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现代物流管理(530802)二、入学要求普高毕业生、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标准学制:3年;弹性学制:2.5-5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所属专业类

(代码)对应行业

(代码)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财经商贸大类(53)现代物流管理(530802)(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服务人员仓储、配送、运输、采购、快递业、物流系统管理、供应链管理1+X物流证书1+X快递证书采购员五、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宣城、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依托物流产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物流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生涯基础,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运输调度、仓库管理等技能(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物流管理、运输、仓储等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素质(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2.知识(1)物流基础知识;(2)仓库管理及库存控制知识;(3)运输路线的设计和车辆调度知识;(4)供应链的构建及运作知识;(5)采购流程及原则,注意事项;(6)配送流程及原则,注意事项;(7)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属性、特点及选用知识;(8)电子商务相关知识;(9)物流信息相关知识;(10)物流英语知识。3.能力(1)口语能力,能进行良好顺畅沟通(2)书面表达能力(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终身学习能力(5)信息技术应用能力(6)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7)能进行生产企业物流操作;(8)能进行仓库管理;(9)能进行商品基本养护;(10)能进行运输调度;(11)能进行包装操作(12)能进行采购操作;(13)能进行国际贸易报关基本作业;(14)能进行供应链基本运作;(15)能进行配送运作;(16)能进行物流软件的操作七、课程设置及要求1.课程结构课程性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必修课公共课军事理论,劳动教育(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五),形势与政策(四),信息技术,形势与政策(一),劳动教育(三),形势与政策(二),美育,思想道德与法治,党史国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创业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劳动教育(四),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三),军训,体育(二),劳动教育(一)必修课专业课运输管理实务,服务营销,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毕业设计,仓储管理实务,顶岗实习,物流管理基础,物流配送技术与实务,跟岗实习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商品学,微观经济学,快递实务,物流信息管理,物流1+X理论课,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国际货运代理,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物流1+X实训课,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经济法公共选修课公共课公共选修课三,公共选修课一,公共选修课二专业选修课专业课商务英语(物流),商务谈判(物流),商务礼仪(物流)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企业资源计划ERP2.公共基础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学时1党史国史1.掌握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掌握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主要脉络。2.掌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有客观的评价。3.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党史国史,正确把握党史国史的主线、主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党史: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掌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掌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2、国史: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成就。182军事理论了解和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1、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2、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及面临的安全形势。3、我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和现实意义4、新军事革命的发展演变,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5、信息化装备的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36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大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培养理性、平和、积极的心态。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324形势与政策(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理解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根据教育部当年的时政要点确立教学内容。85健康教育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健康意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健康概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调节方式,熟悉性与生殖健康。了解常见疾病预防,了解安全、应急与避险。86美育本课程旨在通过艺术、自然、社会人生诸种形态的审美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了解美育常识,培育美术、诗歌、戏剧之美的欣赏,理解人生之美的含义。87形势与政策(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理解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根据教育部当年的时政要点确立教学内容。8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启迪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为总体目标。传统哲学、

文学、

艺术、科技、宗教与民俗等知识,以传递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拓展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感,丰富学生人文知识。189职业素养本课程旨在让大学生对职场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道职场里应有的正确心态与行为。了解提升职业素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职场里应有的正确心态和行为,了解职场沟通技巧。810形势与政策(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理解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根据教育部当年的时政要点确立教学内容。811形势与政策(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理解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根据教育部当年的时政要点确立教学内容。812体育(一)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育终身体育意识。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3.身体健康目标: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主要教学内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加强教学过程控制,防止以改革之名行无政府主义之实的不良现象发生。2、体育课程要求: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3013信息技术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熟练掌握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熟练掌握internet的应用。1)了解计算机文化;2)操作系统(windows)的使用;3)制作办公文档;4)制作电子报表;5)制作演示文稿;6)网络与INTERNET应用知识。5414创新创业基础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念。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要求大学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创业行动,完成创业计划书的基本内容4015劳动教育(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1.

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知识、劳动安全、劳动纪律、劳动法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认识到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2.

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社会劳动实践和专业实践课相结合劳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培育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3.

