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玄武门事变看大唐的战略艺术_第1页
从玄武门事变看大唐的战略艺术_第2页
从玄武门事变看大唐的战略艺术_第3页
从玄武门事变看大唐的战略艺术_第4页
从玄武门事变看大唐的战略艺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玄武门事变看大唐的战略艺术

据史料记载,“玄武门之乱”:“我没有自己回来。傅英迪演奏了一首诗。‘太白见秦,秦王必须有世界。”。’上以其状授世民。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上省之,愕然,报曰:‘明当鞫问,汝宜早参。’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陈叔达等,欲按其事。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挂,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陛下,遣臣宿卫。’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萧、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上曰:‘善,此吾夙心也。’”1观上述文字,李世民的作战艺术跃然纸上。有唐一代,太宗李世民不独是位圣主明君,更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军事家。理论方面,有记载唐太宗与名将李靖谈“兵”的一部著名兵家经典《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为证;实践上,统一大唐的戎马生涯,及继位后发动的系列统一边疆的战争都是其赫赫武功的不二佐证。研究“玄武门事变”前后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发现,唐太宗能掌握主动,获得胜利绝非偶然,而是其高超斗争艺术的集中体现。本文拟以“玄武门事变”为切入点,分析唐太宗李世民的战略艺术。一秦帝的“玄武门越界”———异国战争的胜利之道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预先率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张公瑾、侯君集等几位猛将伏兵于玄武门2。初唐,玄武门为宫城北门,是内廷警卫驻扎重地,也是出入内宫必经之地。经陈寅恪先生考证唐时宫廷政变屡次血染“玄武门”,李世民选择此地发难并一举成功,显示出他精到的谋略眼光。事发当日,值班守宫门的将领是常何。常何原为李建成旧部,似为东宫集团之中层将领,被李建成视为“自己人”。但在“玄武门事变”前,常何应该已为李世民所收买,是以李世民等才能在事发前被引入内廷禁卫重地埋伏。而当日,李建成也正由于守门将领是常何,才无视元吉:“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的建议,奢言“兵备已严”,没有采取任何防备措施,就放心前往。置身宫廷政变这种敌我混杂、情势危险的环境中,以诈取胜、以奇奏效往往是最必须的。所谓“兵者,诡道也”,就是说利用各种方法,包括假象、圈套之类,迷惑敌方,以资取得战争的胜利,李世民向来是运用此条原则的高手。“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就是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先下手为强,制订了严密周到的作战计划,预伏奇兵,引李建成直入彀中。战斗一经发动,李世民立即拍马陷阵,亲自射杀敌方的首脑人物太子李建成,为“玄武门”一役事态明朗化立下首功。在古代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体现尤为明显。李世民在经年累月的战斗生涯中,每次战役都能身先士卒,鼓舞士气,这正是秦王府将士能够打硬仗的重要原因之一。“玄武门事变”这一战,秦王府兵力大不如敌,但李世民表现骁勇,部下自然有所效法。战斗中,李世民作为一个军事统帅的勇猛尽现无遗,他冲锋在前,竟险些为齐王李元吉所杀,“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挂,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得尉迟敬德保护才幸免于难。稍后,当东宫齐王府精兵结阵猛烈攻打玄武门时,玄武门屯营将领敬君弘为李世民一党英勇赴死1;素有勇力的张公瑾闭关死守,拼命将敌兵却之于外3;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则亲自前来慰勉将士4,其舅高士廉释放了一批囚犯授予兵甲赶来助阵5;而当东宫齐王府士兵欲攻入秦王府时,尉迟敬德及时提建成、元吉首级示众,成功瓦解敌方斗志,缓解了紧张局势6。