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1页
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2页
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3页
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4页
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传染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ofInfectiousDiseases

传染病流行病学(infectiousdiseaseepidemiology)主要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引言第一节概述古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近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现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现状人类的历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天花病人一、古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结核病

霍乱疟疾

二、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艾滋病疯牛病(新型克雅氏病)

SARS

人感染禽流感

第二节传染过程自学208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第三节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定义: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传染病流行图获得免疫者传染源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携带者患者死亡病人动物一、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

指体内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分类:

受感染的人受感染的动物

病人作为传染源分为: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临床症状期(clinicalstage)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二、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

空气传播流感、肺结核经水传播霍乱、血吸虫食物传播痢疾、伤寒接触传播淋病、疥疮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疟疾、西尼罗热土壤传播炭疽、破伤风医源性传播丙肝、艾滋病围产期传播风疹、梅毒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节高发少年儿童多见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病人有接触疫水史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经食物传播(food-borneinfection)

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为主,但可形成家庭及同住者间的传播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地区性季节性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herdsusceptibility)

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

疫源地Page213

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与类型Page214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策略措施一、策略预防为主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

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改水改厕

传染病监测

常规报告甲、乙、丙三类共37种哨点监测艾滋病、流感监测哨点慢性病监测哨点全球化控制1980年消灭天花1988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2001年发起终止结核病活动天花病人脊髓灰质炎病人二、措施传染病报告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多种措施

疫情管理

报告种类甲、乙、丙三类,共39种Page217报告原则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采供血机构人员,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网络直报

责任报告人报告时限疫情报告工作考核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对病人的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

措施登记管理随访期限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对接触者的措施措施

留检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检疫期

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病人被隔离医学观察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彻底消灭捕杀、焚烧或深埋隔离治疗预防接种和检疫深埋受感染的动物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消毒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

压力蒸汽灭菌(物理)紫外线消毒含氯消毒剂(化学)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疫源地消毒

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排出的致病性微生物。分类

随时消毒终末消毒随时消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