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传统乐器芒朗寨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_第1页
云南民族传统乐器芒朗寨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_第2页
云南民族传统乐器芒朗寨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_第3页
云南民族传统乐器芒朗寨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_第4页
云南民族传统乐器芒朗寨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民族传统乐器芒朗寨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

云南省西南边境有一个美丽的苗族城市。这是普通市孟连县的苗族自治州。“孟连”是傣语谐音,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素有“边地绿宝石”的美称。在这片国土面积1893.42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有一座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傣族古城———娜允古镇。这座具有傣族浓郁风格的整洁古城于2006年评为云南十大名镇,又于2008年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些殊荣的取得,不仅因为娜允古镇的傣韵浓郁且保存完好,更重要的是娜允古镇从元代开始就是孟连傣族土司的“王城”,它历经了元、明、清、民国4个时期,有着700多年的文化沉淀。同时,著名的“孟连宣抚司署”就位于这座娜允傣族历史文化名城内,这也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傣族官府衙门。近600多年来,宣抚司署曾经歌舞升平,每年泼水节、开门节以及重大活动时宣抚司署的主人就会差孟连县境内各乡镇的民间表演团队来这座官府衙门内进行表演,以示庆贺。在众多的表演团队中,要数勐马镇勐啊村芒朗寨的一支民间乐队最为著名。几百年来,这支芒朗寨民间乐队一直在孟连勐啊的芒朗、芒岗、芒允一带流传,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即流传于民间,又被历代孟连地方官所重视的音乐团队。在笔者2009~2010年期间的3次田野调查走访中了解到:这支芒朗寨民间乐队目前存在着成员减员突出、乐器品种逐年减少的严重问题,由最初的100多名人员锐减到现在仅存的6人,其中真正到过宣抚司署表演的“云南省民间乐师”也仅剩下现年已73岁高龄的龙三笼老人。目前仅存的乐器也只有“玎”和“多罗”两种了。芒朗寨乐队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于消亡的厄运。近年来,孟连县政府开始打造娜允古镇这一旅游品牌,芒朗寨乐队再次受到重视。笔者在当地了解到,县文化馆的周汉东、陈志明、岩拉等人已对芒朗寨乐队的音乐进行了收集录音,并向芒朗寨艺人们学习,在孟连县内组织音乐爱好者对芒朗寨音乐进行宣传与传承。在笔者对这支即是傣族音乐文化瑰宝,又濒临消亡的芒朗寨乐队进行文献检索研究时发现,目前孟连勐啊芒朗寨乐队还没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仅有4篇由孟连本地人所写的文章对此乐队进行过粗浅描述。从这几篇文章与笔者到当地收集的文字资料上看,对孟连勐啊芒朗寨乐队音乐的命名各不相同。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名称叫法:1.2006年8月21日由记者黄兴鸿撰写并刊登于《云南日报》的题为《笼三弄———傣族宫廷乐队最后的演奏者》一文,把此乐称为“宫廷古乐”,这一称呼把孟连官府衙门升级为了傣族宫廷。2.现为孟连县文化局副局长的相莫罕曾在2004年第11期《云岭歌声》杂志上刊登了她撰写的题为《孟连傣王府古乐初探》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她称本文所研究的音乐为“傣王府古乐”,明确的把此乐归为傣族王府的古代音乐。3.现为孟连县文化馆馆员的陈志明先生曾于2008年2月在《思茅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发表了他撰写的题为《浅谈孟连县民族民间器乐与器乐曲》一文,文中称演奏此乐的乐队为“孟连宣抚司署礼仪乐舞队”,此称呼把本文所研究的音乐定格为礼仪乐舞。4.孟连教育局刀建平老师所提供的其父———孟连勐马镇刀正昌老人回忆并亲手笔记的著本《孟连傣族土司府乐队的调查报告》中得到两个关于本文所研究音乐的命名:一、此文的文章标题称此乐为“傣族土司府乐队”;二、正文中介绍说:芒朗寨的这支民族器乐演奏队,民间称其为“玎西所”,这是以乐器而得名的。刀正昌老人的两个名称分别是“傣族土司府乐队”和“玎西所”。由于曾经粗浅研究过芒朗寨音乐的著作对其名称的叫法不一,而芒朗寨乐队音乐是孟连音乐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是傣族音乐的瑰宝,又面临着失传的厄运。因此,为此音乐正名,还此音乐一个最为贴切的名称,就显得尤为必要了。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现有命名进行辨析,最终得出结论:(在本文还没有对命名展开深入辨析探讨前,暂先称其为“芒朗寨乐队”和“芒朗寨音乐”。)■对“宫廷古乐”的辨析若把此乐鉴定为“宫廷古乐”,那么,我们就得仔细推敲“宫廷”和“古乐”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首先,“宫廷”一词在各类著作中的解释如下:《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中解释:“宫廷是帝王居住和执政施政之所。”《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中解释:“宫廷,又作宫庭。本指室中,后来指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当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宫廷是由帝王及其大臣构成的统治集团。”《古汉语常用词词典》中解释:“宫廷是帝王居住与办事的处所。”以上解释都提到帝王,那么,何谓帝王呢?