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南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年龄结构能准确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间接决定种群密度2.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A.①⑤④③② B.②③①④⑤C.①④⑤③② D.⑤④③②①3.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A.延长种子寿命 B.棉花保蕾、保铃C.培育无子番茄 D.促进插条生根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只有发生兴奋时,突触前膜才能分泌神经递质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电位表现为膜内电位变化由负变正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5.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几十年时间,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研究人员对该保护区恢复过程中每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的组成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个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B.针叶林中出现了高、中、低马尾松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D.过度砍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6.下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刺激一定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B.①②③和①④⑤分别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与⑥⑤途径有关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2)图乙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4)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8.(10分)凤丹是一种油用牡丹,因其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亚麻酸含量超过40%,被称为“液体黄金”。实验人员以凤丹种子为实验对象,探究吲哚乙酸、赤霉素和乙烯利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种子萌发率=(发芽种子粒数/实验种子总粒数)×100%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浓度单位为mg/L)处理S1S2S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名称CK乙烯利赤霉素吲哚乙酸浓度0100200400600100010020040060010001002004006001000(1)本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2)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作用,其优点是_________(至少答两点)。(3)据表分析,不同浓度乙烯利对凤丹种子萌发所起的作用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具体表现为_________。(4)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效果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烯利,吲哚乙酸对凤丹种子萌发起_________作用。(5)科学家发现在凤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这说明_________。9.(10分)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填字母),由_____组成。(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填“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控制。(5)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区段的电位。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区段的变化,此时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填“向左/向右/不变”)。10.(10分)构建生命活动调节模型有助于理解生命活动的生理过程。请根据下列简易模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________,并由b即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即________。(2)若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表示感受器,b表示________,c表示效应器,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3)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二次体液免疫,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________。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________。11.(15分)回答与神经调节有关的问题。(1)图甲中含有_________个神经元,含有__________个突触。在b点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a、c、d、e四个点中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突触小泡中含有____________,其形成与__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的名称)有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別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对种群数量直接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年龄组成影响既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不能准确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C、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C错误;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D错误。故选A。2、C【解析】分析题图:①表示DNA的复制,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②表示染色体解螺旋恢复为染色质,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③表示着丝粒断裂,一个着丝粒上的染色体从两条变为一条,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④表示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⑤表示染色体形态固定,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图①为分裂间期,图②为末期,图③为后期,图④为前期,图⑤为中期,故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为①④⑤③②,C正确,ABD错误。故选C。3、A【解析】植物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农业上获得了无子番茄、黄瓜、辣椒等;③防止落花落果。种子寿命的长短与种子自身新陈代谢强度有关,农业上常通过晾晒使种子干燥,由于自由水大量减少,种子的代谢减弱,从而可延长种子的寿命。【详解】A、农业上常通过晾晒使种子干燥,大量减少自由水,减弱种子的代谢,从而可延长种子的寿命,A错误;B、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进行棉花保蕾、保铃,B正确;C、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促进未受精的番茄子房发育为无子果实,C正确;D、可通过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插条,促进插条生根,D正确;故选A。4、D【解析】A、只有发生兴奋时,突触前膜才能通过胞吐方式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A正确;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导致Na+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正确;C、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C正确;D、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因此细胞膜膜内外K+、Na+分布的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错误。故选D。5、B【解析】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该地群落演替的过程为:草丛→针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常绿阔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类数逐渐增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详解】A、该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即在原来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B、高、中、低的马尾松是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该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增多,群落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所以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C正确;D、人类活动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所以过度砍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D正确。故选B。6、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调节过程,其中效应器是肌肉;①④⑤表示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过程,其中效应器是腺体;⑥⑤表示体液调节过程.人体内环境稳定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详解】A、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如体温升高等)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寒冷环境),A正确;B、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调节,①④⑤表示神经和体液调节,B错误;C、内环境中血糖主要与⑥⑤途径有关,而PH调节主要依赖血液中的缓冲物质,C错误;D、人体内环境稳定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群落的物种组成②.S0m2③.记名计算法④.不等于0⑤.乙捕食甲,导致甲的数量减少⑥.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⑦.(次生)演替【解析】图1:物种数随样方面积增大而增大,最后保持稳定;图2:甲种群在t2时刻达到K值,t3时刻引入乙种群后出现下降,后续与乙种群保持规律性的动态变化,推测两者存在捕食关系。【详解】(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据图可知面积达到S0后,物种数目就保持稳定,故样方面积最好是S0m2;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2)t2时刻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是多方面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代表出生率为0;据图可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故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乙捕食甲。(3)捕食者突然灭绝,被捕食者数量会先上升后保持稳定。(4)生物种类发生明显改变说明群落发生了演替。【点睛】需要理解并掌握群落中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等种间关系的概念及对应物种的数量变化规律。8、(1)激素的种类和浓度(2)①.催熟(或促进果实成熟)等②.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3)①.不同②.低浓度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4)①.大于②.抑制(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解析】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小问1详解】据表格可知:本实验自变量为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为种子萌发率。【小问2详解】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小问3详解】据表格和柱状图可知,乙烯利浓度为S4时萌发率最大,小于S4的浓度都促进作用弱,大于S4的S5浓度起抑制作用,据此可知不同浓度乙烯利对凤丹种子萌发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即低浓度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表现出两重性。【小问4详解】据表格和柱状图可知,S2与S7、S3与S8、S4与S9、S5与S10、S6与S11相比,S7-S11种子萌发率高于S2-S6,说明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效果大于乙烯利。吲哚乙酸处理后,与对照组(S1)相比,萌发率降低,据此可知吲哚乙酸对凤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小问5详解】科学家发现在凤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这说明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实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干表格和柱状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9、(1).B(2).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3).h(4).协助扩散(5).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6).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7).AB(8).BC(9).向左【解析】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对反射弧进行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是突触结构,其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详解】(1)图1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A与传入神经相连,故A为感受器,B为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2)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K+和Na+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因此,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h。(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是会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5)①图4处于静息状态,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区段的电位。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BC区段的变化。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故图4的指针向左偏转。【点睛】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抗利尿激素(2).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中枢(4).电信号(神经冲动)(5).化学信号(6).浆细胞(7).更快、更多【解析】1、下丘脑在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感受渗透压变化和分泌抗利尿激素。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突触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3、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详解】(1)下丘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师类之护师(初级)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山西晋城支行春季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辽宁阜新支行春季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南宁支行春季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顺义区支行春季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进展-全面剖析
- 2025农业智能设备共享合同
- 2025标准别墅装修合同书范本
- 大学课件高等数学8
- 房产抵押合同书
- GB/T 3810.4-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4部分: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的测定
- GB/T 17213.4-2005工业过程控制阀第4部分:检验和例行试验
-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课件
- 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课件
- 施工班组考核表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GB∕T 34876-2017 真空技术 真空计 与标准真空计直接比较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2022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国际五一劳动节颁奖荣誉晚会动态PPT模板
- 全院CRRT护理技能培训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后勤不“后”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促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