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液循环2_第1页
第三章 血液循环2_第2页
第三章 血液循环2_第3页
第三章 血液循环2_第4页
第三章 血液循环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血液循环内容提要1.心脏生理2.血管生理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概念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2.功能

实现血液的机能:运输、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防卫功能。概述3.分类(1)体循环(大循环)(2)肺循环(小循环)

心脏瓣膜第一节心脏生理一、心肌细胞的类型和特征1.分类(1)工作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无自律性。(2)自律细胞: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无收缩性,有自律性。又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心肌细胞A.慢反应心肌细胞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连接处,起搏心脏。

房室交界又称房室结区:是心房兴奋传入心室的通道。B.快反应心肌细胞房室束:行走于房室间隔内,其分支分布于左右心房和心室。浦肯野氏纤维网:密布于左右心室内膜下,负责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遍整个心室。Sinoatrial(SA)nodeRightatriumInternodalpathwayRightbranchofbundleofHisPurkinjefibersLeftventricleLeftbranchofbundleofHisLeftatriumAtrioventricular(AV)nodeInteratrialpathwayRightventricle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网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一)工作细胞:以心室肌为例1.RP:K+外流的结果,为-90mv2.AP: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用0、1、2、3、4表示AP的各个时期(1)0期:去极过程,Na+快速内流(2)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3)2期:平台期,Ca2+缓慢内流和K+外流达平衡引起(4)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引起(5)4期:静息期,依靠Na泵转运Na+、K+和Na+-Ca2+交换作用使细胞恢复静息状态特点:具有2期平台期,使AP持续时间延长(二)窦房结细胞

窦房结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下,可以发生自动去极化,没有RP,只有相当于RP的最大舒张位点,AP的过程分为0、3、4期。1.0期:去极化速度慢,由Ca2+缓慢内流引起2.3期:复极化,K+外流引起3.4期:自动除极期,由Ca2+内流超过K+外流引起,当自动去极化达阈电

位水平(-45mv)时,形成0期去极化

特点:4期不稳,能自动去极化034三、心肌的生理特性(与骨骼肌对比记忆)

(一)兴奋性1.特点有效不应期长(从0期到复极3期的膜内电位恢复到-55mv是绝对不应期,-55mv--60mv是有效不应期)原因:膜电位绝对值太低,Na+还没有恢复到可以被激活的备用状态。心肌动作电位与兴奋性变化静息电位的大小:绝对值高,兴奋性低。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低,兴奋性高。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二)自律性

1.概念: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自律性来源于心脏的特定部位,即起搏点。2.产生原因:AP4期不稳定,可自动去极化

3.心脏的起搏点(1)正常起博点:窦房结,所形成的心脏节律称为窦性节律。(2)潜在起博点:异常(窦房结受损),窦房结以外的自律性组织部位。出现异位节律:由潜在起搏点起搏心脏跳动的节律。4.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自律性↑,即Ca2+内流速度快。

(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其绝对值减小,达到阈电位的时间缩短,自律性提高。

(3)阈电位水平:低或下移,自律性高(三)传导性

1.功能合胞体:相邻心肌细胞膜呈锯齿状称闰盘。闰盘部位有缝隙连接。2.兴奋在整个心脏内的传导过程窦房结发出兴奋心房传导束心房肌心房收缩

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房室束蒲氏纤维心室肌心室收缩3.特点(1)房室延搁:窦房结传来的兴奋传到房室交界时,速度显著减慢,需时较长的现象。(2)蒲氏纤维的传导速度较快,使心室肌细胞同时收缩,增大射血压力。(四)收缩性

1.特点(1)具有“全和无”特性(2)心肌收缩依赖外源性Ca2+(3)不会产生强直收缩(4)存在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2.概念期前收缩:在实验条件下,有效不应期之后给心室肌一个外加刺激,可使其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兴奋和收缩,也叫期前兴奋。代偿间歇:期前兴奋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四、心动周期(cardiaccycle)1.概念: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指心室活动的周期。心率增加则心动周期缩短。

