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外用细胞瘤的mri及mrs表现_第1页
颅内血管外用细胞瘤的mri及mrs表现_第2页
颅内血管外用细胞瘤的mri及mrs表现_第3页
颅内血管外用细胞瘤的mri及mrs表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内血管外用细胞瘤的mri及mrs表现

颅内血管皮肤瘤很少见。mri在当地文献中进行了报道,但mrs中没有报道。本研究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对其MRI、MR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1材料和方法1.1左室患者双下肢肢体结构本组7例中,女3例,男4例,年龄35~57岁,平均44.0岁。临床症状:头痛6例、视力下降1例、复视1例和双上肢肢端麻木及累及双下肢无力1例,右侧眼眶者除头痛外还表现为右侧眼球突出。病程1个月~10余年不等。检查:外展神经麻痹及眼球突出1例,右侧颞侧视野缺损1例。右侧额部肿块系脑肿瘤术后14年复发入院。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均证实为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1.2导核磁共振机相控阵头磁共振检查采用Toshiba0.5TFlexart超导磁共振机(2例)和GESignaInfinityTwinSpeed1.5T超导磁共振机(5例),采用单通道或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矩阵224~256×256~288,FOV22~25cm×22~25cm,横断面层厚6~6.5mm,层间距1~1.2mm;矢状面及冠状面层厚5mm,平扫常规行矢状位和横断位T1WI,横断位T2WI,2例同时行DWI检查,1例行DTI检查,并重建ADC及FA图;增强扫描行矢状位、横断位及冠状位T1WI,造影剂采用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经肘前静脉手推注射。1.3rosoper技术4例行MRS检查。采用GESignaInfinityTwinSpeed1.5T超导磁共振机,单通道相控阵头线圈,Zoom场,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pointresolvedspectroscopy,PRESS)技术,单体素分析,以横断位T2WI图像作为参考图,感兴趣区分别置于横断位所示长T2异常信号灶及对侧相对正常脑实质区,体素大小均约为2.0cm×2.0cm×2.0cm,TR时间1500ms,TE时间均分别选用35、144ms,自动匀场达到FWHM<5ppm,水抑制≥96%后行波谱扫描,波谱扫描时间194s;利用磁共振机配套的Function2后处理软件对得到的谱线进行处理,测量感兴趣区内NAA、Cho、Cr、Lip等代谢物峰高及NAA/Cr、Cho/Cr、MI/Cr比值,以上各参数值由磁共振机自行测量、处理、报出。同时行TE时间为144ms的多体素分析。1.4病例考察及记录MRI及MRS经二位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职称的专科医生阅片、分析,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信号均匀度、强化情况及瘤周水肿等。MRS谱线重点观察Cho,Lip,NAA,MI峰,是否出现Ala峰和Glx峰。2结果2.1mri的简单扫描和改进2.1.1部位2.1.2该形状2.1.3大小2.1.4信号指示3电生理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又称为血管周细胞瘤,周细胞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脑膜的肿瘤,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不到1%,与其它软组织发生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组织学特点相同,是由梭形细胞构成的间质源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类似,但其生物学行为却不同,它是一种有潜在恶性的肿瘤,具有高复发和中枢神经系统外转移率。因此,术前准确的识别具有临床实际意义。3.1病理3.2临床表现3.3mri显示3.4MRS3.5lx峰以及mi峰总之,文献及本组资料均显示,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块多分叶状、相邻颅骨无增生性改变及肿块内或周边迂曲、增粗的血管流空影则支持本病的诊断,结合MRS缺乏Ala峰和Glx峰以及MI峰显著升高有助于与典型脑膜瘤的鉴别。本组7例中,位于左、右侧顶枕部各2例,右侧颞额部及眼眶、左侧鞍旁及鞍上、右侧额部各1例(图1~9)。6例肿块呈多分叶状,多平面图像显示更清楚(图6~9),1例呈椭圆形。