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0~62页。【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借助情境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乘加乘减的模型,增强探索和规则的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秋天到了,迎来了一个收获的节日——采摘节,下面我们跟随明明一家到张庄的采摘节看看吧!比一比,谁的眼睛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图1)图1图1预设1:60只篮子够吗?预设2:还剩几只篮子?【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是饱满的、丰富的、充实的、更是精彩的,使儿童的数学学习负载着丰富的情感,享受着探索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而真切的应用价值。二、合作探索(一)解决红点问题1.分步解答,明确数量关系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还剩几只篮子?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单上列式解答。完成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师巡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学生上台讲解)预设:生:我是这样想的,18家每家分3只篮子。先求18家分了几只篮子,就是求18个3,18×3=54(只)再求还剩几只篮子60-54=6(只)(反复引导,明析题意)师:要求还剩的,为什么要先求已经分了几只篮子?生:总数去掉分了的等于剩下的,分了的不知道要先求。师结:你分析的很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要求剩下的只数,就要知道总数和已分的只数。总数-已分的只数=剩下的只数,总数60知道了,所以先求分掉的只数,18×3=54,再求剩下的只数。(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理清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2.列综合算式探究运算顺序师:同学们,刚才是列分步算式,那你们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试试看!生:60-18×3=师:像这样的综合算式大家会计算吗?老师发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师巡视,板书计算方法)生1:60-18×3,先算18×3=54,再算60-54=6。生2:60-18×3,先算60-18=42,再算42×3=126。师:同一个算式,运算顺序不同,结果不同。下面请结合题目和前面的分步算式,小组讨论哪种计算方法正确?为什么?(充分交流,上台讲解)预设:生1:我们组认为第一种正确,第二种错误。因为以前做题遇到过,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师:这位同学是根据以前学习经验来判断的,谁能结合题目再来说一说?生2:60只篮子,18家,不能相减,没有道理,生3:如果先算减法,结果126超过总数60,不合适。生4:18×3表示已经分了几只篮子。这个题要先求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几只篮子。所以先算18×3=54,再算60-54=6.师结:看来,不管是列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都是先求已分的只数,18×3=54,用乘法来计算。再求还剩的只数60-54=6,用减法来计算。(板书)【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左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点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3.脱式计算书写格式指导像这样的综合算式,有自己的书写格式。为了看清楚运算过程,一般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数学上,我们把这种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强调,等号不能写在原式上;等号要往前,不与第一行对齐。)(师生一起板书过程)师:脱式计算和以前的计算有什么不同?师根据学生回答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请你在学习单上用脱式计算再算一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试一试179-28×626×5-47谈话: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解决绿点问题1.解决问题。师:明明一家采摘完,要做车回家了。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大巴车上共有48人,有2辆中巴车,每辆车上有26人。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3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独立思考,列出综合算式,再用脱式计算解答出来。2.汇报交流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方法一:26×2+48方法二:48+26×2=52+48=48+52=100(人)=100(人)(板)师:仔细观察这两种不同的列式,都是先算什么?师:请你结合题目说一说,为什么26×2不管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要先算呢?师结:就像同学们说的,26×2求的是2辆中巴车的人数。总数=大巴车+2辆中巴车。我们要先求中巴车的人数,因此先算26×2=52,用乘法计算。再求三辆车总共的人数,52+48=100,用加法计算。3.对比总结,建构体系提问:观察我们做过的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像这样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的,都是混合运算。顺势板书课题——加乘、减乘混合运算。追问: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先算乘法)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总结:其实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它比加法和减法更高级,称为高级运算。所以,在含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里,一般先算乘法。【设计意图】在探究环节的最后,教师及时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乘加和乘减的两级运算,找出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的共同点,及时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68-12×384-15×452×2+982.火眼金睛辨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3.解决问题。李老师带领5个小组的同学去摘棉花。李老师摘了18千克。平均每个小组摘了20千克。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交流: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怎么求呢?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所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小结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学习单探索1:一共有60只篮子,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还剩几只篮子?思考:先求,再求。列式:探索2:大巴车上共有48人,后面还有2辆中巴车,每辆车上有26人。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思考:先求,再求。然后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加乘、减乘混合运算》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单独运算。并且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法在前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本节课知识是这一内容的提升。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就水到渠成。加乘、减乘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探索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些知识及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三年级学生的认识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理解能力有限。通过前测发现,少部分学生会受到原有知识(连加、连减、加减、乘加混合)的干扰,仍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大多数能知道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但对于为什么这样计算并不理解。因此充分运用素材,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班级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熟练程度不同,接收新知识的水平不同,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能让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学效果分析本堂课的教学效果看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在综合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应该先算乘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探索出分篮子问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分析运算的顺序,让学生并不是机械记忆混合运算顺序,而是理解运算顺序合理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采用放手探索、小组交流、同桌交流、学生讲解等方式,给予学生足够思考空间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做事条理分明、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减乘、加乘的运算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能结合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理解减乘、加乘运算的合理性。《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节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加乘、减乘混合运算”第60-61页内容。本节课属于数与代数计算领域的内容,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并能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简单的同级两步运算,以及简单的乘加乘减计算、分步解决乘加乘减应用题。本节课核心知识点是借助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加乘、减乘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些知识及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后继地位是为学习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带括号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加乘减乘混合运算》评测练习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68-12×384-15×452×2+9814+16×8=30×814+16×8=30×8=24093-13×6=80×6=48093-13×6=80×6=48048×5-20=48×5-20=240-20=22048×5-20=240-20=2203.李老师带领5个小组的同学去农场摘棉花。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加乘、减乘混合运算》课后反思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法在前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本节课知识是这一内容的提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梳理有乘有减综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理清运算顺序时,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学生又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加乘、减乘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些知识及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尊重已有认知,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因此本节课的开始,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决还剩几只篮子的这个问题。在随后的交流的环节中,我采取小老师上台讲解的形式,生生互动,让学生讲给学生听。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情境,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本节课不管是乘加还是乘减问题的探索,我都充分运用素材,让学生结合情境和分步算式来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抓住易错点,沟通联系学生在初次计算综合算式60-18×3时,由于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出现了运算顺序的错误。学生的错误就是有价值的教学点。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学生通过分析题目里的数量,沟通与分步算式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减乘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语言的精准、精炼和评价语言还有待提高。以后一定努力训练自己这部分的不足,向名师看齐。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加乘、减乘混合运算》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1—3年级数与代数中明确指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