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02-222学年度安徽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作业内容: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设计单位:芜湖市沚津学校化学备课组成 员:侯道华、朱昌江、董兴华丁金翠、陶光胜、奚 俊日 期:2022年4月28日目 录11三、单元作业目标 4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4五、课时作业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 6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 9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2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15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18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21六、单元质量检测第六单元质量检测题 24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作业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 30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 31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32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34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35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62012年2012年教九级作业计设人化学课组22年4月8日--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2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3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4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5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6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2022版)1.知道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2.知道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性质决定用途;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4.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5.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6.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7.了解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8.了解观察、实验,以及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解释等认识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9.认识物质性质在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地利用物质性质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0.学生必做实验与实践活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2-附: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和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课题1,教材图文结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从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的角度,体会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课题2,教材首先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最后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课题3,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质差异性。实验活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以碳的单质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附: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途的思维,者之间的关系。基础,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性质与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三、单元作业目标1.知道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3.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4.学会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质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的原则和方法,并能评价实验装置的优缺点;知道气体的检验和验满的方法。5.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6.认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7.学会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性法,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阶段性作业的阶段性,指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作业的难度梯度也会不一样。在新课阶段,习阶段,达成学业水平的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3.科学性业设计,注重作业设计的探究性和合作性,做到作业多样,评价多元。4.差异性效性。5.开放性初步创新意识与能力。根据作业的上述特性和单元学习的整体性要求,设计课时作业和单元检测作业。习”主要是结合教师推送的智慧课堂资源,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获得一些基本知识,并在方法上加以引导;“课中学习”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以问题的形式“基础巩固”是为了巩固新课的作业,尽量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起到巩固的目的,在题目的难易选择上偏易一些,但不失灵活性;“能力提高”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在题目的难易选择上偏难一些,更灵活些;“实践探究”是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而设立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时又能检测学生单元的学习水平,为今后的复习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五、课时作业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课时作业目标1.认识碳单质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碳的物理性质,体会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3.学会用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课后巩固【基础巩固】选择题,共4小题(必做)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对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来吸附异味B.C60具有优异导电、光学性质,可用作新型高分子光电导体C.石墨有滑腻感,可用来作电极D.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2.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B.一定是石墨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的混合物3.下列有关金刚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一种单质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石墨与金刚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4.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B.原子 C.离子 D.中子【能力提高】选择题1题,非选择题1题(必做)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N60是一种化合物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gC.N60属于单质 D.N60这种物质是由氮原子构成的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员们的防寒服充满了“黑科技”。它采用“石墨烯”智能发热设计,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可在-20℃的温度条件下,持续发热4小时。因从石墨中成功分离出石墨烯,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墨烯和多层石墨烯。层数不同,石墨烯的性能也不同,如图2所示。构,氢原子以交替形式从石墨烯平面的两端与碳原子相连,石墨烷表现出半导体性质。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一条即可)。(2)“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反映出的微粒特性是 。(3)由图可知,石墨烯的层数对其导热性的影响是 。(4)由石墨烯制成的石墨烷由
