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重庆市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防洪评价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二OO九年四月批准:罗以生审定:官学文审查:代文良审核:张世明报告编写:刘德春李俊主研人员:王瑞肖中赵东彭万兵岑静樊琪虹曹磊钟扬明朱君国王中川张劲松敖瑞华许萍
目录TOC\o"1-2"\h\z\u1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2评价依据 5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71.4其它 72基本情况 82.1建设项目概况 82.2河道基本情况 13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192.4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202.5工程河段防洪标准 213河道演变 22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22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223.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254防洪评价计算 274.1数学模型的建立 274.2数学模型验证 314.3计算条件 334.4水位影响分析计算 354.6流速变化分析计算 384.5桥位冲刷计算 415.1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455.2与现有防洪标准、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455.4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75.5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485.6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 485.7对防汛抢险的影响 496防治和补救措施 506.1行洪安全….. 506.2水源保护 506.3通航维护 506.4冲淤变化 517结论与建议 52
1概述1.1项目背景重庆市永川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介于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之间。东与壁山县、江津市为邻,南与四川省合江、泸州相连,西与重庆市荣昌、大足为界,北与铜梁县接壤。全区幅员南北长70.75km,东西宽44.45km,土地面积1576km2。东距重庆63km,西离成都276km,历来为重庆西部和川东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集散中心。重庆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城镇化进程的主题。永川区作为全市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规划的100万人口大城市,拥有沿边(川滇黔)、沿江(长江)、沿经济发达带(成渝经济圈腹地)的重要区位优势。永川与泸州、宜宾、自贡、内江等城市形成了川渝经济合作的黄金三角,是重庆与成都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发展潜力很大。由于历史的原因,永川是一个交通路网结构欠完善的地区,东西方向有成渝高速公路,形成了沿成渝线的经济走廊带,而南、北方向没有形成主干线公路,只有一条等外级公路到长江边,虽然右岸有一条渝泸高速公路,因没有过江通道,制约了沿江经济带的发展。为推动永川区交通网络建设,2003年永川区就提出了修建永川区长江大桥的申请,并列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由于当时经济实力不足,没有启动建设计划。目前,永川已经有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具备了建设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的经济实力,所以提出建设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的计划。永川长江公路大桥建成后,将位于长江南北的成渝高速公路和渝泸高速公路联系起来,成为合川—铜梁—永川—江津联络线和建设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完善重庆市西部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和长江上游过江通道的布局都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城乡总体规划》,重庆市将建设成为以主城、万州、涪陵等三个枢纽港为中心,永川、江津、合川、奉节、武隆等五个重点港区为依托,其它港区为基础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由朱沱、松溉等作业区组成的永川港区具备建设深水码头的良好条件。永川长江公路大桥及其两岸接线的建设将为永川港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实现高速、快捷水陆联运的条件,有利于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航运中心。重庆市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的修建,将占据河道断面一定的过水面积,从而引起工程河段洪水位和流场一定的改变,尤其是洪水期,由于桥墩的阻水作用,会在工程附近局部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壅水,从而导致工程河段的洪水位、流场甚至河势发生改变。为研究重庆市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修建后对长江行洪能力及河势造成的影响,受重庆市永川区畅恒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委托,长江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承担了重庆市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的防洪评价论证工作。1.2评价依据1.2.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8.29);(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10);(4)《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1998.8.1);(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6)《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渝府发〔2003〕7号文发布)。1.2.2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86-98);(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DL/T5105-1999);(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5)《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6)《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2004.8);(7)《永川区综合交通路网规划图》,永川区人民政府,2006.03;(8)《永川区城市总体规划图》,永川区人民政府,2005.10;(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11)《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1.2.3主要技术文件(1)《重庆市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及引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2008年5月)。(2)《重庆市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2008年11月)。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重庆市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对长江行洪能力及河势影响研究论证,拟通过对该河段河床演变分析和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工程修建后对附近河段水位及流速流态的影响,从而综合评价其对工程附近河段的河势、防洪及已建工程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收集资料,主要包括河床地形、水文、航道规划、船舶、工程河段涉河工程等资料;(2)河床演变分析;(3)建立和验证工程河段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各级水位及各方案前后计算域内流场,分析各方案在不同水位流量下水位和流速的变化;(4)分析拟建大桥对河势、行洪及涉河工程的影响。1.4其它本报告平面坐标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除特别备注外,其余均为黄海高程。
