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与《五圣图》_第1页
论杜甫与《五圣图》_第2页
论杜甫与《五圣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杜甫与《五圣图》

唐天宝八年冬天的一天,诗人杜先生在洛阳北营山上参观了玄远寺(俗称老君寺)。他走进大殿,立即被殿内气势雄伟的壁画吸引住了。壁画上旌旗旖旎,溢金流彩,千官列行,比肩接踵,整堵壁画似乎都动了起来。这便是著名的《五圣图》。画面上的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位皇帝形象逼真,列行参拜的千官容貌神态无一相同。其中一些显贵,如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人们一眼就能认出来。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杜甫,十分赞叹画家的超绝技艺。当知道壁画的作者是同时代的大画家吴道子后,不禁吟诗一首:“⋯⋯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杜甫是题画诗的开创者,而且“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是吴道子的壁画深深地感染了杜甫,使他情不自禁地用诗人的妙笔,又“画”出了一幅《五圣图》。二百多年后,又有一个叫王的人来到老君庙,在《五圣图》前流连忘返。不过他不是诗人,而是一个矢志学画者。王,字国器,洛阳人,自幼爱好绘画,可惜家境贫寒,无资拜师求学。当他得知北邙山老君庙里的壁画是前辈大师吴道子的手笔时,就拜壁为师,无数次地进山观摩,虽隆冬积雪,亦无懈意。壁画上有被尘埃涂渍处,他就“拂拭磨刮以寻其迹”,认真地揣摩着吴道子的笔意,天长日久,深得其法。并且他又能“变通不滞,取长舍短”,后来终于成为宋代初年一位著名的画家,人称“小吴生”,以致声誉远播“无与敌者”。当时的名画家高克明曾说:“今若得国器画,何必吴生,所谓买王得吴矣。”王拜壁为师十几年后,又有一个人探访老君庙。然而,此人既不是来吟诗,也不是来学画,而是来买《五圣图》的。唐代时有许多壁画不是直接画在墙壁上,而是先把绢贴到墙上再作画,这种壁画可以揭取下来。当时长安的定水寺有两壁张僧繇的壁画,就是从建业(今南京)附近的上元县揭取移来的。宋代沈存中收藏着两大幅唐代绢画,上面仅仅画着一手一面或者一个半身像,即是从墙上揭剥截取下来的壁画残幅。后人把这种从墙上揭取下来的绢画,经过装裱,悬于墙上观赏,称为“移画”,意为移动的壁画。老君庙年久颓坏,要扒墙拆屋进行重修,《五圣图》便也被揭取下来。闻讯跑来买画的人不肯说出姓名,其实这位“隐士”也是一位画家,他把壁画买回家后,并不是做“移画”欣赏,而是关起门来认真地进行临摹、研究。三年之后,他悄悄地把画沉到了洛水河里,使《五圣图》永远地从世上消失了。待到老君庙重修完工,用重金招聘能人高手去画壁画时,这位“隐士”便出面应召,结果不言而喻,他获得了异常的成功。《五圣图》在吴道子的作品中还不是上乘之作,然其残膏剩馥,便能沾渥后人,使后辈画家从中获益甚多,可见其画艺是何等的非凡高超!倘若他在长安洛阳两地的寺观中画的三百多幅壁画都保存下来,则不知要造就出多少“小吴生”,使多少“隐士”获利呢!吴道子具有高超画艺,是我国古代画坛上极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他幼时孤苦贫穷,随民间画匠学艺,饱尝艰辛之苦。由于他勤奋刻苦地学画,又极具艺术天赋,不到二十岁就有了名气。唐玄宗召他进宫,初为供奉,不久授以“内教博士”。也许是从小就过着流浪生活的缘故,吴道子的性格很豪爽,好酒使气,“每一挥毫必酣饮”,以至于“秉烛醉画,尤见神妙”。长沙菩萨寺的和尚想请吴道子画一堵壁画,虑其不应,便设了一个计策:他们酿了一百石好酒装于大瓮之中,摆放在寺的西廊下。