种元素组成。(填序号)。B.以石墨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其它化合物D.石墨烯与石墨材料的性能完全相同【实践探究】(选做;此题不在作业完成时间范畴内)7.利用下列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石墨的导电性。器材:石墨碳棒(一根)、导线(若干)、开关、电珠和干电池(1.5v,2节)作业内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课后巩固)完成时间约10分钟评价设计评价标准评价实施主体1.认识碳单质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体会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3.学会用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作业分析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11AA:了解B:理解C:应用52CA:了解B:理解C:应用21/2B62/3C31/2B72/3C41/2A设计意图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能较合理地反映课时作业目标。作业难度基础巩固:易能力提高:中等实践探究:中等※错题整理※作业参考答案(分析)1.【答案】C【解析】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来作电极,故选项C错误。2.【答案】D几种碳单质的混合物。3.【答案】D【解析】金刚石和石墨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4.【答案】B【解析】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因此碳化硅也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B。5.【答案】C【解析】N60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正确;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0=840,单位不是“g”,故B错误;由信息知N60是由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加,先减小,3层时导热性最差,后增大;2;B【解析】(1)导热性强、导电率高属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2)“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反映出的微粒体积很小;(3)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随着层数增加,先减小,3层时导热性最差,后增大;(4)石墨烯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可得到石墨烷,所以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5)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正确;B.通过石墨烯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可得到石墨烷,故B正确;7.略。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课时作业目标1.知道碳的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3.进一步学会用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课后巩固【基础巩固】选择题,共3小题,非选择题1题(必做))A.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D.碳单质不溶于水焦炭、活性炭等。下列碳单质的各种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B.用金刚石作钻头D.用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3.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单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B.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碳单质有还原性,能冶炼金属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属于碳单质4.碳元素很神奇,可形成许多物质,其结构如图:(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填序号);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①和②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_;。A.用作铅笔芯B.制成玻璃刀裁玻璃C.用于防毒面具D.制成电车电刷。【能力提高】选择题1题,非选择题1题(必做)5.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为原料制高温取,其中一步反应为:2C+SiO2=Si+2CO↑,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价变为+4价 D.该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6.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3)CuO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写出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大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作业内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后巩固)完成时间约10分钟评价设计评价标准评价实施主体化学方程式。2.体会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3.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4.学会用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作业分析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11AA:了解B:理解C:应用41/2BA:了解B:理解C:应用21A52B31A62/3C设计意图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能较合理地反映单元作业目标。作业难度基础巩固:易能力提高:中等※错题整理※作业参考答案(分析)1.【答案】A【解析】墨水中含碳单质,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答案】A【解析】用焦炭冶炼金属,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3.【答案】A成一氧化碳,故A错误。4.【答案】(1)③;(2)化学;(3)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4)AD;高温
=4Fe+3CO2↑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故填:化学;(3)①和②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分式不同;故填: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所以可用作铅笔芯。5.【答案】A高温【解析】反应2C+SiO2=Si+2CO↑中,C夺取SiO2中的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SiO2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表现出氧化性,是氧化剂,A正确。6.【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高温(2)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高温(3)还原;C+2CuO=2Cu+CO2↑;(4)集中火焰,提高加热温度;(5)防止石灰水倒吸使大试管炸裂,防止高温时生成的铜又被氧化【解析】(2)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高温(3)CuO发生还原反应,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4)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加热温度。(5)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石作的原因是防止石灰水倒吸使大试管炸裂,防止高温时生成的铜又被氧化。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时作业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能评价实验装置的优缺点。3.知道气体的检验、验满等实验操作方法。4.通过家庭小实验,体会实验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后巩固【基础巩固】选择题,共4小题,非选择题1题(必做)1.如图是小明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添加试剂 C.制取并收集气体 D.气体验满2.利用图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A.用①③制取O2 B.用②③制取CO2 C.用②④制取O2 D.①⑤用制取CO23.以下均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能控制反应速率的是( )A.D.4.下列不属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是( )B.选择适合制取该气体的实验装置D.研究如何使用制得的气体【能力提高】选择题1小题,非选择题1题(必做)5.为了探究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将稀盐酸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对比实验。下列对比实验的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对比选项对比验探究响素A①和②反应的触积B②和③温度C②和④温度D③和④反应的触积6.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CO2,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3)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选择E装置收集(填“a”或“b”)口进入。【实践探究】(选做/此题不在作业完成时间范畴内)学们以它们为原料,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作业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后巩固)完成时间约10分钟评价设计评价标准评价实施主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置;能从药品用量、反应速率是否可控、是否环保、操作是否简便等方面评价装置的优缺点。