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课堂实录合集_第1页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合集_第2页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合集_第3页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合集_第4页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课前老师曾安排同窗们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来理解王勃的生平经历和《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自己查到的资料。老师有一种规定:不许读资料,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哪一位同窗先来?生:王勃字子安,山西河津人,初唐时期的出名诗人,他同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诗圣杜甫非常崇拜他们,曾盛赞他们“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但是他一生仕途坎坷,逝世时年仅28岁。生:王勃聪颖过人,少年时就被誉为“神童”,15岁就因文章写得好被举荐到朝廷,还做了沛王府的修撰。少年得志的王勃被荣誉冲昏了头脑,没有多久就惹祸了,他写了个什么《戏为檄英王鸡文》,这文章但是是篇写着好玩的搞笑文字罢了,但触怒了皇帝,被逐出了京城。后来又出了件王勃擅杀自己窝藏的一种罪犯的事情,也有人说此事是别人陷害王勃,但王勃因此事倒了大霉,被关进死牢,好在后来皇帝改年号大赦天下,才保全了性命,但是却连累父亲被贬到今天越南的交趾做县令。《滕王阁序》就是王勃去看望父亲的途中路过南昌时写下的。师:两位同窗给我们介绍了王勃的生平经历,谁来介绍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呢?生:据说当年南昌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朋,请了许多上流社会的人物和文人墨客,王勃正好路过,也被邀请参加了这次宴会。阎伯屿事前安排好他的女婿孟学士准备好了一篇《滕王阁序》,想在宴会显露一手,夸耀于人。因此,当阎伯屿提出让来宾们写一篇记载今天盛会的序文时,大家都故意推辞,年轻的王勃却当仁不让,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篇千古名文。王勃刚开始写时,阎伯屿由于愤怒拂袖而去,只是让人把王勃的文章读给他听,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他大为惊叹,称王勃为“奇才”,重新出来接见他。师:这个故事很富有传奇色彩,老阎原来打算让其女婿孟学士在宴会上显能露脸,来给自己脸上添光。就仿佛有些有奖活动同样,大奖早就内定下了。当假意让到王勃面前时,王勃少不更事,恃才放旷,提笔就写。王勃这人十足是“领导夹菜他转桌”的那类人(生笑),要是在今天必有几个阎都督的秘书或办事人员之类的,会看风头的,早先将王勃喝叱几句,说些什么“你一介小生,怎么这样狂放大胆,一点不懂得谦恭之礼”之类的话,先将王勃的写文章的权利剥夺了。人家老阎也比较有修养,即使当时也一脸的不愉快,拂着袖子退了席,但当听到王勃写出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居然不弃前嫌,居然转怒为喜,大为称赞。大家讨论一下,老阎前后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生:从前面的故事中,我们懂得阎伯屿是个爱才的人,王勃很有才华,他非常赏识王勃。师:为什么当他听到王勃写出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才转怒为喜呢?生:由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充足展示了王勃的文学才华。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文学作品解读的特殊办法:“窥一斑而知全豹读书法”,也有人称“立体钻井读书法”。即抓住文中蕴含最丰富的的句子分析咀嚼,透过语言的表层,进一步探究其内在文化精神底蕴,从而达成领悟文章主旨的目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这一句的艺术魅力何在呢?请同窗讨论一下。(学生分小组讨论)生:这一句对仗工整,“落霞”于“秋水”相对,“孤骛”于“长天”相对,“与”对“共”,“齐飞”对“一色”,字数相似,词性一致。师:分析得较好!对仗的工整确实是这一名句的特色,但对仗除了规定字数和词性的一致,尚有什么规定呢?生:还规定一句之中平仄音节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音节相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平仄是:“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师:这种工整的对仗真的是这一千古名句的魅力所在吗?出名学者胡适就曾在上个世纪初号召诗人们“把从前一切束缚诗神的自由的枷锁镣铐,拢统推翻”。生:胡适先生的话只是一家之言,他的那个时代的学人都比较激进,难道他写过更高明的诗吗?师:老师很观赏你勇于怀疑权威的精神,学习既不能尽信书,也不能迷信权威,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眼光来鉴别。但是胡适先生还真写过诗,他的诗集叫《尝试集》。198月23日胡适写了首《朋友》,据说是我国第一首白话诗,发表于192月号《新青年》杂志上,诗题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种忽飞还。剩余那一种,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生:这首诗诗意浅露,风格也不高,唯一值得称道的倒是平仄和对偶使它看起来像一首打油诗。(生笑)师:对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言运用,它规定作者要有深厚的语言修养,娴熟的驾驭它不仅不会影响意思流畅体现,同时使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它充足体现了汉语的艺术魅力。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滕王阁序》,说它“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是一幅画工精美的长卷”。刚刚我们从音乐美的角度来观赏这一千古名句,大家再从图画美的角度来探讨其艺术魅力何在?生:色彩运用得好,绚烂的晚霞,碧蓝的天空,“半江瑟瑟半江红”秋水,尚有孤鹜绿、褐、紫的羽毛,暖色调和冷色调对比鲜明,整个画面色彩非常鲜明。生:天空的高远,长河的深远,使整个构图有一种宏大的立体空间感,境界开阔。生:动静结合,自由翱翔的孤鹜,缓缓流淌的秋水使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生:画面留下了大片空白,秋日大地的美丽和富饶,波光艳影里摇曳晃动的倒影,站在楼上看风景的人……这种以实写虚手法的成功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师:几位同窗从图画美的角度谈了对这一名句的理解,同窗们注意到他们运用了什么知识来分析的?(美术知识)学问是相通的,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打破学科知识的界垒,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著作《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这一句属于哪一种境呢?生:“无我之境”。师:“无我之境”并非是没有“我”的存在,王国维先生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无我之境”只是“我”的存在更隐晦某些,这就需要我们透过词句的表层,进一步分析,细心琢磨,读出“我”的情感和思想。我们以前学习诗词的时候讲过,分析诗句要从意象入手,这一句有哪几个意象呢?生: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师:当你感知这些意象时,你有一种如何的生命体验呢?生:广阔的天空使我觉得孤鹜是那样的渺小,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茫茫宇宙中,我们也但是感到“渺沧海之一粟”吗?生:这些意象让人觉得有一种伤感的情绪在里面,落霞“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孤鹜是那样的渺小和孤单,它为什么独自翱翔呢?可能是被它的同类或者他的爱人抛弃了吧?秋水这一意象让人联想到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秋水伊人……生:秋水让我想起了孔子在黄河岸边的人生喟叹:“逝者如斯夫”,时间是永恒的,而生命是短暂的。师:几位同窗都从中感受到了一种伤感的情绪,我们的体验与王勃当时的感情与否一致呢?生:王勃曾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他这时情绪是很低落的。师:有什么根据吗?你能否从课文里找出句子来证明你的判断?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异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呜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师:王勃伤感失落的情绪因何而起?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生:慨叹自己命运的坎坷,同时也感到生命的短暂。生:但愿自己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却不知何时才干等到这一天,感到前途渺茫。师:唐初文人都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以及勇于进取的、主动向上的精神,这种对抱负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王勃面对人生困境是如何选择的呢?从这一句中能找到答案吗?生:这一句描绘了美丽的秋景,能够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生:孤鹜的姿态表明了王勃的人生价值取向,绚丽的落霞或许是作者生命的写照,即使他当时很年轻,他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飞”这一矫健的姿态去迎接,去挑战!师:讲得真好!你是王勃的知音!看明年轻人的心灵不会由于历史的久远而出现交流的隔阂,有你这样的知音,王勃一定会感到愉快的。你能从文中找出句子来验证你的理解吗?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师:面对人生的困境,王勃的抱负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翱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种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能够消亡他,但你不能够打败他!”大家一起跟我大声齐读一遍:“一种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能够消亡他,但你不能够打败他!”。下课!同窗们再会!第一环节(立足课文,严格贯彻;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中重点词语、重要典故的具体内涵。参考答案见最后附录)检查预习状况(理解重点词语、重要典故)请同窗们说出下列成语或四字短语的大致意义。