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态产业问题分析_第1页
新疆生态产业问题分析_第2页
新疆生态产业问题分析_第3页
新疆生态产业问题分析_第4页
新疆生态产业问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生态产业问题分析一、生态产业的定义问题国内对生态产业的定义可以说是一片混乱,有的甚至把整个国民经济都当作生态产业来看待,这对生态产业的发展没有好处。但是,要对生态产业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先从基本概念开始介绍。1.1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换句话说,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地区内,生物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按照生态系统的上述定义,我们既可以从类型上去理解,例如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沼泽、河流、海洋、湖泊、农田和城市等;也可以从区域上理解它,例如分布有森林、灌丛、草地和溪流的一个山地地区或是包含着农田、人工林、草地、河流、池塘和村落与城镇的一片平原地区都是生态系统。任何一个能够维持其机能正常运转的生态系统必须依赖外界环境提供输入(太阳辐射能和营养物质)和接受输出(热、排泄物等),其行为经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但是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即在一定限度内,其本身都具有反馈机能,使它能够自动调节,逐渐修复与调整因外界干扰而受到的损伤,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其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它又是一个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使我们对生命自然界的认识提到了更高一级水平。它的研究为我们观察分析复杂的自然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并且成为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之一。通俗地讲,一个生态系统是允许进行人工干预的。但如果是完全在人工的干预之下,则我们应该称之为人工生态系统。减排行为,可以叫做环境保护,而不能叫做生态化生产。所以如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其植物恢复,也是环境保护的范畴,而不是生态的范畴。全工厂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则叫做人工生态系统,也不能叫做生态系统。1.2生态平衡像自然界任何事物一样,生态系统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实际上它是一种动态系统。大量事实证明,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在外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总是按照一定规律向着组成、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化的方向演进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系统的生物种类成分少,结构简单,食物链短,对外界干扰反应敏感,抵御能力小,所以是比较脆弱而不稳定的。当生态系统逐渐演替进入到成熟时期,生物种类多,食物链较长,结构复杂,功能效率高,对外界的干扰压力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因而稳定程度高。这是由于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化,通过自然选择和生态适应,彼此间关系比较协调而依赖紧密,并与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结构较为完整、功能比较完善的自然整体,外来生物种的侵入比较困难;此时,还由于复杂的食物链结构使能量和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流动,一个环节或途径发生了损伤或中断,可以由其他方面的调节所抵消或得到缓冲,不致使整个系统受到伤害。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和营养结构越复杂便越稳定。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与系统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联系的。生态系统从一种平衡走向另一种平衡,通常标志着生态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也有例外,就是在非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进化而导致的生态破坏。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出现高度的相互适应,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的变动,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即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并获得最优化的协调关系,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或自然界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平衡。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这种稳态是靠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反馈进行的。1.3生态系统的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出现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使其变化减弱或增强,这种过程就叫反馈。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和结构与功能之间,等等。前者在第三节种群部分已有叙述。生物组分之间的反馈现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这仅是以两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简单例子。