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七年级古诗赏析(苏教版)
七年级上古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其次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浮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迷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擦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其次联所浮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要点: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5、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案要点: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的是杜牧,他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2.这是一首借物兴感的怀古咏史之作。“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探讨,寓吊古之意抒发自己的感慨。3.假设东风不与周郎以便利,其结果是铜雀春深锁二乔。
4.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哲理?偶然的机遇对历史变迁的重大影响。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便利,结局生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7.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8.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探讨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9.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D)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恬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便利,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10.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测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此小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的“浸〞字既写出溪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活力。
2.这首词上阙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溪边长着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暮雨子规啼。
下阙抒情,表现了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清白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表达了不由于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表达了乐观向上的精神。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暗写了诗人望月,从哪里可看出?
诗题是“望月〞,但诗人不直接描写天上这轮圆月,而是描写庭院里地白如霜,树上栖鸦明白可见。由于这“地〞“树〞“鸦〞全是明月照射的对象,故不写月,但朗朗的圆月宛然在目,这种暗扣诗题的写法,就是诗歌评论家所说的“以实写虚、以实涵虚〞,手法独特,有韵味。2.“不知秋思落谁家〞以委婉的设问,道出怎样的情思?
诗的最终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不具体引出“秋思〞的人家,却用发问的口吻,去叩击读者的心扉,让读者就不同的遭遇,抒发各自的情怀,这种避实就虚的手法,使诗的容量更广。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关心世间生离死别人家的疾苦,在此流露出无限可怜的爱心。此句立意精良、出语高妙。
3.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4.赏析可从其语言、意境、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
语言:“落〞字别致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意境:前两句营造了“地白〞、“栖鸦〞、“冷露〞、“湿花〞这样一个幽静而悠远的意境,寒意丝丝。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主题:全诗起承转合,浑然天成,吟出了诗人的感秋之意、怀人之情,思绪绵绵。然后通过委婉的问句表达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在望月的,:“在望月的大量人中,秋思最深的生怕只有我啊!〞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选择。
1、对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C(天街指京城的街道))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风景。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广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爽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2、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D)
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潮湿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B.“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当抓住早春时节早作计划。
C.前两句写早春风景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潮湿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潮湿,两者相得益彰。
D.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是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E.全诗用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对早春的爱好之情。二、按要求默写。
1、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中任选两个对象,各写出一句咏叹它们的古代诗句。
例如:春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诗人韩愈像一位高明的画家,手中虽没有彩笔,却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春草初生的色调,让我们懂得只有细心观测,才能妙笔生花。
3、写出古诗词中一个完整的比喻句。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赏析。
1、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哪些?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雨、草色(答“烟柳〞不对)。这首诗细腻恳切地描绘出早春特有的风景,表现了对早春的爱好之情。
2、试分析画线词好在哪里。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近却无〞表现了诗人独到的观测体验。早春时节春草初生,娇嫩细小、零零星星,远看一片碧绿近看却又似有若无,“近却无〞三字将初春小草的特点细腻恳切地表现了出来。
(2)绝胜烟柳满皇都“绝胜〞一词是“远远超过〞之意。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风景作对比,着力称赞早春之美,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浮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浮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这首诗写出了春雨细小、滋润的特点;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用比喻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5、诗的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早春风景之美。
6、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四处烟柳的风景进行对比,突出早春风景最可爱。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杜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①上阙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②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爽活泼,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这首诗写秋景秋情,你觉得它们表达怎样一种感情?明开心观的感情。
2.展开想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情景是怎样的?请用生动幽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在碧蓝碧蓝的天空上,一行仙鹤冲天而上,这时诗人仰望天空,不由诗情澎湃,仿佛也随着那仙鹤悠清闲直上碧霄。
3.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4.秋天可写的景物好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说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发愤向上的积极精神。5.“晴空一鹤〞这一意象说明什么?、(2分)乐观明快、豪迈高远的心境。说明:用自己的语言回复均给2分
6.这首诗为古代咏秋别具新意之作,它的新意主要表现在:(2分)打破了以往文人悲秋的惯例,表达颂秋的情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白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悲苦哀怨的心情。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因构思独特、感情沉重而流传千古。请作简要的分析。
诗人通过丰富而巧妙的艺术想象,将月亮赋予人的情感色调,恳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诚挚的情义。
5.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6.其次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次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可怜。
7.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由于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
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苏教版)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早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⒈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⒉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4..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风景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6、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7、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车位租赁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池塘承包合同范例
- 内务管理制度500字
- 通信项目日常管理制度
- 钣金公司应急管理制度
- 公司黑名单管理制度
- 公园区卫生管理制度
- 营运车辆运输管理制度
- 护士穿戴设备管理制度
- 营销费用包干管理制度
- 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及英语大单元教学
- 3-2《瓶子大变身》教学课件
- 移动互联新发展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 【中职专用】备战中职高考数学冲刺模拟卷三
- 多联机施工组织方案
- 电子商务师中级题库
- 个人信息保护法试题
- 汽车租赁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 矫形器装配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砌石头清包协议书
- 浙江省宁波市2025届高三数学适应性考试二模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