(无规律提问:每人每次只解释一种,共45个。注意:此为横向排列)襟江带湖物华天宝光射斗牛下榻俊采星驰千里逢迎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钟鸣鼎食舸舰迷津云销雨霁雁断衡阳逸兴遄飞响遏行云睢园绿竹气凌彭泽邺水朱华临川之笔四美具在睇眄中天盈虚有数长安路远萍水相逢宣室待召命途多舛举案齐眉君子见机穷且益坚青云之志贪泉觉爽涸辙犹欢扶摇可接桑榆非晚穷途之哭无路请缨投笔从戎长风破浪谢家宝树孟氏芳邻捧袂高堂高山流水梓泽丘墟潘江陆海物换星移长江空流课堂第二环节(以课文的第一段为例,指导学生贯彻文本内容、体会骈文之美)教师:请同窗们齐读第一段: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教师:我认为王勃的第一段写得不好,于是,我给大家写了一段,请大家听听:这里:历史悠久,地理重要;物产丰富,名人众多;敬仰!今天:高人云集,文武兼有;置身雄城,恰逢胜宴;愉快!教师:多么简要扼要啊。我写得怎么样,好不好?学生:不好。教师:为什么我的简要还不如王勃的罗索,谁来说一下?学生:你的不够形象不够具体,内容也太单薄。教师:现在我们来还原一下。如,我说的“地理重要”,王勃是怎么说的。学生: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特别具体)教师:我只写了“物产丰富,名人众多”八个字,王勃写了什么?学生: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教师:还少了一句,四个字的。学生:俊采星驰。教师:王勃写得形象,写得精巧,这几句话,就为中华民族增加了几个成语,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下榻”等。尚有我们造就了一种有名的演员,周星驰。再看,我写的“文武兼有”,而原文是哪几句?学生: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教师:他的这几句,比我的“文武兼有”好在哪里?学生:(讨论后)生动形象,文采飞扬,朗朗上口。教师:可见,还是王勃的高明。再看,“置身雄城,恰逢胜宴”,和原文的哪几句对应?学生:雄州雾列、台隍枕夷夏之交。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课堂第三环节(以一段原文为例,引导学生观赏骈体文的形式之美、音韵之美、丰富之美)教师:我们再看一段课文,以下:此段为原文,找一位学生读:嗟(jiē)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zhé)而相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如果改为下面的形式,大家认为如何:(注意停止处“/”,与上一段的对应关系)啊,我命运不佳;/建功立业难。/有才有德的人,就一定有机遇吗?/但我要瞅准机会,立足实际,坚持坚持再坚持。/艰难环境里,我要保持苏醒,我要保持乐观。/抱负虽远,但我有信心,我还要爱惜时间。教师:有的同窗为什么笑了?学生:文字很滑稽。教师:改写后的文字,意思与王勃的完全同样,为什么改写后的不好?学生:(讨论后)(1)原文句式整洁,读起来朗朗上口。(2)原文内容丰富,有许多例子,让人产生一种文化感、历史感、具体感。教师:这就是骈文的魅力。如果你没有感觉到王勃文章的好处,我想提示你一点:你的学问可能小了一点,那你要多读点书,要读点古典。让我们重新感受一下王勃文章的魅力,还是有请刚刚那位同窗读。学生:有情感地读刚刚一段。(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教师:有些地方能够读得更激昂点,如“命途多舛”、“桑榆非晚”;有的字词能够读得更重些,如“易”“难”“已”“非”。课堂第四环节(课外延伸:用我自己的散文《写给王勃弟弟》(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引导学生重温原作的内容与情感,并且拉近古文与生活、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写给王勃弟弟白坤峰你并不懂得这一去正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你才二十八岁,天妒英才!我始终不太理解你,也从未试着去理解你,但就在这个秋天,也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的季节,虚长你数年的我忽然明白了《滕王阁序》忽然读懂了你,王勃弟弟!我深深地读懂了公元675年秋天的你,我亲爱的弟弟!你在长江边逗留多日了吧,江流浩浩心灵广阔,仙鹤翩翩野鸭翱翔,沙洲芦丛芳草萋萋,霞光夕阳高朋满座,人间至美向你涌来。“渔舟唱晚”,“雁阵惊寒”,你的心热寒交互,忽远忽近。举起酒杯,你想了诸多诸多,你的自信使你不吝赞美,“腾蛟起凤”,“邺水朱华”,你的赞美也必定换来大家的回赠,然而你的内心是悲凉的,宴会的热烈、美酒的醇香、赞叹的纷繁……一切都不能替代苏醒不能压抑悲凉,佯狂难免,淋漓难免,你就这样挥挥手走向浩瀚的大海,留下笑意明朗、醉眼苍凉,留下二十八岁的永远的年青。酒激起你的思路飞扬却不能温暖你的心灵,千杯不醉,你更加苏醒。“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切美妙都会很快过去且不去不返!一介书生,个人又是多么渺小啊!一切你都明白。“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但愿在哪里?远方有多远?“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生活在别处,生活总在别处,总在尚未达成的地方;你去吗?你有能力去吗?长安很远,吴会也很远,远得有些绝望。你明白“关山难越”,只是有几位能“悲失路之人”,世人经常只向成功者微笑。“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可是,见帝阍又如何?见到就意味着机遇可及成功在望吗?宣室待召又如何?宣室待召就暗示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吗?当年汉文帝竟也“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尚且如此汉文帝尚且如此,你又能指望如何?无处可走无路可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你是在说你自己你是在想你自己的将来,我的弟弟!有能力未必有机遇,有机遇未必有能力,有机遇有能力却未必有运气,这就是天命。“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许多的不拟定,太多的不确实,这是人生的魅力也是人生的无奈。你还年青,二十八岁,金色的自信年华,你在等待你在微笑你在梦想。但“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或许,你只能如此自我安慰,你也在渐渐失望?不,或许你真地在等待,等待人生的机遇,等待转机的命运,等待惊喜的偶然。青春就是财富,因此你说“老当益壮,宁移白头之心”,你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你说“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其实我很明白,你是痛心地无奈地看着时光飞逝。“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如果没有杨得意的慧眼识英,司马相如就是写出了文采凌云的《大人赋》又有谁知?登阁纵目,高山流水,心曲为谁弹!一篇赋,一首诗,你用二十八岁的青春铸成了一座永不剥蚀、永不坍塌的滕王阁,我们的某种情绪,永不再孤单也无需另外的体现形式。归途很远,抱负很远,你我很近。而时光真快,我的又一种秋天已经到来了,你的又一种秋天也已经到来了。我不才,却为你写一首诗我的弟弟,多巧,你写“槛外长江空自流”时,也是这样的南国秋天。总是书生意难平,家乡异乡费行程。寻路请缨久凭阁,思风破浪卧听钟。枫红水送芦荻影,露白菊开桑榆情。桂花香里明月夜,不觉江南已秋声。(秋写于江南)教师:有的同窗说了:学古文没故意思,由于它离我们太远了。我说:它离我们很近,最少,它离我很近。正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样,我说:古文就是今文,古人可能就在我们身边。课堂第五环节(学生自己高声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附:重点词语、重要典故参考答案襟:以……为襟。以……为带。物华天宝:物产的精髓是上天的珍宝。光射牛斗:(光为龙泉宝剑光辉。牛、斗,星宿)今多指浩然正气。下榻:对客人入住的尊称俊采星驰:有才干的人如流星同样奔波。千里逢迎:迎接千里之外而来的客人。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紫电清霜:均为宝剑,此代指精良武器。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指代名门望族。舸舰迷津:通“弥”,船满渡口。云销雨霁:云雨过后彩虹出现。衡阳雁回:湖南省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逸兴遄飞:高雅悠闲的兴致很快地飞扬。响遏流云:形容音响优美高亢,能使行云停止。睢园绿竹:指文人雅集之地。气凌彭泽:喝酒的豪气(才气)超出陶渊明。邺水朱华:指代文采突出。(曹植)临川之笔:指代文采突出。(谢灵运)睇眄中天:放眼长天。盈虚有数:好命运坏命运有定数。长安路远:见不到皇帝,指抱负难以实现萍水相逢:萍,浮萍。比方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宣室: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贾谊)贾生坎坷:贾谊迁谪并痛苦地死于长沙。指代怀才遇。冯唐易老:指志士老去,不能建功立业。命途多舛:命运多艰。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梁鸿、孟光)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易》:“君子见机而作。”(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懂得命运。《易》:“乐天知命故不忧。”)穷且益坚:穷:不得志不当官。青云之志:高远的志向。扶摇可接:乘旋风(羊角)可达成抱负之地。贪泉觉爽:清官吴隐之,喝下贪泉之水反而更廉洁。涸辙犹欢:干涸的车辙,比方困厄的处境中仍然很乐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方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种时候得到了赔偿。东隅:东方日出处,指上午。桑榆:西方日落处,太阳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指黄昏。穷途之哭:阮籍的故事。指想抱负无法实现的悲哀。终军请缨:汉朝的终军向汉武帝要一条绳子去捆敌人。后指主动规定建功立业。谢家宝树:指谢玄,比方优秀子弟。孟氏芳邻:像“孟母所满意的邻居”那样的优秀之人。捧袂高堂:举起双袖,表达恭敬的姿势。高堂:对别人的家或驻地的美称。捧袂高堂,表达自己受到高规格接待。高山流水:代指知音。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梓泽丘墟:石崇的金谷园成了荒丘废墟。潘江陆海:“潘岳才如江,陆机才如海。”形容各位来宾文采好。物换星移:均指时间变化。长江空流:时间白白流逝。本篇是参加上虞市优质课比赛的教学实录,部分是根据本人课后回想整顿而成,有不成熟之处,望批评指正。本次为借班上课,地点为城南中学,班级为高二四班,理科平行班,预计语文基础普通,而这种预感果然应验。在课堂上,学生居然不能背诵已学的《滕王阁序》,迫使本人调及时整自己的心态,充足发挥厚脸皮之风格。抽到的文本为潘碧秀的散文《流泪的滕王阁》,按规矩,在上课前十分钟才接触班级和学生。我喜欢这种挑战,对本人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是有相称信心,脸皮之厚,已练成刀枪不入,厚颜无耻之九重境界,故以不变应万变,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倒也从从容容面不改色,忽悠下来,感觉良好。下学时想起了令人唏嘘的掌声为证。

