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致远《悲远》中的叹世归家思
和许多历史知识分子一样,马致远的一生总是处于入学和入学之间,心理状态极其复杂和矛盾。在仕途上,他深感竞功名的艰难,看不惯官场的丑恶和倾轧,不愿在有限的价值领域讨生活,转而去追求自由超脱的人生境界。但是,他又难以摆脱传统文人“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心理定势,不时流露出强烈的叹世、愤世之慨。济世靡途,归隐不甘,这种悲剧性的矛盾心态激起他“立言”的冲动,沉潜于其散曲的最深处。他以满腹才情创作散曲,使散曲涵盖了他的整个心灵世界,凝结了他一生对现实、历史和生命自身的思考和感悟。他散曲中的叹世归隐主题反映的正是特定时代中下层文人现实人生的大退却。一、马致远的痛苦体验马致远的时代是文人的悲剧时代。蒙古贵族用马蹄踏出江山,从而入主中原,故有元一代,重武轻文,科举制度被废止达七、八十年。生活于这期间的文人不仅失去了通过科举一举成名的发迹机会,而且被抛到社会底层,沦为边缘人、多余人,与娼妓、乞丐混迹一起(元代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说,见于《谢叠山集·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作为一个五品小吏(元代汉人为官仅是点缀),管理财赋钱谷并非“估国心,拿云手”([南吕·四块玉]《叹世》)的马致远志向所在。在元代“四级十等”种族歧视政策下,竟功名成为一条过于艰难的奋斗之路,伴随着追逐名利而来的官场纷争与倾轧,也远非性情内倾压抑的马致远所能接受。在这个汉文化几近全面解体的时代,整个社会对文人来说已变得陌生而疏远了。这个时代不属于文人,文人们最不能实现自身价值,但是它却逼迫文人去品尝被抛到社会边缘、一无所是的痛苦。这是有元一代文人的真实境遇。这种灵魂被放逐、精神无处着落的痛苦,马致远有着深刻的体验。请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越调·天净沙]《秋思》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愁,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南吕·金字经]“困煞中原一布衣”表达的是马致远强烈的人生困顿感受。寻找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居所是人类自古以来普遍的心理取向,对于那些对人生困顿有深刻感受的文人来说,尤为如此。“秋思”则将这种精神和灵魂无所归宿的自况、自省和自悲表达得十分强烈,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人生的沦落、孤独和疲惫。士人遭际的不幸、现实人生的困顿迫使马致远对现实人生进行认真思索。在大量的叹世作品中,马致远唱出了一代文人的愤慨和无奈——叹寒儒,谩读书。—[双调·拨不断]空岩外,老了栋梁才。—[南吕·金字经]上苍不与功名侯,更强更今也为林下叟。—[黄钟·女冠子]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南吕·金字经]在马致远的散曲中,人生困顿感的最深底蕴正是一种传统文人理想的幻灭和意气的斫丧。在对一代文人不幸命运的慨叹中,马致远也对追求儒家传统价值的限度进行了冷静的反省:“命里无时莫刚求”([南吕·四块玉]《叹世》)、“时乖莫强求”([黄钟·女冠子])。这些反映的并不是对命运的屈从,而是在现实人生困顿的痛苦体验中对儒家传统价值所做的理性思考。从现实社会所造成的个人困境的深度上反省儒家传统价值,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限内显然不够,因而马致远在对现实思考时,将目光转向历史,从更广阔的历史长河中寻求现实的答案——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双调·蟾宫曲]《叹世》枉了闲愁,细寻思自古风流,都曾志未酬。—[黄钟·女冠子]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双调·拨不断]马致远看到,历史上如韩信、项羽等人,因不知全身远害,功成身退而招致杀身之祸;而历史兴废更是虚幻无常,都不过是一场梦。在一般人的意识中,历史就是英雄人物成就的王道霸业、文治武功等记录,在马致远看来,这些都不过是过眼烟云,没有恒久意义。马致远对历史文本的解构,本质上就是其人生困顿意识的体现。二、传统文化的“隐逸”和“致远”的哲学思想马致远在对现实和历史的观照中,认识到英雄失路、风波失所古今皆然。历史作为现实的扩大,否定了历史,也就意味着否定了现实。同时,马致远的时代是一个追逐财富和权力的时代,人们在这种形下的追逐中沉沦,这在一个文化解体、传统断裂的时代是必然的。官场的经历,使马致远感到人们蝇营狗苟的现实太龌龊。[双调·夜行船]《秋思》是马致远以叹世归隐为主题的散曲的一个“全息现象”,其中最传神的文字就是对元代官场中丑恶、肮脏、黑暗现实的描摹:“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马致远质疑这“图甚区区苦张罗”([南吕·四块玉]《叹世》),这个问题的提起,表明了一种对现实人生价值完全失去信心的怀疑态度。逼仄的生存境遇、丑恶的政治官场导致马致远对现实社会的厌弃和疏离。