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2023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的生存 B.间作可能会导致害虫A的天敌增多C.间作可能提高农田的综合经济效益 D.农作物乙和害虫A间存在寄生关系2.人类并指(D)为显性遗传病,白化病(a)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两种病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个家庭中,父亲并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A. B. C. D.3.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每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B.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C.血浆中的一对缓冲物质是H2CO3/Na2CO3D.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只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是相同的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和“收割理论”都是不同物种共同进化的体现C.生物产生的变异都能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保留下来D.大量使用抗生素会使致病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5.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6.人被狗咬伤后,先及时进行伤口清理,不包扎,然后在第0、3、7、14、30天依次注射狂犬疫苗;重度咬伤者还需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及时清理伤口能减少人体细胞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机会B.疫苗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毒制成,病毒的结构不需要完整C.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D.多次注射狂犬疫苗,能够促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1、图2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图2中的A、B、C、D表示激素。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分化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的胰岛样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胰岛样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因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_________,促使下丘脑进行相关调节。在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2)用餐后血糖浓度升高,会使图1所示的生理活动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图1中体现出的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3)图2中,寒冷环境下激素B以及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能量明显增加,使机体代谢加快,从而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通过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4)据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知,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胰岛样细胞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8.(10分)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①~⑤生理过程中,代表呼吸作用产生能量最多的是过程_____,其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_;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2)①~⑤生理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b表示的物质是_____。(3)a表示光合色素,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_。(4)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CO2供应,则h的即时含量变化是_____。(5)自然界中少数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虽然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也属于_____(自养生物/异养生物)9.(10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c表示_____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还必须在_____的调节机制下进行。(2)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_____系统运输到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呈_____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物质主要有_____等。(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再以_____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10.(10分)黑龙江长白山脉林场的樟子松人工幼林规模较大,但鼠害(有平鼠、田鼠、花鼠、鼢鼠等)严重影响着其生长质量。(1)由于栽种时间相同,同一片樟子松人工幼林长势比较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此地的樟子松人工幼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________(填“有”或“没有”)分层现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一个鼠种群而言,它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为了调查该区域内田鼠和平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鼠装置。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捕鼠总数田鼠平鼠第一次捕捉10046(标记后放生)43(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捉10242(其中6只标记)36(其中9只标记该区域田鼠大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林区采用不育剂、拒避剂(老鼠阳到会远离)等环保型鼠药治理鼠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种群的数量特征考虑,不育剂、拒避剂的使用使林区鼠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4)在人工幼林中引入蛇、猫头鹰等可以抑制鼠类的繁衍和生长,防鼠效果好而且持续时间长。从K值的角度分析,该措施防治鼠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表为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回答下列与基因工程有关的问题:(1)基因工程技术中,__________________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其中的Ti质粒上的T—DNA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2)获得的目的基因可利用PCR技术在体外反应体系中扩增,该过程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加入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引物,DNA解旋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若用PCR扩增图2中的目的基因,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___________________。(3)用图1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若BamHⅠ酶切的DNA末端与BclⅠ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该连接部位__________(填“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再被这两种酶切开。若用Sau3AⅠ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__________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_____态的大肠杆菌。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4)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该技术可以培育转基因抗病植物,也可用于动物的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也可用于诊断或携带药物治疗癌症,这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群落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④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⑤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用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的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知,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的生存,A正确;B、由题干可知,间作可能会导致害虫A的天敌增多,从而使得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B正确;C、由题干可知,间作乙也可以抑制害虫的生长,可推测间作可能提高农田的综合经济效益,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知,农作物乙和害虫A间不存在寄生关系,D错误。故选D。2、C【解析】由题意知,控制多指和白化病的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多指由B基因控制,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则父亲并指、母亲正常的基因型分别是A_B_,A_bb、又知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aabb),因此这对夫妻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因而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病的概率=3/4×1/2=3/8。故选C。3、C【解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详解】A、本实验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A正确;B、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B正确;C、血浆中一对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C错误;D、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只要通过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C。