师:曾经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现在我和大家还不熟悉,那就让我们在课堂上慢慢地用心观赏这道美丽的风景。一进校门,我发现我们学校的校训写得很有品位,现在我们请一位同窗上来写一写校训。”(一生自告奋勇上台写“厚德载物智慧人生”的校训。)

师:同窗们,不知你们是如何理解这八个字的?(停止)厚德载物,这也是清华的校训,(及时出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投影内容),国学大师梁启超曾以这段〈〈易〉〉意思中的包含哲理的话激励清华学子,是说以大勇气,大坚韧来面对困境,以大胸怀大品德来感召世人。特别是“厚德载物”包含着学校对一切有上进心有抱负的青年学子的殷切盼望。下面我们全体同窗大声朗诵这句有着特殊生命体验的话语。(学生大声朗诵,响彻空间)(此开篇有拍马逢迎之嫌,但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处在昏睡状态,以振奋精神)

师:对,厚德载物,听了同窗们充满激情的声音,我前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图景:二千数年前,正由于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的纵身一跃,滔滔的江水因弱小的身躯而有了一种女性温柔的名字(生接口“曹娥江”)尚有静静伫立的江畔的江南第一庙(生接口“曹娥庙”)。一千数年前,正由于一位少年天才的完美表演,让西边的落霞与孤鹜见证了天才王勃的诞生,一座原本普通的阁楼从此成为世人朝拜的圣地。今天,一位叫潘碧秀的女性作家登临名楼,用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再次祭祀心中的天才,细腻敏感到何等地步,朗诵标题就懂得?(集体朗诵标题两遍)

生(1):老师,这标题有点怪?