说明在无外力干扰下,反馈机制和自我调节的作用,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失衡失调。所以,要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反馈,并把反馈当作生态系统管理的核心指标。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看,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所谓的正反馈,就是当一个生态因子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对这个因子的反应持续不断地加大,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正反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恶性循环。所谓的负反馈,就是当一个生态因子发生变化时,这个因子不断地与生态系统互相之间发生适应性变化,最终达成一个新的平衡。负反馈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了良性循环。1.4“生态经济”是一个伪命题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国外对所谓“生态经济”的研究少之又少。总体上看,国外是把生态、经济和环保分开的,生态就是生态,经济就是经济,环保就是环保。国内有一批学者试图将生态、环保和经济结合起来,并提出了生态经济的概念。例如,有学者指出,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生态承载力怎么衡量?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计算公式,似乎实践意义不强。从理论上说,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口可以不断地增长,各种资源也可以不断地累积,这样就形成了一些超级城市,例如纽约、上海、东京这样。如果按生态承载力的标准来,那么这些超级城市就应该尽快淘汰。甚至是普通的城市也要淘汰。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现实。何况,我们的社会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人口按平均密度来分配的社会。甚至我们也可以说,我们至今也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生态经济学原理”,我们甚至也还没有确定什么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比如说,我们是把一个县、一个省、一个国家或者是整个地球作为对象呢?还是把一个企业作为对象?因此,本文认为,研究生态经济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既不可能将经济当作生态来看,同样也不能把生态当经济来对待。所以,“生态经济”是一个伪命题。由此,我们只对生态产业进行研究,并寻找一些相关的产业,按照生态系统的原理,利用生态技术,进行经济、生态和环境的协同化处理。也就是说,我们将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重目标,并努力使经济与生态相得益彰。比如说,我们没有必要将一个矿产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对待,也没有必要将一个普通的制造项目当作生态系统来对待。同样的,对一个银行、一个通讯项目,也都没有作为生态系统的方法来处理的必要。总之,生态是一个有限的范畴,而不是一个包容一切经济活动的系统。因此,我们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限定在某些产业的层次上。1.5生态产业的层次生态产业的层次,是否可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自然生态的保护和研究,包括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基础研究。属于公益性质,需要政府和公益机构投入,并产生公共效益,但也会产生一定的直接效益,如水利建设中的水电。二是自然生态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基于自然生态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水产业、园艺业、生物产业、旅游、可再生能源等以及相应的应用研究。三是在上述第二方面提供广泛原料基础上所进行的商品化加工和深加工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大体上就有:鲜活农产品如蔬菜、瓜果、鲜活水产品、鲜花、牛奶、蛋等;加工类食品如各类罐头、分割肉、禽肉、香肠、饮料、调味品、乳制品、干果等;酒精、酒类产品、生物能源;中草药类等;各种方便食品、小食品等。另外也包括蚕丝、饲料、动物皮毛等。总体上说,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大部分能大量吸收劳动力的生产和加工产业。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这些产业与我区现有劳动力素质水平有某种对应关系。把生态产业的三个层次合起来看,生态产业或者也可定义为“以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开发为特征的产业化体系”。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等,我们自然地把它划分到生态产业中来。如果按以上定义来界定,那么在现有条件下,我区的生态产业GDP大约占到35%左右,人口占到65%左右,劳动力人口占到70%左右。生态产业在全国的占比也不低。以食品类产业计,如果以2020年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44万亿元计,恩格尔系数假定为0.3(商务部公布为0.28),那么全国是一个13.2万亿元的大市场。(标准还不是很统一。国际上通常认为恩格尔系数小于0.3属于“最富裕国家”。我国对“食品”的统计能力和统计标准与国际上有差别,国际上把粮油产品以及除烟草等极少数制成品以外的其它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都叫做农产品或食品。我国经常把经加工制造以后的食品作为工业品。实际上应该包含酒、饮料、蔬菜、餐饮消费等。另外,很多食品类消费不一定能包含在统计范围内。所以,我国的所谓恩格尔系数要比国际通行标准要低。正常情况下,按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水平,恩格尔系数大体上应该在0.4左右。)河南、广东、江苏等食品产业规模已经达到或超过万亿元大关。