2基本情况2.1建设项目概况2.1.1工程位置拟建大桥位于长江上游干流松溉河段的大陆溪,距下游永川区松溉镇约1.5km,距上游朱沱水文站约4.9km,距上游毛子岩松溉长江提水工程约170m。拟建大桥向右与渝泸路互通相接,向左与成渝高速公路连接,具体位置见附图2.1和附图2.2所示。桥墩控制点坐标见表2.1。表2.1a大桥桥墩中心点控制坐标(北京54坐标)墩柱名XY备注台尾(#0)3215362.02435585273.725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3215331.55135585286.531300年一遇洪水以上#23215304082300年一遇洪水以上#33215277.00335585312.516300年一遇洪水以上#43215250.35435585326.727300年一遇洪水以上#53215224.25235585341.672300年一遇洪水以上#63215198.57435585357.420300年一遇洪水以上#73215173.35735585373.951300年一遇洪水以上#83215148.67935585391.214300年一遇洪水以上#93215124.56335585409.188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03215100.99635585427.882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13215078.02435585447.252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23215055.77835585467.098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33215033.68135585487.803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43215012.22335585508.770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53214991.04035585530.192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63214970.26235585551.786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73214949.69035585573.596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83214929.23535585595.562300年一遇洪水以上#193214908.85235585617.573300年一遇洪水以上#203214888.47335585639.592300年一遇洪水以上#213214868.09335585661.612300年一遇洪水以上#223214847.72435585683.621300年一遇洪水以上#233214827.06735585705.941300年一遇洪水以上#243214806.76535585727.917300年一遇洪水以上#253214679.46435585865.420左主墩(北桥塔),300年一遇洪水以下#263214307535右主墩(南桥塔),300年一遇洪水以下#273214178.60735586406.422300年一遇洪水以上台尾(#28)3214155.82035586431.035300年一遇洪水以上2.1.2设计水位拟建大桥采用天然情况下3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2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用98%保证率水位。由于工程河段处于三峡水库和规划修建小南海枢纽变动回水区末段以上,但处于规划的朱杨溪水利枢纽库区内,故水位受朱杨溪枢纽影响。根据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编制的《重庆市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及引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年5月)、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重庆市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2008年11月),拟建大桥各频率设计水位见表2.2。表2.2拟建大桥设计水位成果表河道条件天然情况朱杨溪枢纽修建后频率P汛期P=0.33%汛期P=5%枯水期98%汛末11月P=5%枯水期98%流量(m3/s)71800545002230240002230水位(m)217.91213.54192.65213.60213.362.1.3永川长江大桥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1)路线等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2)设计车速:80km/h(3)荷载标准:车辆荷载:公路—I级风荷载:27m/s(4)通航标准:采用I-(1)级航道净空标准,桥位河段最高通航水位为213.6m,通航净高18.0m;(5)桥面宽度:32.5m。其中行车道宽:2*3*3.75m;中央分隔带宽:2.0m;左侧路缘带宽:2*0.5m;紧急停车带度:2*2.5m;外侧护栏宽2*1m(含灯柱);(6)全桥宽:钢箱梁全宽35.7m,引桥全宽31.5m;(7)桥面横坡:2%(8)设计洪水频率:1/300;(9)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2.1.3桥孔总体布置及桥梁永川区长江公路大桥采用双向六车道,主桥为219+548+219m三跨连续悬索桥,左岸引桥为24×30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右岸为1×30m简支T梁,全桥长1697m。100年一遇和20年一遇洪水位时,仅有左、右主墩位于河道内,左、右主墩间距548m,左、右主墩主墩处床面高程分别为200.7m和197.6m。主桥边跨与主跨比L1/L2=0.4,成桥状态中部主缆设计矢跨比为1/10。大桥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和左、右主墩结构图见附图2.3和附图2.4a~2.4c所示。2.1.3.1桥塔桥塔采用钢筋混凝土门式框架,塔柱为变壁厚矩形单箱单室结构。塔柱顺水流方向宽5m,垂直水流方向渐变,北塔柱垂直水流方向尺寸由塔顶6m渐变到塔座8m,南塔柱垂直水流方向尺寸由塔顶6m渐变到塔座8.062m。两塔柱之间设两道横梁,分别设在塔顶和钢箱梁底面处,塔顶处横梁尺寸为5×6m,钢箱梁底面处横梁尺寸为6×6m。塔身在高程220m以上为空心箱形截面,以下为实心矩形截面,以抵抗船舶撞击力。桥塔基础采用灌注桩加承台的形式,承台厚5.5m,塔柱和基础之间设厚3.0m的塔座进行过渡。每个塔柱下布置9根直径为3.0m的灌注桩,承台顺桥向和横桥向尺寸为20.3×20.3m。两个承台间设置一道高4m、宽6m的横系梁。塔柱实心段及承台系梁采用抗渗纤维混凝土。2.1.3.2主缆全桥共设两根主缆,主缆间距为33.7m,每根主缆由85股预制平行钢丝索股组成,每股预制平行钢丝索股由91根直径5.2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主缆钢丝采用标准强度为1670MPa的高强钢丝(松驰率≤8%,设计弹性模量2.0×105MPa),主缆空隙率:索夹内为18%(主缆理论直径为505mm),索夹外为20%(主缆理论直径为511mm)。主缆安全系数大于2.5。2.1.3.3吊索吊索纵向标准间距为12m,索塔处吊索距塔中心线16m,每个索夹下有两根吊索,全桥共有吊索280根,其中特殊吊索48根(特殊吊索指边跨短吊索及索塔处长吊索),普通吊索232根。