师:何怪之有?

生(1):滕王阁又不是人,怎么会流泪呢?

师:我想你说出了同窗们心中的共同的疑惑。说一说,普通你在流泪的背面加那些词?

生(1):父亲母亲。

师:父母亲在哪种状况下流泪?

生(1):……我退步了,或者出错误了,让他们难过。

师:我们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幸福,有一天,你实现了你的抱负,成功了,父母亲也会流下幸福愉快的眼泪。

生(2):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流泪。

师:女作家三毛有篇小说叫〈〈哭泣的骆驼〉〉(生笑)那终究是谁在流泪?

生(部分答):王勃。

生(部分答):潘碧秀在流泪。

生(部分答):固然尚有为文章感动的读者在流泪。

师:如果把标题改做流泪的王勃能够吗?

生(3):不能够,流泪的滕王阁更富有诗意。

师:诗意,难道滕王阁就专属于王勃一人吗?俺们没份(生笑)

生(3):滕王阁是王勃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是滕王阁成全了王勃,王勃成就了滕王阁,两者是亲密接触。互相依存(生笑)

师:就好比乱石穿空的赤壁属于羽扇纶巾的周郎,茫茫阳关道属于西出阳关无古人的(生接口“王维”)神奇的西湖属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苏轼。一旦文人和景物通过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那就成为了底蕴,一种典型,一种仰望。如果有朝一日。你登上盼望已久的滕王阁,凭栏远眺,感触万千,你心中会涌现哪些感触,或者你会用如何的感情去遥祭逝去的天才?

生(4):对他仰慕、崇拜、佩服。

生(5):同情、可怜。

师:为什么同情?

生(5):王勃死的很早,很掺。

师:我们的概括很简洁,这种怀念崇拜惋惜之情在文中有流露吗?如有,找一找,读一读。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生笑)

生(6):“我在誊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我认为“独想”两字用得好,写出了对他的怀念。

师:如用‘想王勃’,就不怀念了。(生笑)

生(6):哦,“独想”其实有崇拜之义,他只爱王勃一种人,不爱别人,前面有期待的身影就是王勃(生笑)

师:尚有吗?

生(7):“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在纸上无羁的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终有了颠峰之作”。这段话中充满着作者的由衷的赞叹,无羁的飘洒就是写文章是才情横溢,天马行空,文不加点。

师:集体读一读这段话,(停止)那力透纸背是指什么呢?

生(7):指的是王勃的文章有穿透力,写得有力度,有杀伤力。

师:你理解的很到位,王勃有杀伤力的语句有吗?例如落霞——

生(齐背)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生(8):刚刚文中有个词叫“独角戏”我不懂,“独角戏”好象是个贬义词,

师:你的意思是说唱独角戏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生笑)这里的独角戏是贬义词吗

生(9):我看不是。前面有独想,后有“独角戏”,是说王勃是当时的焦点人物,是当时的真正的主角,其别人都是配角,因此这里的“独角戏”有对王勃的由衷的情不自禁的赞美,

师:真为你的见解愉快,你真是王勃的千古知音。一种民族国家产生一种天才是很不容易的,有了天才而不加崇拜和宽容的民族是可怜的奴隶之邦,文中对王勃是如何称呼的?例如我们称乔丹为(学生接口“飞人”)称小贝为(学生接口“足坛帅哥”,)称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找一找,读一读。

生(10):绝代才子的王勃,伤痕累累的王勃。

生(11):饱读诗书的贯穿九经的青年,……“彳亍”我不认识,

师:彳亍怎么读(下有生说”彳亍chichu。”)这个词在戴望舒的〈〈雨巷〉〉中出现过,“撑着油指伞,彳亍在悠长悠长而有寂寥的雨巷”,彳亍是什么意思呢

生(11):大概是徘徊之义。

师:不是大概,是确实。称呼尚有吗?

生(12)断线的风筝,阁上人也算吧。无人识君中的君。

师:我们基本把称呼一网打尽,这些称谓中能打动你的是哪一种?说一说。

生(13):断弦的风筝

师:是不是跟你喜欢放风筝有关,讲一讲你的理由。(生笑)

生(13):断线的风筝是可怜的,要掉下来,没有生活目的,飞到哪里就算哪里。好象王勃的命运同样,无依无靠。

师;你的意思是说断弦的风筝其实是只流泪的风筝。人生就如风筝,我不懂得风朝哪个方向吹。尚有吗?

生(14):我喜欢彳亍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的王勃。

师:什么叫做陶陶然?

生(14):就是自得其乐,像个隐士同样生活。冥然兀坐,偃仰啸歌,

师:你说的很有诗情画意,连我也有点向往了。

生(15):我喜欢上伤痕累累的王勃,

师:是不是一种男孩受伤特别酷。(生笑)影视剧中英雄在最后的场景中从火光中出来,遍体鳞伤,那才叫有英雄气概。

生(15):王勃的伤痕是心灵上的受伤,是看不见的,

师:那能打动这位女作家的是哪一种称呼?以至让她泪流满面。

生(齐答):伤痕累累的王勃。

师:对,读一读原文中这句话(生读)这位天才身上终究有多少条伤痕,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生笑)现实与抱负的冲突很是人受伤,有这样冲突的句子吗?找一找,读一读。

生(16):“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可能会重新改写……王勃心冷了”。这是王勃的一道伤痕,

师:这里是说王勃的从政之路坎坷,文章对王勃这次选择抱什么态度,用书上最确切的词来回答。

生(16):可惜。

师:对,“可惜”明白无误的传达了作者的感情。王勃犹豫北上,犹豫是什么意思?