如果到2030年,新疆将这个食品产业发展到10000亿元的规模,那么新疆的产业结构包括劳动就业结构和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现在,发展生态产业正面临着国家政策重视、自然气候变化增加了降水、新疆土地条件富有特色、劳动力与市场高度适配等有利条件,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因此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二生态产业的进一步分析2.1生态产业的定义生态产业是按生态学原理和一般经济规律,以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稳定为对象,选择最适当的产业关系,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很明显生态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但又是"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的继承和发展。生态产业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也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科学"产业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R.Frosch等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工业代谢是模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代谢功能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实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将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了首次"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贝尔实验室的C.Kumar认为:"产业生态学是对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三代产业。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2.2生态科研产业2018年12月,NASA公布了17年间的卫星遥感数据,全世界惊讶的发现全球绿化面积奇迹般增加了5%,而这中间三分之一的贡献来自中国和印度!生态产业的基础是水资源的科学分配和有效循环,核心是生态、产业和人口的良性互动。水利规划: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科学分配和有效循环。水利工程对于分配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对如何解决到流域循环,过去研究不多。地表水在上游进行截流,并用于特定区域的灌溉,这样就占用了下游的用水,同时还减少甚至中止了径流过程中对地下水的补充,从而对下游的生态造成损害。所以水库的建设影响到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分配和原生生态。农业区划:农业已经不仅仅是产量,更重要的是与市场的适配关系。就灌溉农业而言,不同的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同。选择什么样的作物,既要考虑到水的消耗,也要考虑到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节水型作物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必要选择。比如说,尽可能地减少水稻的种植,是干旱地区的通常做法。当然,利用过去无法利用的咸碱水种植海水稻,也不失为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高产量不等于高产出,高产出不是取决于地,而是取决于人,取决于市场。一个非常大的方面是林木包括防风林的种植。南北疆都是大规模地种植杨树作为绿化和防风林木。但杨树是需水量很大的品种,大量消耗地下水,而且杨树本身的经济价值不高。矮化的果树及灌木能不能起到防风的作用?这些需要进行科学的试验,从而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节水技术。节水技术是新疆大规模采用的技术。我们对节水技术的推广非常重视,但是对节水的生态影响等基础研究几乎得不到关注。例如,节水技术对耕地的影响、对盐碱化的影响,研究得不多。塑料薄膜残留对耕地的破坏,解决的技术也不多,影响到了农业的可持续性。总体上说,水分配和水循环是一个巨大的科学体系。过去我们习惯于从经验出发,对水分配进行行政性干预。而怎样从科学上着眼,建立起水循环的科学机制,对新疆的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的作用,将越来重要。同样的,过去我们习惯于从经验或者计划出发,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但忽视了市场对农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2.3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是建立在能源基础上的,是一个十足的“高能耗产业、高污染产业”。农业源温室气体的排放占总排放的13.5%。也有人研究认为,世界上养殖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超过能源产业的排放总量。据测算,美国农业的能源消耗率占到产出的20-50%,超过了石油产业等传统的能源消耗大户,成为“石油农业”。农业生产不但消耗了大量的燃料、塑料、化肥、农药以及电力,还产出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化学残留物、塑料残留,对空气和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对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面对以上问题,各国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生态农业便是世界各国的选择,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经济学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而提出的农业发展的新的方向,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而不是具体的标准。生态农业不是全面否定石油农业,而是立足于石油农业,引入生态技术,从而逐步地取代石油对于农业的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的口号是对化肥和农药的“减量”使用,或者简称为“双减”。相反,象农业机械等,不但没有要求减少,还要求继续扩大,继续增加。就种植业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大田农业和工厂化农业。