3.能掌握气体制取的步骤、注意事项和实践操作。教师作业分析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13AA:了解B:理解C:应用62CA:了解B:理解C:应用22A61/2/3C32A74C42B设计意图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能较合理地反映单元作业目标。作业难度基础巩固:易能力提高:中等实践探究:较难※错题整理※作业参考答案(分析)1.【答案】D操作错误。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常见实验操作掌握。2.【答案】C【解析】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B、D错误。3.【答案】D【解析】A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B可以随时从长颈漏斗添加液体;C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4.【答案】D装置、明确验证所制得气体的方法,不需要研究如何使用制得的气体,故选D。5.【答案】B6.【答案】(1)锥形瓶()AB(或AE);CaC3+2HCl=aCl2+H2O+CO↑;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或E装置的b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因此发生装置应用装置A;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从长导管通入)。7.略。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时作业目标习惯。2.再次体会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3.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4.通过家庭小实验,体会实验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后巩固【基础巩固】选择题,共3小题,非选择题1题(必做)1.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用于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2.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B.循环使用教科书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D.大量燃放鞭炮,增添节日气氛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B.此技术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2)C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A、B发生装置中的 装置获得。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CO2干燥后利用C处的实验现象是 。。【能力提高】选择题1题,非选择题1题(必做)5.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石灰浆粉刷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④人们用澄清石灰水保鲜鸡蛋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性质。请填空:1。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实践探究】(选做;此题不在作业完成时间范畴内)施可操作性强,能综合考虑社会生活实际,便于推广。方案字数约300字左右。作业内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后巩固完成时间约10分钟评价设计评价标准评价实施主体1.由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提升低碳生活的意识,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2.能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并能实践操作。教师作业分析题目目标指向学习水平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序号11/2AA:了解B:理解C:应用52BA:了解B:理解C:应用21A61/2/3C31A74C41/3B设计意图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能较合理地反映单元作业目标。作业难度基础巩固:易能力提高:中等实践探究:较难※错题整理※作业参考答案(分析)1.【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干冰升华是物理性质,体会物质性质与用途的重要关系。2.【答案】D【解析】考查学生对低碳理念的理解和实践应用。3.【答案】C的重要应用。4.【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紫色【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C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A、B发生装置中的B装置获得。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装置进行实验,b处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变红色;(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5.【答案】A【解析】①②③④的反应原理都是CO2+Ca(OH)2=CaCO3↓+H2O6.【答案】(1)水;(2)石蕊纸花变为红色;CO2+H2O=H2CO3;(3)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解析】(1)实验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由图示可知,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CO2+H2O=H2CO3(3)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7.略。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时作业目标1.能结合实例说明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再次体会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3.进一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课后巩固【基础巩固】选择题,共2小题,非选择题1题(必做)1.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气体有毒,会危害人体健康B.CO可用于冶炼金属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2.化学学习中要构建许多基本观念,以下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B.守恒观:3g碳与3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6g二氧化碳C.变化观: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D.微粒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鉴别CO2和COB.鉴别CO2和COC.A.鉴别CO2和COB.鉴别CO2和COC.除去CO2D.除去CO 5.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6.实验室用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氧化铜前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这是为了 。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在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喷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 。作业内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后巩固完成时间约10分钟评价设计评价标准评价实施主体1.能结合实例说明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再由关系。2.能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教师作业分析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11AA:了解B:理解C:应用41/3CA:了解B:理解C:应用22/3A51/3C31/2B61/2/3C设计意图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能较合理地反映单元作业目标。作业难度基础巩固:易能力提高:中等※错题整理※作业参考答案(分析)1.【答案】DCOCO性质与用途的掌握,体会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2.【答案】B【解析】碳与氧气反应质量比为3:8,3g碳过量,生成的CO2少于6g;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3.【解析】(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现象是由黑色变成红色;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4.【答案】D【解析】以鉴别,故选项设计正确。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设计正确。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设计错误。5.【答案】B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①正确;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CO被氧化为CO2,②热,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④正确,故选B。6.【解析】(1)CO是可燃性气体,为防止其与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时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2)黑色物质变成红色,CuO+CO2Cu+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O2。(4)灼热的铜会与O2反应,因此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喷灯,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时作业目标1.