吊索统一采用PWS平行钢丝索股,外套PE防护层,为减少吊索在锚杯口处的弯折疲劳,吊索锚杯口处设置氯丁橡胶浇制的缓冲器。普通吊索由73根φ5.2的低松驰高强钢丝(标准强度为1670MPa)组成,吊索外径为65mm,特殊吊索由209根φ5.2的低松驰高强钢丝组成,吊索外径为98mm。2.1.3.4锚碇A、北锚碇北锚采用埋置式重力锚碇。由基础、锚块、鞍部、鞍部后浇段、后锚室和前锚室组成,后锚室在施工后期封填。前锚室顺索股中心方向长25m,前、后锚室间锚块顺索股中心方向长18m。锚碇基础基底位于弱风化泥岩上,基底高程为212.408m,基础顺桥向58.8m,横桥向49.65m。锚固系统采用15-16环氧涂层钢铰线及配套锚具。拉杆采用40CrNiMoA钢,连接器采用锻钢45号优质炭素钢。B、南锚碇南锚采用扩大基础三角框架式锚碇。由基础、锚块、后锚块、散索鞍支墩、前锚室和后锚室组成,后锚室在施工后期封填。前锚室顺索股中心方向长25m,前、后锚室间锚块顺索股中心方向长18m。锚碇基础基底位于弱风化泥岩上,基底高程为203.642m,基础顺桥向38m,横桥向47.70m。2.1.4桥墩与水流关系拟建大桥桥墩轴线与桥轴线基本垂直,墩轴线基本顺水流布置。经计算,洪水期桥位处流速、流向与桥轴线法线的夹角小于5°,且横向流速小于0.3m/s,交角相对较小,不存在明显挑流作用。2.1.5施工方案拟建大桥为特大型桥梁,必须做到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开工前必须精心策划,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应严格实行全方位监理和控制,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内部的有关规范和规定,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大桥工程建设。2.1.5.1主桥下部结构施工为有效控制施工工期,主桥的桥塔及锚碇同时动工。其中主塔基础安排在枯水期11~次年5月进行,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经分析,在施工期11~次年5月,拟建大桥处10年一遇水位为197m。由于主塔处河床高程均高于枯水期10年一遇水位197m,故主塔基础采用岸上施工。主塔身高度较高,塔柱内钢筋密集,截面复杂且沿塔高变化,施工难度较大,拟采用爬模法施工,其工艺流程如下:劲性骨架安装→钢筋安装→内外模提升安装→模板调整→砼浇筑养生→测量、控制→爬架提升。2.1.5.2主桥上部结构施工(1)架设缆索系统在索塔及锚碇施工完成后,缆索系统的施工流程如下:吊装主、散索鞍→架设牵引系统、猫道等→架设主缆及主缆缠丝涂装防护→安装索夹、吊索。(2)安装钢箱梁本桥钢箱梁共分划为80个梁段,中跨46个梁段,其中标准梁段44个,梁段长为12m,非标准梁段2段,梁段长为6m,位于南北塔根部,边跨梁段16个,其中标准梁段13个,梁段长12m,非标准梁段3个,南北塔根部各1个,锚碇无索区2个,梁长分别为6m、12m、9m;南北塔下横梁顶各有1段,梁段长为8m。2.2河道基本情况2.2.1河道概况松溉河段属长江上游河段,河床宽窄相间,深泓线沿程起伏较大,岸线凹凸不规则,形态复杂。河床主要由岩石及卵石组成,岩石以砂岩为主,卵石粒径—般在10~300mm,河岸为原生基岩或不易冲刷的山坡,形成了稳定的边界条件。工程河段河势见附图2.2。桥轴线断面枯水河宽约350m(Q=2230m3/s),高水河宽约800m(Q5%=54500m3/s)。工程河段上段航道弯曲,右岸有羊背碛碛尾与左岸缆子梁等相对,枯水期航道狭窄;中、洪水期流态较坏。温中坝将河道分为左右两汊,右汊为全年通航汊道,左汊礁石密布,不通航。温中坝为江心洲,长约1270m,宽约480m。本段全年主流自朱沱镇循江心至缆子梁偏左岸下,出缆子梁后又沿江心下,至高滩转偏右岸下。工程河段下段微弯,长江主流经哑吧碛(暗碛)分为左右两槽,右槽为中、洪水期主航道,左槽为枯水期主航道,出哑吧碛不远,河道合槽,右岸向外扩展形成姚坝。姚坝为卵石边滩,滩长1500m,宽190m,滩面高程约190m。2.2.2气象条件拟建工程处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全年日照少,湿度大,秋冬多霜日。具有雨量充沛,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暧多雾的特点。据永川区气象局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温度41.3℃(1995年9月6日),最低温度-2.3℃(1975年12月5日);多年平均降雨量960mm,年最大降雨量1267.20mm(1967年),年最小降水量663.8mm(1958年),且分布不均,集中在5、6、7、8、9五个月,占年降雨量的69.3%。多年平均湿度为79%,多年平均风速为1.30m/s。区内气候的垂直分带较明显,随高度的增加年平均温度降低,雨量增大。历年常风向为NE向,平均风速1.6m/s,3~4月最大风速为1.9m/s2.2.3河道水文泥沙拟建大桥上游约4.9km处有长江朱沱水文站,中间无大的支流汇入或者汇出,因此选择朱沱水文站作为研究河段的基本控制站。据1954~2007年资料统计(表2.3),朱沱站实测最大流量为53400m3/s(1966年9月2日),实测最小流量为1920m3/s(1999年3月18日),最大、最小相差朱沱站多年平均洪水流量约3710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852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62亿m3。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其中5~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9.1%。径流的年际变化不大,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3524亿m3,(1954年),最小为2099亿m3(1972年),最大、最小比值为1.67表2.3朱沱站多年水沙特征值统计表项目单位最大值日期最小值日期多年平均统计年份水位(m,冻结)216.981966.9.2196.181999.3.18200.091954~2007流量(m3/s)534001966.9.219201999.3.188523径流量(亿M3)35241954209919722662含沙量(Kg/m3)15.41972.5.2801957.2.191.16输沙率(t/s)3151961.6.3001957.2.199.8输沙量(亿t)4.8419981.7319943.09朱沱站实测最大含沙量15.4kg/m3(1972年5月28日),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16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09亿t。输沙量的年际、年内变化与年径流分布规律基本相似,但年内分配比径流更集中。5~10月输沙量占年总量的97.0%,而7、8、9月3个月可达年总量的78.3%。年际变化表现出大水大沙、中水中沙、小水小沙特性。实测最大年输沙量为4.84亿t(1998年),是长江上游典型的大水大沙年;实测最小年输沙量为1.73亿朱沱站1987年前悬沙颗粒级配主要采用粒径计法分析,由于细沙部分(D≤0.1mm)在清水中沉降时,易形成浑液团异重沉降,因此细沙部分级配成果明显偏粗。1987年后对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颗粒分析采用粒径计-移液管结合法,即粗沙部分(D≥0.1mm)采用粒径计法,细沙部分采用移液管法,本次采用1987年后成果进行统计(表2.4)。由表可见,朱沱站悬移质实测最大粒径为0.858mm,多年平均中值粒径为0.011mm,多年平均粒径为0.043mm表2.4朱沱站多年平均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表小于某粒径沙重百分数中数粒径(mm)平均粒径(mm)最大粒径(mm)0.0040.0080.0160.0310.0620.1250.250.250.51.0D50变化范围Dcp变化范围Dmax年份30.943.757.269.880.489.096.61001001000.0110.007~0.0270.0430.037~0.0820.8581994朱沱站从1974年开展卵石推移质测验,实测卵石最大粒径一般大于200mm,多年平均中值粒径为57mm,多年平均年推移量约27.0万t,其中7~9月份占全年的90%以上。2.2.4河床边界条件2.2.4永川区的地质构造隶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川东褶皱带永川帚状褶皱束。该束在市境内表现为一系列北东-西南走向,展布不对称的高幅度紧密褶皱,其特点是背斜狭窄,向斜宽敞,背斜展布呈北紧南松的扫帚状。从东至西依次分布着5条背斜,3个向斜。出露最新岩层为侏罗系中统遂宁组棕红色厚泥岩,其色泽鲜艳,夹钙质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与沙溪庙组交界处有一层砖红色砂岩,砂岩多透镜体。