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六盘山育才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体在饥饿和进食等不同状态下会发生不同的生理反应,进食可刺激小肠的K细胞分泌一种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引起血糖浓度降低,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现有甲乙两个糖尿病患者,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此抗体还可以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乙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③的抗体。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与注射葡萄糖相比,正常人口服葡萄糖体内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B.与正常人相比,甲乙患者都表现为葡萄糖水平偏高,胰岛素水平偏低C.患者甲通过注射适量胰岛素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浓度D.饥饿时,胰高血糖素与②结合后能促进脂肪转变成糖2.下图中能够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①a+b②b+c③甲→乙④乙→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当一种刺激(如碰到滚烫的热锅或被尖锐的物体戳伤)触发神经元通过脊髓的神经向大脑发送电信号时,大脑便会感知疼痛。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有多种,研究表明一种由Nav1.7基因编码的NavL.7钠离子通道在慢性疼痛中起核心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疼痛产生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B.Navl.7基因发生突变将使机体感觉不到疼痛C.慢性疼痛形成过程中,神经元上的Nav1.7钠离子通道打开D.阻止神经细胞中NavL.7基因的表达,神经细胞将不能产生兴奋4.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为了探究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大小、生理状况等相同的豌豆幼茎切段若干,随机分为两部分,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方式(对应组别使用激素的量相同,浓度适宜)实验后茎的长度(cm)实验一:先用蒸馏水浸泡1h1未使用激素4.02赤霉素18.03生长素6.04赤霉素+生长素19.0实验二:先用蒸馏水浸泡9h5未使用激素3.86赤霉素7.07生长素4.58赤霉素+生长素13.5A.赤霉素和生长素对茎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B.蒸馏水浸泡可能会降低茎内源激素的含量C.两组实验中单独用生长素处理比单独用赤霉素处理的促进效果均较弱D.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中第6组比第7组茎长度减少更多,主要与内源性赤霉素含量下降更少,生长素含量下降较多有关5.如图所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调节,通过信号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甲状腺激素、干扰素都属于信号分子,且都是蛋白质B.信号分子需要和受体接触才能发挥效应,受体一般是蛋白质C.神经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起作用后一般会被降解、灭活或回收D.内分泌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有些增强免疫功能,有些抑制免疫功能6.基因工程利用某目的基因(图甲)和Pl噬菌体载体(图乙)构建重组DNA。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Ⅱ、EcoRⅠ和Sau3A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构建重组DNA时,可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l噬菌体载体B.构建重组DNA时,可用EcoRⅠ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l噬菌体载体C.图乙中的Pl噬菌体载体只用EcoRⅠ切割后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用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l噬菌体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只能产生一种重组DN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甲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中结构c的放大图,图(a)为下丘脑的部分功能的示意图,图(b)为压力对人体部分器官的影响。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字母,_____填文字)(1)图甲中a表示反射弧中的______。在e处实施刺激引起肌肉收缩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厚度会增加,图甲中结构[______]_________数量将增加。(2)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打开,并使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图中的神经递质会引发后一个神经元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图乙中兴奋传递涉及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____。(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有_______________(4)若已知图(a)中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则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b处电流计会发生___________次偏转。分析图(b)可知,人体因为情绪产生压力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调节;若肝脏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激素a的特异性受体,激素a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由此推断激素a能促进____________水解为葡萄糖。(5)图(b)中激素e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这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图(b)中激素e的靶细胞众多,也包括图(b)中___________细胞。8.(10分)下图是某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以上细胞是产生一个生殖细胞的过程,则这4个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2)该生物的一个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上图所示细胞中,属于初级性母细胞的是__________,该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___________。(3)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期。9.(10分)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泡:B: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且适宜浓度的等量乙烯利溶液浸泡),3h后测定的细胞膜透性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由_____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2)实验结果表明,IAA在浓度不高于_____时,对其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不显著。B组随AA浓度的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存在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_____。(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5℃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推测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10.(10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一种带有包膜的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2019-nCoV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可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2)多次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清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请结合题目信息及所学知识,为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提出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图甲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1)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2)乙图中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a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__mol/L。(3)在认识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是因为去掉顶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抑制作用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4)①图丙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酶活性实现的。②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________作用。③为了探究生长素适宜喷施的最适浓度,有必要进行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题图分析: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①~④是细胞膜上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详解】A、据图可知,口服葡萄糖可通过血糖和GIP两条途径促进胰岛素分泌(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故与注射相比,口服葡萄糖后更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BC、据图可知,乙患者体内存在作用于结构③抗体,故胰岛B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患者体内胰岛素偏少;甲患者体内存在作用于结构②的抗体,胰岛素不能与脂肪细胞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甲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浓度,B、C错误;D、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据图可知,②是胰岛素的受体,不能与胰高血糖素结合,D错误。故选A。2、B【解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2、据图分析可知,乙→甲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甲→乙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乙→乙。同理a、c为细胞分裂间期,b、d为分裂期,a+b或者c+d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详解】根据细胞周期中间期和分裂期持续的时间分析,a和c为间期,b和d为分裂期,故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乙→甲为间期,甲→乙为分裂期,而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的一段时间,即乙→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判断,分裂期与分裂间期的特点,对细胞周期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细胞周期的概念可以推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是分裂间期+分裂期,而不能倒过来。3、C【解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2、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详解】A、疼痛是兴奋通过神经细胞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的,由于反射弧不完整,此过程不属于反射,A错误;B、基因突变有不定向性,Nav1.7基因突变,个体要么出现极端、持续的疼痛,要么对慢性疼痛的形成失去作用,B错误;C、慢性疼痛形成过程中,神经元产生兴奋,此过程中神经元上的Nav1.7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兴奋,C正确;D、钠离通道有多种,Navl.7钠离子通道只是其中一种,也可以从其他钠离子通道形成兴奋,D错误。