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2.加深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3.进一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4.通过家庭小实验,体会实验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后巩固【学业基础】选择题,共3小题(必做)1.实验室制取有以下步骤:①按要求连接仪器;②向长颈漏斗中加盐酸;③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大理石;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⑤2.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B.先往试管中加入石灰石,再加入稀硫酸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D.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A.制CO2的药品B.发生装置A.制CO2的药品B.发生装置C.收集装置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制取CO2B.收集CO2C.验证CO2A.制取CO2B.收集CO2C.验证CO2已集满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5.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向充满CO2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C.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填字母),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验证CO2已收集满的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用E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是
,当看到导管口出现
时开始收集气体。【实践探究】(选做;此题不在作业完成时间范畴内)500ml的饮料瓶中加入21.5g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就可以饮用。(注意:自制汽水时应使用食品级的碳酸氢钠和柠檬酸。)作业内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后巩固)完成时间约10分钟评价设计评价标准评价实施主体1.能依据反应的条件、气体的性质选择气体制取的装置;2.能掌握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3.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教师作业分析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11/2AA:了解B:理解C:应用51/2BA:了解B:理解C:应用21/2A61/2/3A/B31/2A74C41/2B设计意图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能较合理地反映单元作业目标。作业难度基础巩固:易能力提高:中等实践探究:中等※错题整理※作业参考答案(分析)1.【答案】D液体,最后收集气体。2.【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故B错误;C错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故D正确。3.【答案】A发生装置,B正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下面烧,D正确。4.【答案】D【解析】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A气体要从短管通入,故B错误;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C错误;通入二氧化碳后,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5.【答案】B瓶内压强减小,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会上升,故选B。6.【答案】(1)铁架台;(2)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难溶于水 匀地冒出气泡。【解析】(1)①是铁架台。(2)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用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3)反应物均是固体,又需要加热,只能用B装置;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难溶于水;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表明氧气已经将瓶内空气排出了。7.略六、单元质量检测第六单元质量检测题※单元作业目标1.知道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3.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4.学会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质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的原则和方法,并能评价实验装置的优缺点;知道气体的检验和验满的方法。5.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6.认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7.学会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单元质量检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外出随手关灯 B.减少使用塑料袋C.骑自行车出行 D.夏天空调温度尽量调低2.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所示)。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3.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C.铝的原子序数为13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4.如图所示中A、B分别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球均代表碳原子)。下列是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项目硬度导热性项目硬度导热性导电性金刚石很大很差几乎不导电石墨很小良好能导电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C.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5.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正确的是( )A.组成:CO2和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和CO都有可燃性C.用途:CO2和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6.用“W”形玻璃管进行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处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B.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C.a处反应中CuO是氧化剂D.CO会溶于b处,可不处理尾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酸味剂、香料及碳酸水(即充入二氧化碳气的水)等。生产碳酸饮料常用的工艺有两种:一种是配好调味糖浆后,将其灌入包装容器,再一种是将调味糖浆和碳酸水定量混合后,再灌入包装容器中,称预调式,该工艺中糖和碳酸水的比例准确,二氧化碳气的含量容易控制。两种工艺中用到的二氧化碳,是以工业生产中得到的二氧化碳为原料,经过冷凝、分离、提纯等,最后得到食品级二氧化碳,再制作碳酸饮料。目前,国内的碳酸饮料大多数采用PET(中文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灌装。随着储存时间的推移,饮料瓶中的PET瓶灌装碳酸饮料为研究对象,充入4倍体积(20℃时体积倍数)的二氧化碳密封,置于40℃、23℃环境下储存,二氧化碳总泄漏量的测定结果。例失调,导致骨骼以及牙齿严重发育不良。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方程式解释)(2)为确保碳酸饮料中气体的含量充足,应选用的工艺是 。(3)由曲线图可以得出,影响二氧化碳总泄漏量的因素是 。(4)为保护牙齿,青少年要少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影响牙齿健康的物质有:_ _。(5)下列关于碳酸饮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A.饮料中二氧化碳能起到抑制细菌的作用B.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来源于空气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瓶壁越厚碳酸饮料保存期越长8.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中,一些常用于制备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填空:(1)图中仪器X的名称是 。(2)装置B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反应原理: ;用B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 (填a或b)处。(3)如果用D装置收集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填④或⑤)处。(4)图E是用“碎碎冰”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来制取CO2气体,药品加入完毕后(药品量如图F),为了使反应发生,接下来的操作是。9.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此展开探究:(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实验二: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 (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填“支持”或。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处理的方法是 。。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鸡蛋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坐标图(见下图)。(1)碳酸钙完全反应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作业内容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卷完成时间约20分钟评价设计评价标准评价实施主体1.知道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3.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4.学会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方法。5.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6.认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7.学会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教师作业分析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15AA:了解B:理解C:应用62/5BA:了解B:理解C:应用25A75B36A83/4B41/6B95/6C55/7B103C设计意图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能较合理地反映单元作业目标。作业难度1~5题;7、8题:易6、10题:中等9题:较难错题整理※作业参考答案(分析)1.【答案】D