危机关头,秦王府将士表现的“知机识变”,无疑为赢取全局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举凡成功的军事家都是既深知兵法,又善于发现及驾驭将领的,因为只有依靠精干的助手,统帅的战略意图才能顺利贯彻。李世民是一个既懂兵法,又知将领的军事统帅,他平常赏罚不失公允,在艰苦的环境中能与部下同甘共苦,对人才素来尊重并能合理使用,自然使得将士亲附,甚至愿在危险中“与之俱死”。所以,秦王李世民招罗于麾下的将佐,特点之一就是只服从他一人的命令,关键时刻肯效死力。就因为秦王府有这种高度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所以,“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的密谋从未外泄,而“玄武门事变”中,将士又能上下一心,在战斗爆发后始终控制玄武门,终至获取最后胜利。战斗临近尾声,李世民立即派尉迟敬德取得唐高祖手敕稳定局面。“玄武门事变”尘埃落地时,秦王李世民的储君地位已是不可动摇。纵观“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充分展示了创造战机、利用战机的军事才华,无论战前计划,战斗情况,或所取得的战果,都在其严密控制下。毕其功于一役,为自己荣继大统扫清了道路。总结玄武门之战,我们看到,“玄武门事变”,李世民的胜利不仅是一代英主的胜利,更是一代卓越的军事家的胜利。二“玄武门之变”在政治、军事格局上的影响在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的战争中,与唐高祖逐鹿的群雄纷纷败北之际,李世民由不自觉到自觉地组成了一个听命于他的文武齐备的私党集团,这是他在夺嫡之战中的砝码,也是他承继大宝的野心催化剂。大唐统一战争中,当扫灭群雄的战争烽烟平息后,李世民声誉日隆,所谓“功盖天下,中外归心”。而太子建成,因为君之嗣嫡,未能亲自出征,获得与李世民同样的声望,“无大功以镇海内”7。试想,在李唐王朝大半个天下可说是秦王李世民用血汗换来的情况下,若要俯首称臣,纵使他肯,追随他出生入死的猛将谋臣也不肯。故而,不由高祖叹息:“此儿久典兵在外,为书生所教,非复昔日子也!”8全国统一以前,建成与秦王世民忙于应付战争,矛盾暂时被抑制了,一旦统一战争结束,他们的矛盾就日益公开化,尖锐化。由于矛盾的根源——争夺皇位继承权——根本无法消除,所以兵戎相见注定不可避免。事变前,两大阵营虽然无法预知战斗将以何种方式进行,但是双方从未停止积聚力量。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建成私募长安恶少年两千人,“为东宫卫士,分屯(东宫)左右长林,号长林兵”1,而齐王元吉“募壮士,多匿罪人”9以壮大私人队伍。李世民也有素所募养在外的勇士八百余人。除此之外,李建成有东宫兵,李世民有秦王府兵,李元吉有齐王府兵。这些用于各府禁卫的公开的武装力量加上各自私募的死党,是双方在流血斗争爆发前为最后的决战所作的准备。考较下来,东宫齐王府私兵大大超过了秦王府。壁垒分明的双方在决斗前,既全力扩充己方势力,同时还要设法削弱、瓦解对方。秦王府尉迟敬德是声名赫赫的猛将,太子李建成曾尝试过收买他,以金银器一车相赠,被拒;齐王派刺客行刺尉迟敬德,也未果;最后元吉诬告尉迟敬德谋反,欲借高祖手杀之,也因世民固谏而告吹10。反之,李世民则舍难就易,以收买东宫中级将领为主,如玄武门将领常何、太子率更丞王1,这些人地位不高,但职务属于要害部门,适逢其会还得以参与机密。“玄武门事变”中由于他们转投李世民,对秦王府取得胜利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两相对照,不难发现,李世民政治、军事谋略都略高一筹。但是,无论就政治影响或军事实力方面,“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一派在京师实际是处于不利的地位。是以李建成才会说:将“秦王留在京师制之,一匹夫耳。”11这话在事变后听来完全象是夸口,但确实披露了事变前双方实力对垒的真相。自唐朝建都长安起,李建成就以太子——君之贰,父之统的身份帮助高祖安定后方、处理国事11,他正统的储君地位在夺嫡的派系斗争中自然为其赢得一定优势。再加之与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相比,李建成为人比较仁厚,执法也不那么严峻。因此,内宫妃嫔、外廷大臣及各地都督依附东宫的远远多于秦王府。内宫得宠的张婕妤、尹德妃等人常为李建成游说,并曾在李渊面前说:“至尊万岁后,秦王得志,母子定无孑遗。东宫慈厚,必能养育妾母子”1。她们把赌注押在太子身上,所以后宫建成势力占上风。外廷一面,与唐高祖最相得的宰相裴寂公开支持太子;其他宇文士及、萧、陈叔达等倾向秦王;还有封德彝一类看风使舵“潜持两端,阴附建成”的12。更有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结成坚定的盟友。所以,事变前“太子党”在政治上影响是大于秦王一党的。按说决战双方兵力相差悬殊,胜负本来难以逆料,“玄武门之变”秦王府胜是胜在斗争策略及人才数量上。