土壤以剥蚀风化的石骨子土为主。桥位场地为低山侵蚀河谷岸坡地貌,长江南北两岸的岸坡中下部主要接受长江水系侵蚀作用。场区内原始地形保存完好,地表覆盖层薄,一般小于2m。地面标高193.2~255m,相对高差61.8m。地面坡度角15°~40°,总体上约20°。路线经过的区域地形地貌以平坝、浅丘、低山为主,地势相对平缓,降雨、热量充沛,四季分明。2.2.4拟建永川长江大桥及引道工程场地的地质构造位处于方家沟向斜东翼,岩层产状260°∠15°,岩层呈单斜状产出,据场内已有的钻探及邻近调查,层间裂隙较发育,可见两组构造裂隙:①35°~45°∠75°~80°,延伸长一般1.1~3.5m,间距2.0~5.20m,微张~闭合,裂面平直,局部具褐色铁质氧化膜及少许泥质充填;②105°~115°∠80°~85°,延伸长一般1.8~3.5m,间距2.5~4.6m,裂面平直,局部具褐色铁质氧化膜及少许泥质充填。2.2.4据钻探揭露,拟建桥位区基岩埋深0.00~2.80m,基岩顶面坡度为0°~35°。根据钻探获取的岩心及野外鉴别,将桥位区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其特征如下:强风化带:钻孔岩心破碎,多呈碎块状,次为土状(粉砂质泥岩)、砂状(砂岩)及少量短柱状,质软,锤击声哑,碎块手易折断,岩石质量属极劣的,岩体完整性差。本次钻孔揭露铅直厚度2.10~5.60m中等风化带:钻孔岩心完整,主要呈柱状、长柱状,质硬,锤击声脆。手难折断,碎块棱角分明。岩石质量属好的,岩体完整性较好。钻孔揭露其最大厚度25.60m。2.2.4.4据本次钻探揭露,场内上覆土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残坡积层(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夹砂岩。其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细砂:灰色,稍湿,松散,颗粒均匀,为长江涨水堆积而成,主要分布于作业区前沿地势相对低洼处。本次钻探揭露厚度0.6~2.8m(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红褐色,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稍湿,中密。为场地岸坡地带主要出露地层,其厚度较小,厚0.2~1.5m。(3)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基岩粉砂质泥岩:暗紫红色、局部含灰绿色、灰色砂质团块。粉砂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间夹砂岩。分布于整个作业区。钻孔揭露其最大厚度28.4m。为拟建作业区主要岩性层。砂岩:褐灰色,中粒结构,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组成,岩屑、云母等次之,局部含泥质团块,钙、泥质胶结。呈夹层或透镜状产出,钻孔揭露其最大厚度28.20m。为拟建作业区次要岩性层,常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存在于粉砂质泥岩中,局部于粉砂质泥岩互层。2.2.4.5不良地质现象通过本次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在拟建桥位区及其邻近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斜坡地段地表土体未见变形迹象,现状稳定。2.2.4.6桥位工程地质评价拟建永川长江大桥位处地质构造属方家沟向斜东翼,场地内无断层通过,区域构造稳定。本次拟建工程场地范围内及其邻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岩层产状及基岩面坡度较平缓,上覆土体成份较均匀,厚度小,且分布稳定,无高陡临空面存在,不会产生沿基岩面的整体滑动,斜坡土体现状稳定。场地现状稳定性良好,适宜大桥工程建设。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1)拟建大桥上游170m处有毛子岩松溉长江提水工程。毛子岩松溉长江提水工程主要承担重庆市西部永川市城区和双竹镇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任务,设计水平年供水总人口53.7万人,总提水量1.8m3/s,长江提水泵站总装机容量4600KW。松溉长江提水工程设计工程等级为Ⅲ等,最高运行水位213.15m,最低运行水位194.00m(2)拟建大桥上游3.2km处有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提水工程。该工程主要是向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提供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及其他用水,设计总提水规模远期10.0万m3/d,近期为2.5万m3/d。设计最高运行水位(P=5%)214.49m,最低运行水位(P=99%)195.32m。(3)在拟建大桥下游约2.5km处有松溉码头工程,松溉码头为1000t级散货进出口泊位各1个,设计年吞吐量95万t。该码头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水位为213.18m。(4)在拟建大桥上游约3.6km处有重庆港永川港区朱沱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该码头设计吞吐量为76万吨,有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和件杂货泊位各1个。按二十年一遇标准设计,其相应水位为214.91m。(5)拟建工程上游约4.9km处有朱沱水文站,该站为国家基本水文站和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控制站,设于1954年,控制流域面积694725Km2,1967年下迁450m,称朱沱(二)站,1984年再下迁290m,称朱沱(三)站。测验项目主要有水位、流量、悬沙、颗分、推移质等。该站测验控制良好,水位流量关系基本稳定,当水位涨落平缓时,为单一曲线,当水位涨落急剧时,为绳套曲线。工程区域内现有涉河工程分布见附图2.2。2.4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据调查,在拟建大桥下游约99km处规划有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小南海水利枢纽为径流式电站,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现阶段小南海设计推荐方案,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95m,每年汛期6月10日至8月31日水位控制在192.8m,42600m3在拟建大桥下游约12km处规划有朱杨溪水利枢纽,根据现有规划成果,朱杨溪枢纽为低水头径流式电站,规划朱杨溪水利枢纽尚处在规划阶段,目前尚无正式的设计成果,也无确切的实施安排。除此之外,工程河段近期暂无其它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2.5工程河段防洪标准拟建大桥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松溉镇上游约1.5km的松溉河段,根据GB50201-94《防洪标准》和《重庆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的有关规定,工程河段防洪标准可按20年一遇洪水执行。工程河段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成果见表2.5。表2.5拟建大桥特征水位成果表(黄海高程,m)河道条件天然情况朱杨溪枢纽修建后频率P汛期P=3%汛期P=5%枯水期98%汛末11月P=5%枯水期98%流量(m3/s)71800545002230240002230水位(m)217.91213.54192.65213.60213.36注:大桥水位为计算得来
