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之有无与何以成一家从叶赛宁抒情诗想到意境_第1页
意境之有无与何以成一家从叶赛宁抒情诗想到意境_第2页
意境之有无与何以成一家从叶赛宁抒情诗想到意境_第3页
意境之有无与何以成一家从叶赛宁抒情诗想到意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境之有无与何以成一家从叶赛宁抒情诗想到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范畴。中国人常以意境论优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附录》中说:“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他把意境分为三种:“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②可见意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作为评价尺度的重要性。中国人不仅用意境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的诗词创作,而且也用它来评价当代的甚至外国的文学作品。关于意境,我国古典诗论中本来就有多种解释,经过历代诗人学者不懈的探索和阐发,内涵还在不断地扩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意境“指的是诗(词)、画、戏曲以及园林等门类艺术中,借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所成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物我贯通,当下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那种艺术化境。”在这个定义中,意境是由欣赏者感知的,可以说是读者的审美体验。其实,意境是读者头脑中重现的第二自然,是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来把握艺术家对第一自然的创造性的阐释。从把握意境的方法来说,依靠传统的“直觉”、“悟性”的思维方式当然可以把握意境,然而这种丰富的心理体验,往往难于诉诸言语。我们认为,把握意境的关键是抓住作品本身,通过文本的艺术分析,揭示意境的具体内容和形成机制。我们被一首首优美的诗作感染,却经常并不知道它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何种心情之下写出来的。可见不一定先从生平或文学史中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以及时代背景。倒不妨把这个过程倒过来:由文本分析看诗作中如何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性格以及时代,然后再去和历史的真实情况作一对比。只有在对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之后,才有可能更客观地作出“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的结论。诗人的观照、创造都体现于作品,而读者的再创造式的联想也源自作品。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两首叶赛宁的诗作,来具体探讨一下叶赛宁抒情诗中的意境问题。可爱的家乡啊!心儿梦见了江河摇曳着草垛似的太阳。我真想藏身在绿荫深处,藏到你百鸟争鸣的地方。三叶草身上披着法衣,和木樨草一道在田埂边生长,柳树像一群温和的修女——念珠发出清脆的音响。沼泽的烟斗冒着烟云,黑色的灰烬飘在苍穹。我悄悄地一个人儿怀念,将隐秘的思绪藏在心中。我欢迎一切,忍受一切,历尽折磨也满怀欢悦。我匆匆来到这片大地啊——就为了更快地与它离别。“草垛似的太阳”、“披着法衣的三叶草”、“柳树像温和的修女”、“念珠清脆的音响”、“沼泽的烟斗”、“黑色的灰烬”……的确,正是这些有声有色、新颖奇特的联想和比喻在阅读时首先捉住我们的感觉,使人耳目一新。但孤立起来看,它们还只是一些辞象,即用言辞描摹的物象。而所谓意象,指的应是倾注进诗人感情的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我贯一、情景交融之后的物和景。所以,要体会意象的丰美,还必须看辞象的组合,乃至放到全诗的整个形象体系和情感世界中。就这首诗来说,不难看出,诗人在景物中倾注了喜爱和怀念之情。诗一开篇就直抒胸臆:“可爱的家乡啊!心儿梦见了”,接着在第三行是“我真想……”故乡的景物令诗人梦魂萦绕。他把自己炽烈的感情灌注于太阳、小草和柳树。即使是黑色烟霭的沼泽地,在诗人思乡的梦中也并不可怖,而只是在明快的回想中引起些许忧伤的思绪。最后,诗人梦里还有一个人,她的形象虽未正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但由于有了前面的景物描写,可以想象,她一定也是同样的美好!诗的最后一节,可以看作是全诗的点题。“我欢迎一切,忍受一切,历尽折磨也满怀欢悦。”这种感情真是一波三折,在乐观的态度中又表现出无奈。接着,笔锋一转:“我匆匆来到这片大地啊——就为了更快地与它离别。”无奈中有毫不掩饰的悲凉。其实这种情绪的出现并不突兀,在诗的第一节中已有流露:“我真想藏身在绿荫深处,藏到你百鸟争鸣的地方”。回头看来,这种“藏”的愿望并不单纯是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而是想要逃避现实。而“心儿梦见”的明媚的故乡和萦绕于怀的人儿,无疑象征着往昔美好的日子。尽管诗中并没有直接说出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可以想见,一定有很多的不如意。