生(17):犹豫不决。

师:是犹豫吗?

生(18):是得意自信。由于这里写的是王勃的书生意气,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自信,因此他要从军。

师:是从军吗?

生(19):老师,从军是一种官名,一种小官。

师;从政的成果充满阳光吗?本源在哪里?用一种字来回答。

生(齐答):迂

师:迂是什么意思?

生(20):迂腐,不会变通。

师:王勃意气奋发的出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但到处碰壁,到处受伤,由于世界是属于政治家的,不是属于一介书生的。碰了个鼻青脸肿。在皇权面前,任何百姓都是草民,蚁民,碾死你就像碾死一制小小的蚂蚁。伤痕累累,尚有伤痕吗?

生(21):王勃的死亡令人同情。

师:课文中出现死亡这个词吗,是如何写死亡的?

生(21):“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可能模拟后来种种的可能,却没潦倒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侯着”,这里用隐晦的语言写王勃之死,背面说如断线的风筝载进江里,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也是说王勃溺水而死,是在渡海的时候而亡的。

师:真是天妒英才!死亡是一件不急于求成的事,莫扎特的英年早逝,海子的卧轨而去,徐志摩的空中的燃烧,天才的死亡是那么的匆促,我相信,水中立着的王勃,在生命的最后一刹那,他终于明白了,他要寻找的是什么东西,荣誉,力量,涉及爱情,原来是如此的短暂,而此刻,他拥有的是死亡。尚有另外的伤痕?

生(22):“此刻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的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想起王勃。”是说皇帝已将王勃忘记。被抛弃。

师:长安指什么?

生(22):指皇帝。〈〈滕王阁序〉〉中说,目长安于日下,地势极而南溟深,是对皇帝的失望。

师:其实,古代的文人有强烈的恋君情节。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谁是天下(学生接口“皇帝”)。知识分子但愿借助君王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现实中君王不采纳建议而对君王产生失望和怨恨。就像被男子抛弃的女子同样,(生笑)因此诗文中弃妇词特别多,可能是作者被君王抛弃的次数太多了。时间太久了。这样我们已经找到了三道伤痕,在这三条中,有作者独特体验的是哪一条?后者说对生活有警世意义的?

生(23):我认为是第一条,绝代才子和怀才不遇的冲突,把矛头指向了当时的黑暗的社会,有批判性。

师:初唐算是黑暗的社会吗?

生(24):我认为是第二条,文中把王勃的悲剧归结于自己的性格,属于个人因素,很有警世意义,是说人生要学会选择,性格决定命运。

师:你的见解很独特,有眼光,这方面,作者也发出了生活的感悟,读一读。议一议。(生朗诵“人生有许多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

师:有何感悟;

生(24):对王勃来说官场就是遗憾的门,文学就是敞开的门,选择是头脑要苏醒。

师:人生就像一种岔路口,选择了一种路口,就意味着放弃另一种路口。敲门,不是全部的敲门都可敲出“僧敲月下门”的诗情画意,有些敲门敲碎的是抱负,敲出的是遗憾,敲出的是悲剧。谨慎啊,行进中的人们!〈〈流泪的滕王阁〉〉真正体现了情感与理智齐飞,诗意共警世一体。告诫我们要学会选择,但这并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例如(出示牛群离职是泪流满面的图片)

师:这是一出悲剧,也是一出闹剧。一年前,小品演员牛群来到安徽蒙县担任牛县长,夹道欢迎,红旗招展,相称热闹,(生笑)很牛!一年后,在别人的指责和怀疑声中,谢幕如此慌忙狼狈。县长和演员不可得兼。再看一张图片(出示美国加州州长施瓦亲格演讲的图片)此位动作演员好莱坞的明星健美先生从政相称成功,为什么,这位先生选择了州长,放弃全部的片约。选择适宜的,就是理智,放弃不适宜的,那是一种成熟。只有学会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学会选择,人生才干冲破重重的篱笆,只有学会选择,人生才干有一种精彩走向另一种精彩。其实,在我们虞舜大地,厚德载物的故事诸多诸多,例如曹娥江,(出示例文〈〈哭泣的曹娥江〉〉)以大品德,大文化来感化世人,洗涤心灵,让崇高伴我同行。

出示王充墓的图片,写作训练,〈〈寂寥王充墓〉〉

附板书

流泪的滕王阁潘碧秀

学会选择

绝代才子

怀才不遇

伤痕累累(流泪)误入官场

受挫心冷

天妒英才

遇水而逝

附原文

流泪的滕王阁〇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路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全部的风景都会回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全部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必定的滕王,多次遭遣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但是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路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干。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穿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某些门只对某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可能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犹豫北上,到河南任从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同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朴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能够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可能模拟了后来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实录二:

《滕王阁序》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叙盛会,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山川秋景的寥廓美妙,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而又不甘沉沦的情怀。文章感情复杂,辞彩华丽,句式错落,气势奔放,是骈文的典范。教学这样的文章,无疑当以品味语言之美、理解用典之妙、感受作者的情思为目的。为此,在上《滕王阁序》一学时,我按照“诵——测——写”的环节组织教学,以诵读为重要手段,附以检测和写话,用诵读替代讲析,借运用增进诵读,狠抓名句的诵读和理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诵:根据提示读名句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每教一段,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教者答疑释疑,然后组织学生重复朗诵。学生读了三五遍,渐生疲劳。这时,我就在黑板上写下该段里某些名句的核心词语,让学生据词而想名句,诵名句,甚至写名句。例如,在学生诵读第一节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故都新府”、“襟带控引”、“物天人杰”、“雾列星驰”、“台隍宾主”、“十旬千里”、“学士将军”等七组词语;诵读第五段时,我写下了“冯李贾梁”、“老壮穷坚”“贪泉涸辙”、“北海东隅”、“孟尝阮籍”等五组词语;诵读第六段时,我写下“终军宗悫”、“谢树孟邻”“凌云流水”等三组词语。这些词语出自偶句,或在句首,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为对象主体,或为要点特性,是句子的标记性“建筑”;并且两两成偶,上下相对,含有较大的关联性。学生看着这些标志性的词语,依一词而识一句,据一句而想一联,既克服了篇段背诵的畏难情绪,又便于自我检查: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检查,发现自己不够纯熟,继续诵读,直至熟烂于心为止。

测:根据情境填名句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确实,读是理解的基础;但是,读而不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读百遍和读一遍其实是同样的,都无法进入文中的境界。为了增进对文句的理解,在学生熟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就安排这样的测检练习:根据自己对文句的理解,为设定的情境选择引文。在诵读第五段的时候,我就编设了以下语段,让学生选用该段的文句填空:

1、你的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是,志士能人命途多舛者多矣,“___________”,你又何必怨天尤人呢?