【点睛】”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是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探究实验活动,旨在使学生能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4、B【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入、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详解】A、不同的基因型的表现型可能相同或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或不同,A错误;B、收割理论”揭示了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指捕食者有意识地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个体促进种群的发展,两者都是不同物种共同进化的体现,B正确;C、生物产生的变异并非都能保留下来,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保留下来,C错误;D、耐药性突变在使用抗生素以前就已存在,抗生素只是选择并保留耐药性个体,D错误。故选B。5、D【解析】生产者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详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故选D。6、C【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详解】A、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被狗咬后及时清理伤口,可减少其他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A正确;B、疫苗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毒制成,病毒的结构不需要完整,但必须保留病毒的抗原特性,B正确;C、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它不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但可以阻止病毒侵入细胞,与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阻止病毒在机体内的扩散和对细胞的黏附,即对于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只有等靶细胞裂解后病毒释放出来才能起作用,C错误;D、多次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力,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渗透压升高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①.加强②.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3)①.A、C##C、A②.皮肤毛细血管收缩(4)①.具有②.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量少【解析】1、图1中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上相应的受体,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2、由图2可知,A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3、图3中,高浓度糖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高;低浓度糖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小问1详解】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减少尿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因此信号的变化情况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小问2详解】用餐后血糖浓度升高,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使图1所示的生理活动加强,据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细胞,与肝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体现出的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小问3详解】由图2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当温度降低时,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图中的ABC三种激素都会明显增加,作用结果就是增强代谢活动,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同时机体还会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小问4详解】由图数据可知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高,低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低,说明胚胎干细胞诱导成功,即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胰岛样细胞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由此可以得出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寒冷调节体温调节过程;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和突触上信号的转变过程。8、(1)①.⑤②.线粒体内膜③.叶绿体基质(2)①.①③④⑤②.氧气(O2)(3)①.防止色素被破坏或保护色素②.胡萝卜素(4)降低(5)自养生物【解析】由图可知,①~⑤分别表示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表示色素,b表示氧气,c表示ATP,d表示ADP。【小问1详解】①~⑤生理过程中,③④⑤表示有氧呼吸,其中⑤代表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该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表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小问2详解】①~⑤生理过程中,①光反应、③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⑤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均能产生ATP,b表示水光解产生的氧气。【小问3详解】提取色素是,加入CaCO3可以保护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其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随层析液扩散的最快。【小问4详解】h表示C3,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会减慢,而C3的还原速率几乎不变,故C3的含量会降低。【小问5详解】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识图,分析出图中各数字或字母表示的含义,再进行分析和解答。9、(1)①.泌尿②.神经—体液—免疫(2)①.循环②.呼吸③.下降④.HCO3一、H2CO3(3)①.组织液②.自由扩散【解析】1、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图中: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泌尿系统。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小问1详解】图中c表示泌尿系统,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小问2详解】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a呼吸系统被排出;若该气体(CO2)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呈下降趋势;此时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物质主要有HCO3一、H2CO3、HPO42-等。小问3详解】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存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再以自由扩散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和理化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示,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10、(1)①.有②.樟子松种群和该地其他植物种群高度不同,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2)①.种群密度②.322③.偏大(3)使鼠的出生率下降,迁出率升高(4)引入天敌使鼠的生存环境变差,K值降低【解析】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标志重捕法: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计算方法:N表示种群数量,n表示重捕个体数,m表示重捕中标记数,M表示初次捕获标记数,N=(n÷m)×M。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4、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小问1详解】此地的樟子松人工幼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因为虽然同一片樟子松人工幼林长势比较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但樟子松种群和该地其他植物种群高度不同,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小问2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N表示种群数量,n表示重捕个体数,m表示重捕中标记数,M表示初次捕获标记数,N=(n÷m)×M。因此该区域田鼠大约有:(42÷6)×46=322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会使m值偏小,会使计算的结果偏大。【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林区采用的是不育剂、拒避剂(老鼠阳到会远离)等方法治理鼠害,其中鼠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不育剂使鼠的出生率降低,拒避剂使鼠迁出该地区,即使用药物使鼠种群的出生率下降和迁出率提高,进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下降。【小问4详解】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在人工幼林中引入蛇、猫头鹰等,可以捕食鼠类,因此该方法防鼠效果好而且持续时间长的原理是:引入天敌使鼠的生存环境变差,K值降低。【点睛】熟知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特征以及种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特征以及使用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①.农杆菌转化法②.可转移的DNA③.DNA双链复制④.四种脱氧核苷酸⑤.热变性⑥.引物甲和引物丙⑦.BclⅠ和HindⅢ⑧.都不能⑨.7⑩.感受⑪.四环素⑫.λ噬菌体的衍生物⑬.动植物病毒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解析】1、生物基因工程简介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2、“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