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校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校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校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校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校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校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关于过滤操作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不能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能低于滤纸边缘C.让液体沿玻璃棒缓缓向漏斗中倾倒 D.漏斗下端口要对准烧杯中心位置2.“高钙牛奶”中的“钙”应理解为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3.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B.使用共享单车代替汽车出行C.开发利用各种清洁能源 D.大量使用农药杀灭植物虫害4.生物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图为甘氨酸分子模型,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甘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B.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C.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D.甘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6.将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X反应前质量/g6.012.8000反应后质量/g007.28.8AA.X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X是该反应的反应物C.X可能含有氧元素 D.X不可能含有氢元素7.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下列关于臭氧(化学式为O3)的说法正确的是()A.3个氧原子构成1个臭氧分子B.O3和O2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它们混合在一起仍属于纯净物C.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臭氧D.臭氧的性质与氧气完全相同8.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冶炼钢铁 B.在甲骨上刻字 C.纺纱织布 D.活字排版印刷9.如图所示,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B.b处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D.尾气用燃着的酒精灯将其点燃,或备用气球收集起来10.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lg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3个铁原子_________,水分子__________。(2)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镁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2)列出求解该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3)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4)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5)用这种石灰石125t制取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宏观现象:_________________。(2)2017年4月13日,某市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②过氧乙酸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3)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请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①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④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单质B.化合物(2)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NO2)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科学兴趣小组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对剩余的氮气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蒸发皿浮在水面上。实验装置(实验1)测定氧气含量.(实验2)验证氮气I.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II.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I.继续(实验1),更换燃烧下端系镁条的燃烧匙,并点燃镁条。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蒸发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II.取出蒸发皿,滴入几滴水,淡黄色固体变白,闻到刺激性气味气体。(1)连接仪器后,把组装好的无底广口瓶直接压入水槽当中,气球微微鼓起并保持,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2)(实验1)除上表中描述的现象之外,还会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步骤I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3)(实验2)中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过程中瓶内气压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4)(反思)同学们在空气中直接燃烧镁条,重复多次仍然未能得到淡黄色固体。与上述实验对比,对此请你给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请补充完成(实验2)中步骤II的反应方程式Mg3N2+6H2O==3Mg(OH)2+2_________。16.以下是王辉同学未完成的实验分析报告,请你帮助完成。(一)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温度/℃二氧化锰用量/g氧气体积/反应所需时间/s①5%12200.41253②5%12200.212511③30%12200.21252④30%12300125148⑤30%12500125120(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2)通过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3)通过实验④和⑤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4)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___________。(二)继续检验催化剂二氧化锰的有关问题:(1)实验②结束后,重新提纯残余固体,称量其质量是,其目的是验证______。(2)向提纯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其目的是验证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题分析】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而不是高于,故错误;B、如果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就会导致滤液浑浊,所以错误;C、让液体沿玻璃棒缓缓向漏斗中倾倒,是正确的;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而不是对准烧杯中心位置,故错误.故选C.2、D【解题分析】

“高钙奶粉”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3、D【解题分析】

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体污染。A正确;B、使用共享单车代替汽车出行可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B正确;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能缓解能源危机,并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C正确;D、使用农药杀灭病虫害,应该合理的使用农药。大量的使用会造成污染。D错误。故选D。4、B【解题分析】

A、甘氨酸中碳、氧、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4:32:5:14,甘氨酸中氧元素的含量最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即含有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甘氨酸是由甘氨酸分子构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甘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2=3: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5、A【解题分析】

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题目详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6、D【解题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丙醇的质量减少了6.0g,故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醇的质量为6.0g;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2.8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7.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故表中A的值为为。【题目详解】A、由分析可知:A的值为为,X的质量增加,则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不正确;B、由分析可知,X的质量增加,则X是生成物,故B不正确;

C、反应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8g<14.4g,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C不正确;

D、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X中不含氢元素,故D正确。故选D。7、A【解题分析】A、由臭氧的化学式O3可知,3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臭氧分子,说法正确;B、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得到的物质中有臭氧分子和氧气分子,臭氧分子和氧气分子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因此两者混合后得到的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说明选项错误.C、主要分布在离地面l0km~50km的高空,空气中含有的臭氧很少,故说法错误;D、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质,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一样,故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和臭氧的组成和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A【解题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题目详解】A.冶炼钢铁是以生铁为原料,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除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B.在甲骨上刻字,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纺纱织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活字排版印刷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A【解题分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题目详解】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B、a处生成二氧化碳,进入b处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C、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故C正确;D、一氧化碳能燃烧,尾气用燃着的酒精灯将其点燃,或备用气球收集起来,故D正确。故选A。【题目点拨】一氧化碳易燃烧,可以用点燃是方法将一氧化碳除去。10、D【解题分析】

A、锂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l,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锂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3FeH2O失去Mg2+金属【解题分析】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原子表示为:3Fe。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水分子表示为:H2O。(2)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镁是“钅”旁,是金属元素。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CaCO3+2HCl=CaCl2+CO2↑+H2O22.2g80%56t【解题分析】(1)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2)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0.8g-227g=8.8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10044x8.8gx=20g;故填:;(3)设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CaCO3+2HCl=CaCl2+CO2↑+H2O11144y8.8gy=22.2g。(4)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5)设生成生石灰的质量为z,CaCO3CaO+CO2↑10056125t×80%zz=56t,答:用这种石灰石125t制取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56t。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分子之间有间隔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过氧乙酸→乙酸+氧气可燃物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氧气更充足a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题分析】

(1)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

(2)由题意可知,①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以上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

②过氧乙酸受热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乙酸→乙酸+氧气.(3)①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

②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

③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火灾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不能等靠,更不能跳楼.

④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利用的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故答为:(1)分子之间有间隔;(2)①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②过氧乙酸→乙酸+氧气;(3)①可燃物;②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③a;④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4、B化学变化气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四氧化二氮含有同种分子,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同【解题分析】

根据四氧化二氮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含义、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以及气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四氧化二氮含有同种分子进行解答。【题目详解】(1)四氧化二氮是由氮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B;(2)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化学变化;(3)气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四氧化二氮含有同种分子,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同。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气密性良好红磷燃烧冒大量白烟,气球先鼓后瘪平衡液面差导致的瓶内外气压,避免打开塞子时空气进入瓶内,导致实验误差小于氧气量足且氧气性质比氮气活泼NH3↑【解题分析】将广口瓶压如水中后形成了密闭的体系,由于广口瓶中水的作用,使内压略微增大,故气球胀大,也说明了密闭体系的气密性是良好的;实验1是红磷燃烧的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气球先胀大后变瘪;步骤2往水槽中加入水是为了平衡液面差导致的瓶内外气压,避免打开塞子时空气进入瓶内,导致实验误差;由于红磷的燃烧耗尽了瓶中的氧气,故内压小于大气压;空气中燃烧镁应该生成的是白色的固体,因为氧气比氮气活泼,镁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而不会与氮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未知未知为氨气,化学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