尔后请吴道子去,对他说:“如果能为寺里画壁画,这些酒都送给你。”吴道子见此,欣然应诺。“文如其人,画亦然”。吴道子豪爽的性格于其作画时,常常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运斤成风”,往往不假朽稿,抡起大笔就画。数十丈高的人物,或从肩膀画起,或从脚下画起,纵横挥洒,随心所欲,如同酣饮一般。他在长安千福寺画壁画时,一时兴致勃发,把菩萨画成了自己的面貌。他为兴善寺画佛像时,长安城的老少士庶,纷纷赶来观看。佛像后面的圆光环,他疾笔一挥而就,把围观的人看得目瞪口呆。开元年间,吴道子在洛阳与自己的书法老师张旭及将军裴相遇,裴送给吴道子一份厚礼,请他在天宫寺画一幅壁画为亡故的父母祈福。吴道子的画在当时已经是价重一时,一扇屏风,值金二万。可是吴道子极重义气,他退还了厚礼,对裴说:“我自从被召进宫里,皇上就下令,非有皇诏,不得为人作画,画笔已扔下很长时间了。早就听说将军剑术高明,只恨无缘相见,今日如果能观赏到将军舞剑,就是最好的酬谢。将军舞剑的豪壮气概,可以助我放胆挥毫。”裴的舞剑、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在当时并称为“三美”。裴也是一个爽快人,他立刻装束停当,健步走到庭院中,拉开架势就舞起剑来,但见紫光青霜、腾蛟起凤,闻讯而来的人们都屏住气息看呆了。突然,裴甩手把剑高高抛到空中数十丈高,剑像电光一样直落下来,围观者都大吃一惊。只见裴举起剑鞘向上一接,那口剑就不偏不斜地插入鞘内,人群中响起一片赞叹之声。看到如此豪壮的剑术,吴道子的创作情绪顿时高涨,他抖擞精神“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一堵白壁须臾之间便天衣飘扬、满壁飞动,立时出现了端庄的菩萨、威猛的天王、回眸欲语的天女。张旭亦飞笔草书一壁,围观者皆曰:“一日之中,获睹三绝。”吴道子在绘画上多才多艺,人物、山水、禽兽“皆冠绝于世”。他不但画人物奋笔疾速,画山水亦是“笔落惊风雨,俄顷而成”。天宝年间,唐玄宗欲观四川嘉陵山水,派吴道子去写生。不久,吴道子返回长安,唐玄宗要他进呈画稿,他却说:“我没画什么稿子,嘉陵山水都记在心里了。”于是吴道子在大同殿痛快挥毫,只用一天时间就画出了嘉陵三百余里的绮丽风光。在这以前,山水画家李思训也曾受诏在大同殿画嘉陵山水,费时数月。唐玄宗把两幅不同风格的画作了比较,想分出个高低,结果不得不感叹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吴道子的毕生画迹,大多是壁画。据史料记载,仅在长安、洛阳两地的寺观中就有三百余壁,且“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卷轴画见于记载的也有一百多件,可见他一生始终保持着巨大的创作热情。吴道子的壁画,在他去世约八十年后,即遭劫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下诏毁天下佛寺,共拆毁四万多所寺庙,吴道子及所有魏晋以来著名画家的壁画均遭毁损。吴道子的卷轴画,至宋代已不多见,米芾一生见到吴道子的伪作300件,“白首始见四轴真笔”。传世至今的《送子天王图》,相传是李公麟的摹本。吴道子的绘画艺术有其独特的风范,他所独创的人物样式,被称为“吴家样”。吴道子用笔,“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圆润折算,方圆凹凸”。以此描绘的人物,衣服宽松,裙带飘举,被誉为“吴带当风”,与曹仲达的衣衫紧窄贴肉,结构谨严的“曹衣出水”截然不同。吴道子突破从顾恺之以来的那种如“春蚕吐丝”般粗细一致的描法,把线条放粗加重,形成波折起伏的线型,创造了莼菜条式的线描。这种线描,流畅而又顿挫,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和节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