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①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②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③森林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草原群落中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④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2.下列有关提取胡萝卜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具有较低的沸点B.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原料颗粒大小和萃取温度C.萃取过程采用明火加热,可提高萃取效率D.为提高胡萝卜素萃取效果,应降低萃取温度并延长萃取时间3.研究发现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有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根和茎对单侧光刺激反应不同,与其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有关B.若测得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nC.生长素对根向光侧和背光侧的作用可能分别对应于图乙中的A、BD.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4.瘦素(蛋白类激素)是白色脂防组织中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其部分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为促进,“”为抑制)。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肥胖患者一般可以通过口服瘦素达到减肥的目的B.若体内存在瘦素受体的抗体,即使瘦素分泌正常,也可能出现肥胖症状C.当体重增加时,健康人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减少,摄食减少。D.健康人体内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反馈调节机制5.进入秋冬季节,小儿秋季腹泻较为常见。小儿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胃肠道感染疾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防止脱水需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B.患者发热体温升高时是因为体内代谢增强C.病毒侵入患者机体细胞后要靠体液免疫来消灭D.患者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6.在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 B.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具有独特的基因库 D.产生了生殖隔离7.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丙是肾小管和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在甲细胞中合成 D.下丘脑中的渴觉中枢兴奋8.(10分)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主要原因B.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填字母),由_____组成。(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填“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控制。(5)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区段的电位。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区段的变化,此时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填“向左/向右/不变”)。10.(14分)图甲、乙是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其中A、a、B、b表示染色单体,1、2、3、4表示染色体。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期,它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阶段。(2)图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此细胞中含有______个四分体,同源染色体1与2的分离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阶段。(3)图丙中,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曲线④⑤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若图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研究发现,帕金森等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与R环结构有关。R环(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而形成的RNA—DNA杂交体,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及一条DNA单链所组成。(1)mRNA与模板链通过___________连接。(2)mRNA形成需要___________酶催化,依据___________原则mRNA能准确获取其模板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3)据题意推测R环区域模板DNA单链中___________碱基比例比较高(填A、T或G、C),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密码子的简并性,通过基因定点编辑技术(在精确的位点剪断靶标DNA片段并插入新的基因片段),降低R环形成的概率,基因定点编辑过程中有_______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4)R环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啶碱基总数一定相等吗?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12.中药附子具有强心、镇痛等多种功效,乌头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但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为探究乌头碱毒性对大鼠神经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1)将大鼠神经细胞平均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大鼠的________,实验组加入用溶剂A配制的不同浓度的乌头碱,对照组加入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死亡率,由此确定乌头碱对神经细胞的最小毒性浓度。(2)为进一步研究乌头碱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人员用最小毒性浓度的乌头碱处理神经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如下图),并测定细胞内相关离子及神经递质的释放情况(如下表)。分组Na+(mmol/gport)K+(mmol/gport)Glu(nmol/L)γ-gaba(nmol/g)对照组12.120.66145.8589.31实验组4.401.66130.26101.25注:Glu为兴奋性递质、γ-gaba为抑制性递质①由图可知,神经细胞由_________和突起组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观察到细胞膜不完整、细胞突起_________。②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依赖_________外流,当动作电位产生时,_________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神经冲动以_________的形式沿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Glu或γ-GABA以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_________,引起下一神经元_________。③综上所述并结合图、表结果,推测乌头碱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_______。(3)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本草经集注》记载:“俗方每用附子,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结合上述资料分析,为更好使用中药附子,还需要进行哪些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一棵树不属于群落,故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①错误;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②正确;森林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草原群落中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③错误;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④错误;故选①③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2、D【解析】胡萝卜素的提取:(1)胡萝卜素的性质: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2)胡萝卜素的提取来源: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为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3)萃取剂:最适宜作胡萝卜素萃取剂的是石油醚。(4)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_→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详解】A、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具有较高的沸点,这样可以防止水浴加热过程中大量蒸发,可以更好地溶解胡萝卜素,A错误;B、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B错误;C、提取萃取过程采用水浴加热,不用明火加热,因为有机溶剂易燃,C错误;D、为确保需要提取的物质能够充分溶解,提高萃取效果,应适当降低萃取温度并延长萃取时间,D正确。故选D。3、B【解析】分析图可知,茎出现弯向光源生长,根出现背向光源生长,原因是根对生长素很敏感,单侧光下,向光侧浓度小于背光侧,因此向光侧起促进作用,背光侧起抑制作用,茎对生长素较敏感,茎的两侧生长素都起促进作用,但向光侧浓度小于背光侧,所以茎弯向光源生长;图乙中,对于根而言,A点起促进作用,B点起抑制作用;对于茎而言,C、D两点都起促进作用,且促进程度相同。