大田农业侧重于双减,而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则侧重于人工生态,两者对生态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力度不太一样。但总的来说,生态技术已经成为种植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生态技术的采用,也发展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新的农产品标准。这些新标准的提出,代表着生态技术的应用程度的不同。一般认为,有机食品的标准是最高的,绿色食品的标准相对低一些。存在的问题:不同标准农产品的混合入市,导致消费者无法有效地辨别,也给生产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惑。这也是生态技术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2.4生态养殖业生态养殖简称ECO,ECO是Eco-breeding的缩写,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这一定义,强调了生态养殖的基础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条件是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结果是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其中"共生互补原理"、"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保持生态平衡"等几个关键词,明确了"生态养殖"的几个限制性因子,区分了"生态养殖"与"人工养殖"之间的根本不同点。所谓生态养殖,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养殖是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相对于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来说,生态养殖是让畜禽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自然地生长,而不是人为地制造生长环境和用促生长剂让其违反自身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快速生长。如农村一家一户少量饲养的不喂全价配合饲料的散养畜禽,即为生态养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口感均较差的畜禽产品已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农村一家一户少量饲养的不喂全价配合饲料的散养生态畜禽因其产量低、数量少也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对生态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因而现代生态养殖应运而生。2.5生态林业生态林业是指根据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环境状态的林业。它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多成分、多层次组合,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方针要因地制宜,山区采取以林为主的综合发展,并立足本地产品和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林区则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实行轮封、轮造、轮放办法,使眼前与长远利益结合。要建成立体林业,目的是: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森林对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提高系统各资源单位面积产量,缩短生产周期;形成商品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加工工业,实现多次增值;协调同有关各业的互利关系,维护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性。2.6食品产业新疆的水土光热资源条件非常不错,至少在国内非常有特色。从理论上说,发展生态产业的条件有比较优势。以食品为主的市场,正在形成巨大的需求。从国内看,由于食品安全的需求,将迎来一个食品结构升级换代的新时期。由于全国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的水平,食品安全正在替代温饱型的需求,形成一个新的以安全为特征的消费需求时代。目前,全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7亿,市场需求强大而稳定。而新疆恰恰是一个以“天然、绿色”为特征的食品生产地,与市场的适配性非常优越。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国内一些知名的食品生产企业,一直在以新疆的原料如葡萄汁、牛奶、果汁等作为其重要的供应基地,甚至成为其产品的卖点。在国际市场看,广义上的农产品出口,一直是新疆地产品出口的主力。我国食品工业总体上发展较快,但是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还是不足,大量的是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按食品企业资产来划分,食品加工(初加工)占45%,食品制造占20%,酒饮料和茶类占22%,(烟草占13%)。从食品产值结构上看,农副产品加工占58%,食品制造占21%,酒饮料和茶占16%,(烟草占0.3%)。可以看出两个大问题:一是初加工占绝对的比重,从资产上看接近一半,产值上超过一半,而食品制造仅占五分之一。二是资产和产值不匹配,高税收类产业资产多,而产值少,高产值类产业资产配置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其发展。这和我国的投资体制有关,也与税收体制有关。但是,实际上食品产业对生产者的要求十分高,甚至有点苛刻。所以,用我们过去传统的好象食品产业就是要靠乡镇企业去占领的模式,有巨大的差距。总的来说,中高端食品产业是集“高标准、高技术、资金密集、劳动密集、信誉卓越”于一体的产业。这五个方面的要求,除了劳动力方面外,其它方面与新疆的现状都有着非常大的距离,因此困难是可以想象的。现在我们在发展生态产业上还有点差距,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新疆是绿洲经济,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这叫规模不经济。二是远离市场,难以与市场有非常密切的沟通。这叫产销不衔接。三是大型企业少,技术进步慢,产品更新换代慢,相对竞争能力就比较低。这叫生产效率低。