩下金钱关系。此曲嬉笑怒骂,冷峻中带着俏皮,尖酸刻薄中带着愤激,在士绅与庶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伤怀于内,愤激于外。其中包含着元代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深刻地反省与批判,认识到金钱对人的种种异化,也包含着对生命意义与价值观的苦苦思索,由对现实的愤激引发对人生的意义的怀疑与无尽的酸楚与沉痛。大俗大雅,界在微茫。意象塑造形象传神,水晶丸,面糊盆,盛钱囤,迷魂阵,睡馄饨,葫芦提。冷嘲热讽,目不暇接。另一曲[一枝花]《湖上晚归》中也有充分的表现: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生色围屏,翠冷松云径,嫣然眉黛横。但携将旖旎浓香,何必赋横斜瘦影。用丰富的比拟和想象,勾勒西湖晚景,意象塑造生动,创造出俏丽的禅悟境界,被李开先誉为“千古绝唱”。“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向为人击节赞叹,美人面娇艳若花红,山似僧人头黢青若初剃,人与物之间的互喻,意象妙趣横生,幅短意长,雅俗俱备,以乐景传哀思,堪称绝妙。这在[天净沙]《江上》一曲中又有别样的表现: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骛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此曲中有鸣雁落平沙,孤骛翔长空,残霞映溪水,疏林有人家,小舟载渔歌,轻唱入芦花,一个一个的意象接踵而来,绵密流丽,既独立又关联,联缀成一幅充满江南水乡风味的图画。既简淡自然,又有众多的画外之意,让人遐想联翩,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的清纯美,具有美学价值,扩展了散曲的美学品味,虽说雅致,倒也还明白如话。保持了曲所特有的直白,通俗易解,深婉蕴藉。小山的“曲味”总是与众不同,意生象外,别有一番滋味,令人回味无穷。二、重韵新曲,作《清拓》《新语》“三对”张可久深得诗词曲的精华与要义,在俗中求雅,而在雅中又透着俗。在创作中拓展了曲的表现力,李昌集认为“在元代曲家中只有小山才全面地将传统诗词的艺术精神输入散曲,把元曲的‘外旋’意趣,引向传统诗词的‘内旋’风格,把元散曲总体特征上属于‘直陈性和白描化’的语态明显地转向‘描述性和修饰化’”。小山的曲,有近于诗与词的,如“猿啸黄昏后,人行画卷中”;“晚风花雨晴,小楼山月明”;“屏外氤氲兰麝飘,帘底惺忪鹦鹉娇。暖香绣玉腰,小花金步摇”。有介于词与曲之间的,如“月笼沙,十年心事赋琵琶。相思懒看帏屏画,人在天涯。春残豆蔻花,情寄鸳鸯帕,香冷荼蘼架。旧游台榭,晓梦窗纱”;也有纯正的曲的语言,如“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拢钗燕,靸绣鸳,卷珠帘绿阴庭院。奈何天不教人醉眠,打新荷雨声一片”,给人风格多样,美不胜收之感。除此以外,修辞手法的多样化也使小山曲更有魅力。对仗是小山曲修辞手法中最明显的。其中又有连璧对、连珠对、隔句对、鼎足对、散对等等形式。信手拾来一曲,便可见其普遍性,如“空林暮景,疏梅瘦影,老树秋声”为鼎足对;“命仙客联诗赋鼎,试佳人按曲吹笙”为二句联;“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是很好的对偶句。还有“萧寺罢疏钟,湿翠横千嶂,清风响万松,寒玉奏孤桐”,“夜气清,酒力醒,宝篆销,玉漏鸣”等等,句句押韵,一气呵成。简洁,文雅,清新。这中间,三句相对的鼎足对最引人注意,它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以往诗词中没有,是有别于诗词的创新,呈现出特殊的语言魅力。小山善用“三对”,而且频率很高,数量也多,显得工巧贴切,浑然天成,一点儿也不流于板滞。如“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青泥小剑关,红叶溢江岸,白草连云栈”;“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等等,数不胜数。这种修辞手法丰富了小山曲的艺术美,也使小山曲独具特色。还有比喻、比拟等手法也给小山曲增色不少。如[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极写天台山的高险,结句笔锋陡转,连类取譬,针砭世情,“比人心山未险”,融情、景、理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引人深思。又如[红绣鞋]《西湖雨》将西湖的雨比作“行云神女梦,泼墨范宽图”,给人一种雄壮之美。三、浪迹山水,深意境深处实张可久散曲也不乏形象生动之作,塑造的有些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山坡羊]《闺思》: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用通俗的口语,抓住声口、神态刻画,幽默有趣,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好梦惊回,娇嗔薄恼的少妇形象。生动有趣,引人联想。又如[朝天子]《闺情》:与谁,画眉?猜破风流谜。铜驼巷里玉骢嘶,夜半归来醉。小意收拾,怪胆禁持,不识羞谁似你。自知,理亏,灯下和衣睡。写闺中少妇临镜画眉,着意梳妆打扮,准备迎接丈夫的归来,但丈夫却是喝得醉醺醺的,且半夜才归。女子忍无可忍半是责怪,半是怜爱,而丈夫小心翼翼,不予辩解,和衣而睡的情景,女子柔中有刚,男子刚中有柔,形象生动活泼,散发着芬芳的生活情趣。缠绵诙谐,别有风味。小山散曲中的形象除了痴男怨女外,多为自身的比拟,是一种自我塑造。