3河道演变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本河段为山区性河道,河床受两岸基岩的控制较稳定,但在长期的水流冲刷下,河床缓慢下切。据史料记载,距今二亿年前中生代的三迭纪时长江流域地势是东高西低,后经过三次造山运动,距今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凸起,聚于巫山黄陵背斜以西之水和东坡之水在侵蚀溯源作用下,最终切穿巫山褶皱,冲出峡谷,形成川江。川江河段在燕山运动中,岩层褶皱成“向斜’和“背斜”,加之出露的地质不同,在水流的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河床形态。江水流经“背斜”地段时,坚硬的石灰岩抗侵蚀能力强,逼使水流沿着垂直裂隙向下切割,形成了深陷的谷槽,随着下切的加深和岩层的崩塌剥落,逐渐形成了两岸为万仞绝壁的峡谷;当江水流经“向斜”地段,由于页岩和砂岩的抗侵蚀能力弱,易受破坏,故江流向两侧扩张,河床运渐被侵蚀为宽谷。而宽谷河段两岸由不同的地质构成,受水流侵蚀各异,在江中形成了有碍航行的石梁、石盘、石咀,或江岸凹入成沱。后来在漫长的年代里,其基本维持河谷地貌形态,而河床在江水侵蚀下缓慢的下切。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长江松溉河段属于长江上游河段,河床组成大多为基岩,并夹有少量卵石,河床组成较为坚硬,水流对其侵蚀作用比较缓慢,对河床的演变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多年来河床相对稳定。本河段河床覆盖层主要是沙卵石,冲淤变化以悬移质为主,一般汛期6~9月是悬移质集中淤积的时段,主要淤积部位在弯道的凸岸边滩、碛坝下游、沱内的回流区、宽阔河段的缓流区以及分汊河段的支汊内;汛后10月开始走沙,随着水位的消落,水流归槽,淤积泥沙逐渐被冲刷,年际间冲淤相对平衡,基本无累积性变化。为详细分析工程河段河床演变情况,本次河床演变共收集了49年间4次观测的河道地形,施测时间分别为1959年11月、1996年11月、2005年12月和2007年4月。分析河段上起观天,下止朱杨溪镇,全长约12.5km。附图3.1~3.9给出了工程河段的历年滩槽平面变化、河道纵横向变化图。3.2.1平面形态变化从附图3.1可以看出,近50年来,松溉河段的各深槽170m和180m等高线无明显变化,说明松溉河段的各深槽是基本稳定的。从洲滩的前缘190m、200m等高线看,由于桥区河段河床组成较坚硬,滩面基本固定,未发生明显冲刷扩展或淤积缩窄情况,等高线摆幅一般在20m以内,年际间洲滩长消相伴,说明工程河段洲滩近期相对稳定。从附图3.2深泓线平面变化图可以看出,1959年、1996年、2005年、2007年深泓线平面位置呈相互交错或重叠状,局部变幅均较小,多年深泓平面走向基本一致,左右摆动不大,一般小于20m,表明该河段的深泓线多年来是基本稳定的。从附图3.3深泓纵剖面变化图可以看出,河段泓纵剖面为锯齿状,深泓高程变化在168~190m之间,历年间变化幅度甚微,一般在2m以内,未出现大幅度的淤积抬升或冲刷下切,且深泓由冲淤导致的淤厚和刷深现象并存,总体上无冲或淤单向性发展的趋势。表明桥区河段深泓纵剖面基本处于稳定状态。3.2.2河床冲淤及横断面变化为进一步分析工程河段近期变化情况,在工程河段选取了15个横断面(断面分布如附图3.4)进行比较分析,从15个断面变化图(附图3.5~附图3.9)比较可见,各年间河道横断面较为吻合,表现为断面形态基本一致,虽然断面因冲淤有所变化,但各处高程变化大小和范围有限,重合性较好,且断面形态变化无总体性发展趋势,年际间冲淤相间。根据工程河段地形资料,采用断面法计算该河段1959至2007年间河道冲淤量,成果见表3.1。可以看出,1959~1996年期间,工程10km河段累计为淤,共淤积了235万m3,单位河长淤积量为23.5万m3;1996~2005年期间,工程河段累计为冲,共冲刷了145万m3,单位河长冲刷量为14.5万m3;2005~2007年期间,工程河段累计为冲,共冲刷了133万m3,单位河长冲刷量为11.3万m3。总体看,1959~2007年期间,工程河段累计为冲刷状态,共冲刷了43万m3,单位河长冲刷量为4.3万m3/km,河道平均冲刷厚度约为0.08m。说明本河段在近期虽有一定冲淤变化,但是不论淤积量或冲刷量都较小,冲淤速率较缓慢,且年际间冲淤相间,无明显单向性发展趋势。表3.1工程河段河段冲淤量计算统计表河段时间河段名长江间距(km)101959~1996冲淤量(万m3)235单位河长冲淤量(万m3/km)23.51996~2005冲淤量(万m3)-145单位河长冲淤量(万m3/km)-14.52005~2007冲淤量(万m3)-133单位河长冲淤量(万m3/km)-11.31959~2007冲淤量(万m3)-43单位河长冲淤量(万m3/km)-4.3注:正为淤积,负为冲刷综上所述,由于工程河段为典型的山区性河道,河床组成较为坚硬,两岸节点控制较好,近50年来,河道岸线较为稳定;河床洲滩、深泓纵平面和河道横断面除少数部位有所变化外,其余绝大多数部位变化均较小;虽然河道有一定冲淤,但量相对不大,且还有冲淤相间的现象,说明工程河段近期是基本稳定的。3.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然情况下,拟建工程河段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河床及河岸边界约束较强,河床冲淤变化不明显,滩槽稳定。3.3.1据三峡工程泥沙研究,三峡工程正常运行30年末,水库回水在江津附近,距工程河段约60km,由于工程河段处于三峡变动回水段末端以上,故三峡成库后,工程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与天然情况基本一样。3.3.据小南海枢纽库区水面线计算成果,小南海枢纽运行10年末,水库冲淤基本平衡,回水末段在江津白沙镇附近,距工程河段约25km,故小南海枢纽成库后,工程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与天然情况基本一样。3.3.3朱杨溪水利枢纽修建规划的朱杨溪水利枢纽位于拟建大桥下游12km处。朱杨溪枢纽为低水径流式电站,规划朱杨溪水利枢纽尚处在规划阶段,目前尚无正式的淤积设计成果。朱杨溪水利枢纽与葛洲坝电站和小南海水利枢纽同属低水径流式电站,从葛洲坝电站运行情况和小南海水利枢纽泥沙淤积计算成果看,库区一般运用10年左右冲淤将趋于平衡,其近坝段区域的河床演变具有以下特点:(1)河道边滩和深槽将普遍淤积,边滩、回水沱、缓流区淤积厚度较大,宽阔河段淤积量大于狭窄河段,但河床淤积厚度有限;(2)河道深泓朝顺直微弯发展,但主流总体走势变化不大。由于拟建大桥处于规划的朱杨溪水利枢纽的近坝段区域,其河床演变趋势与葛洲坝电站和小南海水利枢纽基本相同。3.4建桥对工程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分析桥梁工程由于桥墩对水流的束窄阻水作用,使局部水流流态发生变化,引起相应的河床调整;同时,由于桥墩的分流和导流作用,可引起水流流向的局部改变,从而引起主流摆动和河床的演变。拟建大桥占据的河道过水面积较小,小于1.8%,其束流作用不强;主流与墩轴线夹角较小,桥墩走向与水流流向较为一致,不会存在较大的阻水和挑流作用。数模计算表明,除桥墩附近水域的流场在建桥前后略有一定变化外,其余水域无明显变化,不存在建桥后引起主槽易位和摆动等河势改变的水流动力条件;桥墩附近水域流速虽有一定变化,但变化较小,天然情况20年一遇时,流速变化一般在-0.117~0.106m/s之间,朱杨溪水利枢纽修建后,流速变化更小。由于工程河段为山区性河流,河床组成较为坚硬,节点控制较好,因此流速的稍微增减对工程河段河床演变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在天然情况下,工程河段表现为典型的山区河道特征,河床及河岸边界约束较强,滩槽稳定,近期无明显变化。杨溪水利枢纽修建后,工程河段将出现累积性淤积,河床淤积厚度有限。由于工程河段河床多由岩石和砂卵石组成,抗冲能力强,大桥建设引起的流场变化不会对工程河段河床冲淤产生明显影响。
4防洪评价计算由于工程河段的岸线、平面形态和水深变化较大,流态较为复杂,为研究拟建大桥对长江行洪能力的影响,有必要对该河段工程前后的河道水流条件进行数模计算。贴体正坐标系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复杂的河道边界条件,预测计算工程前后河道的水流流场。目前,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计算精度较高,能满足工程分析需要。4.1数学模型的建立4.1.1贴体正交坐标系下的网格生成方法采用拉普拉斯方程进行正交曲线座标的转换。设(x,y)为物理平面上的笛卡尔坐标系,(,)为变换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它们满足拉普拉斯方程:(1)(2)图a数模网格示意图求解此拉普拉斯方程,即可获得河道贴体正交坐标系下的计算网格。在一个以(,)网格点为中心的控制体积中,见图a的数模网格示意图,方程可离散为:图a数模网格示意图(3)上式中的系数分别为:(4)(5)(6)(7)(8)4.1.2水流运动方程经过贴体正交曲线坐标方程转换后,由水流连续方程、向和向的动量方程组成的水流运动方程为式(9)~(11)。(1)水流连续方程(9)(2)方向动量方程(10)(3)方向动量方程(11)以上各式中,分别为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两个正交曲线坐标;u、v分别为沿方向的流速;h为水深;H为水位;g是重力加速度;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拉梅系数,表示紊动切应力。(12)(13)(14)是紊动粘性系数,=,,h为水深;u*为摩阻流速。4.1.3数值计算格式和数值解比较水流运动方程,它们可以表达成如下通用格式:15)上式中为扩散系数,C为源项。在数值计算时,只需对上式编制一个通用程序,所有控制方程均可用此程序求解。在对控制方程的差分离散和求解过程中,本模型采用了如下几项技术和方法。(1)利用控制体积法离散上式,为解决压力梯度项和连续方程离散的困难,采用了交错网格的方法。