2、有人觉得自己就这样的基础,要想将来学有所成不太可能,不如趁早解放自己。错矣,“_______”,只要努力,一切都来得及。

3、胜者诚可敬,失败者亦未必可悲。周恩来有诗曰,“难酬蹈海亦英雄”;王勃有句云,“_____”:这些诗句阐明,英雄是成功者的奖品,更是坚毅者的封号。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人在环境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就是最有力的阐明。

5、《茶馆》里的崔久峰,从先前慷慨激昂的国会议员,到后来只能“修持、忏悔”的佛教信徒,让人想起_______,想起他的“_______”。

我宣布测试方法和原则,让学生自我检测:每段话在屏幕上停留一分钟,不假思考,答案脱口而出者为优秀;略加思考,说出答案者为良好;翻书而找出答案者为合格;翻书也找不出答案者为不合格。

这样的练习,既是对文句理解程度的测检,又反过来增进了对文句的理解。

附答案:

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或: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亦可:贾谊屈于长沙,梁鸿窜于海曲)。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未晚。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5、阮籍,穷途之哭。

写:设立话题用名句

阐发是一种理解,运用也是一种理解;为既定的语段选择恰当的文句是一种理解,把学过的文句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借别人的词句来说话,更是一种理解。为了故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名句、用名句,我在诵读、测检这两个教学环节之后,紧接着安排写话练习:自己设立话题,用刚读过的文句写话,然后当堂朗诵。课堂上,谁也不甘示弱,人人都想极力体现自己,一展才华。这样,往往佳句迭出,精彩纷呈。

下面是同窗们在课堂上展读的部分作业:

1、去年4月,沪苏浙皖语文圆桌会议在我校举办,500余人出席,虽不敢说“宾主尽东南之美”,但与会者大多是三省一市语文教学第一线的佼佼者。

2、校长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说:“今天,是我们张家港高级中学的隆重节日,出席这次圆桌会议的,有政府官员,有专家学者,有教学第一线的精英人物,真可谓‘盛友如云’,‘高朋满座’。”

3、老校长讲话,不徐不疾,如歌如诵,或引经据典,或诗意阐发,大有“腾蛟起凤”之势,听者无不赞叹。

4、远望群山,“层峦耸翠,上出重霄”,如水墨画垂天而挂;近看店铺,大门洞开,鳞次栉比,恰似一排排窑洞。

5、我乃农家子弟,不是生在“钟鸣鼎食之家”,对于曹雪芹笔下的生活,不甚了了。

6、自古文人多伤感,“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是苏轼在感慨生命的渺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是王勃在抒写人生的无奈。看来,只有像庄周那样,“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方能摆脱无奈和痛苦。

7、谁说“萍水相逢,尽是异乡之客”?我们宏志班的同窗即使来自全省各地,但却很快亲如兄弟,融为一体。

9、我等正值少年,“等终军之弱冠”,当效其请缨报国;十八九岁的男儿,不“慕宗悫之长风”,却学纨绔之逍遥,那是在糟蹋自己的青春啊!

10、我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本科毕业生,并非“谢家之宝树”,能找到这样一种职业已经不错了,有什么理由挑肥拣瘦呢?

11、某公虽有才华,却无人常识,只能“抚凌云而自惜”了。

12、有人指责某甲说:“初次相逢便倾吐心曲,不怕别人耻笑?”某甲辩驳道:“‘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在知音面前是不该有所顾忌的。”

13、某生引用《滕王阁序》上的词语对他的值日生同伴说:“门窗黑板,我已擦拭如新;地面卫生,则‘是所望于群公’了。”

14、下午作文比赛,同窗们“请洒潘江,各倾陆海”,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自己设立话题,用课文上的名句写话,这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发明的过程。这个过程缩短了课本和现实的距离,把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以名句的诵读来带动写作,以写作来扩大诵读的效果,现有益于课文的学习,又有益于启动学生的心智。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师:不读十遍不上课。读完《滕王阁序》,还喜欢这篇文章啊?喜欢的请举手。

(寥寥六人举手。)

师:喜欢的理由往往都是相似的,而不喜欢的理由却未必全同。我想听听不喜欢的理由。

生1:不懂得写什么。

师:你觉得他写了什么?

生1:写了游玩滕王阁的过程。

(生笑)

生1:(悔)不是一篇“游记”,而是“序”。

师:“游记”与“序”有什么区别呢?

生1:游记重要是记叙、描写为主,而“序”重要以议论、抒情为主。《滕王阁序》还是有眼前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抒情、议论的成分很重。就跟《兰亭集序》同样的,这个“序”是“滕王阁诗”的“序”。

师:其实你对文章还是读懂了,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是——

生:(杂语)事——景——情。(教师板书:事——景——情)

师:我们暂且还是放一放,我还是想听一听大家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因素。下一位。

生2:生字词太多。

师:确实有诸多,大家读书时候查了么?

生:查了。

师:我想由于生字词多而不喜欢一篇文章,就跟由于我衣服上有个补丁而不喜欢我同样……(生大笑)下一位。

生3:典故太多,理解起来太费力。

师:确实是这样。我们背面来谈。下一位。

生4:句式太整洁,一口气读不下来。

师:你举一段文字试试看。

生4:(读“嗟乎!时运不齐……岂效穷途之哭!”,读得气势恢宏,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生鼓掌)

师:读得较好啊。

生4:我很喜欢这段文字。读了诸多诸多遍。

师:你能够尝试把它背下来。下一位。

生5:跟前面差不多。

师:嗯,尚有无跟前面同窗不同的因素啊?

生6:(举手)我觉得王勃写得太矫情了。到一种地方去玩,就写了一篇文章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并且这样“悲”,我们不会这样来思考的。

师:就是我不会这样想,也就不允许王勃这样想了?(生笑)果真是这样么?我们暂且先放一放。尚有无?

