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外语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九上化学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四川外语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九上化学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四川外语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九上化学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四川外语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九上化学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四川外语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九上化学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外语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九上化学期中统考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SO2和SO3,具有相同的A.硫元素质量 B.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质量 C.氧原子个数 D.分子个数2.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验满 C.闻气体气味 D.加热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质量符合下图变化规律的是A.产生氧气的质量 B.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C.高锰酸钾的质量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现象或事实微观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中B.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物质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分子之间有间隔A.A B.B C.C D.D5.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由此可以推断此物质的元素组成是A.只含硫元素和氢元素B.只含氧元素C.含有硫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无法判断6.被病菌污染的粮食会产生黄曲霉素,其化学式为C17H12O6,人类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作用下会发生突变,继而诱发癌症。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黄曲霉素属于有机化合物B.黄曲霉素中含有17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C.黄曲霉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黄曲霉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87.红葡萄酒具有养颜、软化血管、抗癌等保健功能。红葡萄酒中含有花色苷,其化学式为C16H16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8.“一带一路”上的名城哈尔滨是我们可爱的家乡!下列哈尔滨知名景观所涉及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索菲亚教堂一红砖墙体B.龙塔一钢架C.中央大街一方石马路D.老江桥一玻璃步道板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反应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10.已知某种硝酸铵样品中混有不含氮元素的杂质,测得该硝酸铵样品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A.80% B.35% C.28% D.9.8%1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13.有关实验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说法错误的是A.红磷作反应物是因为它是固体B.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后装置的内外压力差,造成水位上升并以此确定氧气的含量D.该实验还可以证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不与红磷反应14.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铜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D.磷用于制造烟雾弹15.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2019年8月,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我省举办,太原作为二青会的主赛区,向世界展示了太原文明、开放富裕、美丽的城市新形象。(1)美丽太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检测人员用心守护“二青蓝”,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推广有效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_____填一种的排放。(2)科技太原:本届青年运动会是全球第一场运用5G技术的运动会,5G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由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3)文明太原:焕然一新的太原城市面貌给世界一个惊喜,作为一个太原人,我们能做到的文明行为是_____列举一种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我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请写出水体污染的一点危害_____;(2)回答出一点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_____;(3)请举出一例你在生活中的节水方法_____。18.(8分)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对水的组成进行过研究。材料1: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材料2:卡文迪许发现,将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点火后,有水生成;还定量研究发现:2体积氢气和1体积氧气恰好生成1体积的水蒸气。材料3:拉瓦锡重复卡文迪许实验也得到水,并证实水是氢气与氧气反应后的唯一产物。他还对水进行分解实验,制得并命名了氢气,并定量称量水和氢气质量。材料4:尼科尔森和卡里斯尔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并检验了产物。根据上述材料和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基于卡文迪许和拉瓦锡的实验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2)拉瓦锡的水分解实验对后续研究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3)检验氧气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请回答问题:(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Ⅲ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请回答: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②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5)根据氯酸钾的化学式KClO3计算:①氯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②12.25g氯酸钾中含氧元素____________g。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题分析】

A、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三氧化硫中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故当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时,硫元素的质量不能相等,故A错误;B、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等,故含氧量相同的SO2和SO3的质量不相等,故错误;C、SO2和SO3的分子个数比为3:2时,含氧元素质量相同,故含有氧原子的个数相同,故正确;D、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SO2和SO3的分子的个数不可能相同,故错误;故选C。2、A【解题分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验满时,带燃着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3、B【解题分析】

A、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才会生成氧气,而且氧气会逐渐增多且不会无限增多,不符合图中变化规律;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发生变化,符合图中变化规律;C、随着反应的进行,高锰酸钾的质量越来越少,不符合图中变化规律;D、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氧气的质量越来越大,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会越来越少,不符合图中变化规律;故选B。4、C【解题分析】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C、物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分子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C【解题分析】

生成物二氧化硫、水中含有S,H,O三种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S,H元素一定是从该物质中来,而该物质中是否含有O元素无法确定。故选C。6、B【解题分析】由黄曲霉素的化学式可以知道:

A、黄曲霉素中含有碳元素,符合有机物的概念,因此黄曲霉素属于有机物,正确;B、1个黄曲霉素分子含有17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黄曲霉素中含有许多黄曲霉素分子,错误;C、黄曲霉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D、黄曲霉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1×12:16×6=17:1:8,正确。故选B。7、C【解题分析】

A、花色苷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根据化学式C16H16O6,每个花色苷分子由3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B、花色苷中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6)=1:6,故选项说法错误。C、花色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6):(16×6)=12:1:6,可知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选项说法正确。D、花色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8、B【解题分析】红砖、方石和玻璃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钢铁属于金属材料。故选B。9、B【解题分析】

A.生成物为水和二氧化硫,均为氧化物,选项A正确;B.由图可知,每两个甲分子和三个乙分子恰好反应,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选项B错误;C.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分子,选项C正确;D.反应前硫化氢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选项D正确。故选B。10、A【解题分析】

已知某种硝酸铵样品中混有不含氮元素的杂质,测得该硝酸铵样品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故选A。【题目点拨】纯度=。11、C【解题分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A错误;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故B错误;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C正确;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与所有物质反应,故D错误。故选C。12、D【解题分析】

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该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D。13、A【解题分析】

A、红磷作反应物是因为磷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是固体,能使容器内气体的量减少,选项错误;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选项正确;C、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后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内外压力差,造成水位上升并以此确定氧气的含量,选项正确;D、该实验中减少的气体只有氧气,可以证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不与红磷反应,选项正确。故选A。14、B【解题分析】

A、氧气支持燃烧,炼钢炉中鼓入空气,能提高钢的产量和质量,所以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铜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C、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磷用于制造烟雾弹,是利用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5、D【解题分析】

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原子的质量比有的分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故A错误;B、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误;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故C错误;D、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21一氧化碳硅原子的质子数是14等不随地吐痰等【解题分析】

(1)美丽太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检测人员用心守护“二青蓝”,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推广有效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等的排放。(2)由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硅原子的质子数是14等。(3)我们能做到的文明行为是不随地吐痰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影响工农业生产(或渔业生产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或危害人体健康或造成赤潮和水华现象)(合理即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或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即可)随手关闭水龙头等(合理即可)【解题分析】

(1)水体污染会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造成赤潮和水华现象;(2)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3)在生活中的节水方法有:随手关闭水龙头等。18、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可能相等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操作方法和现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解题分析】

阅读材料和结合已学知识可知:(1)基于卡文迪许和拉瓦锡的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2)拉瓦锡的水分解实验对后续研究的启示为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可能相等;(3)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检验氧气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高于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浓度降低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分解温度越高70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质量化学性质KClO3KCl+O2122.54.8【解题分析】

(1)通过图中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80℃,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氯酸钾分解的温度高于其熔点。故答案为高于;(2)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所以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