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3)_第1页
高二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3)_第2页
高二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3)_第3页
高二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3)_第4页
高二历史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考点解读】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解读: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主张,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获得独尊地位,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传统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其“三纲五常”思想也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知识梳理】一.背景1.西汉经过休养生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已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经过自我调整,学说整合出一套为服务的新理论体系。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事业.二.实现:1.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2.董仲舒的新儒学(1)内容:①哲学思想:提出“”学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成为新儒学的基础。②政治思想:提出了“春秋”,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③伦理道德观:提出了“”、“父为子纲"“"和、义、、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统称为“”。(2)特点:是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三.影响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重点突破】认识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和新儒学的特点突破提示:背景突破法董仲舒新儒学是西汉历史发展到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把神权与王权高度融合,既满足了统治者的心理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总之,它是西汉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突破归纳】“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学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君权神授”思想赋予了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同时这一思想也有限制君权过度膨胀的目的。特点:(1)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沦为官方的统治哲学。(2)核心是天人感应,在此基础上以阴阳灾异解说时事政治。(3)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君权神授.(4)以神权限制王权。【典例探究】1.(2010·天津文综)《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家大政.《公羊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公羊春秋》封官进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再结合汉武帝加强了儒学的措施,可以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故选D。A、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著《公羊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C。2.(黑龙江省哈三中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答案】:C【解析】:这实际上是“天人感应”说,行仁政则天降祥瑞,行暴政则天降灾异,其直接效果是C项。3.《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答案】:D【解析】:本题材料可概括为“阳德为主,阴刑为辅”,即选D项.【备考指导】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其影响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重点。复习备考时应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全面总结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董仲舒改造新儒学的内容和实质,汉武帝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措施,儒学成为官方哲学的影响等。2.史观角度: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它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以文明传承的视角看待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既渗透了对史观的考查,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复习时高度关注。3.联系角度:将汉代儒学进行横纵联系、对比理解。横的方面,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教育进行横向联系,认识到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一环;纵的方面,对比孔孟儒学与新儒学的差异,以理解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3.《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制度”的实质是()A.仁政爱民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D.儒表法里4.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核心即“仁"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5.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①由道德教化为主发展为外儒内法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6.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墨子主张“非攻"、“兼爱”7.“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8.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侯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二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9.“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活动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10.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其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6分)(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伦理观念?它和材料一的思想为什么受到统治者推崇?(4分)(3)材料一、二体现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应怎样看待?(4分)(4)材料三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6分)12.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材料三在韩国,资本家有意识地谋求在他们的企业再生产中家长制的权威关系,并确保工人的服从和忠诚。儒家文化……被普遍认为起到了鼓励工人服从和与管理者合作的作用,而且对工人的团结和集体行动起了劝阻作用.儒家思想对韩国社会影响最深刻,体现最广泛的莫过于家族观念。韩国儒学思想居核心地位的是孝.小的方面可以说是子女对父母的孝、牺牲,大的方面则是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团体的奉献精神以及持守道义.—-《韩国工人——阶级形成的政治与文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3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5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3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4分)第3课汉代思想大一统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10BADBCCBBDC11.【解析】本题考查了儒家伦理思想的相关内容.第(1)问提取“不仁”的信息可以判断态度.思想联系教材。第(2)问从“卖身葬父"可以得出结论.原因从维护统治分析,因为孝可引申为“忠”。第(3)问应注意“仁、孝"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第(4)问注意归纳材料,意义要从巩固统治方面分析。【答案】(1)态度与理由: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思想主张:仁者爱人.(2)伦理观念:孝。原因: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3)看待:“仁”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4)思想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要紧扣材料进行分析并归纳,特别是汉武帝的做法与措施.第(2)问,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归纳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