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第19课《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第19课《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第19课《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第19课《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六单元第19课《父爱之舟》

设计:审核:执教: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能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通过图片和补充资料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泥灶、乌篷船、摇撸、初小、高小"等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并和同伴交流印象最深的场景.

3.通过分析在艰辛和不易中,在不同的场景,父对子的“顺"我“知”我及我对父亲不易的理解和感激,来理解体会父亲对“我"爱之厚重之深切。

4.通过品读反复出现的父亲借姑爹的渔船送我报考、上学的场景及父亲在渔船上为“我”熬夜摇撸,缝补棉被等细节,理解感受“父爱之舟"为题的妙处。

学习重点:

目标3.通过分析在艰辛和不易中,在不同的场景,父对子的“顺”我“知"我及我对父亲不易的理解和感激,来理解体会父亲对“我”爱之厚重之深切。

目标4.通过品读反复出现的父亲借姑爹的渔船送我报考、上学的场景及父亲在渔船上为“我"熬夜摇撸,缝补棉被等细节,理解感受“父爱之舟”为题的妙处。

学习难点:

如何通过生活的不易与艰难来体会父爱的厚重深切及在艰难不易中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

目标依据:

《父爱之舟》是部编教材五上第六单元第二篇文章。这个单元的人文要素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父爱之舟》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用场景和细节描写,描写了在艰难不易的生活中父子之间相知相惜的温情,赞美了深切而厚重的父爱,读来令人唏嘘动容。

1.学习内容(本课在本单元知识结构中的进阶位置,包含与已学内容的关联、认知目标中的进阶位置、必备品格中的进阶位置)

本文是一篇写父爱的文章,作者采用倒叙手法,以梦境的形式来写回忆性的文章。正文内容以时间为顺序,以父亲供“我"、送“我”上学为主要内容,所选事例真实、典型,详略有致,能形象地表现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也能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特别是父亲多次用船送“我"上学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阅读时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品味。本文的作者是一名画家,写作自然与一般作者有所不同,如文中运用了以梦回忆往事、衬托等写法,这是课文的难点,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去品读,但不必多花时间去讲解。

本课与前一课《慈母情深》构成相辅相成的教学关系,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两条单元目标在本课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设计主要围绕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展开,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并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2.学生情况(学生与本课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兴趣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生已经具有了借助图片和补充资料的方式来理解文中少见的词语,并通过故事情节读人物形象的阅读基础。在理解“我”与父亲之间感情时,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生活的不易与艰难来体会父爱的厚重深切及在艰难不易中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教学中,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设计主要围绕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展开,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并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约3分钟)

1.导入:同学们,我们来认识一位画家,吴冠中。(多媒体呈现)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一峡》《北国风光》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录》等11种。2.切入:昨天同学们预学的《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吴冠中先生对已逝的父亲的怀念之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父爱之舟》,去感受父爱深深。(板书:父爱之舟)

学习进程(约70分钟)

学程创设学本评价

第一学程:(约6分钟)本学程对应学习目标1,有2个学习任务:1.检查字词,并正音。2.跟孩子交流理解有难度的字词的意思,并归纳理解这些有难度字词的方法。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检测生字识记情况并正音。学习指导1:采用“展学"的方式。第一步:展学要求默读课文,把圈画的本课生字词大声朗读出来。随机抽读检测,并正音。学习任务1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学习任务1预设答案:(要注意“琵琶、冤枉”要读轻声)学习任务2:交流理解有难度的字词的意思,并归纳理解这些有难度字词的方法。学习指导2:采用“全班交流"的方式。第一步:全班交流1.出示图片补充资料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泥灶、乌篷船、摇撸、初小、高小”等词语2.分享自己的好方式。学习任务2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交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解词语方式。学习任务2预设答案[冤枉]无辜的人被诬指为有罪,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不值得;吃亏。

[恍恍惚惚]指神志不清;看不清、迷惘的状态。

[偏僻]指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的人烟稀少的地方。

[启迪]开导;启发。[恋恋不舍]舍不得离开。((跳读、联系上下文、查资料或有关这些事物的图片)___对于非重点学习目标,在学生展学过程中,相机理答评价。

第二学程:(约15分钟)本学程对应学习目标2:默读课文,概括“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并和同伴交流印象最深的场景.学习任务:主问题:说说印象最深的场景,并能阐述理由。学习指导:采用“自学-互学-展学”的组合方式。第一步:自学要求自主完成学单上的题。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1)父亲卖茧子给“我”买批吧

(2)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你能用这个场景中的词句说说你的理由吗?

第二步:互学要求把预学单上第三题做的内容跟同桌分享,听听同桌的观点和理由。如果是一样的,试着再补充理由;如果观点不一样,可以帮着同学补充理由。第三步:展学要求1.个体在座位上展学:展示自己的预学习单,其他同学补充2.展学评价:请从参与展学的同学中,自主选择1-2位,对照标准,进行评价。主问题设计意图根据找到的印象深刻的场景,让生能归纳概括场景的方法:⑴理清人物,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⑵概括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情;⑶有时候要注意有些场景的地点和时间;⑷用适当的句式表达,一般可以表述成谁做什么事情或者主要人物对次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情。主问题预设答案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1)父亲卖茧子给“我”买批吧

(2)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你能用这个场景中的词句说说你的理由吗?