【详解】A、由图可知,茎出现弯向光源生长,根出现背向光源生长,原因是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A正确;B、茎对生长素较敏感,A图中,茎的两侧生长素都起促进作用,但向光侧浓度小于背光侧,所以茎弯向光源生长,若测得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小,且生长程度也小于背光侧,故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B错误;C、根对生长素很敏感,A图中,向光侧浓度小于背光侧,因此向光侧起促进作用,背光侧起抑制作用,图乙中,A点起促进作用,B点起抑制作用,因此生长素对根向光侧和背光侧的作用可能分别对应于图乙中的A、B,C正确;D、由图乙可知,在茎的最适浓度两侧,即C点和D点,生长素的浓度不一样,但是对茎的促进作用是一样的,说明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D正确。故选B。4、A【解析】据图分析,体重增加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抑制下丘脑分泌神经肽Y,神经肽Y通过一系列过程促进摄食,则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降低,减少摄食;神经肽Y分泌增多时,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从而减少神经肽Y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详解】A、瘦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口服瘦素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失去作用效果,A错误;B、若体内存在瘦素受体的抗体,和瘦素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作用,所以即使瘦素分泌正常,但瘦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也可能出现肥胖症状,B正确;C、当体重增加时,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抑制下丘脑分泌神经肽Y,而神经肽Y促进摄食,故健康人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减少,摄食减少,C正确;D、从图中看出,健康人体内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A。5、C【解析】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水分大量丢失和无机盐丢失,导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患者出现了发热症状,说明其体内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产热大于散热。【详解】A、小儿秋季腹泻会导致病人缺水,为防止脱水需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A正确;B、患者发热是因为体内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B正确;C、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体液免疫就对病毒没有作用了,体液免疫仅对细胞外的病毒由作用,对进入细胞的病毒没有作用,病毒一旦进入细胞,就必须依靠细胞免疫,C错误;D、小儿秋季腹泻表现为呕吐、腹泻等症状,会丢失一部分的水和无机盐等,导致患者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6、D【解析】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属于细胞分化,A错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物种发生进化的标志,B错误。具有独特的基因库与新物种形成无关,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D正确。7、D【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下丘脑,B表示垂体,乙表示垂体。丙表示肾小管与集合管,当机体缺水或进食过咸食物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浆,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使水分重吸收加强,最终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实现水分平衡。【详解】AB、由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AB正确;C、抗利尿激素是由甲(下丘脑)细胞中合成,C正确;D、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D。8、A【解析】从图中看出,单独培养时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详解】A、混合培养时,因乙藻在12天数量接近于0,故营养物质减少、种内斗争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A错误;B、呈“S”型曲线的种群,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故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K/2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单独培养时乙藻的数量先增多,后趋于稳定,故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D、混合培养时,甲依然呈“S”型曲线增长,但乙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可见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1).B(2).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3).h(4).协助扩散(5).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6).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7).AB(8).BC(9).向左【解析】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对反射弧进行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是突触结构,其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详解】(1)图1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A与传入神经相连,故A为感受器,B为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2)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K+和Na+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因此,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h。(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是会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5)①图4处于静息状态,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区段的电位。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BC区段的变化。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故图4的指针向左偏转。【点睛】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①.有丝分裂后②.⑥(2)①.初级卵母细胞②.2③.①(3)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②.受精作用(4)AB或ab【解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丙图:①-③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④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⑤-⑦段表示有丝分裂。【小问1详解】甲图着丝点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对应乙图的⑥时期。【小问2详解】由于图示是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故表示初级卵母细胞,该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同源染色体1与2的分离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丙中的①。【小问3详解】图丙中,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恢复到体细胞数目;曲线④⑤阶段形成的原因是受精作用。【小问4详解】若图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由于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AB,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AB或a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1)氢键(2)①.RNA聚合②.碱基互补配对(3)①.G、C②.磷酸二酯(4)①.不一定②.R环中,杂合链部分因嘌呤与嘧啶配对,嘌呤与嘧啶的数量相等;但DNA单链部分嘌呤与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因而就R环结构整体而言,嘌呤与嘧啶的数量不一定相等。【解析】注意题干信息“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的应用。【小问1详解】mRNAmRNA与模板链与模板链的碱基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故mRNA与模板链通过氢键连接。【小问2详解】通过转录形成mRNA,mRNA形成需要RNA聚合酶催化,RNA能准确获取其模板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小问3详解】G与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更多,R-loop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可推测R环区域模板DNA单链中G、C碱基比例比较高。基因定点编辑技术需要剪断靶标DNA片段并插入新的基因片段,且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核苷酸链,故基因定点编辑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小问4详解】R环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及一条DNA单链所组成。R环结构中,杂合链部分因嘌呤与嘧啶配对,嘌呤与嘧啶的数量相等,但DNA单链部分嘌呤与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因而就R环结构整体而言,嘌呤与嘧啶的数量不一定相等。【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12、①.内环境(细胞外液)②.等量溶剂A③.(细)胞体④.缠结、断裂、减少⑤.K+⑥.Na+⑦.电信号、局部电流⑧.胞吐⑨.突触间隙⑩.兴奋或抑制⑪.乌头碱会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结构,引起细胞内离子浓度异常、神经递质释放异常,使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受损⑫.甘草、人参或生姜能否减弱附子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甘草、人参、生姜三者共同使用对附子的减毒效果是否优于单独使用;甘草、人参或生姜在减弱附子毒性的情况下对其药效有何影响;甘草、人参或生姜与附子配合使用的最佳比例【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