道家思想影响了历代隐士或失意文人的人生态度,是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沉抑的重要精神支柱。马致远散曲中的隐逸思想,主要来自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庄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以“齐万物,一是非”为特色的相对主义。在庄子看来,人们沉迷于共同认可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恰恰是最值得怀疑的。他在“齐物论”中说,上古以后人们摆脱了自然状态,人为地把世界割裂成许多部分,造成人类生存境遇支离破碎;同时又加上人为的爱恶取舍,使每一件东西都被赋予了特定的价值。但是任何东西都不是恒久存在的,价值也注定没有恒久的意义,人们却在追逐这种价值的过程中沉溺,这是十分愚蠢的。因此,庄子要将人“物化”,即抛弃一切主动的追求,顺应自然万物自生自灭,除了人的“无为”的生命过程,其它一切都是外在于人的无价值存在。马致远即是以道家的出世无为精神来否定儒家的入世用世学说,从而达到“悟迷”的。代表着传统儒家实践理性精神的屈原被嘲弄为迂腐:“屈原清死由他恁,醉与醒争甚!”([双调·拨不断])甚至高雅正统的“六艺”在马致远笔下也失去了名教的光环,请看[中吕·喜春来]《六艺》——礼夙兴夜寐尊师行,动止浑绝浮浪名。身潜诗礼且陶情,柳溪中,人世小蓬瀛。乐宫商律吕随时奏,散虑焚香理素琴。人和神悦在佳音,不关心,玉漏滴残淋。射古来射席观其德,今尚樽前自乐心。醉横壶矢卧蓑阴,且闲身,醒踏月明吟。御昔驰铁骑经燕赵,往复奔腾稳似船。今朝两鬓已成斑,机自参,牛背得身安。书笔尖落纸生云雾,扫出龙蛇惊四座。蛮书写毕动君颜,酒中仙,一恁醉长安。数盈虚妙自胸中蓄,万事幽传一掌间。不如长醉酒垆边,是非潜,终日乐尧年。将人生的困境感化解为一种嘲弄规范和准则的人生游戏,这种消解规范和准则的态度无疑是庄子式的。马致远对儒家传统价值进行了彻底否定,他要“利名竭,是非绝”([双调·夜行船]《秋思》)、“不管人间事,争甚么半张名利纸”([双调·清江引]《野兴》)。马致远被现实社会放逐,而他用消解世俗价值观念的方式自逐,以非凡的精神能力超越现实社会。在“天公放我平生假”([大石调·青杏子]《悟迷》)的大彻大悟之前,马致远是有着激烈的内心挣扎的。他之所以如此激烈地否定儒家价值体系,也主要是为了从一种关怀的执迷中解脱出来,使他可以在一个“人间宠辱都参破”([南吕·四块玉]《叹世》)的背景下坦然地面对现实中的一切,为他的弃官归隐生活提供一种精神支持。这种瓦解他所面临的困境的力量就来自庄子哲学。三、生命时间意识庄子哲学否定现实世界的一切价值,却不否定个体生命存在。在大量对生死问题的哲理思辩中,在与骷髅的对话中,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的故事中,庄子似乎都是在表达生存的痛苦与死亡的快乐。其实,在庄子心如枯井的背后隐藏的正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忧痛。庄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战争、暴政导致人无辜被杀戮的时代,这使他对生死无常有着深刻的感受,他不得不去考虑如何化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与忧伤。有学者指出,天道思想家的时间观“视原本的时间与人的生存经验相互依存,因而是有限的。”(P373)庄子哲学中时间即是如此,它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物理学的概念,而主要是作为一个生命哲学的概念。庄子曰:“死生亦大矣”(《庄子·德充符》)、“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人间世》),都是着眼于时间与个体生命存在的关系来思考时间的。这种时间意识对古代文人的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伴随着对生命时间性的认识而来的是对个体生命短暂的深刻感受和焦虑。正是意识到个体生命的有限性,马致远在其散曲中才流露出强烈的生命时间意识:人生百年如过驹,暗里流年度。—[双调·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今日春来,明朝花谢……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双调·夜行船]《秋思》时间性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中处于优先地位。他说:“此在所由出发之域就是时间,我们必须把时间摆明为对存在的一切领悟及对存在的每一解释的境域。”(P23)即只有着眼于时间性才能深刻把握此在。存在论的这种时间是此在主观体验的时间,是一种对生命有限性的主观体验和意识,它以“畏”、“烦”等心理体验为基础。对于“畏”,海德格尔有深刻分析。他认为,人生是向死的存在,“畏”则是对死的体验。我们都在不断地受到“畏”的困扰,死的随时可能决定了“畏”的时刻不可消除。