(2)在方程组离散时对对流—扩散项采用了幂函数格式。(3)解各方程时,主要差别在源项,为了使方程收敛加快,对各方程的源项进行负坡线性化处理。(4)对差分方程的求解采用了三对角矩阵法(TDMA)逐行求解。(5)为了避免计算机截断误差引起的发散,在数值计算中采用了欠松弛技术,收敛标准:误差流量源与入口流量源之比小于1.5%。4.1.4边界条件的处理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模中,边界条件通常包括岸边界、进口边界、出口边界以及动边界等,本模型采用了如下边界条件。(1)岸边界:该边界为非滑移边界,即=0,=0。(2)进口边界:进口边界位于计算河段的进口断面,其方向给定入流单宽流量沿断面的横向分布,即,并给定。进口、出口断面一般布置在顺直、单一、无回流等特殊流态的河段。(3)出口边界:计算河段的出口断面给定水位沿河宽的分布,同时给定流速边界条件。(4)动边界:根据网格节点处河底高程和水位,可以判断该网格单元是否出露水面,若不露出,糙率值采用正常值;若出露,糙率值取无穷大值。4.1.5计算域的选取及正交网格的生成根据工程所处位置以及工程后可能引起的洪水位影响范围,并考虑计算需要的进出口长度、实测验证资料位置,选取计算区域为饿鬼碛~斗笠子河段,全长约17km。平面二维数模在计算域内共布置500×60个网格点,经正交计算后得到如附图4.1所示的正交网格图,网格线的交角除岸边个别节点以外均为88~92°,基本保持正交。正交曲线网格沿河流方向间距12~55m,沿河宽方向间距为9~40m,拟建工程沿河流方向界于网格号263~265#之间。4.2数学模型验证数学模型建立的正确性由模型验证这个环节来检验,只有获得了验证的模型,其计算成果的可靠性才得以保证。为此,本模型对工程河段的实测水面线、断面流速分布进行了验证。4.2.1验证采用的资料模型验证所采用了如下资料:(1)工程河段河床地形图(2007年4月测图,比例:1:5000)。(2)实测中水瞬时水面线及断面流速(2008年6月施测,长江朱沱站流量Q=6480m3/s)。(3)实测洪水瞬时水面线及断面流速(2008年9月施测,长江朱沱站流量Q=18200m3/s)。(4)实测高水瞬时水面线及断面流速(2005年7月21日施测,长江朱沱站流量Q=32500m3工程河段实测水位点及流速验证断面位置见附图4.2、附图4.3。4.2.2水位验证根据2005年7月,以及2008年6月、9月三次实测水面线,对数学模型进行率定验证。从附图4.4a~4.4c对平面二维数模的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符合程度较高,水面线走势吻合较好;另从表4.1的水位偏差值可见,最大偏差在±0.05m之内,可见数模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表4.1水位验证表(黄海高程,m)流量水尺编号实测水位计算水位计算与实测差值(m)水尺编号实测水位计算水位计算与实测差值(m)Q=6480(m3/s)1#196.447196.438-0.0095#196.927196.9620.0352#196.599196.577-0.0226#197.078197.056-0.0223#196.693196.7200.0277#197.258197.247-0.0114#196.832196.8330.001Q=18200(m3/s)1#201.880201.9080.0285#201.320201.285-0.0352#201.690201.7090.0196#201.210201.165-0.0453#201.490201.5340.0447#201.120201.083-0.0374#201.400201.363-0.037Q=32500(m3/s)1#206.460206.4850.0255#208.130208.097-0.0332#206.770206.8050.0356#208.322208.272-0.0503#207.240207.2540.0147#208.440208.4690.0294#207.550207.5850.0354.2.4流速验证应用建立的水流数学模型,对工程河段验证流量进行二维流场数值计算。附图4.5a~4.5e对实测流速与数模计算流速进行了对比。从图可见,流速的大小和分布以及最大值、最小值的位置均与实测资料较为一致。各测点流速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值大多在±0.15m/s内,个别差值较大的也在±0.25m/s以内,偏差差不多在±10%以内。水流数模模拟的流速分布及其大小与实际水流基本吻合。二维数学模型中的糙率实际上是反映水流阻力的综合系数。在本次计算过程中,根据模拟河段实测的水文资料,按曼宁公式计算断面平均糙率,作为初始计算的糙率值,再考虑到糙率随水深有深水区比浅水区糙率小的变化趋势,因此,在计算中用节点水深对断面平均糙率进行修正,再根据水位、流场情况对糙率系数进行分段调试。利用该河段本次实测的水面线与垂线平均流速资料及相关成果进行综合调试,得到本河段糙率变化范围为0.035~0.055。4.2.4模型验证小结本水流二维数学模型,采用贴体正交曲线坐标,可克服模拟复杂河道边界形状的困难。通过工程河段水位、流速的验证,计算结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较为一致。总的来说,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值计算方法合理,可用于拟建大桥修建前后的工程河段行洪计算。4.3计算条件4.3.1朱沱站设计洪水据长江历史洪水调查资料,朱沱河段共调查到1520、1892、1905、1917、1936、1948年洪水,上述年份的洪峰流量分别为73900、56800、64100、57700、62300、56300m3/s。1520年洪水年代久远,按其发生年代起计算至今(1520—2007),调查期N=488;从朱沱镇关溪子刻记及上下游洪痕对比来看,自1892年以来,朱沱河段的首大洪水为1905年,由于该河段洪痕较多,内容详实,记录连续,可以认为自1892以来调查和刻记没有遗漏大于或等于1948年量级的洪水,所以1936、1917、1892、1948年洪水可在1892以来N=113内,分列第二至第五位。根据收集到的朱沱水文站1954~2007年的实测年最大流量系列资料,实测样本容量为54年。经过特大值处理并采用P—Ⅲ型曲线目估适线法进行水文频率计算,得到朱沱水文站的各频率所对应的洪峰流量如表4.2,其成果与《重庆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报告相同。表4.2长江朱沱水文站洪水特征值重现期T(年)3001005020105洪水频率P0.33%1%2%5%10%20%Q(m3/s)718006530060800545004970044100水位(m,黄海)219.46217.99216.75214.91213.50211.804.3.2计算方案拟建大桥位于永川区松溉镇上游约1.5km,大桥设计标准为天然300年一遇洪水。依据《防洪标准》(GB50286-98)和《重庆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本大桥区域防洪标准可按20年一遇洪水执行,本次计算采用20年一遇和300年一遇2级洪水频率进行计算,同时对汛期常遇洪水也进行了计算。考虑到拟建大桥均处于小南海水库和三峡水库回水末段以上,但处于规划的朱杨溪水利枢纽库区,故拟建大桥的行洪分析计算考虑天然情况和朱杨溪枢纽建成后两种情况。由于规划的朱杨溪水利枢纽目前暂无设计和调度成果,故本次仅考虑朱杨溪枢纽建成后汛末20年一遇洪水情况。模型出口饿鬼碛有朱杨溪水位站,天然情况下,该站不同流量水位根据水位流量关系确定。由于规划的朱杨溪水利枢纽目前暂无水库调度方案和库区水面线计算成果,故本次模型出口水位暂按枢纽正常蓄水位见表4.3。表4.3数学模型计算方案一览表河道条件频率流量(m3/s)拟建大桥水位计算出口水位天然情况汛期P=0.33%71800217.91216.81汛期P=5%54500213.54212.21汛期常遇流量37100208.40206.96朱杨溪枢纽建成后汛末11月P=5%24000213.60213.404.3.3工程前后地形边界的考虑、处理目前拟建桥位上游约170m处有毛子岩取水工程、上游3.2km处有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提水工程,上游约3.6km处有重庆港永川港区朱沱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上游约4.9km处有朱沱水文站,下游2.5km处有松溉码头,本次防洪评价计算时将已建以及天然河道共同形成的边界作为初始边界,在此基础上考虑本次方案情况。为概化拟建大桥对河道水流运动的影响,根据大桥结构设计方案,计算过程中采用局部地形修正与局部糙率调整来进行概化处理,以反映大桥对水流运动的影响。(1)大桥墩柱使过水面积减小,产生阻水作用,用过水率的概念来模拟这种作用,过水率为工程前后的过水面积之比。(2)由于大桥墩柱的存在,增加了过水湿周,从而引起阻力的增加。假定单元内流速分布均匀、摩阻比降相同,用以下公式对局部糙率进行修正:式中:为修正后的局部糙率;为桩壁面糙率;为河道糙率;为水深;为桩间距;为糙率修正系数,取值为1.0~1.2。4.4水位影响分析计算4.4.1过水面积占据率工程后,某一洪水位下工程占据的有效过水面积与工程前相应水位的全断面有效过水面积之比称为工程对过水面积的占据率。