这样,结尾的忧伤情绪不知不觉中辐射到全诗:梦境越美,现实越反衬出凄凉。诗中感情和形象揉合在一起,诗情的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展现在梦与醒的对比上,景与念的关联上。此时,可说这首诗是有意境的,意与境浑,意境深远。下面,我们再来看叶赛宁的另一首诗作。我不惋惜,不呼号,也不哭泣,一切会消失,像苹果树上的晨雾。我身上已经堆满了金黄的枯叶,如何能保持年少的翩翩风度。心儿啊,如今你已经冷如死灰,如何再能像过去那样跳动。那遍地栽种白桦树的故家园林,不再吸引我赤着脚奔跑飞腾。流浪者的心魂啊,你越来越难得开启你那充满激情的嘴唇。啊,火热的目光,激荡的情感,还有我那随流水消逝的青春!现在我已经不抱太大希望,我的生活啊,莫非是一场春梦?仿佛我骑着一匹桃红的骏马,在鸟语花香的春晨奔了一程。我们,所有的世人都会老朽,萎黄的槭叶在慢慢地凋零……只在经历过兴盛而后死亡,这对已经是毕生大幸。美的东西消逝总是让人惋惜,更何况是一去不返的青春!尽管诗人一开篇就说“不惋惜,不呼号,也不哭泣”,可是读完全诗,却不由人不深深地惋惜,呼号,甚至哭泣。这首诗之所以有如此动人心魄的力量,有赖于巧妙的结构、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的完美结合。全诗五节的每一节都是两个形象、两种感情的矛盾体。第1节中诗人首先明确表示并不惋惜所逝去的一切,因为一切本来都会消失,就“像苹果树上的晨雾”,晨雾美则美矣,可是太阳一出来就会散去,不留一点痕迹。然而这一节的最后一行诗“如何能保持年少的翩翩风度”却于不经意间泄露了诗人对青春年少的留恋。接着,原诗的第2节实际上是两个否定句“不再那样跳动”,“不再吸引……”,而白桦林中那赤足奔跑的少年形象却分明使诗人那“冷如死灰”的心又剧烈地跳动起来了!第3节中,诗人说:“流浪者的心魂啊,你越来越难得开启你那充满激情的嘴唇”,似乎是心如止水,不愿再起波澜,可下两行“啊,火热的目光,激荡的情感,还有我那随流水消逝的青春!”却使对青春的追忆、惋惜之情不可遏止地溢于言表。这种回忆引起的激动在下一节中急转直下:“现在我已经不抱太大希望”,可是即令把过去的日子比作一场春梦,说自己仿佛“骑着一匹桃红的骏马,在鸟语花香的春晨奔了一程”,又怎么不是对美好青春的赞美和怀念!然而生命的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就像树叶一定会枯萎、凋零。但是诗人却说:“只在经历过兴盛而后死亡,这对你已经是毕生大幸。”青春无悔。曾经热烈地爱过恨过,曾经在故乡的白桦林里嬉戏过,即使是现在就死去,也可算是幸事了。读者的思绪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时起时落。全诗结束了,可耳边回荡的余音却在提醒我们:诗人未必甘心就这样生活下去,对青春赞美怀恋不正是渴望重新拥有青春的激情和力量吗?罗丹说过:“艺术家感情丰富,不能想象一件东西不像他自己那样真有感情。在整个自然中他认为有一种伟大的意识与自己的意识相适应。没有一个活的有机体,没有一件静物,没有一团天上的云,没有一颗园地上的绿芽,不向他倾吐秘密,蕴藏在一切事物下的无穷的秘密。”叶赛宁正是这样的艺术家。他总把自己的感情赋予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在他那里,青春是苹果树上的晨雾,是鸟语花香的春晨,是故乡的白桦林;而凋零的黄叶则是悲凉的心境,是衰老和死亡的象征。对于叶赛宁来说,物和我是不可分的,情和景也总是交织在一起,这正是他抒情诗的美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由来之处。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⑦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叶赛宁的确称得上是“大家”。除此之外,无论是作家用语言创造意境或读者通过语言感受意境,作用于意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诗歌特有的韵律。由于民族语言的差异,再优秀的译诗也无法传达出与原诗完全相同的韵律结构。这实在是很遗憾的事。读叶赛宁的原诗,诗中自然和谐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无疑对辞象的组织和诗意的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加强意与境的浑一,也就加强了感染的力量。诗歌的意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意境反映了情思与景物的同构;从艺术的特点来看,情感本身并不是艺术,而事物的映象自身也不能径直跨入艺术的殿堂。只有意与境结合——使情感和形象融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出真正的艺术。那么,无论从写或读的哪个角度来看,都可以说,意境涉及诗章结构的各个层次,包括话语、形象、涵义,甚而也包括韵律。有意境的诗,往往是这些层次互相联系协调作用的结果。辞象连接了话语层和形象层,在诗篇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写好辞象是创造意境的前提条件。而形象以及涵义同意境更不必说有着直接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诗的艺术形象并非是众多辞象的简单相加和组合,这是一个逐层深入、逐渐扩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韵律、句法等形式的因素都对形象的形成以至涵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