畏之所畏由于死的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成为一种悬临状态,“威胁者乃在无何有之乡”(P226)“畏”这种无时不在的无对象情绪是一种茫然的、混然的、无名的心态,马致远散曲中的“闲愁”、“愁”、“忧”等,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态:无也闲愁,有也闲愁,有无间愁得白头,花能助喜,酒解忘忧,对东篱,思北海,忆南楼。—[双调·行香子]海德格尔认为,对于死亡的“畏”把“此在开展为只能从此在本身方面来作个别的此在而在其个别化中存在的东西”(P227),“畏在此在中公开出向最本己的能在的存在,也就是说,公开出为了选择与掌握自己本身的自由而需的自由的存在。”(P227)海德格乐是说本真的生活方式以全神贯注于死亡为前提,通过这种本真的生活方式也就必定赢得自由。少数人可以不受公众的价值观念的左右,以死的前景作为对他们自我实现的一种鞭策。(P262)想到死,就没有什么确定无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意见。因而,马致远的“急罚盏”式的及时行乐实际上是他随生命时间意识所产生的价值重估,尽管这种价值重估最直接的原因仍是对实现自我的痛苦的幻灭感,但强烈的生命时间意识作为一种本源性的感受发生着根本的作用。“东篱醉了也”([双调·夜行船]《秋思》)就是马致远于“及时”冲动之下,乞灵于享乐主义的活法而产生的些许自喜,这种精神解脱之道仍不免是形而下的。虽然如此,马致远的归隐思想仍是与注重精神超越的一面联系着的。因为,精神的终极超越才意味着真正可以化解现实中的一切痛苦。四、回归自然的精神内涵庄子在反对入世、有为的同时,极为赞美“自然”。“自然”在庄子哲学中不是通常所指的那个经验世界——自然界。首先,它指的是一种归隐田园、顺应自然、委之大化的生活方式,庄子哲学所推崇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最高人生境界——“游”,就是与天地融为一体的“物化”境界,因而,自然是一种生命的理想。其次,自然是一种以审美超越的方式体察宇宙本体的深不可测,以发现自然的大美,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因而,自然又是一种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解释。马致远曾说“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双调·清江引]《野兴》),他说他本是热爱大自然的人,因而他的回归自然除了回归田园的生活方式外,还回归内在自然天性,回归本我。他的回归自然就是要“利名竭、是非绝”([双调·夜行船]《秋思》),要摆脱传统价值体系的羁绊,打破世俗、传统塑造文人的模子,回到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中,回到世界的原发构成状态中,体验一种自由的、艺术的、审美的人生境界。在马致远散曲中,他多次写到了他理想中的田园隐居生活: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南吕·四块玉]《恬退》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双调·夜行船]《秋思》“清风明月”是对自然美景的概括,同时也表达出马致远自由独处、隔断尘念的意向,诗酒人生则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而“竹篱茅舍”是他在对世俗价值体系的消解中建构出的一个诗意的栖居之所,一个美的人生境界。他将人生完全审美化了。“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则表明这种人生境界与“自然”的妙合,是作者身陷尘世却不惹红尘,以委之大化的自然生活去补圆被社会放逐的残破心灵的形象化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施工合同补充协议模板
- 2024保险合同解除的原因
- 2024年度某玩具公司向某国外买家出口玩具产品的合同
- 五方土地买卖合同
- 2024装修装饰合同范本
- 摄影设备购买合同样本
- 产品众筹合作意向书
- 2024花生买卖合同范文
- 2024【温室大棚建造】温室大棚建造合同范本2
- 2024展会布置合同
- 《专利及专利申请》课件
- 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防治指南
-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技术
- 两癌的健康知识讲座
-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
-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设计课件精
- 2023燃气工程分包合同正规版
- 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英语试题
- 【基于嵌入式的人体健康智能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14000字(论文)】
- 基础管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双体系)
- 医学课件:临床决策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