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调查_第1页
某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调查_第2页
某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调查_第3页
某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调查_第4页
某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调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三个AA”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围绕这一问题,最近区委办公室到XX镇进行调研,形成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从调查的情况看,经过历届班子和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XX镇的“蓝莓之乡”品牌效应开始显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已经驶入“农业小镇”向“农业强镇”、“农业名镇”转变的快车道,很多做法对全区面上工作都有启示、借鉴作用。一XX镇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路径XX镇过去农业“靠天吃饭”、工业“一穷二白”的特征比较明显。从近几年的发展历程看,一方面,农业底子薄、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大的矛盾是由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长期累积形成的,绝非一朝一夕能彻底改变;另一方面,以有机蓝莓为抓手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从“土里刨食”到“土里淘金”的转变不是偶然,而是镇域特点、政策机遇、现实制约、群众期盼、干部努力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库区山乡”的区位条件,使传统种植业成为当地农民的主业,决定了加快农业发展是实现富民兴村强镇的中心工作和根基所在。XX镇毗邻BB水库,有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占87.5%。全镇38个行政村中,有库区村16个、库区安置村24个,库区村绝大部分土地为“水位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可以说,土地贫瘠、沟壑纵横,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同时,2009年,按照市、区“环库林带建设”要求,沿BB水库退耕还林5200余亩,使有限的优质耕地进一步减少。加上近年来受水源地保护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工业类项目落地和原有石材加工等粗放式产业发展。准确把握“库区山乡”的镇情实际,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持续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全镇上下面临的重要课题。(二)“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使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弊端逐渐凸显,决定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现实选择。XX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散到合、从弱到强”的探索。2005年以前,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耕作的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以及少量板栗、桑、茶叶、苹果等经济作物(约2770余亩)。受水浇条件、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大多是广种薄收、粗放经营,造成农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土地经济效益和群众生产收入低下。2005至2008年,立足镇情村情引进新生事物——蓝莓,种植面积从10多亩推广到600亩,综合效益非常明显,初步尝到了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甜头。2008年以来,抓住区里扶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政策机遇,推动蓝莓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7万亩,其中2012年以来新发展8000余亩,2014年计划突破1.8万亩,率先探索走出一条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品质农业的新路子。(三)“缺技少劳”的现实制约,使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要求日益迫切,决定了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和全区一样,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普遍存在“在家劳力不当家,当家劳力不在家”的现象。以西尚沟为例,全村323户、846人中包括60岁以上老年人170名、在校学生有210名、剩余劳动妇女256名,以外出务工为主的青壮年劳动力仅有210名,少劳户、低能户、缺技户、轻农户占很大比重。近几年,借助区、镇扶持政策率先引进种植蓝莓后,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设大型产业化发展基地,使原来的山岭薄地亩均年收入从400元提高到20万元,全村村民年均增收400余万元。实践证明,将蓝莓种植与库区保护、山地开发有机结合,采取“院校+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破解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先进农艺农技推广困难、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缓慢、集体经济萎缩等现实矛盾的正确选择和有效手段。二以“蓝莓之乡”领跑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近几年来,XX镇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加快“三大板块”建设等决策部署,始终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立足镇情抓农业、围绕农业建园区、发展园区带基地、依托基地创品牌”,培育发展以有机蓝莓为代表的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山、水、林、田、路、村、游”综合开发,打造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镇域竞争力和群众满意度持续增强。该镇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级生态镇”、“山东省名特优经济林蓝莓之乡”等称号,推动AA区成功创建为“中国蓝莓之乡”。(一)着眼长远、超前谋划,“画好布局规划图”。以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品种优新、高效开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本着“高端定位、区域开发、组团发展”的原则,结合《镇域总体规划》修编和地理、土壤等特点,在“面”上将全镇划分为农业重点发展区、农业适度发展区、农业生态保护区三个区域,在“线”上规划了环BB水库、尚沟、鲍疃、石旺沟、蔡庄等七大流域、18平方公里的蓝莓产业发展带,在“点”上重点建设一批千亩以上有机蓝莓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推动形成“土地流转规范化、企业发展规模化、基地生产标准化、蓝莓发展生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奠定了基础。