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配套:第三册第四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1页
地理配套:第三册第四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2页
地理配套:第三册第四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3页
地理配套:第三册第四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4页
地理配套:第三册第四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3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知识体系考纲解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理解区域地理背景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的影响,学会分析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考点一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条件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一、经济发展快1.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2)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著名侨乡,改革开放政策优惠.2.经济发展成就(1)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2)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二、城市化水平高1.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城市群.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影响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大量劳动力,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成为生活消费品的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区该地区城市数量猛增,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工业化极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013·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1。D2。A解析第1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第2题,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2012·江苏地理)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3。D4.B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统计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比较。第3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年时并不占主导,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第4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只是优化的第一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1)读图名,定主题.读图名锁定表达主题;阅读图例,分清三大产业;弄清坐标的数值、单位。如试题调研第1~2题,图名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横坐标表示年份,左侧纵坐标对应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右侧纵坐标为城镇人口比重。(2)看变化,抓主导.产业结构的变化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各产业比重的升降数值,二是看其变化速度的大小.根据三大产业构成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找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如试题调研第1~2题,图中安徽省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上升速度较快。(3)理联系,究原因。运用所学原理,结合图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趋势做出分析判断。如试题调研第1~2题,目前安徽中小城市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仍有较大优势,因此应大力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产业.考点二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1.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①环境污染加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环境质量日益下降。②出现水质性缺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使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水污染使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2)人地矛盾加剧主要是土地开发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导致农业用地急剧减少。(3)重复建设突出①城镇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②产业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2.对策(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优化产业结构eq\b\lc\{\rc\(\a\vs4\al\co1(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eq\b\lc\{\rc\(\a\vs4\al\co1(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城镇规模要适度,城镇应合理布局))1.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现将问题、表现、原因及对策归纳如下:问题表现原因对策生态环境形势严峻①工业和生活污水、废气、垃圾、噪声、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②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①工业发展和人口激增;②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①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②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人地矛盾加剧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减少①土地开发过热;②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城镇规模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特别是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重复建设突出①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支撑体系;②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城镇规模要适度;搞好区域规划,加强分工与合作,促进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协调与发展2.产业结构升级(1)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劳动力廉价、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2)产业结构升级: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减少、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增加缓慢或变化不明显。发达国家产业升级过程:发展钢铁等资本密集型工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主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009·福建文综)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答案1。B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Ⅲ走廊临江靠海,水运条件便利。第2题,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充分发挥该地的水运优势,并搞好产业的升级改造。3.(2011·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答案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解析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大量工业部门向周边地区城镇扩展,促进了周边城镇的工业化进程,从而促进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变,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4.(2012·福建文综)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表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年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地199148。0814.4718。720.340。219.657.960。350.22200841。879.8917.270.040。0323.916。350。630。01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解析从图表中的数据比较中可以得出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针对这种变化具体分析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注意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利"。5.