占据率是体现跨河及临河工程影响河道行洪能力的主要参数,在工程区域水流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过水面积占据率越大,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就越大。本次行洪研究对拟建大桥在各级流量情况下的过水面积占据率进行了计算,其结果见表4.4。由表可见,在不同流量情况下,拟建大桥过水面积占据率变化在1.732%~1.760%之间,过水面积占据率均小于1.8%,说明拟建大桥占据的过水面积不大。表4.4拟建工程过水面积占据率(%)河道条件频率流量(m3/s)桥址处水位(m)过水面积(m2)占据面积(m2)过水面积占据率(%)水下体积(m3)天然情况汛期P=0.33%71800217.9121134372.351.7607235汛期P=5%54500213.5417388303.351.7446593汛期常遇洪水37100208.4013119227.351.7326072朱杨溪枢纽建成后汛末11月P=5%24000213.6017473304.941.7456611表4.4统计了拟建大桥在各级水位下占据的水体体积,天然条件下,当长江遭遇300年一遇和20年一遇洪水及汛期常遇洪水流量时,拟建大桥占据水下体积分别为7235、6593和6072m3;朱杨溪枢纽建成后,当汛末11月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拟建大桥占据的水体体积为6611m3。4.4.2最大壅水高度以及壅水范围桥梁的修建将占据了一定的河道过水断面,从而导致工程河段水位发生改变。通常,桥位上游水位将有一定程度的壅高。桥梁修建后最大壅水高度和壅水影响范围采用平面二维数模演算,各计算组合的最大壅水高度及其影响范围的计算结果见表4.5,工程河段工程前后的水位变化绘于附图4.6~附图4.9。表4.5方案实施后工程河段最大壅水高度与影响范围注:表中壅水范围按照墩前位置起算,以水位壅高不足1cm为歼灭点。从图、表可以看出,墩前局部区域水位的壅高值明显大于左、右岸水位的壅高值,主要是因为桥墩为局部阻水建筑物,其引起的壅水具有较强的局部性,一般为桥墩上游壅水,且墩前壅水最高,然后向上游和两侧递减,桥轴线下游水位略有跌落。受河道形态影响,拟建大桥右主墩水位变化比左主墩大。由于拟建大桥跨径较大,占据河道过水面积较小,因而引起的工程河段水位变幅较小,影响范围较短。在天然情况下,当长江发生300年一遇、20年一遇和汛期常遇洪水时,工程河段最大壅水高度分别为0.070、0.056m、0.054m,壅水高度超过1cm的范围分别为140m、105m、95m;朱杨溪枢纽建成后,当汛末11月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工程河段最大壅水高度分别为0.016m,壅水高度超过1cm的范围为25m。表4.6统计了工程河段在各级流量下近岸水位的最大壅高值。在天然情况下,当长江发生300年一遇、20年一遇和汛期常遇洪水时,拟建大桥引起的右岸最大壅高分别为0.009m、0.005m和0.004m,左岸最大壅高分别为0.006、0.003和0.003m;朱杨溪枢纽建成后,当汛末11月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拟建大桥引起的右岸最大壅高为0.002m,左岸最大壅高为0.001m。由此可见,水位壅高值与工程河段在天然情况下水位的涨落幅度相比较,可以认为建桥引起的水位壅高是较小的。表4.6工程实施后工程河段近岸最大壅水高度(单位:m)河道条件洪水频率左岸右岸天然情况汛期P=0.33%0.0060.009汛期P=5%0.0030.005汛期常遇洪水0.0030.004朱杨溪枢纽建成后汛末11月P=5%0.0010.002注:近岸指距水边约15m左右。计算成果还表明,在各种水流条件下,拟建大桥修建对上游约170m处的毛子岩松溉长江提水工程取水工程、上游3.2km处的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提水工程,上游约3.6km处的重庆港永川港区朱沱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上游约4.9km处有朱沱水文站以及下游2.5km处的松溉码头水位无明显影响。4.6流速变化分析计算由于大桥的修建,扰乱了河道的水流状态,将引起工程河段流场的改变。如果流速增加过多,将导致河道发生冲刷,带来安全隐患;而工程附近流速减小过多,又可能引起河道淤积,从而给这些工程的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因素。因而工程前后工程河段的流场变化将是评价涉河工程优劣的一个重要因子。从本次计算的结果来看,由于拟建大桥跨径较大,桥墩占据的河道过水面积较小,因而流速改变不大,且影响的范围也不远,以流速变化大于1cm/s统计,天然情况20年一遇洪水时,流速影响主要在工程上游60m~下游420m区域内。二维数学模型对工程方案实施前后工程河段的流场进行了模拟。附图4.10~附图4.17统计了工程方案实施前后的流场分布,表4.7、表4.8和附图4.18~附图4.21统计了工程实施前后流场变化情况。由图、表可知,工程对流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桥墩附近的局部区域。桥墩上游的局部区域内由于桥墩壅水导致流速减小,桥墩下游因桥墩阻水流速也将减小,但桥墩下游的影响范围明显比桥墩上游大;桥墩之间的区域内由于桥墩挤压水流,流速增加。表4.7左主墩区域流速变化范围统计流速单位:m/s,范围单位:m2200.103201700.102701300.046170表4.8右主墩区域流速变化范围统计流速单位:m/s,范围单位:m4300.0762503700.0732401820.05110注:变化范围指流速变化大于0.01m/s的影响范围左主墩:在天然情况下,当长江发生300年一遇、20年一遇和汛期常遇洪水时,墩下游流速最大减小分别为0.136m/s、0.110m/s、0.109m/s,影响范围大于0.01m/s的影响范围分别在墩下游510m、420m、375m;墩上游流速最大减小分别为0.120m/s、0.094m/s、0.092m/s,影响范围大于0.01m/s的影响范围分别在墩下游90m、60m、55m;墩右侧流速增加最大分别为0.12m/s、0.10m/s、0.10m/s,影响大于0.01m/s的纵向范围分别为380m、310m、270m;墩左侧流速增加最大分别为0.087m/s、0.072m/s、0.071m/s,影响大于0.01m/s的纵向范围分别为250m、220m、170m。朱杨溪枢纽建成后,当汛末11月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墩下游流速最大减小为0.062m/s,影响范围大于0.01m/s的影响范围在墩下游290m;墩上游流速最大减小为0.050m/s,影响范围大于0.01m/s的影响范围在墩上游50m;墩右侧流速增加最大为0.046m/s,影响大于0.01m/s的纵向范围为170m;墩左侧流速增加最大为0.040m/s,影响大于0.01m/s的纵向范围为130m。右主墩在天然情况下,当长江发生300年一遇、20年一遇和汛期常遇洪水时,墩下游流速最大减小分别为0.145m/s、0.117m/s、0.114m/s,影响范围大于0.01m/s的影响范围分别在墩下游720m、580m、530m;墩上游流速最大减小分别为0.130m/s、0.102m/s、0.100m/s,影响范围大于0.01m/s的影响范围分别在墩下游124m、85m、70m;墩右侧流速增加最大分别为0.094m/s、0.076m/s、0.073m/s,影响大于0.01m/s的纵向范围分别为280m、250m、240m;墩左侧流速增加最大分别为0.1320m/s、0.106m/s、0.103m/s,影响大于0.01m/s的纵向范围分别为520m、430m、370m。朱杨溪枢纽建成后,当汛末11月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墩下游流速最大减小为0.070m/s,影响范围大于0.01m/s的影响范围在墩下游310m;墩上游流速最大减小为0.056m/s,影响范围大于0.01m/s的影响范围在墩上游55m;墩右侧流速增加最大为0.050m/s,影响大于0.01m/s的纵向范围为110m;墩左侧流速增加最大为0.056m/s,影响大于0.01m/s的纵向范围为55m。计算结果还表明,拟建大桥修建后,在各种水流条件下,上游朱沱水文站、毛子岩提水工程、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提水工程、重庆港永川港区朱沱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以及下游松溉码头流速无明显变化。表4.9还统计了拟建大桥修建后工程河段近岸流速增加值,由表可见,拟建大桥修建后,工程河段近岸流速变化不大,如天然情况下,当工程河段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左岸约增加0.055m/s,左岸约增加0.043m/s。