军事实力对拼,兵力之外,武将谋臣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就谋臣而言,李建成有东宫洗马魏征、中允王圭,左卫率韦挺等心腹,元吉也有“齐王府文学”张胤等。而李世民府中则有以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十八学士”13,这样强大的智囊团,建成元吉无法望其项背。再说武将,太子有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副护军薛万彻,元吉有车骑将军谢叔方等战将。但相比之下,大唐统一战争中向来注意于解决敌对势力的同时,放手汲引人才的李世民,不但善于识别及利用武将,且有争取人心,令“英雄景附”的非凡感召力。如秦王府猛将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的将领,投降李世民后被用为右一府统军。某次,秦王府“诸将疑敬德必叛,囚于军中。”李世民命令立即释放,坦然将之引入卧内并对尉迟敬德说:“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14这种“推心待士”的磊落态度,自然能赢得部将的敬服。是故,李世民在历次东西征战中收罗于羽翼下的大批猛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长孙无忌、张公瑾、侯君集等,都既具备跃马上阵的实战能力,又对李世民本人死心塌地,这种品德,象尉迟敬德的却赂报恩、竭忠霸主,在阴谋诡计交错的宫廷政变中具有特殊意义,在“玄武门事变”中更得以充分展现。三李唐家族在军事思想方面的基础上已经形成自统一的中央政权东汉衰落以来,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三国两晋南北朝,虽然有晋一统全国,但并未实施全国性有效控制,就已夭亡,所以说当时的中国地区从南至北,没有一个无庸置疑的中央力量和权威。这种情况下,武力成了权威的唯一源泉,也就是“天子,兵马强壮者为之。”公元三世纪后期,一批批游牧民族涌入中国北方,不断建立各小王朝,并与原汉地社会精英集团或其他入侵族通婚,强行融入原汉族社会。在他们具有鲜明西北特色的文明的强烈影响下,中国北方普遍流行尚武精神。当时许多在政治、军事上占据支配地位的贵族高门本质上都是军人集团。他们崇尚武功、喜爱狩猎,生活习俗方面受到游牧民族的深刻影响。李氏家族就是那一时代典型的民族大融合的产物。“玄武门事变”时,年届二十九岁的李世民已不仅仅是强悍骁勇的贵胄子弟,而是身经百战的开国先锋。这种非凡的功绩,当然首先归功于唐太宗出类拔萃的军事才华,但也和他不普通的出身环境有关。以下是身为军事家的李世民的出身历史:曾祖李虎,以开国佐命之功,在西魏与宇文泰等号称“八大柱国”,身后又被北周以佐周代魏有功封为唐国公;其子李即李世民之祖袭封唐国公,曾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15;李渊生于北周,年幼时袭封唐公,亲眼目睹隋篡北周位。公元617年他被隋炀帝任命为太原留守,即于此地起事,开创了大唐基业15。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9年,时年当朝皇帝是隋文帝杨坚15。母系方面:李妻独孤氏与北周明帝独孤后、隋文帝独孤后,同出汉化的匈奴族独孤门下;李渊之妻窦氏(纥豆陵氏)出身含有异族血统的豪门世家,又以继母襄阳长公主的关系,与北周武帝宇文邕成为甥舅,并受到“特爱重之,养于宫中”的待遇(23);李世民之妻长孙氏先世源于北魏皇族鲜卑拓拔氏,祖父长孙兕任北周左将军,父亲长孙为隋右骁卫将军,与李氏同为军事贵族高门4。追溯李唐家族的历史,不难发现,就简单的李唐氏族的男系线索而言,这是个军事贵族世家,他们以军功起家,也以军功为晋身阶梯;他们生存于风云激荡、世事浮沉的时代:李虎身前身后是西魏北周两朝;李渊身历北周及隋唐三朝;而李世民则亲身参加反隋建唐大业。他们祖祖辈辈凭籍手中的军权,在政治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通过复杂的婚姻纽带,与各家王朝织就了千丝万缕的裙带关系,在生活习俗上自然也氤氲了浓厚“胡风”。可以说,李唐家族对武功和军职的重视,既是动荡时代的需要,又是西北文化传统的延续。基于时代需求与家庭环境,李世民从小接受了比较严格的军事化教育,除演习弓马、驰骋猎场外,还诵读兵书,据说他少年时就能与父亲用孙子之言谈兵。这种教育为李世民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良好的根基,使得他十八岁甫登军事历史舞台,解隋炀帝雁门之围时就露峥嵘头角16。唐初自李渊建都长安,先先后后打了六大战役,才算一统中国。七年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于武德年间独立进行了四大战役,讨平薛举、薛仁杲;平定刘武周;征伐王世充、窦建德;镇压刘黑闼第一次起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