(二)尊重民意、稳妥推进,“念好土地流转经”。按照“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转包等形式有偿流转土地,推动土地资源向蓝莓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和产业园区集中。一是建立服务中心。成立了全市首家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38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搭建起集信息咨询、合同指导、纠纷调处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二是规范流转标准。按照“明确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出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标准的合同文本,先后与1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6200余家农户签订流转协议,真正让土地“流”得放心、“转”得规范。三是保障农民利益。在镇党委、政府全程参与见证农户与村集体、企业三方土地流转合约签订的同时,实行土地租金“浮动制”、企业用工“优先录用制”,有效保障了土地流转农民的切身利益。(三)因地制宜、加大投入,“打好基础配套牌”。坚持从镇村实际出发,抢抓中央和省、市、区加大“三农”投入的历史机遇,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与培育发展有机蓝莓等高效生态农业统筹布局、一体推进,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项目,切实用足针对性政策、用活差别性政策、用好普惠性政策,努力把支持政策转化为项目、转化为投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去年以来,投资1059万元对上蔡庄、西石墩等6个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777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涉及12个村、1.08万亩,新建小水源工程29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实施了投资2600万元的XX河治理工程,推进了投资6000万元的卞家庄整村搬迁改造工程,启动了南鲍疃、北鲍疃、西尚沟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形成了基础配套水平明显提升、镇域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的局面。(四)龙头带动、规模经营,“走好农企双赢路”。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生产基地和农户的核心作用,招商引进沃林现代农业(青岛)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重点抓好规模种植、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围绕产业化经营,引导企业建设千亩以上蓝莓生产基地建设12个,依托区农科园建成年组培幼苗5000万株的研发中心1处和年育苗能力1000万株、产值过亿元的卞家庄育苗基地1处,在市区设立了年销售额800余万元的蓝莓销售中心;围绕标准化生产,按照“统一供苗、统一配方、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模式,通过基地带农户、公司加农户、市场联农户等手段,推动“龙头企业+农户”向“企业+院校+基地+支部+农户”转变,形成了企业注“资”、院校出“技”、村集体转“地”、农户出“力”的生产链条;围绕市场化运作,加快培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AA蓝莓协会等2个协会、北疃蓝莓专业合作社等27个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全镇现代农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扛好品牌创建旗”。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效益”的意识,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抓品牌培育,在全市率先引入GAP良好农业规范,严格落实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和生物灭虫等要求,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生产的有机蓝莓先后通过日本JAS认证、欧盟GAP认证和中绿华夏食品有机认证,“BB蓝莓”成为国家地理产品证明商标。抓品牌保护,制定出台《有机蓝莓标准化战略实施意见》、《有机蓝莓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文件,探索实施农产品生产管理编码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加强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发布,形成了覆盖全镇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抓品牌使用,按照“促动转调、催动产业、推动市场、带动经济”的要求,一方面,加大“BB蓝莓”宣传推介力度,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区,今年实现鲜果产量500吨、产值8000万元;另一方面,环BB水库建设生态采摘园3处,依托五彩博园生产基地举办“首届BB蓝莓文化旅游节”,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2亿元、一期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的海曲九龙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初见成效。(六)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用好机制创新招”。始终把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关键所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镇长牵头,农技、经管、工商、林业、水利等站所为成员的“蓝莓产业办公室”等推进机构,并对全镇所有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农业建设项目,实行镇党政班子领导挂钩帮扶制度,帮助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在认真落实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和用好区委、区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参与流转土地种植蓝莓的给予300元/亩/年的补贴,对规模发展50亩、100亩、200亩、500亩及以上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农业龙头企业给予水、电、路优先配套支持政策,充分调动起全镇上下的积极性;完善服务引导机制,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农业公共服务资源,借助镇村便民服务网络等平台随时接受群众政策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每年分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等10个专题举办各类培训20余期、惠及2800余人次,不断消除农村信息贫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夯实了基础。三取得的成效和增创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的几点启示短短几年,XX这样一个面积不过78平方公里、人口仅有3万多人的传统农业乡镇,通过持续不懈的探索尝试和积极努力,逐步转型跨越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蓝莓之乡”。综合审视和剖析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积累了一些经验。