故选C。4、D【解析】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自变量为蒸馏水浸泡的时间和施用激素的种类,因变量为试验后茎的长度,据表中数据可知,赤霉素比生长素促进茎的伸长更长,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详解】A、据表中数据,赤霉素+生长素处理比单独处理促进作用更强,因此两者对茎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B、据表可知,相同处理,与浸泡1h相比,蒸馏水浸泡9h,茎的长度变短,因此蒸馏水浸泡可能会降低茎内源激素的含量,B正确;C、两组实验中单独用生长素处理比单独用赤霉素处理的促进效果均较弱,说明促进茎的生长方面,赤霉素作用效果更显著,C正确;D、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中第6组比第7组茎长度减少更多,主要与内源性赤霉素含量下降更多,生长素含量下降较少有关,D错误。故选D。5、A【解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淋巴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详解】A、乙酰胆碱、甲状腺激素、干扰素都属于信号分子,但只有干扰素是蛋白质,A错误;B、信息传递的物质基础是信号分子和受体,信息传递的作用方式是信号分子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受体一般是蛋白质,B正确;C、神经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一般会被降解、灭活或回收,这样可以保证神经调节的即时性,C正确;D、内分泌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有些增强免疫功能,有些抑制免疫功能,如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D正确。故选A。6、D【解析】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且在特定的位点对DNA分子进行切割,切割出的末端有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可以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到一起。【详解】A、如果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两端将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同样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P1噬菌体载体也形成这两种不同的黏性末端,因此它们可构成重组DNA,A正确;B、由于Sau3AⅠ的切割位点在EcoRⅠ的左侧,因此用EcoRⅠ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两端将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同样用EcoRⅠ和Sau3AⅠ切割P1噬菌体载体也形成这两种不同的黏性末端,因此它们可构成重组DNA,B正确;C、P1噬菌体载体为环状DNA,其EcoRⅠ的切点只含有一个,因此用EcoRⅠ切割后,该环状DNA分子变为线性双链DNA分子,因每条链上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切割后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D、从图甲看出,用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后两端各有一切口,与图乙中EcoRⅠ切口对接时,可有两种可能,即可产生两种重组DNA,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感受器(2).不属于(3).c(4).突触(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6).兴奋(7).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8).b、c、d、e处(9).2(10).神经-体液(11).肝糖原(12).分级(13).下丘脑和垂体【解析】1、分析甲图:b上有神经节,因此b为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d为神经中枢,e为传出神经,f为效应器。2、分析乙图:乙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甲图中a与传入神经相连,故表示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在e处实施刺激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原因是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突触的数量,故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厚度会增加,图甲中结构[c]突触数量将增加。(2)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打开,并使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引发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图乙为突触结构,兴奋在该结构上传递时涉及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可在b、c点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在d点和e点也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在a点无法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即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b,c,d和e处。(4)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产生的兴奋先传到b处电流计的左电极,此时左电极膜外为负电位,右电极膜外为正电位,左右电极间会产生电流,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电流计指针会偏转;当兴奋传递到右电极时,右电极膜外变为负电位,左电极膜外已恢复为正电位,左右电极之间又会产生电流,电流计指针会向右偏转。综上分析,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b处电流计会发生2次偏转。图(b)显示,人体因为情绪产生压力时,既有兴奋的传导,又有多种激素的参与,说明此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激素a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浓度升高,且肝脏上有其特异性受体,推测该激素能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5)图中激素e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这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分级调节;激素e的靶细胞众多,也存在负反馈调节,包括图b中的垂体细胞和下丘脑细胞。【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结构,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8、①.③①②④②.8③.②④.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⑤.次级卵母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解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开,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且排在赤道板,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所有染色体着丝点排在细胞赤道板,属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分开,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若以上细胞是产生一个生殖细胞的过程,细胞先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所以顺序是③(有丝分裂中期)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④(减数第二次分裂)。(2)从图中看出,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初级性母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即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3)图中④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次级卵母细胞。【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9、(1)①.色氨酸②.非极性运输(2)①.5mgL-1②.较高浓度IAA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增大叶片的细胞膜透性(3)①.低温能抑制乙烯的合成②.低温影响了乙烯基因(相关基因)的表达【解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小问1详解】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生长素在韧皮部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可知,根据A曲线可知,在IAA在浓度不高于5mgL-1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提高,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是: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小问3详解】由于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所以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说明低温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成活率。而其根本原因是低温影响了乙烯基因(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了乙烯的合成。【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0、(1)一(2)①.康复者血浆中含有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②.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素乱(3)研发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药物、阻止包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的药物【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只能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小问1详解】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小问2详解】康复者血浆中含有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多次注射能帮助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素乱。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小问3详解】结合题目信息可知,新型冠状病毒需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延庆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一模试题 物理(含答案)
- 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25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英语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廊坊市广阳区2025年小升初素养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湖北省黄石市育英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生物试题模拟试卷含解析
- 日喀则地区定日县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沈阳体育学院《水土保持工程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达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试卷语文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第三次质量预测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华尔街英语课件
- 2024年抗癌新药研发合作合同
- 2024-2030年版中国网吧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临床医生个人职业规划
- 肠穿孔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字节跳动盈利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探析(论文)12000字】
- 机器的征途:空天科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培训学校应急管理机构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农业发展成就课件(含讲稿)
- 教学设计初中英语课的口语情景演练与表达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