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日本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日本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作用机制的转换:自主与创新,从单一的推动形成的社会保障政策供给侧的政策影响和模型效应与经济效益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之一非常重要。总体上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基础经济力量,体现在对社会保障支付标准的高低、社会保障范围的大小以及社会保障项目的完整程度。反过来,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也会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首先,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调节了宏观经济的运行,增加了社会有效需求,同时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家庭对劳动力培养和训练费用支出的不足,对培养和开发本国人力资本起到了积极作用,即通过促进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的间接途径发挥作用。就二者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而言,可以分别将其称为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水平的拉动效应和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效应。另外,对于社会保障水平应当适应具体经济体的发展水平,即存在一个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已经达成普遍共识,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过度发展,即超过国内产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那么不仅不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推动效应,反而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经济体的正常运转。在本文的后面部分即是通过推动效应和拉动效应对日本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同时也可看出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理论所描述的适度水平。二、日本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证明(一)日本统计分析本文选取日本社会保障支付费ss和日本国民收入gnp为分析变量,样本区间从1961年到2001年,数据来源于2004年日本统计年鉴,变量单位采用亿日元,为了消除可能的异方差分别对变量取自然对数,定义为lnss和lngnp。(二)dyt、dyt、i、t转换公式在对时间序列建模前,应首先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克服可能存在的虚假回归问题,本文运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式为:Dyt=Pyt−1+∑i=1kγDyt−i+νtDyt=Ρyt-1+∑i=1kγDyt-i+νt检验结果如下:上表使用eviews5.1软件计算,其中,ctk分别表示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D表示差分算子。由表知,lnss和lngnp本身为非平稳序列,但经过二阶差分后平稳,说明它们是二阶单整序列。(三)lngnp与lnss之间的协整关系根据协整理论,如果两个序列满足单整阶数相同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两个非平稳序列之间就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从而可有效避免伪回归问题。因此,对于经过平稳性检验后验明为同阶单整的序列来说,要进行协整性检验,分析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本文通过运用EG两步法,一种基于残差的检验方法进行协整检验。首先,进行如下的协整回归:lnss=−7.23+1.42lngnp(−29.2103)(68.3377)R2=0.9917D.W=0.1482S.E=0.1360lnss=-7.23+1.42lngnp(-29.2103)(68.3377)R2=0.9917D.W=0.1482S.E=0.1360其次,假设此次回归所得残差为e,并对残差e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lnss与lngnp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AEG回归式如下:由上式知AEG=-4.82,根据N=2,T=37,a=5%,查表得协整检验AEG的临界值为-4.5,AEG=-4.82<-4.5,因此,变量lngnp与lnss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方程(1)是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收入的长期静态关系,表明国民收入对社会保障支出有影响,即国民收入每增长1%,将拉动社会保障水平增长1.42%。同时,我们再用国民收入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做回归,得到:上式中系数0.69即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国民收入的推动效应,即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增长1%,将推动国名收入增长0.69%,小于国民收入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拉动效应1.42%。(四)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存在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变量的非均衡误差是平稳的。由格兰杰定理,如果若干个非平稳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些变量必有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式存在。具体到本文的研究,以平稳的e1序列作为误差修正项,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用打开误差修正项括号的方法直接估计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式如下:各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该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把上式写成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Dlnss=0.5074Dlngnp-(-0.1878)lnsst-1-5.1699-1.2817lngnpt-1)由上式知,lnss关于lngnp的长期弹性为1.28,短期弹性为0.51。长期来看,两者在长期和短期均存在互补关系,即在短期内,100单位国民收入的增加会使社会保障给付费大约增长51单位,在长期,则使社会保障支付费大约增加128单位。(五)日本的因果关系检验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收入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的检验。CW.J.Granger(1969)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了定义,并就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性提出了检验方法,即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no一causalitytest),后由Sims(1972)推广。本文利用此种检验法就日本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其国民收入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由上表可知,在滞后三期的条件下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即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格兰杰引起其国民收入,反之,国民收入也是格兰杰引起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原因。三、日本的调整机制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大致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由协整分析表明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与其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协整方程可知,日本的国民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社会保障支出1.42个百分点同方向的变动,这同时也说明,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超过了其经济发展速度,这跟日本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在1961年到2001年期间,正是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其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了125倍,而国民收入仅增长了30倍。从社会保障对日本国民收入的影响来看,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推动国民收入0.69个百分点的增长。这说明日本社会保障支出目前来看对其经济发展还是存在正的效应,但是若长此下去,即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持续超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且偏离程度呈递增趋势,则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而经济发展的滞后又会带来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恶化。第二,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支出在短期内有可能偏离国民收入的长期均衡水平,但是长期内,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一个由短期向长期均衡调整的机制。从误差方程中可以看到误差项的符号为负,说明符合反向调整机制。在该机制下,对非均衡偏离的纠正速度约为188%;这个调整速度是比较快的,表明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收入的对比差距大,前者对后者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另外,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滞后三期条件下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其国民收入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此,本文认为,就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来看,日本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还是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一种良性关系。但是从模型估计出的参数来看,应该警惕二者之间走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