(生无答)

师:六位同窗说了自己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因素,归纳起来看,大概三点:一是难以读懂;二是难以理解;三是难以共鸣。由于难而不喜欢,那我们就从“难”字入手,不如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看看《滕王阁序》是怎么成为文学典型的。刚刚有同窗说“事——景——情”这样的一种整体思路,你能不能跟我说说,写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生7:写了:王勃,我们且不说他是十四岁还是二十六岁,总之他获了罪,连累到他的父亲也被贬官到偏僻的交趾,他前往看望他的父亲,路过洪洲,参加了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的盛会,看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内心非常的愉快,然而乐极生悲,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

师:较好,较好地关注了首注。我这里有一则材料:(投影)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来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这是一段评注,我们借助于评注能更深的切入文章。比照它来寻找一种角度来谈一谈你所理解的《滕王阁序》的“事——景——情”。

生8:我抓住都督阎公读此文的态度的变化。

师:是什么样的变化?

生8:先是大怒;后来看到文章第一句,是不屑一顾的说“是亦老生常谈”;再后来到第二句是“沉吟不言”,陷入思考;等看到那句名句时,便“矍然而起”,已经深深地被文章折服了。从这个角度来把握文章的“气脉”。

师:请大家把“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句话划出来。为什么都督阎公会说“老生常谈”呢?

生8:由于八个字就只讲了地点。

生8:阎公原来是想给自己女婿出风头的,却不想被王勃抢了风头。心中原来有气呢。

师:你倒是很注意抓住人的心理来推测。那为什么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却又“沈吟不言”呢?

生9:这是一种宏阔气象。在天上是连接两个星宿,在地上是连接两座山。写地上时,连用六个动词(分、接、襟、带、控、引),拟人化,把一种登临高阁的恢宏胸怀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师:这里面的“襟”“带”是什么使用方法?

生:(杂)意动使用方法。以……为衣领,以……为衣带。

生10:如果说第一句没有什么新意的话,这两句一下子令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一下子体现出那种大气的恢宏的个性。

师:举例子说呢?最能够体现这种宏大气象的是什么?

生10: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物都是最大最美的,人都是最有才干也最多的。

师:这里面“雾”“星”是什么使用方法?

生:(杂)名词做状语,像雾,像星星(同样多)。

师:写人时,写这些“俊采星驰”分别写了哪些人?有什么特点?

生11:都督阎公、刺史宇文、孟学士、王将军,尚有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现有单个的人,也有群体的人。都是非常宏大,因此当都督阎公一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便矍然而起,大呼“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师:那从“沉吟不语”到“矍然而起”这种态度的变化,终究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变的?

生12: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生读误,应读:jiàn)”开始变化,前面都是写别人好,从这儿开始写自己不好。

生13:这不是,这是自谦,是一种说话的技巧。应当是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开始变化的,由于前面是写人,这儿开始写景。

生14:也不是,应当是从“披秀闼,俯雕甍”开始变化的,推开小门,由室内到室外,景物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

师:大家看,这三种答案,哪一种最佳?

生:(杂)三

师:请大家把“披秀闼,俯雕甍”划上着重号,自己读一读,用“自己的腔调”读一读,看前后景物、体现等方面终究有哪些变化?

生15:重要有三点变化:一是由静而动,二是由暗到明,三是由远到近。(具体解释略)

生16:由散到满,前面的景色都是粗线条的,背面的景色都是“满眼的”。“旷其盈视”、“纡其骇瞩”、“扑地”、“迷津”都是满眼的景色。

生17:胸襟由局促到开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眼中看到的景的变化也能够看出人的心态的变化。正如前面同窗说的,由静到动,由暗到明,胸襟也由局促变得开阔。

生18:心理上的变化,如果说坐在那里看窗外的风景,是“观赏”的话,那么打开窗门之后,则是被一种崇高美所震惊。

师: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生18:从三个字能够看出,一种是“骇”,使自己的眼睛受惊(教师补充“骇”是使动使用方法);一种是“穷”,渔歌既然优美,就不能“响穷”,“穷”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教师补充:“穷”即“尽”);一种是“惊”,把雁群在寒风里发出的呼唤写得富于人格。从这三个细节中能够看出作者内心是被一种崇高的美折服。

师:谈得非常到位,尚有无变化了?

生19:文章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前面先是四句长句,非常舒缓,再用四句短句,非常急促,再“四六字”,顿挫抑扬,而推开窗之后,以非常短促的三个字“披秀闼,俯雕甍”,再以错落有致的“四六字”,抑扬顿挫,节奏富于变化,却有很稳定,感情变得开阔而飘逸。

师:文以气为主。任何优秀的文字都能够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文章的节奏、速度、语调的变化都是情感变化的体现。请大家自由的、用自己的腔调来诵读这段文字,来体会这种感情的变化。(学生诵读)我们来请一位诵读着看看。

生20:(读书)(节奏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停止的长短等基本上能够读出“文气”来)

师:(指导生20朗诵中解决得不好的句子。以轻快的语速读“落霞……一色”,以重音读“唱”“穷”“惊”“短”四字,以拖音读“之滨”“之浦”。)

师:胸襟开阔之后,感情是什么?又有什么变化?从第三段中找出哪两个字来表明自己感情变化?

生:(杂)“兴”“悲”(板书)

事——景——情

师:“逸兴遄飞”,飘逸的兴致很快的飞扬,他联想到什么?

生21:“睢园绿竹”“彭泽之樽”“邺水朱华”“临川之笔”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这些典故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21:这些典故都是文人墨客、来宾之间饮酒赋诗、极尽欢娱的人与事,跟眼前滕王阁盛会异曲同工,想到这些典故,其实也就是最大程度的说眼前盛会是盛况空前,与历史上出名的盛会不相伯仲。

生22:他可能更关注的是来宾之间的那种和谐信任,盼望像陶渊明、谢灵运那种有才华的人能够得到主客的任用。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22:由于要抓住“气凌”“光照”这两个词,是“超出”“赛过”陶渊明、谢灵运的隐逸之乐。能够推断,这个时候的王勃还是少年气盛,有拯世之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壮志难酬,不仅仅如此,还为此掉了官,牵连了家人。这样,才有了底下的“乐极生悲”。

师:我补充某些:(投影)

王勃自幼聪颖,但他的家庭没有能够给他多少走向仕途的政治凭借,因此他从小便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关心国家政事,寻找机会上书献颂以自荐。乾封元年(666年),他十七岁那年,高宗下诏开幽素科。王勃应举及第,拜为朝散郎。朝散郎也只是一种从七品散官,但十七岁的王勃,年未弱冠,便及第受禄,在沛王府,又颇得沛王的欢心,这能够说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候。

