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属于纯净物的是()A.泉水B.雨水C.蒸馏水D.海水2.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部分地区时常现雾霾天气。你认为雾霾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A.可吸入颗粒物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水 B.空气 C.加碘盐 D.酸牛奶4.如图是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C.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D.化合物Z与W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365.下列图示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B.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C.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7.含原子团的物质是()A.Cu B.CO C.KCl D.KNO38.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化学式),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由3种元素组成混合物B.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C.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9.美国普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铝镓合金是铝和镓熔合而成的混合物)制备氢气的新工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B.太阳能的使用可以解决部分能源危机问题C.流程中的水、氧化铝、氧气都属于氧化物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铝和镓10.化学概念间有如右下图所示的部分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11.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B.氧气常温下呈气态C.SO2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D.铜丝呈紫红色1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B.取用固体C.闻气味D.倾倒液体13.在人体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A.氢 B.氧 C.钙 D.铁1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当您走进化学实验室时,会发现有些药品装在棕色瓶中这是因为这些药品见光,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分解,您预测硝酸银见光分解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A.N2B.NOC.NO2D.NH31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往水中加活性炭可使硬水软化B.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人体健康C.肥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D.过滤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水是纯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1)铝是地壳中_____含量最高的元素。(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Al2O3存在。Al2O3属于_____(填字母序号)。A.混合物B.氧化物C.纯净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填空:(1)对于实验①,下列操作不妥的是__________。A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上瓶塞C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D用木炭代替红磷(2)实验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3)实验③中左边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该实验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18.(8分)由分子的角度解释: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何不同?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变化的现象是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2)“图2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会______填“放热”或“吸热”。(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节约药品;______。(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不考虑盐酸的挥发性。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现象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题分析】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题目详解】泉水、雨水、海水中除了水,还含有可溶性的钠钙镁离子等可溶性杂志,属于混合物,在蒸馏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C。2、A【解题分析】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大量的粉尘固体颗粒,使空气中粉尘和可吸入固体颗粒变多,故A正确。故选A。点睛:PM2.5指环境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它含量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微小颗粒能携带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长时间停留,且输送距离较远,深入到呼吸道内部,甚至达到支气管和肺泡,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是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全球每年约有210万人死于PM2.5等颗粒浓度的上升中。3、A【解题分析】

A.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水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B.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加碘盐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酸牛奶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解题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X、Y分别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Z、W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题目详解】由分析可知: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氧化物,故B正确;C、参加反应的Y是氧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后发生改变,故C错误;D、化合物Z与W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二氧化碳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18,故D错误。故选B。5、A【解题分析】

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故正确;

B、倾倒液体药品,试管应倾斜,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要进行预热。故错误;D、称量时要左物右码,且要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故错误;故选:A。6、A【解题分析】

A.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原子构成,故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C.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多数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此选项错误。故选A。7、D【解题分析】A、

Cu中不含有原子团,错误;B、CO中不含有原子团,错误;C、

KCl中不含有原子团,错误;D、

KNO3含有原子团硝酸根,正确。故选D。8、C【解题分析】

A.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为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15+22+5=4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5)=9: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9、C【解题分析】

A、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故A正确;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故B正确;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

D、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故D正确。故选C。10、D【解题分析】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B、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错误;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故错误;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当氧化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时即为化合反应,当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中有氧气时即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故选D。11、A【解题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题目详解】A、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B、氧气常温下呈气态,物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SO2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物质的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铜丝呈紫红色,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A。12、C【解题分析】

A、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选项错误;B、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镊子或者药匙取用,不能直接用手,选项错误;C、闻气体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至鼻子下方,防止吸入过多有害气体,选项正确;D、倾倒液体时试管口紧靠试剂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13、B【解题分析】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水,人体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氧。故选B。14、D【解题分析】

依据元素守恒,硝酸银中不含有氢元素,故产物中不应该含有氢元素,故选择D项。15、C【解题分析】

A、往水中加活性炭是为了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可以软化硬水,故错误;B、纯净水中缺少人体需要的很多营养元素,故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人体健康,所以说法错误;C、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所以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故正确;D、过滤后的水中可能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属于纯水,故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金属13BC【解题分析】(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____________元素。(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Al2O3存在。Al2O3属于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DB烧杯中溶液变红色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氧气增强水的导电性【解题分析】

(1)A、装置为密闭条件,则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故A正确;B、点燃红磷后,为防止集气瓶内气体逸出,应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上瓶塞,故B正确;C、燃烧停止后,要冷却至室温,使气压恢复,在打开止水夹,故C正确;D、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会占据消耗氧气的体积,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故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故D错误。故选D;(2)因浓氨水有挥发性,氨气就逸散至大烧杯中,再者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就会溶解进B烧杯中,氨气溶于水成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现象为B中溶液变红;整个实验中都是氨气分子的运动,故此实验目的是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左边玻璃管连接的是电源正极,电解水实验的产物是“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故左边玻璃管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因为纯水不导电,故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18、水的蒸发是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不变;而水的电解是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解题分析】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分子之间间隔增大,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发生分裂,变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变红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