四是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还有些不适应,观念落后、体制牵扯、机制掣肘,这叫生产关系不适应。典型的例子比如直到2017年,新疆才基本取消农民口粮地指标。要同时解决如此多的问题,最重要的一条途径,恐怕就是要引进国内外顶尖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引进企业的同时,一并地解决标准、技术、资金、经营能力等重大问题。否则,仅仅依靠新疆自己的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渠道的积累,恐怕不仅达不到目标,还会失去难得的机遇。我国食品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是第一大产业。2018年规上食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万亿元(全部企业主营收入约15.6万亿元),增长5.3%;实现利润5771亿元,增长10.8%;资产占全国工业的5.7%,营业收入占7.9%,利润占8.7%,因此可以算一个投资少、产值高、效益好的产业。考虑到大量的食品企业属于小型企业,食品产业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要比规上企业的数据高得多。在中国500个最强品牌中,食品占93个。食品消费占我国消费的20%以上,拉动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左右。食品行业营业利税率约10%,为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相关专家认为,我国食品产业将导向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有:功能性食品。营养功能食品、特殊医用配方食品、营养导向食品、微生物菌种、食品酶制剂、OPO结构脂等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应用。绿色智慧发展。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回收等食品生产消费的全过程,形成绿色供应链。外贸外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开发,建立境外生产、研发、分销和物流中心。2019年我国对东盟的食品出口增长25%,对欧盟增长22%,对一带一路沿线增长18%,成为扩大出口的生力军。同时,食品进口规模达到5000亿元,成为进口增长的重要领域。制造技术。设备、生物工程、营养、质量、包装、物流、非热杀菌等先进技术持续地广泛应用。目前研发投入还远远不到3%的水平。2.7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k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InternationalEcotourismSociety)把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物件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去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为1857.73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者占相当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篷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攸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及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愉怡中增强环境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过去,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於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三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著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三S"转"三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algia)"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2.8其它类型的生态产业中药产业。基于中国传统的中药生产,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看待,包括中医和其他民族医药。我国已经拥有一个非常大的中草药人工和自然栽培体系。例如甘草,新疆是甘草的主要产地,但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下,甘草的产量不断下降。但另一方面,内蒙古等地的人工甘草规模却在不断地扩大。在新疆,大芸的人工栽培已经形成比较大的规模,不但有效地改善了沙漠生态,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酱果产业。现在已经比较成规模的如沙棘产业,也是一个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小型产业。沙棘与养殖业结合,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友好综合产出的生态系统模式,在新疆也已经有良好的实践。盆景产业。沙漠植物作为家庭观赏盆景,在新疆开发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市场的需求仍然客观存在,并值得开发。生态改良产业。新疆广泛存在的防风林带,目前普遍采用杨树等品种。从生态用水供求的角度看,杨树等大型阔叶乔木是一种水份蒸腾量巨大的品种,从节水的角度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杨树具有繁殖容易、易成活、成才率较高等优点,与农村房屋建筑的需求有良好的匹配。在建筑材料不断工厂化的情况下,杨树的木材用途已经越来越小,那么其高蒸腾率正在成为巨大的劣势。选择一些具有良好防风效果、蒸腾较小的树种作为防风林带的品种改良,在新疆是一个大课题。草原改良。新疆的草原退化现象较为严重,也直接地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如果有意识地引种一些适合新疆水土气候条件、对草原有改良效果的牧草,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方向。节水产业。节水技术已经在新疆广泛地应用,并在全国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选择什么样的作物,从不同作物的不同需水量的角度来进行节水,是一个新的课题。