如[寨儿令]《次韵》:你见么?我愁他,青门几年不种瓜。世味嚼蜡,尘事抟沙,聚散树头鸦。自休官清煞陶家,为调羹俗了梅花。饮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不强如坐三日县官衙。充满了强烈的自我表露,看破世情,表现出愤世、厌世、避世的情绪,怀才不遇,感慨尤深。可以窥见张可久孤独,凄寂而不失高雅的生命意识和文化情怀,乐闲自在则是他与社会保持和谐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现实是最无情的:“功名半纸,风雪于山”无保留地表露了诗人一辈子奔波的辛酸与内心深处的隐痛,“为虚名消尽朱颜,掩孤蓬羞见青山。”字里行间,伤感的潜流肆意奔突。但又于漂泊中不能罢手,追求闲适却又不能,痛苦的理想,执着的期待!现实的卑微凄怆,理想的超迈高雅。羁旅天涯,欲有作为而不得,欲想归闲又不能,这是多么凄苦的境遇,其心灵深处实是一颗破碎的心,这使他浪迹山水的诗行里充满了深度的悲哀与感伤。“先生醉眠春自老”,在深婉恬静,轻松优美的归隐背后,是一把鲜为人知的辛酸泪。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传统的伤感文人形象。四、“一念”“双感”小山曲为了使作品蕴藉悠远,常用典故,且多用通俗之典,少涉生僻,因而其用典如盐入水,浑化无迹,如[殿前欢]《次酸斋韵》: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笑我,我笑酸斋。用伊周、刘阮、李杜等通俗易懂的典故,表达归隐之情,豪放而又蕴藉。又如套曲[一支花]《湖上晚归》,则表现得更为充分:[梁州]挽玉手留连锦英,据胡床指点银瓶。素娥不嫁伤孤另。想当年小小,问何处卿卿?东坡才调,西子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诗成。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下风声。可憎,有情,捧红牙合和伊州令。万籁寂,四山静,幽咽泉流水下声。鹤怨猿惊。[尾]岩阿禅窟鸣金磬,波底龙宫漾水精。夜气清,酒力醒;宝篆销,玉漏鸣。笑归来仿佛二更,煞强似踏雪寻梅霸桥冷。用欧阳修“六一泉”句、苏轼“西子娉婷”句、孟浩然“踏雪寻梅”句以及嫦娥、苏小小等人典故,显得词隽语永,意境悠远,别有新意。张可久在叹世、归隐、写景抒怀等内容中,很少直抒胸臆,往往由景传情,由表象传达内涵。特别是写景抒怀之作。象[凭栏人]《江夜》: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如一首非常美丽而又沁人心脾的抒情小夜曲,虽然曲中并未指明弹筝的是什么人,所弹曲调是什么内容,但闻者却能心领神会,仿佛亲耳听到一曲动人肺腑的哀歌,一首压缩了的《琵琶行》。全曲情景交融,弹者和听者融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月夜江上听筝图。幅短意长,意境清隽幽远,笔调一往情深,显得清空疏快,声情摇曳。把自然美与强烈的情感糅合在一起,将伤怀寄寓于外界景象,显示出张小山文人似的独特的忧郁与寂寥。使作品韵味悠然。五、创作风格与美学思想的关系小山曲用韵较密,有时句句押韵,有浓厚的声调美。如[人月圆]《秋日湖上》:笙歌苏小楼前路,杨柳尚青青。画船来往,总相宜处,浓淡阴晴。杖藜闲暇,孤坟梅影,半岭松声。老猿留坐,白云洞口,红叶山亭。句句押韵,平仄通押“庚青”平声韵,清明爽朗。又如[寨儿令]《西湖秋夜》:九里松,二高峰。破白云一声烟寺钟。花外嘶骢,柳下吟篷,笑语散西东。举头夜色濛濛,赏心归兴匆匆。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中,人在广寒宫。“东江”平声好韵,洪亮庄严,自然稳顺悦耳,有音调和谐,回环流走之妙。综上所述,小山曲的创作艺术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性,突显主体性灵,情绪内涵显得复杂、婉曲、深邃,浓郁的愁绪流动其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拓宽了散曲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修辞手法,在风格、语言、意象、形象、意境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审美上由于有节制地抒发自己的感概、忧思,既非山肴野蔌,也非山珍海味,大约处于中间,得清雅幽俏之美。确立了一种新的格局,感伤情调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在俗文学中体现出独特的文人儒雅精神。由于张可久在当时的重要地位,他的创作风格必然影响当时散曲创作的潮流和倾向,他的创作风格同时也被奉为正宗,对同时期的散曲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录鬼簿》在论及屈子敬、曹明善的作品时把张小山视为典范,用以衡量其他作家的创作成就。即使是在正统的《四库全书》中也录有张可久的小令两卷,以此“见一代风尚之所在焉”,可见,在散曲的成就上,小山的地位足与马致远相提并论。他以毕生精力投入创作,为“本色”散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散曲的继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晚期,散曲以其作品中的清丽一类为宗,文人学士竟相模仿,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的骚雅端丽见长的作家,如,徐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