第六单元质量检测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难度不大。2.【答案】B【解析】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通过燃烧、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故选项说法错误;C.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示可知,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3.【答案】CA错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由图可知,铝的原子序数为13,故C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D错误。4.【答案】B【解析】(2)金刚石的硬度大,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金刚石作为材料。(3)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故B不正确。5.【答案】A【解析】A.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B.CO2不具有可燃性,错误;C.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不能用于人工降雨,错误;D.CO2不会导致酸雨,错误。6.【答案】D【解析】A.CO具有还原性,能将CuO还原为Cu,a处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正确;B.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正确;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CO难溶于水,需要进行尾气处理,错误。7.【答案】(1)CO2+H2O=H2CO3;(2)预调式;(3)温度、壁厚、时间;(4)糖、磷酸;(5)AC【解析】(1)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被称为“碳酸饮料”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2)现调式工艺设备简单便于清洗,但不易控制二氧化碳气的含量,预调式工艺中足,应选用的工艺是预调式.(3)由曲线图可以得出,影响二氧化碳总泄漏量的因素是温度、壁厚、时间.(4)大量糖分有损脏器健康,容易引起肥胖和龋齿.碳酸饮料大部分都含有磷酸,响牙齿健康的物质有糖、磷酸.(5)A.饮料中二氧化碳能起到抑制细菌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不是来源于空气,而是来源于工业生产中得到的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法正确.8.【答案(1)长颈漏斗;(2)CaCO3+2Hl=aCl2+2O+CO2↑;a;()⑤;(4)挤压软塑料管【解析】(1)图中仪器X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装置B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l=CaC2+H2O+CO↑;用B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a处。装置收集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⑤处。F是用“碎碎冰”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来制取CO2气体,药品加入完毕后(药品量如图F),为了使反应发生,接下来的操作是挤压软塑料管。Ca(OH)2=CaCO3↓+H2O【假设二】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3)支持;只要根据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没有尾气处理装置;点燃尾气(或用塑料袋收集尾气;【解析】(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实验二: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CuO,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3)我支持小芳的观点,因为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方法是点燃尾气(或用塑料袋收集尾气)。4)草酸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H2O+CO+CO2。10【答案】(1)83.32(2)解:根据图像可知,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3.52g设10g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3.52g10044 x 3.52gX=8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g 100%80%10g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作业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课前预习相关内容的填写。碳的单质结构性质用途金刚石研磨后有璀璨光芒①钻石切割玻璃石墨质软导电性有滑腻感铅笔芯②润滑剂木炭╱可燃性作燃料活性炭╱③除去色素和异味焦炭╱还原性冶炼金属炭黑╱制墨等C60╱应用于超导等方面石墨烯╱╱纳米碳管机械强度高等新材料※课中学习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你的学习之旅……问题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金刚石和石墨呢?它们有什么用途呢?问题2: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问题3:C60的结构决定它有怎样的性质?又有什么用途呢?问题4:能不能通过改变物质结构来创造新物质呢?作业内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课中学习)完成时间20分钟评价设计评价标准评价实施主体1.认识碳单质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学生、教师作业分析题目序号课时目标指向学习水平11AA:了解B:理解C:应用22B32B43C设计意图生互动、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形成知识的理解,并能进行应用。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课前预习结合教师推送的智慧课堂资源,完成下列任务:1.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4)木炭还原氧化铁(5)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层※课中学习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你的学习之旅……问题1: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物质,化学性质却很相似呢?问题2:为什么常温下金刚石和石墨很稳定,升高温度,可以发生反应呢?作业内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中学习)完成时间20分钟评价设计评价标准评价实施主体质、用途之间的关系。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学生、教师作业分析题目序号目标指向学习水平11AA:了解B:理解C:应用21/2B设计意图生互动、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形成知识的理解,并能进行应用。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居建材团购链家居间协议
- 芯片半导体制造基础知识
- 端午节国防教育
- 艺术培训合同:演员技能提升与演出合作
- 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合同协议
- 2024涟源市创成科技职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南省经济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北省成安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脑卒中个案护理汇报
- 特定渔船股权转让合同
- 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届贵州省安顺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 2025中国海洋大学辅导员考试题库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职(专科)单招政策解读与报名课件
- 2024年昆明渝润水务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小武器和轻武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高中主题班会 高考励志冲刺主题班会课件
- 高三复习:2025年高中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月考试卷(1~3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带答案)
- 老旧街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考英语写作指导课件(共41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