心率:每分钟内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heartrate)2.心脏泵血过程和机理(1)心房收缩期:0.1s,心房压略高于心室压,房室瓣开启,半月瓣关闭,将血压入心室。是心动周期的起始。(2)心室收缩期:0.3s①等容收缩期:0.05s,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和半月瓣都关闭,心室容积不变,压力逐渐增大②快速射血期:0.1s,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闭,半月瓣打开,血液快速射入主动脉,心室容积迅速下降③减慢射血期:0.15s,压力差减小,射血速度减慢,心室容积进一步缩小(最小)(3)心室舒张期:0.4s

①等容舒张期:0.1s,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和半月瓣都关闭,心室容积不变,此时心室血压下降最快②快速充盈期:0.1s,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心房和大静脉快速进入心室(2/3)③减慢充盈期:0.2s,心室和心房、大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速度减慢,心室容积进一步扩大。在减慢充盈后期,心房肌开始收缩,将其中的血液压入心室,使心室的容积达到最大,下一个心动周期开始。3.心音概念:指在心动周期中,由心室的舒张,心瓣膜的启闭、血流速度的增减等所产生的声音。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血液冲击房室瓣和半月瓣使其振动而形成,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意义:反映心肌收缩力量和房室瓣的功能状态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半月瓣突然关闭形成,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意义:反映动脉血压的高低和半月瓣的功能状态4.心脏泵血功能评价每搏输出量: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一侧心室收缩所射出的血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成年男子每搏量为70ml.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又称每分输出量CO=心率×每搏输出量成年男子平均4-6L/分,女子3.5-5.5L/min,青年﹥老年剧烈运动:25-35L/分。射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百分比(40-50%)。射血分数大表示心肌射血能力强。5.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1)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A.前负荷:在一定范围内心肌前负荷,其收缩强度和做功能力

B.心肌收缩能力:是指通过心肌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的改变来影响每搏输出量的能力。(Ca2+)C.后负荷: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后负荷,心输出量(2)心率的调节

每搏输出量不变,则心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随心率增加而增多(80-180次/分)。6.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又称心力储备)概念:心脏具有使其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求而增加的能力。一般可通过锻炼和使役增加心力储备。五、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1.概念: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心电变化的波形,即为心电图2.意义:反映兴奋的起源和扩散过程,不反映心肌收缩情况(1)P波:两心房去极化过程(右-左)(2)QRS波群:两心室去极化过程(3)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PR间期:房室传导时间QT间期: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到静息所用的时间ST段:心室肌细胞处于AP的平台期第二节血管生理

一、血管的种类和功能(见课本93页)1.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最大的分支。弹性大,管壁厚。作用:缓冲血压波动2.分配血管:弹性贮器血管到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作用: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及微动脉,管壁薄,口径小。作用:调节所在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环绕的平滑肌,作用:控制毛细血管的开关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管壁由单层细胞组成,通透性好。物质交换的场所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作用:可防止血液回流7.容量血管:大静脉,管壁薄,血液贮存库,贮存循环血量的60%~70%8.短路血管:动静脉吻合支,作用:加强血液回流外膜基膜腔侧膜静脉瓣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容量血管小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1.概念: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2.单位:kPa(1mmHg=0.133kPa)3.范围:100~120mmHg/60~80mmHg,4.包括:A.收缩压:心缩期主动脉压升高的最高值B.舒张压: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压降低的最低值

5.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心血管内有足够的血量:产生基础心室射血:动力外周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处的血流阻力

每博输出量外周阻力(心输不变)心率(外周阻力与心输量不变)大动脉弹性循环血量影响因素变化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备注增加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减小减小减小减小减小减少加快减慢下降增大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博输出量的多少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心率的快慢主要影响舒张压

老年人血管脆,高血压大出血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血管容量7.动脉脉搏概念:在每一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动脉管壁的波动叫动脉脉搏。产生:心室收缩时,血液→主动脉内压骤增,动脉扩张,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内压下降,动脉回缩,而产生的波动就形成脉搏。意义:它不仅能反映心跳的快慢、节律、心肌的收缩情况,而且通过脉搏的速度、幅度、频率等特性反映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三、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CVP)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心肌收缩力(2)呼吸运动(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4)体循环平均压(5)体位改变三、微循环1.概念: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最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通过此途径实现。2.途径(1)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生理意义:骨骼肌中较多,加快血液回流。(2)动-静脉短路(非营养):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主要分布于皮肤生理意义:调节体温(3)迂回(营养)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生理意义:血流慢,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营养通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