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和学习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181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生涯价值定位、技能探索、自我效能感、职业测评1817思想道德与法治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的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知荣明耻,明辨是非善恶,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实现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上的知、信、行的统一,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1、思想教育: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理解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要求,做忠诚的爱国者;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2、道德教育: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内容;做好职业规划。3、法制教育: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和运行过程;宪法和法律部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想方式;维护法律权威;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4518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2、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与实践要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议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3619体育(二)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育终身体育意识。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3.身体健康目标: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主要教学内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加强教学过程控制,防止以改革之名行无政府主义之实的不良现象发生。2、体育课程要求: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3620劳动教育(二)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培育公共服务意识。9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与实践要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议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准确理解、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2.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3.全面了解这一思想中蕴含的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等理论品格和思想风范;4.深刻把握这一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5422劳动教育(三)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培育公共服务意识。923劳动教育(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培育公共服务意识。924劳动教育(五)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培育公共服务意识。925大学生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有效促进大学生求职择业与自主创业。就业形势与政策、毕业去向的分析与选择、求职准备、应聘实务、求职心理调适、就业权益保护、职业适应与发展、就业咨询1826军训以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掌握基本军事技能为目标,通过军事训练,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队列训练:四向转发、起步、正步、跑步训练、内务整理、军事技能6027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和集体的关怀、责任和担当,激发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服务、奉献社会,在服务社会和他人中养成利他人格,养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教师将社会责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参加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公益劳动、文艺体育、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社会责任教育活动。363.专业课程(1).专业基础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学时1微观经济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经济管理类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既可以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经济理论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又可以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简要分析社会经济学问题,达到从经济角度认识世界、解决经济问题的目的。能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好与运用财经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具有一定的经济论文、报告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602供应链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全面认识了解供应链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了解供应链的构建模型;掌握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方法;掌握构成要素及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的原则、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问题等。使学生掌握物流业务的基本知识及管理技能。(1)领会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2)掌握供应链类型、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特征(3)掌握“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4)掌握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步骤和方法(5)掌握供应链环境下的JIT、VMI、JMI采购(6)掌握供应链环境下的绩效评价体系(7)掌握供应链环境下信息系统的构建原则、技术723经济法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为: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基层管理人员、营销员、物流管理人员等岗位所必需的经济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合同法、公司法、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知识产权法等岗位必备法律知识与技能,强化学生法学意识及运用法学知识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突出学生分析能力与辨别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依法保护合法权益和依法从事经营活动的意识。724快递实务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有关快递业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训练学生从事快递业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他们今后就业和适应未来职业转换打下基础。1、了解快递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史;2、能掌握快递的基本知识及主要作用;3、能掌握快递业务的基本流程;4、能在快递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快递业务处理服务;5、能填写简单是快递单证。305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扎实地能够掌握会计的的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财务知识,以便毕业后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1)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准则;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目的和任务。(2)会计方程式和会计的平衡理论;复式记账原理;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存货盘存和财产清查方法;成本计算方法;财务报表。(3)会计循环理论,会计从分录、过帐、试算、调整到结帐、编表的全过程及其基本操作技能。