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散文中的扬陶抑屈元散曲中扬陶抑屈的价值重估
评价视角下的个体价值取向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诗人和作家,可以说包括钱郎和屈原。屈原以其人格力量、入世态度、爱国行为和绝妙的辞赋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唐代大诗人李白也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红山吟》);而陶渊明无为、自然的田园生活,独具风格的田园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质,更使他成为历来隐逸之士所仰慕的对象,代表“隐士”这一公共形象。历代对二人的评价都略有分歧。苏轼曾赞赏“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之贤者,贵其真也”(《书李简夫诗集后》);但对于陶渊明辞官归隐,也有不赞同的声音:“酣歌激壮士,可以催妖氛。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李白《九月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司马迁在《史记》中首为屈原列传,足以见得其对屈原人格的肯定,并对之寄予深切的同情,但即使如此,他也“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屈原投江自杀的行为选择颇有微词。至元代,对他们的评价却空前一致:对陶渊明称颂备至,大加赞扬,而对屈原则恣意嘲讽,贬斥不断。在这些多重视角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评价视角中所反映出的行为取向、价值取向。试分述之。一、元曲家的明智之举据隋树森所编《全元散曲》,共有一百多首作品涉及陶渊明,有四十余首作品提及屈原。从中可以看到,曲家们笔下的陶渊明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品格高尚,“不为五斗米折腰折腰”的“智者”陶渊明形象。如徐再思[黄钟·红锦袍]中“那老子觑功名如梦蝶,五斗米腰懒折,百里侯心便舍”,以调侃的语气称赞陶渊明“觑功名如梦蝶”、“腰懒折”,同时也饱含着元散曲家浓厚的愤世之情;“赋归来竹篱茅舍,今古陶潜是一绝,为五斗腰肢倦折”(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归田》);吴弘道[南吕·金字经]也说“晋时陶元亮,自负经济才,耻为彭泽一县宰。栽,绕篱黄菊开。传千载,赋一篇《归去来》”;连无名氏[小石调·归来乐]中也高度赞扬“五斗米折不得彭泽腰,一碗饭受不得淮阴跨”。元曲家们不仅由衷赞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峻洁,也对他“传千载,赋一篇《归去来》”的辞官归隐的明智之举颇为欣赏。二是嗜酒逍遥的“饮者”陶渊明形象,歌颂陶渊明诗酒风流,豁达开朗的一面。“渊明赏菊在东篱下,终日饮流霞”(贯石屏[仙吕·村里迓鼓]《隐逸》);“半醉渊明可人招,南来山隐隐,东去浪淘淘,浙江归路杳”(张可久[中吕·绣红鞋]《次韵》);“渊明篱下饮菊杯,全不想彭泽。每日醺醺沉醉,无是非快活了便宜”(无名氏[双调·一锭银])。入仕无门,地位低下,文人失意,唯有借酒消愁,以酒释怀。他们在酒中忘忧,在酒中肆意发泄心中的愤怒与不满。陶渊明式饮而逍遥的豁达风流到元散曲家们这里就成为他们逃避现实世界、求得暂时内心宁静与愉悦的港湾。三是礼赞过着悠闲简淡生活的“隐者”陶渊明形象,这也是元散曲作品中表现最多的一类。“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张养浩[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学邵平坡前种瓜,学渊明篱下栽花”(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闲居》);“满目黄花衰草,一川红叶飘飘,秋景萧萧。赏菊陶潜,散诞逍遥”(刘秉忠[双调·蟾宫曲]);无名氏也有[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一曲咏赞陶渊明清闲幽居的田园生活:“绿柳倚门载,金菊映篱开。爱的是流水清如玉,那里想侯门深似海。幽哉,袖拂白云外。彭泽,清闲归去来”。这些曲子都从侧面表达了元代散曲家对社会现实的激愤,对沉沦下僚地位的不满。既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只能转而寄托美好憧憬于自然山水田园生活之中。强烈的避世思想从中透露出来。不管是不恋功名、品格高尚的“智者”陶渊明形象,爱酒风流、任意逍遥的“饮者”陶渊明形象,还是喜好自然闲适生活的“隐者”陶渊明形象,在元代散曲家们笔下虽然形态各异,但总的来说都无一例外地对陶渊明褒奖有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明智、高洁、旷达、淡泊的智者和隐士,一位率性、潇洒、豁达、闲适的饮者和诗人。而《全元散曲》中涉及到屈原的曲子仅有四十余首,从不同程度上对屈原的思想和行为作出否定性评价。这些评价大致可分为两类:1.为.不身心放散曲家贯云石[双调·殿前欢]说:“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此曲在赞扬屈原为忠臣,承认《离骚》是动人心魄的作品之外,还有“伤心来笑一场”的笑中带泪的悲哀。在面对官场的困惑时,提出“为甚不身心放”的不同见解。