表4.9工程实施后工程河段近岸流速增加最大值统计单位:m/s洪水频率左岸右岸P=3%0.0490.062P=5%0.0430.055汛期常遇洪水0.0410.052汛后20年一遇0.0230.0254.5桥位冲刷计算工程建设后,因桥墩建设使过水断面受挤束,河槽流速增大,挟沙能力增强,在桥下可能产生冲刷。本报告根据《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按非粘性土冲刷公式分别对桥位断面进行一般冲刷和墩台局部冲刷计算。由于朱杨溪枢纽建成后工程河段为淤积,本次只计算了最不利的天然情况下河床的冲刷情况。4.5.1一般冲刷计算因建桥压缩水流而引起桥下河床断面发生冲刷的现象为一般冲刷。根据《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桥下河槽一般冲刷后最大水深(m);—桥下河槽部分通过的设计流量(m3/s);—频率为P%的设计流量(m3/s);—天然状态下桥下河滩部分设计流量(m3/s);—天然状态下河槽部分设计流量(m3/s);—桥下断面河槽宽度(m);—桥长范围内河槽宽度(m),当河槽能扩展至全桥时取桥孔总长度;—桥下水流侧向收缩系数;—桥下河槽最大水深(m);—单宽流量集中系数(m);B、H——平滩水位时河槽宽度和河槽平均水深,变迁、游荡、宽滩河段当A>1.8时,A值可采用1.8m。根据桥位断面数据和大桥布置资料,计算得在300年一遇、20年一遇、汛期常遇洪水时,建桥后增加的最大水深分别为1.31m、0.98m、0.70m。4.5.2局部冲刷深度计算根据规范《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桥墩局部冲刷经验公式:<时:>时:式中:―桥墩局部冲刷深度(m);―墩形系数;;―桥墩计算宽度(m);―一般冲刷后水深(m);―河床泥沙平均粒径(mm),取50mm;―一般冲刷后墩前行进流速(m/s);―河床泥沙起动流速(m/s);―墩前泥沙始冲流速(m/s),;表4.10给出了桥墩在300年一遇洪水、20年一遇洪水以及汛期常遇流量的局部冲刷深度。由表可知,300年一遇洪水时左主墩局部最大冲深为3.62m,右主墩局部最大冲深为3.210m;20年一遇洪水时左主墩局部最大冲深为3.27m,右主墩局部最大冲深为2.81m;汛期常遇流量时左主墩局部最大冲深为2.41m,右主墩局部最大冲深为2.54m。但是,从桥墩附近地勘资料看,由于桥墩前可冲性的沙卵石覆盖层较薄,因此实际局部冲刷深度可能小于理论值。但为保证工程安全,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将桥墩设置在局部冲刷深度以下的基岩上。表4.10永川大桥实施后各流量桥墩局部冲刷计算成果表单位:m桥墩编号Q=71800m3/sQ=54500m3/sQ=37100m3/s平均流速水深冲刷深度平均流速水深冲刷深度平均流速水深冲刷深度左主墩3.2817.103.623.0212.803.272.487.602.41右主墩3.1520.303.212.8416.002.812.6410.802.544.6建桥后河道冲淤演变规律桥梁工程由于桥墩、桥台对水流的束窄阻水作用,使局部水流流态发生变化,引起相应的河床调整,这种调整主要表现为:在桥墩上游,因桥墩阻水而产生壅水,流速减小,泥沙淤积;在桥墩之间因桥墩束水,水位降低,流速加大,造成冲刷;在桥位下游,则因水流扩散,流速降低,也将引起河道的泥沙淤积。由第三章河床冲淤演变分析可知,工程河段区域主河槽主要为基岩和卵石构成,天然情况下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河道稳定。建桥后,受桥墩束水的影响,桥墩两侧及下游范围内水流流速增加,水流挟沙力增大,对目前河槽会产生一定的冲刷,考虑到河槽主要为基岩和卵石构成,抗冲性较强,流速增加相对不多,在各工况下河槽流速最大约增加0.132m/s,故冲刷幅度不大;左右岸近岸部分区域流速的增加,可能造成岸坡冲刷,不过左右岸近岸区域多为石质岸坡,且流速增加值较小,最大约增加0.062m/s,对岸坡的稳定影响亦较小。此外,在桥梁主墩上游一定区域内,流速有所降低,可能将产生一定淤积,但由于流速减少的范围不大,且在高水期桥墩上游流速本身较大,流速的略降低不会引起桥墩上游大范围的淤积。以上分析说明,拟建大桥修建对工程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较小。
5防洪综合评价5.1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拟建工程位于长江上游干流松溉河段,目前拟建桥位上游约170m处有毛子岩提水工程、上游3.2km处有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提水工程,上游约3.6km处有重庆港永川港区朱沱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上游约4.9km处有朱沱水文站,下游2.5km处有松溉码头。从拟建工程整体布局来看,工程河段深槽稳定,河道断面与两岸岸线坚固。由于目前桥区河段暂未规划新的涉河工程,大桥的建设没有占用预留岸线,与岸线规划相适应。拟建大桥下游约12km处规划有朱杨溪水利枢纽,由于拟建大桥距朱杨溪水利枢纽较远,拟建大桥的修建对朱杨溪水利枢纽无明显影响。5.2与现有防洪标准、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有关规定,修建涉河建筑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进行,不得过多缩窄行洪通道。工程河段防洪标准20年一遇洪水,拟建大桥设计标准为300年一遇洪水,符合《防洪标准规定》。拟建桥位处天然情况下20年一遇洪水位为213.54m,朱杨溪枢纽修建后为213.60m,拟建大桥主桥塔之间桥梁底板高程为241.6~248.7m,远高于当地20年一遇洪水位,也高于其设计标准的300年一遇洪水位,完全能够满足防洪要求。5.3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5.3.1工程对洪水位的影响拟建大桥采用大跨径过江的形式,在各种洪水条件下,挤占过水面积主要是大桥左右主墩,挤占过水面积范围为1.732~1.760%,挤占过水面积较小,对河道的阻水能力较小。模型计算表明,工程实施后水位变化主要出现在大桥附近局部区域,桥墩上游局部区域水位有所抬高,桥墩下游局部水位略有降低,流量越大水位壅高趋势越明显。各频率洪水条件下水位变化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随着水流条件的不同,各工况水位变化的范围和大小上略有差异。当工程河段防洪标准20年一遇洪水时,在天然情况下,大桥修建后水位壅高最大值为5.6cm,近岸水位增加值小于1cm,水位壅高大于1cm的最大影响范围位于桥位上游约105m;朱杨溪枢纽修建后,大桥修建后水位壅高最大值为1.6cm,近岸水位增加值小1cm,水位壅高大于1cm的最大影响范围位于桥位上游约25m。以上分析说明,大桥修建后,工程对水位的影响较小。5.3.2工程对洪水流速的影响分析由于拟建工程占据的河道过水面积较小,因而流速影响范围较短,流速改变也不大。计算表明,当工程河段防洪标准20年一遇洪水时,在天然情况下,桥墩周围流速最大变化范围在-0.117~0.106m/s,近岸流速最大约增加0.055m/s,朱杨溪枢纽修建后,桥墩周围流速变化范围最大在-0.070~0.055m/s,近岸流速最大增加约0.025m/s。综上所述,由于大桥阻水面积不大,对河道水位及流速的影响均较小,影响范围非常有限,故不会对河段行洪带来明显不利影响,大桥附近局部区域的流速变化不会改变工程河段的主流形态,大桥的修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教师泥工技能培训-巧手妙趣与泥共造
- 头痛与头晕的中医治疗及病例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商场安全防范承包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第三章国际教育培训服务贸易合同
- 2025版餐饮业客户反馈保密协议模板下载
- 2025版智能化工厂操作员劳动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橱柜销售合同:附赠厨房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工程车辆长途运输管理协议
- 二零二五年新能源项目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剪辑师全职聘用合同规范文本
- 签约耐克终身合同模板
- Peabody粗大运动评定表
- 市政工程主要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驾驶员教育培训计划方案(3篇模板)
- 【网上书店设计与实现20000字(论文)】
- 代理销售厂房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JJG(交通) 124-2023 公路断面探伤及结构层厚度探地雷达
- 《药物竹罐疗法》医学课件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备案表
- 图书登记表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