726物流信息管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开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这就决定了从事物流操作的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物流知识外,还要学习如何操作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更好的为物流企业服务,基于此,将物流信息系统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培养学生更好服务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本课程以TMS以及WMS操作系统为主线,介绍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实践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物流业的运作效率,培养学生进行运输、仓储以及配送、GPS、GIS等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强、系统性强、技能要求高的课程。727现代企业管理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运用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对企业日常管理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协助公司决策层制定公司的生产计划、营销计划等;对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各个方面的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完成本专业相关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刻苦、务实、诚信的工作作风和沟通、协作的工作意识,为以后的工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必须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经营为中心开展;要求学生对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专业拓展技能课程及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技能基础。728国际货运代理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对货代企业具体业务活动的分析,提炼出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结合该课程的性质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能力递进来进行教学组织;了解到不同类型货代企业的岗位设置与人才需求规格,归纳出国际货运代理的主要职业能力,具体包括:报关报检代理业务操作能力;水运货运代理业务操作能力;航空货运代理业务操作能力;陆路货运代理业务操作能力;集装箱与多式联运货运代理业务操作能力;及代理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业务的操作能力;货运代理纠纷的处理能力等。729国际贸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懂得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熟悉基本的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政策环境分析能力,能够判断、解决现实中的国际贸易问题,为从事国际贸易以及相关专业的工作准备必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国际条约和国际贸易惯例开展进出口业务;能够开展国际市场的调研、分析,具备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交易磋商的能力;能够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计量单位、计价货币进行价格表示;能够对货物的价格进行核算并准确报价;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核算,包括盈亏率、换汇成本和外汇增值率等;能够准确地对交易的商品进行描述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根据给定的交易条件能够选择合适的航线、运输方式并熟悉租船订舱的流程;能够对不同运输方式下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界定并选择合适的保险险别、准确计算保险金额并办理投保手续。7210市场营销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明确营销实务中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了解并基本掌握直复营销、服务市场营销的特点和基本技能,了解营销管理的内容,并能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①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具备观念创新意识;②初步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能运用所学方法,结合自己比较熟悉或了解的某个特定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③能够运用市场细分的若干种方法,选择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市场进行市场细分,进而选择目标市场,推出相应的目标市场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④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行为和购买过程,并能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⑤能够针对具体的企业选择与设计产品策略与价格策略;⑥能够结合相关案例对某企业实施的分销策略进行利弊分析,基本上能够设计和践行相关的营销活动;⑦可以根据市场条件选择与设计促销策略,组织参与促销活动。7211物流1+X实训课使学生能够掌握物流1+X中级的实操要求1、物流项目开发与管理2、仓储与配送管理3、运输管理4、物流项目成本与风险管理5、业务流程管理6、物流数字化应用7212物流1+X理论课使学生能够掌握物流1+X中级的理论要求1、职业道德与职业健康2、物流基础与行业认知3、供应链管理4、基本管理技能5、物流创新与创业7213商品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强调对商品管理、商品鉴别、商品检验和商品经营能力的训练,强调商品技术与商品经营管理的结合,不仅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更为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从事市场营销、商品采购、流通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工作的实际能力打下基础。①结合实例解释商品的构成,在实践中,能认识不同类型的商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常见商品的经营分类,通过商品条码的阅读能够掌握商品的有关信息,能区分厂商条码和店内条码,能正确使用分类标志。②掌握流通过程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措施,了解食品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及全面质量管理。③结合实例能够解释商品标准的分类、分级,能够描述商品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熟知我国产品质量认证标志。④熟悉企业各种商品检验业务活动,知道商业流通企业如何进行商品检验,知道常用的商品抽样检验标准,知道怎样进行商品检验和检验哪些内容,熟悉国家外贸、内贸各种商品检验法规和标准,知道商品感官检验标准和商品实物(样品)标准。⑤结合实例说明商品包装的分类,通过实践,亲身体验商品包装的功能,通过实践认识商品包装标准化,结合实例了解商品包装标志,通过实践学习认识商标及其管理。⑥了解各种因素对商品质量的影响,熟悉仓库内外温湿度的变化规律,掌握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方法,熟悉商品发生霉腐、锈蚀、虫害以及老化等的主要因素,掌握商品防霉腐、防锈蚀、防虫害以及防老化等养护的技术方法。⑦结合实例说明常见的水果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和禁忌,理解并能阐述纺织品质量的鉴别,理解并能阐述合成洗涤剂的主要品种,通过实践认识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7214电子商务与物流以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为拓展,以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彻底打破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物流与配送系统的作业流程分析与设计、不同类型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系统的方案分析与设计、物流与配送成本管理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72(2).专业核心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学时1物流管理基础物流基础管理是物流专业最基础的课程。以物流基本概念、物流主要功能要素、现代物流的多种形式为主要内容,力求从低起点开始,秩序渐进,强调物流总体性观念的形成,让学生全面认识物流,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物流的基本职能,能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当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602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着重介绍采购基础知识包括采购的含义、特点、重要性、采购组织结构;采购管理流程,从流程角度采购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采购管理价值增值;采购监督与控制管理。能够拟定采购合同;制定采购战略;分析采购环境、分析市场、分析供应商的营销策略;能进行招标采购、政府采购、国际采购;熟练掌握采购价格与成本管理、采购绩效评估、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知识和实际应用。723仓储管理实务熟悉仓库内部岗位设置,仓储的主要功能,各种常见仓库的特点;