本组7例中6例肿块最大径超过6cm,鞍上区肿块最大径为5cm。7例MRI平扫中3例T1WI呈等信号,3例呈等、低信号,1例合并出血肿块内夹杂高信号灶,T2WI2个肿块呈等信号,4个肿块呈等高混杂信号,1个肿块呈混杂高信号,2例DWI呈等低信号,1例FA图示左侧顶枕部白质纤维束被推移并破坏,5个肿块内及周边均可见多发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影(图1~5)。2.1.5改善7例MRI增强扫描示肿块显著增强,3例均匀增强,4例不均匀增强,其中可见无增强的低信号区(图6~9)。2.1.6相邻脑实质水肿2例无瘤周水肿,3例轻度瘤周水肿带,2例重度瘤周水肿带。2.1.7小肿瘤长入两侧嘴唇内,以内张力1例肿块累及相邻的右侧颞额骨及蝶骨,肿块长入右侧眼眶内,致右侧眼球突出。1例右侧顶部肿块破坏并突破右侧顶骨,在颅骨外形成小软组织肿块(图4,5)。2.2临床表现与mrs表现4例MRS均表现为Cho峰明显升高,NAA明显降低或消失,均出现高耸的脂质峰,2例MI峰明显升高,MI/Cr分别为2.06,2.92~3.68(图10~12)。肿瘤一般呈分叶状,以宽基或窄基附着于硬膜上,血供丰富,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楚,质较硬,切面呈肉状,灰到红棕色,切面可见多个血管腔,有包膜。镜下所见:肿瘤细胞呈梭形,大小较一致,在内皮细胞排列的血管腔和血管芽周围有不规则增生的周细胞,伴大量小血管腔和致密的网状纤维。电镜下,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细胞可含少量中丝,细胞周围常围绕基板样无定形结构,细胞间无完整的桥粒和缝隙连接。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多发生于成人,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发生部位,其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本组7例中6例有头痛症状,其它神经功能障碍与其位置相关联,如位于鞍上或鞍旁区右可有视力下降、复视或视野缺损表现,位于后颅窝或天幕区可有步态不稳,如累及眼眶则可有眼球突出症状,合并巨大出血者可有意识障碍和偏瘫等严重症状,其它症状有肢体麻木、无力等。如发生远处转移可有受累脏器的症状,但一般出现于术后的患者,体征上主要表现为颅高压表现,即视乳头水肿,腰穿脑脊液压力升高,如肿瘤突破颅骨向颅外生长则可见局限性头皮下隆起的软组织肿块。因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块一般位于颅内脑外,附着于硬膜上,边界清晰,呈分叶状、圆形或椭圆形,以分叶状为多见,多分叶状肿块可能是本病的较为特征性形态表现,本组7例中6例肿块呈明显多分叶状,肿瘤单发,常以宽基底或窄基底与颅骨或硬膜相贴,有作者认为,肿块多分叶及窄基底与颅骨或硬膜相连可能是其影像特征之一,本组资料支持此观点,相邻的脑实质可有不同程度的长T1长T2信号水肿带。平扫肿块呈不均匀信号,T1WI上呈等信号为主的等低混杂信号,合并出血者可伴局灶性高信号,囊变者则可见肿块内更低信号区,T2WI呈等信号为主的混杂等高信号,可显示肿块内部明显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增强,血管流空影仍可存在,此征象为本病较为特征性表现,本组5例有此种征象,可伴硬膜尾征,本组2例行DWI检查,肿块呈等低信号,说明本病弥散受限不明显,有待于积累更多的病例加以证实。肿块侵犯颅骨者表现为颅骨信号异常,板障高信号消失,局部可形成软组织肿块,并可突破颅骨向颅外生长,在颅外形成软组织肿块,此表现与脑膜瘤侵犯颅骨极为相似,但在CT骨窗位观察无骨质增生表现,肿块的多分叶也有别于典型的脑膜瘤。国内文献未见本病MRS表现的报道,国外仅有少数有关其MRS表现的描述。其MRS主要表现为明显升高的Cho峰,轻微的脂质峰,缺乏Ala峰和Glx峰,本组4例MRS表现基本相似,但其Lip峰较为明显,其中2例MI峰明显升高,未见Ala峰和Glx峰,Ala峰和Glx峰的缺乏有助于与典型脑膜瘤的鉴别诊断。虽然本组例数有限,但结合文献的资料提示MI峰明显升高可能也有助于本病与脑膜瘤的鉴别诊断,当然,其MRS特征性改变还有待于积累更多的病例。本病应与脑膜瘤、原发性颅骨和硬膜的淋巴瘤以及颅骨及硬膜转移瘤相鉴别。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与脑膜瘤相似,由于脑膜瘤为颅内脑外最多见肿块,因此,术前多误诊为脑膜瘤,但二者生物学行为有所不同,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可发生远处转移[5~8],所以,术前的鉴别诊断是很重要的。文献报道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为多分叶脑外肿块、窄基底与硬膜相连、颅骨侵蚀,无骨质增生及瘤内钙化[1~6],本组病例基本征象与其一致,3例术中见肿块以窄基底与硬膜相连。本研究提示,肿块内多发迂曲血管流空影对脑膜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