然而正当他做着以文章经纬天地的美梦时,出其不意的打击却来临到他的头上。当时的皇宫风靡斗鸡的游戏,诸王间也以斗鸡取乐。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毕竟年轻,他开玩笑地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鸡,以此为沛王鸡助兴。可这篇游戏之作被高宗看到后,大为不满,觉得这是“交构之渐”,并立刻下诏废除王勃官职,当天斥出沛王府。神童王勃,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的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了。

咸亨四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虢州从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从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因先藏匿后又杀害官奴曹达事件被判死刑而入狱。后虽巧遇大赦,免去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从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

我是很赞同你说的。然而,兴尽悲来,又悲什么?还是分层次、分要点来说。

生23:我觉得有四悲:一悲命运,顺逆自有定数,也就是“成败在天”;二悲皇帝不召,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实现志向;三悲孤单无知己,眼前的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尽管在一起很热闹,但都是漂泊在异乡、走投无路之人,又怎么能像梁孝王、曹操等人能够直接的协助自己呢?四悲韶华易去,时运不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师:尚有无呢?

生24:还悲自己的选择,或者说是自己的心理状态。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24:“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其乏明时”(教师提示:屈、窜是使动使用方法),那是什么因素呢?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罢了。君子安于贫困,豁达之人懂得自己的命运,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安于现状罢了。这不是有才华之人最大的悲么?

生25:王勃的悲还悲在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无报国之路。“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杨意不逢,扶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师:同窗们的思维真是被激活了,我们顺着“乐极生悲”的思路继续看,乐到极点,也悲到极点。这种悲是不是就是《滕王阁序》情感的终极?有无发展?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第三、四、五段。(学生读书,声音洪亮,充满悲慨之气。)

生26:我觉得不是。从老当益壮开始的几句,都是在体现自己要坚持自己的抱负,不能容易变化自己,特别是不能由于短暂的困境而变化。

生27:就是由于意识到自己不能容易的在白发时变化自己的初衷,才更增添了悲的意识。举孟尝君、阮籍的例子正是表明自己的志向不能变化。

师:哈哈,你为了反对而反对……

生28:我觉得王勃从四个方面来坚定自己的志向,超脱了前面的“兴尽悲来”的“悲”。

师:我很喜欢同窗们一开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有三点见解”“从四方面来说”,这是我们思维的层次性。说说看,哪四方面?

生28:第一从“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来直抒自己的志向;第二从“酌贪泉”“处涸辙”这生存环境上来说,要“觉爽”“相欢”,表明自己在厄境中也要坚持自己清洁的思想;第三是从时空迁移上表明自己要坚持自己远大的志向,不能由于受遏而变化;第四,以孟尝君、阮籍为反例,提示自己不能学习他们隐居、颓废、自暴自弃。

师:我也是倾向于“乐极生悲”,“悲极”之后却不是“更悲”,而是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就仿佛苏东坡《赤壁赋》中同样,“悲”极之后是“释然”是“豁达”。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处困境中坚持自己的抱负和操守而不变化的固有的固执。能够说是知识分子的“世道人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我想: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登山临水”的习惯,都有“兴尽悲来”的感慨,“兴尽悲来”的感情变化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屡见不鲜,譬如我们学过的《登高》《兰亭集序》《赤壁赋》等等,收集这方面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作文。也能够做下面一题:

如果你是都督阎公看完全文后,会有什么感觉?《唐摭言》中说:“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请你想象这一种场景,写一篇记叙文。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班级:高二(8)班《滕王阁序》是很难啃的一篇优秀的文章,症结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诗人存在很大的隔阂,由于教者肤浅的阅读,本身也无法被文字所打动,而套用某些流于表面的不属于自己的某些论断,无论教者如何着力和卖力,只是隔靴蚤痒。如果一篇优秀的文字自己没有阅读透,没有读出属于作品的味道,属于自己的味道,而仓促上马,这和烂尾子工程有何区别,甚至还不如。简直能够不上。如果教师的内心是一沟死水,想激起学生的心理的波澜,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教者必须要放大自己的眼睛,敞开自己的心灵,学会被亲近、被感动。只有自己先被文字感动,被情怀点燃,然后如何大胆取舍文本的内容,为我所用,以情动人,亲近古人,是这次设计的出发点。建议两学时,第一学时朗诵为主,少解说。骈体文,较华丽,重技巧,易朗诵。师:出示王勃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瞧,这个人!)投影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14岁被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被授朝散郎。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王府侍读。王勃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特别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18岁,侍读一年,他由于“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GUO)州从军,可是又由于“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犯下死罪,遇大赦天下,免去灾难。但宣布了他仕途的终止,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父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27岁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师:他是谁?生:王勃师:作为初唐四杰的他,你能用一种词来概括的人生经历吗。(学生回答,命运悲惨,才华横溢,波澜起伏)师:老师的概括是,过山车式的人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悲剧感的人生。(出示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称浪漫,遭遇特别悲惨——闻一多)师:如今这位天才登上江南名楼滕王阁,非常喧闹繁华的滕王阁,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滕王阁,但他还是无法抹去生活给他带来的种种的创伤和悲凉,这集中体现在第三自然段中,(师生共同朗诵)师:这是王勃的千古一叹——兴尽悲来,越过喧嚣,叹尽辛酸,满纸悲凉文,谁解其中味?师:我们从文字看到了哪些层次悲,(学生寻找、回答)生:从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悲叹人生短暂。师:有志之士总是悲叹人生的短暂,由于想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像曹操,一代英雄,也感慨,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再说初唐知识分子的功业意识特别强烈,就是进取心特别强烈,宁为百夫长生:胜做一书生。师;这是第一层次的悲。尚有吗?生: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异乡之客。师:你用如何的语调来读这段文字?(学生朗诵,重点是谁,尽两字要念出,同情者稀少,人生的无助感。)生:尚有。“望长安于日下”四句,师:注意其中的方位,明写南(南溟)、北(北辰),暗藏东(吴会)、西(长安),抒写远离京城、被四方抛弃,失意流落之情。生:失意流落,孤单之悲,为前途渺茫而黯然师:这和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鲜明的反差,是海内无知己,比邻若天涯。对一种有抱负的知识来说,这些悲是次要的,更深层次的悲,尚有?生:就是怀才不遇。师:对,怀才不遇是最致命的创伤。哪些句子能够阐明自己怀才不遇?生:怀帝阍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