这些是很能代表当时一般人的声音:何必自苦如此,换个角度可以生活得更加自在与闲适。2.打造“自沉”的情感,让自沉行为“无效”如“思古来屈正则,直恁地禀性僻。受之父母,身体发肤,跳入江里。舍残生,博得个,名垂百世。没来由管甚满朝皆醉”(王爱山[中吕·上小楼]《自适》)。批评屈原舍弃残生,不合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的准则,“舍残生,博得个,名垂百世”又带有嘲笑讽刺的意味,而“没来由管甚满朝皆醉”的消极人生观,又表现出对屈原沉江行为的不认同。又如张养浩[中吕·普天乐]“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像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曲中认为《离骚》唯有日月能够明白其中意涵,将《离骚》与日月同等争光,实在是莫大的评价,但笔锋一转,又说自沉行为是“快活了湘江鱼虾蟹”,是“胡来”,讥讽之意凸现出来。再者如无名氏的[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幽居》:“常笑屈原独醒,理论甚斜和正。混清,争,一事无成。汨罗江倾送了残生,无能。”此曲直接责备屈原自沉行为是“无能”,大概也只有元代散曲家才会出现这种情感。可以说,在这些评价中,对屈原的文才都莫衷赞许,但更多的是对于他的思想和行为所投以的质疑、否定,甚至是讥讽的态度。二、“仕”“道”“思”“方面”的转变,是中国文人思想的中心架构,也是孔子“乐府亡而词兴,词亡而曲作,大率假仙佛里巷任侠及男女之词,以舒其磊落不平之气。”正如吴梅先生所言,元曲内容之广泛,形式之自由,为曲家们“舒其磊落不平之气”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因而在元代,形成上文所说的高度赞扬陶渊明而极力贬斥屈原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元代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中国的时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大批读书人沉抑下僚,“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胥吏,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元代文人在经历了国家败亡之痛、饱尝了兵火流离之苦、体验了强权政治的精神摧残后,被统治阶级整个抛弃。他们遭歧视,受轻贱,从原来的座上宾变成了社会弃子,陷入空前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困境之中:“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如此严峻的现实逼迫他们对社会、历史、人生重新进行思考和抉择。既然外在的反抗救世的理想无法实现,他们只能转而追求内在的人格完美,到传统的隐士文化中去寻求心灵的平衡和精神的抚慰,借散曲唱起了山林隐逸之歌,远离现实,弃绝官场,走向山林。自然而然地,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就成了大家追捧效仿的对象,而屈原誓死效忠国家的态度便受到元代文人的排斥。元人的礼赞和吟咏陶渊明,非议和讽刺屈原,从深层意义上说,更显示了两千年来中国士人的处世哲学,即人生价值取向。《易·系辞上》云:“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出就是仕,处就是退隐。语或默只是对出与处的补充说明。因此,摆在古代士人面前的俨然只有两条路。仕与隐是这一命题的通俗表达,而兼济与独善则是这一命题的两个极端。孔子的思想是古代中国的统治思想。他的积极入世的思想,成为中国士人处世的主导思想。《礼记·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被士人奉为立身处世所遵循的圭臬。这一原则,也成为士人向往做官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读书人最高的理想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但是其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学而优”,而后才有可能“仕”,即进入仕途。除了自身的“修身齐家”、“学而优”,想要“治国平天下”,想要立功、立言,中国的士人好像别无他择。因而,孔子的入世精神构成中国士人精神世界的中心构架,成为官本位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孟子·尽心上》进一步阐发了孔子有志于道的思想:“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51孔子强调的入世精神和有志于道的思想,成为士统精神世界的核心观念,也逐渐成为中国士人处世哲学中“仕”一极的代表。道家思想及禅宗学说是中国士人精神世界的另外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补充。道家和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儒家,是无可争议的显学。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主张道法自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当统治者和人民、政府、社会都因长期的战乱而陷于瘫痪时,这种理想就是一剂良方。