(2013·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苏南地区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4)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5)②③①解析(1)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由图1可直观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2)由图2可看出苏南地区城镇化起点高、速度快、水平高的特点。(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能带动苏北地区发展。(4)、(5)结合题干材料及问题,很易作答。现实问题探究型1.题型分析现实问题探究型问题是指以影响时间长、范围广的重大地理事件为背景而设计的试题,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该类题型在命题取材和设问上有以下特征:(1)素材选择突出地理性。多选择具有全局性、长效性、区域性的重大现实问题,素材蕴含空间地域性、逻辑规律性、人地关系性。(2)试题设计体现地理方法.现实问题只是问题的“外壳”,试题设计坚持用所学原理分析热点所蕴含的地理元素,倡导学以致用,通过题目内涵来体现地理的价值与功能.(3)素材与设问关联性强.热点材料为解答试题提供必要够用、不冗余的信息,而解答问题则需要从所给材料中发现解答的线索、条件.2.技巧方法解答现实问题探究型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理解,系统把握。不必过于关注现实问题本身的直观内容,应当全面了解题目的总体背景及热点的相关方面,分析问题的现状、成因和发展趋势,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示例1】试题调研第4题,解答该题需要了解长江三角洲发展的优势条件、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发散思维,辩证分析。注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认清不同侧面的特点及利弊得失,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示例2】试题调研第4题,首先要明确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实质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然后从水资源数量、质量,生物多样性、城市热岛等方面综合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思路狭窄,思维受阻。(3)关注重点,有的放矢。既要对考查点全面分析,又要关注重点,灵活地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示例3】试题调研第2题,要判断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首先要明确Ⅲ走廊产业发展的特色:该发展走廊沿江发展,因此港口工业和对水运依赖性较强的重化工业比较发达.至此,对应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也就不言自明.(4)抓纲扣点,规范解答.热点素材只是情境展示的载体,其所考查的地理核心知识是解答的“纲",解答时应紧扣要点,用规范的学科语言,严密的逻辑思维去组织答案。练出高分一、选择题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城市密集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据此完成1~2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化速度太快 B.重工业比重太高C.水源严重缺乏 D.产业升级困难2.为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比重应减少的是 ()A.核电 B.水电C.天然气 D.煤电答案1.D2。D解析第1题,目前,珠三角地区因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优势丧失,加之资源能源短缺等,出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第2题,煤电会加重大气污染,因此珠三角应加大绿色高效能源的比重。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3~4题。3.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 B.节能环保产业C.服装鞋帽生产 D.高端装备制造业4.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答案3.C4。B解析第3题,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附加值低的产业,服装鞋帽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工人工资成本高、利润低,属于衰退性产业.第4题,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接受转移产业后需要劳动力,因此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Ⅰ、Ⅱ、Ⅲ依次表示 ()A.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B.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D.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6.该区域可能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南沿海 D.青藏地区答案5.C6。A解析第5题,根据各阶段的标志工业类型可以判断其产业结构特点。第6题,从榨油、面粉、矿业、钢铁、机械、石油加工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以农矿产品加工为主导,与东北地区吻合。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互补性结构关系和竞争性结构关系两种。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S)”,S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读该表完成7~8题.地区S地区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10.420。270.580.540.82广西0。4210。840。810.920。71云南0.270。8410。770.650。54湖南0。580。910.7710.940.82江西0。540.920.660.9410.81福建0.820.710.540。820。8117.与湖南省竞争关系最强的一组省区是 ()A.桂赣 B.粤闽 C.滇赣 D.桂滇8.下列推断最可能的是 ()A.福建向云南提供劳动力 B.广东向广西提供资金C.湖南向江西提供资源 D.江西向广西提供能源答案7.A8。B解析第7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湖南与桂赣、粤闽、滇赣、桂滇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S)分别为0。91和0。94、0。58和0。82、0。77和0。94、0。91和0。77,说明广西、江西与湖南的S最大。从而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出结论.第8题,从表格不难看出福建与云南、广东与广西的工业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湖南与江西、江西与广西的工业结构具有较强的竞争性;由于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广西较为落后,所以广东可向广西提供资金支持。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回答9~10题。9.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B.地价上涨、污染加剧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10.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发达B.交通便利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D.第三产业发达答案9.D10。C解析第9题,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交通拥挤,生产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第10题,珠三角周边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地租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资源丰富,东南部、中部、西北部地形差异显著.下图为该流域示意图和2010年反映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部分基础数据.读图,回答11~12题.11.西北部地区对该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承接东南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B.中下游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C.河流水源地,全流域的生态屏障D.沿海地区的能源和劳动力输出基地12.该流域各个板块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A.东南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升级B.中部以轴带面建设城市群,加快产业转移C.西北部依托能源优势,大力发展有色冶金业D.各板块发展策略不同,将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11.C12.A解析第11题,西北部地处河流上游,属山地、丘陵地形,为河流源头区;若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下游将面临旱涝多发、生态恶化等问题.第12题,读取GDP、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可知东南部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是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因此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低端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可承接东南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城市化进程;西北部地区是全流域的生态屏障,如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将影响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各板块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材料二长三角与珠三角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1)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2)图中M、N两地比较,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地,试分析原因.(3)与珠江三角洲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