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宁乡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实例不能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尿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取到尿液 B.针刺指尖时,忍着不缩手C.紧张时,深呼吸平复快速的心跳 D.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2.你拿第一枝玫瑰时,被刺扎了一下,你会快速缩回手。于是你拿第二枝玫瑰时会很小心,不被扎到。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拿玫瑰时的现象,依次属于哪种反射()A.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3.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B.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C.胰岛素有明显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D.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是性激素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5.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A.C3和C5都迅速减少 B.C3和C5都迅速增加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6.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 B.物种是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在新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7.下列生物构成一个群落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金鱼藻8.(10分)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二、非选择题9.(10分)雪乡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双峰国家森林公园,常年积雪可达8个月,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某科研小组对双峰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棕背平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回答下列问题:(1)对棕背平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棕背平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型。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4)双峰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__,而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_________。(5)据调查,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0.(14分)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其种类很多,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们共同参与生命活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黑质通过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2)研究发现,在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如果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_____(填:促进或抑制)多巴胺合成、释放。(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由图中黑质一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比甲、乙两图,请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等。11.(14分)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将已治愈个体的血清经处理后输给新冠肺炎患者,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下图甲为两种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结果图,其中一种与上述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法类似;图乙为其中一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医务人员所用方法与图甲中方法_______(填序号)类似,两种方法中___________(填序号)获得的免疫力更长久,原因是___________。(2)图乙中物质I是指_______________(物质名称),细胞c将做出的反应是___________。注射灭活疫苗一段时间后,若接种者感染了新冠病毒,此时机体快速产生抗体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3)若科研人员想用猕猴检验所研制的新冠疫苗是否有作用,理论上对实验组猕猴的处理,恰当的是___________。A.给正常猕猴先注射新冠病毒,一段时间后注射疫苗B.给正常猕猴先注射新冠疫苗,一段时间后注射新冠病毒C.给患新冠肺炎的猕猴注射疫苗D.给患新冠肺炎后痊愈的猕猴注射疫苗12.图甲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图乙是反射弧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是________细胞,体内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2)若人体受到HIV病毒的侵染,①和②中的_________(填数字)细胞最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3)图乙所示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个神经元,兴奋在该反射弧ab段上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__(填“a→b”或“b→a”),兴奋传到突触被突触后膜识别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细胞膜上具有__________。抽指血时不发生缩手的行为说明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___________控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详解】A、尿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取到尿液,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A错误;B、针刺指尖时,忍着不缩手,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B错误;C、紧张时,深呼吸平复快速的心跳,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C错误;D、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不能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D正确。故选D。2、C【解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详解】当你拿第一玫瑰时,扎了一下,你会快速缩回手,表明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无意识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拿第二枝玫瑰时会很小心,不被扎到,这是在拿第一枝刺扎的基础上形成的,经过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表现出来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即C正确。故选C。3、D【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激素)调节,当人体的血糖调节失衡后会引起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危害比较严重。【详解】A、血糖即是指血糖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于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A正确;B、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B正确;C、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因此胰岛素可降低血糖的浓度,C正确;D、在调节血糖平衡时,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属于拮抗作用,D错误。故选D。4、C【解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是: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是酶促反应的原理,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C符合题意。故选C。5、C【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物质变化和相互联系去思考问题。【详解】由题意知,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后,光反应即停止,[H]和ATP下降,C3的还原减弱直至停止,而CO2
的固定则继续进行,但由于缺少[H]和ATP,C3不能被还原C5而积累,使C3迅速增加;C5是植物体细胞内具有一定数量且能循环利用的物质,当CO2+C5→C3后又不能被还原再形成C5时,C5将迅速减少。所以,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故选C。6、C【解析】物种是在自然状态下彼此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类生物的集合;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A错误;B、物种是形态上类似、自然条件下彼此能够相互交配,并且要可以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C正确;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D错误。故选C。7、A【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详解】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A项正确。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属于种群,B项错误。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项错误。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金鱼藻,属于种群,D项错误,故选A。【点睛】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率比较:结构层次概念举例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称该区域内同种龟所有个体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该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种群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龟生活的水域生态系统9.8、D【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三种保护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此题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切入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三种保护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很多,是就地保护的措施,依据题意是保护生态系统,题干没有明确说保护哪个物种故选D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二、非选择题9、(1).标志重捕法(2).J(3).λ-1(4).性别比例(5).垂直结构(6).栖息空间(7).变快(8).未发生改变【解析】据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棕背平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2)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棕背平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在“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值表示该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的倍数,而种群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可见,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4)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可见,双峰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群落中的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5)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导致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森林逐渐演替为灌丛,而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这说明人类的过度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使群落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点睛】梳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0、(1)分级调节(2)抑制(3)①.增加②.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③.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解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小问1详解】甲图中,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其生理意义是维持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适宜(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这说明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控制(调控)作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小问2详解】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存在的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抑制多巴胺合成、释放。【小问3详解】依题意并分析甲图可知:正常情况下,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可抑制黑质合成多巴胺,而黑质合成的多巴胺又可抑制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从而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对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增加。对比分析甲、乙图可知:帕金森病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神经元b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而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增加,由此可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1、(1)①.①②.②③.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的作用,能获得更加持久的免疫力(2)①.细胞因子②.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③.新冠病毒→细胞d→细胞e→物质II(3)B【解析】1、分析图甲:方法②注射相应抗原(或疫苗),这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的作用,能获得更加持久的免疫力。2、据图分析,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浆细胞,f是细胞毒性T细胞,g是记忆T细胞,h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小问1详解】结合题意“医务人员将已治愈个体的血清经处理后输给新冠肺炎患者”可知,医务人员所用方法与图甲中方法①注射抗体;两种方法中②是注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的作用,能获得更加持久的免疫力。【小问2详解】物质I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是指细胞因子;细胞c是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基细胞因子的作用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