如汉初黄老学派、魏晋玄学都曾风行一时,大有压倒儒学之势。当然,泱泱中原第一次沦为异族统治压迫之下的元代社会也是如此。元代佛、道教的盛行,全真教的鼎盛,也都说明了佛老之学之所以久盛不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满足了士人的另一面的心理需要。道学与佛学之间,作为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必然有很大差异,但二者在注重内省、拒绝物欲诱惑方面有很多共同点。这一切恰好能给予失意士人以精神慰籍。因而,佛老之学渐渐成为中国士人处世哲学中“隐”一极的代表。屈原成为中国士人的入世典型,在于他的入世态度、人格力量、爱国精神和英勇行为。也正是在这些方面,屈原为后世士人提供了范式:身处列强纷争的动乱时代,面对昏庸愚昧的君王、阿谀谗言的小人、危急不安的国势,不是消极沉湎、隐身避世,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残酷局面进行顽强抗争。这里不仅表现出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爱国精神,更为历代士人树立了“仕”一极的人格典范。而陶渊明则成为士人处世之道的另一类选择。陶渊明在三仕三隐的人生历程中,深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怀着满腔悲愤,毅然决然地挂冠归隐,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而在山水田园中保全理想,安顿生命。其实,陶渊明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儒家的政治原则和理想始终占有重要位置,他也并非一开始就欣于道家的无为自然,但是客观现实中没有他所期待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因而他选择走上了隐逸之路,从另外一方面实现了自己的主体人格价值,为古代士人树立了“隐”一极的人格典范。从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内儒外道、儒道互补的精神构架。三、“双调”注意事项诚然,中国文化本身就是有着多元价值的体系,士人的人生选择也是多向度的。因此,推崇屈原的人不在少数,效仿陶渊明的人更为多数。在仕与隐的二难选择下,屈原和陶渊明作为两类选择的代表,在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主体倾向性。元散曲中,许多作品都把屈原和陶渊明进行对比,屈原成为调侃与批评的对象,而陶潜则被引为知音。范康[仙吕·寄生草]《酒》云:“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马致远[双调·拨不断]);“试问屈原醒,争似渊明醉,早寻个稳便处闲坐地”(钟嗣成[双调·清江引])。屈原与陶渊明代表了士人阶层独有的两种人格心态类型,屈原是进亦忧、退亦忧的献身型,陶潜则是以退为进的“高蹈”(《元史·隐逸传》)型。元代士子“是”陶潜而“非”屈原,是在借历史人物兴身世之叹。面对元代官场“蚁排兵”、“蜂酿蜜”、“蝇争血”(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的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做生意三大注意事项
- 2024年网络安全评估与修复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转让合同:文学作品出版权交易
- 标准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协议(二零二四年度适用)
- 2024年度二手房屋购买协议中的房屋交付方式及时间安排2篇
- 2024年度分包工程设备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vi设计及制作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新药研发与技术转让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内燃机驱动挖掘机性能提升改造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汽车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DB37T 5235-2022 建筑施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管理规程
- 夜班人员的补贴和福利政策
-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2024年蜀道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12月2024年中国铁路成都局招考聘用高校毕业生924人(一)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答案详解
- 直播运营团队组织架构与各岗位职责研究
- 住院患者再次回院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
- 办理各类证件所需表格
- 内蒙古五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辅导读本
- 小程序会员协议书
- 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