从成绩的角度看:一是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壮大了集体经济收入。依托推进蓝莓等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实施“能人培养工程”、“能人治村”等措施,一批个体私营老板、种养大户、有为青年、乡土人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在促进“乱村变稳村、烂村变好村、穷村变富村、旧村变新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镇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村占70%、5万元以上的村占58%,彻底改变了过去集体经济“空壳村”多达60%的落后局面,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问题。二是改变了农村环境面貌,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把发展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统筹结合,在加强镇驻地、中心村、库区村改造提升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河道治理、荒山绿化、生态种植园扩建、环库区退耕还林、石材企业搬迁等工程建设和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打造出“天蓝、水清、山绿、村美”的生活环境。同时,按照“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的定位和目标,结合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抓好教育资源整合提升、村庄搬迁改造、农村社区实验、镇村环境整治等工作,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树立了乡村文明风气。随着蓝莓产业的壮大,以及生态板栗、有机绿茶、绿色果品、异形苗木等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域,使过去的“荒山薄地”亩产效益从几百元提高到几万、十几万元,广大农民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思想越来越开放、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营造出绿色、健康、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像西尚沟等16个蓝莓专业村,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万元,同比增长35%。像五彩博园所在的北疃村,借助发展蓝莓采摘游、近郊休闲游,新建可辐射周边7个行政村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健身广场,成立一支由20余人组成、自编《采蓝莓》等30多个节目的庄户剧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问题的角度看: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由于历史欠账较大、机制性投入不足,现有的一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土地流转难度不断加大。受土地税费负担消除、农民依靠土地生存的传统意识,以及当前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非农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影响,适宜流转、容易流转的土地大多数已经流转,未来土地流转存在困难,很难再出现大面积流转现象。三是利益分配不均问题凸显。尽管企业投资是为赚取利润、农民出让土地是为增加收益,但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和蓝莓等产品市场行情的波动,企业利益和农户利益必然产生冲突,如何兼顾两者利益、实现最大均衡是不可忽视的隐性问题。四是生产经营模式单一固化。现代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的特性,决定了蓝莓产业目前主要是企业经营、农民打工的模式。受资金、技术、市场等限制,单家独户难以发展经营,很容易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五是市场开发推广需要加强。受蓝莓产品结构单一、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价格高于普通水果、销售渠道较窄等现实制约,导致蓝莓消费很难进入大众视野和市场化全面推广,亟待加快开发新的产品和消费群体,从根本上保证蓝莓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从近几年XX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看,加快发展以“BB蓝莓”为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全镇上下已经形成共识、取得明显成效,但在具体发展模式、实现路径等方面仍需不断探索。从XX“以点代面、由小及大”来透视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和全国、全省、全市一样,我区广大农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利益格局、城乡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发展方式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环境进入内部约束、外部影响相互转化的特殊时期,城乡关系真正到了对接融合、一体发展的新阶段。可以说,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过程,就是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下一步,各级在推动AA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三个AA”建设大局,从本地实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加强引导,强化扶持、乘势突破。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力度:1、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合理布局产业、调整结构。结合“三大板块”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引导各镇充分认识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准确把握当地自然条件、农业资源、种植传统,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更加科学地调整农业结构、引进适宜品种、培育特色产业,避免指令性、计划性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2、牢固树立“农民主体”的理念,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管引进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联户经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哪种农业经营主体,始终把握的原则是要“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代替”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要对农民形成“带动效应”,而不是形成“挤出效应”。可以多探索采取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劳动力折价入股以及现金入股等方法,鼓励农民多渠道参与土地利润分配,使农民由旁观者真正变为参与者,让土地以新的形式转换成对农民生活的长期保障。3、切实促进土地流转健康良性发展,最大限度实现“以地生财、兴农、富民”。土地问题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