熟悉仓库的选址过程,布局的原则,掌握仓库的货位编号方法和储位分配方式,出入库作业流程,入库验收的基本要求和验收项目,熟悉出入库所需的各种单据;掌握货物堆码苫垫方法和作业要求,存储的温湿度要求,仓库货物盘点方法,货物分类保管方法,仓库安全管理及5S管理;

掌握特殊货物的储存环境及作业要求;

熟悉仓储成本的构成和控制方法,掌握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熟练分析仓储的功能和仓库内部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

能够对现有仓库选址、仓库布局及仓库设施配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能够完成货位编号和将储位合理分配;

熟练使用仓储常用设备并进行维护;

能够顺利完成货物的入库准备、入库验收和入库制表724运输管理实务希望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流与运输关系、公路货运、水路货运、铁路货运、多式联运、货运合同;货运保险等等方面的实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对各种运输方式下货物的运输条件进行分析;能够办理各种运输方式下货物的托运与领取手续;初步具有处理货运纠纷的能力;能初步具备开展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联运货物运送业务的能力。72(3).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学时1商务英语(物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和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提高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用英语进行对外经贸活动方面的工作,将语言知识、交际技能、文化背景知识和商务知识融为一体,为进行真实交际的商务活动而服务。(1)翻译的基本理论,商务英语的特点分析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2)以商务英语的不同主题为基础分析商务英语汉译时常用的词法和句法层次的技巧与方法;(3)分析探讨常见的几种商务语篇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例如商务信函、广告、品牌名称、说明书等。602商务礼仪(物流)该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训练以及模拟场景训练,培养学生懂礼、知礼、行礼的意识,使学生掌握个人形象塑造的基本要领、社交礼节、会议礼仪以及涉外礼仪的规范与基本要求,熟悉与我国交往密切的主要国家的礼俗,力求在社交活动中灵活运用,以此树立个人良好形象,赢得他人对自身工作的信赖、支持与帮助。①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逊、诚恳的待人态度;②培养学生是非分明、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做人品行;③培养人们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雅、讲究礼貌的行为举止。723商务谈判(物流)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谈判原则与内容和谈判心理有明确认识;熟悉商务谈判准备工作、商务谈判的过程和策略、商务谈判的语言沟通、商务谈判的签约;掌握商务谈判礼仪、礼节、风格理论,能够应用技巧。《商务谈判》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从大量的谈判事实中总结经验和规律,提炼谈判技巧。本课程主要介绍谈判的基础知识(包括商务谈判的涵义、特点、分类、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商务谈判的内容等);介绍商务谈判的准备工作、商务谈判的心理、谈判的过程和策略、商务谈判的签约、商务谈判的语言沟通、谈判的礼仪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商人谈判的风格,并进行模拟谈判等。724.限定选修课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学时八、学时安排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学分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百分比(%)必修课公共课34.0641.0347.0294.019.43%必修课专业课76.01356.0240.01116.041.1%必修课专业基础课54.0954.0627.0327.028.92%公共选修课公共课6.0108.0108.00.03.27%专业选修课专业课12.0204.0112.092.06.18%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2.036.018.018.01.09%合计/184.03299.01452.01847.0100%理论教学学时/总学时理论教学学时/总学时理论教学学时/总学时理论教学学时/总学时理论教学学时/总学时44.01%44.01%实践教学学时(课内+综合实践)/总学时实践教学学时(课内+综合实践)/总学时实践教学学时(课内+综合实践)/总学时实践教学学时(课内+综合实践)/总学时实践教学学时(课内+综合实践)/总学时55.99%55.99%九、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实习(认知、跟岗、顶岗实习)毕业教育其它考试假期总计第1学期1311212424第2学期16112828第3学期16112424第4学期1622828第5学期2525第6学期25429合计61512534824158(二)教学进程表课程

性质课程

类别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

类型学分授课时间分配授课时间分配授课时间分配每周授课时间分配每周授课时间分配每周授课时间分配每周授课时间分配每周授课时间分配每周授课时间分配备注课程

性质课程

类别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

类型学分合计其中其中第一学年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三学年备注课程

性质课程

类别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

类型学分合计理论

教学实践

教学一二三四五六备注必修课公共课1170A1008形势与政策A类1323202222必修课公共课2170A1001军事理论A类2363602必修课公共课3170B100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B类1181261必修课公共课4170A1010美育A类0.58801必修课公共课5170B1006△思想道德与法治B类34530152必修课公共课6170B10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B类35436183必修课公共课7170A1004党史国史A类1181801必修课公共课8170A100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类2323202必修课公共课9170A10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类1181801必修课公共课10170A1011职业素养A类0.58801必修课公共课11170A1009健康教育A类0.58801必修课公共课12170C1002社会责任教育C类2360362必修课公共课13170B1010劳动教育B类354183629999必修课公共课14170B1001创新创业基础B类2403642必修课公共课15170B1007体育B类3.56685822必修课公共课16170B103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B类2363242必修课公共课17170B1004大学生就业指导B类1181261必修课公共课18150B1077信息技术B类3543513必修课公共课19170C1001军训C类26006030必修课公共课公共课小计公共课小计公共课小计3464134729449171613100必修课专业课1162B1092△运输管理实务B类47236364必修课专业课2162B1159服务营销B类23618182必修课专业课3162B1091△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B类47246264必修课专业课4162C1143毕业设计C类4720724必修课专业课5162B1089△仓储管理实务B类47240324必修课专业课6162C1142顶岗实习C类25450045025必修课专业课7162A1076△物流管理基础A类4606004必修课专业课8162B1090△物流配送技术与实务B类47240324必修课专业课9162C1141跟岗实习C类25450045025必修课专业课专业课小计专业课小计专业课小计761356240111648642529必修课专业基础课1161B1084商品学B类4724230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2161A1072△微观经济学A类460600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3161B1075△快递实务B类23015152必修课专业基础课4161B1082物流信息管理B类4722250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5161B1078△物流1+X理论课B类4725022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6161A1073供应链管理A类472720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7161B1080国际贸易B类4724230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8161B1085国际货运代理B类4722448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9161B1049△市场营销学B类4724824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10161B1077基础会计学B类4724824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11161B1083△物流1+X实训课B类4723834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12161B1081现代企业管理B类4725220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13161B1087△电子商务与物流B类4724230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14161A1074经济法A类4727204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小计专业基础课小计专业基础课小计54954627327612201600必修课必修课合计必修课合计必修课合计必修课合计164295112141737593742333529公共选修课公共课11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