个体展学评价标准解决问题程度初级:()能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中级:()能用这个场景中的词句说出难忘的理由。学习活动表现初级:()能主动举手要求参与展示,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中级:()在回应其它同学提出的意见时,能措词文明,态度温和,进行有依据的对话交流,是学习规则的模范遵循者。高级:()倾听和自己相同意见的同学交流后,能对他的意见进行补充,帮助他完善理解;或者是在倾听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学交流后,能向他提出问题或提出改进意见,是学习成果的改进建设者。

第三程:(约20分钟)本学程对应学习目标3:通过分析在艰辛和不易中,在不同的场景,父对子的“顺”我“知"我及我对父亲不易的理解和感激,来理解体会父亲对“我”爱之厚重之深切。学习任务:主问题:通过哪些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能感受并体会父对子的深情及“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学习指导:采用“自学-互学-展学”的组合方式。第一步:自学要求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现在是画家吴冠中父亲的老邻居,你能以吴冠中父亲老邻居的身份,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介绍一下你的老邻居吗?请拿出你的作业纸,(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设计)完成对作家父亲的介绍。自学思考提示:设计一

要求:细读课文,抓住场景中有关人物的描写,按下面的格式,用第三人称的角度介绍文中的父亲。

在我这个老邻居眼中,吴冠中父亲他是一个(),可以从()场景的有关()描写中看出。

设计二

要求:1.细读课文,完成对老邻居——文中父亲的介绍。

2.学生细读课文,完成作业纸上的作业。

3.教师看孩子答题情况并随时纠正。第二步:互学要求1分享交流:组长主持,组员根据自己选择的设计内容,先按4321的学号,进行有序交流,再进行自由发言。2.综合提升:小组商讨不同意见,合并相似点。3.小组自评:根据互学活动表现评价表,对于本组的互学进行自评,由组长填写,向组员宣布评价结果,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第三步:展学要求1.展学分工:三位组员分别汇报找到的反复出现的地方;组长进行小结。2.展学提示:(1)组长主持:下面由我们小组来汇报。(2)组员汇报:首先把自己汇报的设计单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汇报,例如:在我这个老邻居眼中,吴冠中父亲他是一个(),可以从()场景的有关()描写中看出。组长主持:首先对本组汇报内容进行小结;再请问大家有没有质疑、补充或反驳。主问题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走近父亲,体会父爱。能通过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感受并体会父对子的深情及“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并且能学会利用关键描写从动作心理外貌神态去发现和学习介绍的时候是第三人称在叙述主问题预设答案在我这个老邻居眼中,吴冠中父亲他是一个(顺着孩子的父亲),可以从(买枇杷)场景的有关(“便给我买枇杷吃”)描写中看出。互学活动表现评价标准初级:()1.有第一环节分享交流。按4321顺序,每位组员都参与有序交流。2.有第二环节综合提升。个体分享后,归纳大家意见,能正确的用第三人称介绍老邻居“父亲"。中级:()1.在分享交流环节,个别同学有困难,组长临时调整交流顺序,促成每位组员参与交流。2.在综合提升环节,组员之间进行有依据的对话交流。3.组长能带领组员,通过合并相似点等方法,意见汇总。高级:()1.在分享交流前,组长自主选择了交流顺序并说明了原因;有序交流后,大家进行了自由交流。2.在综合提升环节,针对找到不同的印象深刻的场景,组员之间相互补充;能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改进意见。

第四学程:(约20分钟)本学程对应学习目标4:通过品读反复出现的父亲借姑爹的渔船送我报考、上学的场景及父亲在渔船上为“我”熬夜摇撸,缝补棉被等细节,理解感受“父爱之舟"为题的妙处。学习任务:主问题:“我”又是如何对待父亲的?学习指导:采用“自学-展学"的组合方式。第一步:自学要求课文分析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姑爹的那只小渔船”文章中出现了4次,现在动笔把它们划出来,并且自由地把它们读一读。

读完以后,你们会发现第四处,出现了“父爱之舟",它跟“姑爹的那只小渔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姑爹的小渔船等同父爱之舟?作者是个出名的大画家,为什么画不出“父爱之舟"?第二步:展学要求1.展学分工:三位组员分别汇报自学提示①和②;组长进行小结。2.展学提示:(1)组长主持:下面由我们小组来汇报。(2)组员汇报:(3)组长主持:首先对本组汇报内容进行小结;再请问大家有没有质疑、补充或反驳。3.展学评价:请其它组员根据评价表,观察展学小组,进行评价。主问题设计意图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感激。文章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实则结构严谨。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从选材方面看,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平凡小事,但小中见大,表现出了父爱之伟大与深沉。在写作手法上,文章采用了以时间为序,围绕父亲送“我"上学、送“我”报考学校这一重点,中间穿插其他一些生活场景的描写,又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再加上对人物的精彩描写,都烘托出父爱的珍贵难忘。主问题预设答案(1)明确:这只破旧的小渔船承载着一位朴实的父亲对孩子深切的期望和浓厚的爱,是父亲摇着船把“我"带到了一个个人生的驿站。作者对这些场景一次次的描绘一步步地紧扣了文题,进而深化了中心。(2)明确:①朴素的文字中蕴含真情。父亲“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表现出细腻、深沉的父爱,自然流露出“我"内心的感动。②虚实结合。父亲的背影让人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一虚一实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父爱的深刻印象。③叙述与抒情相结合。抒情穿插在叙述中,强调了父爱的分量,突出了内心的感动。(3)明确:作者这样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感激之情和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使父爱伟大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学习活动表现初级:()由三位组员分别汇报找到描写“姑爹的那只小渔船”的地方,组长主持并进行小结。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型小组。中级:()在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