现在我们把主要作物限制在小麦、玉米和棉花上,有没有单位需水量更少、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可以在新疆得到广泛的推广呢?这对于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产生深远的意义。三以劳动力转移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许多人都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优秀的地方特色产品,包括许多“土特产”,为什么总是一出名就冒充?一做品牌就就烂?在新疆的同志也深有体会,新疆的甜瓜很有名,现在全国各地都种着“哈密瓜”;新疆的苹果很有名,现在各地市场的包装箱都打着“阿克苏苹果”;新疆的红枣很有名,现在电商网络上卖得都是“新疆红枣”。过去一公斤新疆红枣可以卖20元甚至更高,现在地头价三四元,还不一定有人收购。政府花了巨大的代价,把一些产品扶持起来了,为什么到头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实际上不仅新疆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其他地方也多多少少被同样的问题所困绕。连着土地的是生产,连着市场的是品牌。但对农产品来说,由于资本积累等问题,很难有力量进行品牌建设。即使有资金进行品牌建设,也很容易因品牌危机而遭遇失败。但是,如果我们按照生态产业的基本模式来做,则这些问题就可以找到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在生态产业中,国际上已经形成了“生产、标准、标识”三大体系。而对照一下,我们的农产品生产,主要还是集中发力于“生产”这一个环节。同样重要的“标准”和“标识”两个环节,则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标准化生产,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说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控制体系。所以我们在出口这些产品的时候,与欧盟等国际市场的对接就非常困难,仅仅是个别的企业能够满足欧盟市场准入的标准。标识而不是品牌或商标。如果把其它制造品的市场营销理念拿到农产品上面,就是走品牌的路子、商标的路子。但是,在国际上农产品市场更重要的是标识,而不是品牌或商标。尤其对直接食用的农产品而言,标识更是比商标更重要。因此,发展生态产业,目标来说更重要的不是生产环节的问题,而是标准和标识环节环节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原来的发展模式,那么生态产业也是很难真正地发展起来的。而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要求来看,发展新疆的生态产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节点。现在农业机械化的进展非常迅速。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年青一代已经很少留在农村进行农牧业生产。如果不能很好地吸收这些年青劳动力,任由他们游荡于城乡结合部,无论对家庭还是对社会,总不是一回事,甚至也可以认为是社会稳定之大患。按现在2500万人口计,争取到2030年达到农业人口500-600万的水平,则需要从农业农村转移出来1500万人口。如果按现在平均一个就业人员投资70万元计(按全社会投资平均),劳动力转移总量按500万计(平均一个劳动人口负担2人),则仅就业投资就需要3.5万亿元。如果是什么高新制造业,这个劳均投资水平还远远打不住。转移出来的人口,大部分需要通过城镇化建设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达到基本上就地消化吸收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些转移人口,今后将大部分转移到县城,所以县城需要有相应的二三产业来吸收这些劳动力。粗略地说,到2030年,县城人口要达到全县人口的50%或更多。新转移的1500万人口进入城镇,起到一个推进城镇化的强力作用。但问题是,这些人口如果按传统的产业结构来就业,有没有这个劳动力市场的容量?以及,有没有这个就业的能力?从过去10年的发展来看,这两个问题恐怕都不好解决。因此,现实也逼迫我们要拓展新的渠道,走出传统的产业发展路径。四几点思路和建议将劳动力转移与生态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需要推行一些新的政策措施。4.1建立国家粮食安全耕地储备制度围绕粮食安全,国家建立了粮食储备制度,以及耕地保护制度,并且对粮食实行了保护价格和收储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参照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耕地轮作制度,根据新疆可耕地面积大这一优势条件,可以积极争取国家在新疆建立“国家粮食安全耕地储备制度”。假定在北疆和有条件的南疆设立1000万亩的耕地,在粮食供应充裕的时期,这些耕地可作为牧草地等,用作土壤休养或畜牧业饲料供应基地,而在粮食供应趋于紧张的情况下,直接播种粮食。这样可以起到为国家提供粮食保障的作用,而且也为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一般情况下,当粮食供应不足时,可以实行“舍畜保粮”的临时政策,既增加粮食生产,又减少粮食(饲料)消耗。粮食安全耕地储备可以争取纳入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由国家统一建设。4.2生态稳边政策国家结合脱贫攻坚政策,出台了护边员制度。针对草场退化等情况,国家出台了退牧还草政策。这些政策有效地遏止了边境生态的恶化。还应当出台相应的草场改良政策,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好转。这些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农牧区的人口,减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应当继续稳定下去。维持一定的边境人口,是稳定边疆的重要条件,在有些时候,可以起到边防部队起不到的作用。4.3荒漠产权改革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离不开人,离不开水。为此,作为生态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在某些荒漠地区实现“水、电、路”三通。为此,首先要进行的是参照国家林权制度改革,在新疆建立“荒漠产权”制度,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机制,解决“有人管”的问题。其次,根据荒漠土地的特点,由国家提供基本的水电路投资,创造必要的生态建设基础设施,提供“生态水利”等基础支持,解决“有能力管”的问题。可以考虑在每一县先搞一个试验项目。综合考虑产权、基础设施投资机制、收益机制等,取得实践经验,再逐步推开。尤其是像生态水利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