《战国策词典》中解释:“帝王泛指君王,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当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帝王,君主国的最高统治者。”从这两条解释中可以知道,所谓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据了解孟连宣抚司署的主人只是当地的一个地方官,隶属于中央政权,所以并不是国家最高统治,也就谈不上是帝王了。在宫廷的解释中明确指出,宫廷是帝王居住与办事的地方,既然孟连宣抚司署不是帝王所在地,这里也就谈不上是宫廷了。因此,用“宫廷”一词命名孟连芒朗寨音乐是不恰当的。其次,再来辨析“古乐”一词:《中华美学大词典》中介绍:“古乐,美学术语。指传说中远古之乐以及周以前的乐舞。”《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中介绍:“古乐,周代以前远古歌舞,音乐的统称。”《社会科学大词典》介绍:“古乐,传说中的远古之乐及周以前的乐舞。前者如《葛天氏之乐》等,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斗争;后者从黄帝至周初,称“六代之乐”,一般指黄帝的《云门大卷》、唐尧的《大咸》、虞舜的《大磬》、夏禹的《大夏》、商汤的《大??》、周初的《大武》。这一名称在春秋战期间还相对于“今乐”、“新乐国”而言。据笔者在孟连的走访和文献检索,孟连芒朗寨音乐已在孟连流传了660多年,但仅700年的历史远远不能攀上“远古”和“周以前”这两个字眼。所以,如果依据以上解释来鉴定,芒朗寨音乐用“古乐”一词命名有点牵强。那么,有700年历史沉淀的音乐艺术就不算古老了吗?笔者在实际走访中发现,现存的孟连芒朗寨音乐已被作为自娱自乐的娱乐形式,其中的乐曲已被孟连县的“老表哥乐团”和“老干部乐队”为了演出需要,进行了改编,虽然改动不大,但经过现代人改动的乐曲肯定就不可说到“古”字了。另外,经过时间的洗礼,在流传过程中,由于传承时都采用口传心授的教授方式,没有具体可观的乐谱流传下来,每个人在演奏与传承时都会加入自己的二度创作,使学习者与教授者的演奏有所差异,造成音乐传承的变异。即使是芒朗寨唯一一位到过宣抚司署表演的“云南省民间乐师”,现年73岁的老艺人龙三笼现在演奏的乐曲,肯定也已经和600多年前的艺人们演奏的音乐有了变异的趋向。笔者认为,二度创作主要由二个因素引起:首先,由于每个表演者的生活经验、教育背景、人生阅历、地域文化、对艺术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等因素的不同,造成每个人对乐曲学习力和理解力的差异,各自演奏出来的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技术与情感也就大相径庭了。其次,由于记谱的局限性,芒朗寨音乐这种民间音乐的原曲调没有被精确记录下来,使得民间的教授者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出自己当初向老人们学习时的音乐,这也造成了表演者对原作品不可避免的二度创作。以上的分析,都可说明现在的芒朗寨乐曲已经不可能与660年前的艺人们表演的一模一样了,在漫长历史的传承中肯定存在了许多变异。因此,这样经历了变异、改编、二度创作的音乐,笔者不赞同使用“古乐”一词为其命名。根据以上的辨析,“宫廷音乐”这一名称的命名是不成立的。■对“傣王府古乐”的辨析首先,“傣”即傣族;“府”即官署名,官员居住、办公的场所。“王”在各类已查著作中的解释如下:《诗经百科辞典》中解释:“王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简明古汉语字典》中解释:“王是封建时代封爵的最高一级。”《通假大字典》中解释:“王,帝王;君主的称号。”《中国历史大辞典》中解释:“王,古代最高统治者之称谓。”从以上的解释中来分析,“王”应用在君主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上。若把孟连宣抚司署的主人称为“王”的话,岂不把孟连的地方官说成了政权的最高统治了。“傣王”一词只适用于整个傣族的最高首领的称谓。但据文献资料表明,古代以及现在的中国境内傣族分布的地区都隶属于各朝各代的中央政权,最高统治仍是当朝皇帝,每个傣族地区的统治者都是地方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傣王”一词的使用不适合用于孟连的地方官称谓。那么,孟连宣抚司署的主人到底是何等官员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辞典》中有这样一段介绍:“明朝在云、贵、两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土司,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军事部门管辖的,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的,按汉族地区行政制度设立的府、州、县,设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这两类官职都由少数民族的头人担任。土司也隶属吏部,都世袭其职,由朝廷给予符印,并确立了承袭、等级、考核、贡赋、征发等项制度。”《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介绍:“土司,又称土官,元、明、清所封境内各少数民族首领世袭之官的泛称。”《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介绍:“土司,即土官。明中期以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由土官所管辖的地方行政机构之统称。如宣慰使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土府、土州、土县等。”从以上文字可获悉,孟连在古代因是不设府、州、县的地方,所以设宣抚使、宣抚司。宣抚司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也就是土司。历代孟连的世袭土司都隶属于当朝的中央政权统治。因此,孟连宣抚司署应称为“土司府”更为适当,曾在宣抚司署内演奏过的芒朗寨音乐也只能用“土司府音乐”来鉴定。所以,从土司的鉴定入手进行辨析可得出的结论是:孟连教育局刀建平老师所提供的其父———勐马镇刀正昌老人回忆并亲手笔记的著作《孟连傣族土司府乐队的调查报告》中,把此乐称为“土司府乐队”较为贴切,而在“傣王府古乐”这一名称中,对“古乐”一词的辨析也如“宣府古乐”一词一样值得斟酌。因此,“傣王府古乐”的命名并不成立。■对“孟连宣抚司署礼仪乐舞”的辨析这个名称辨析的关键是“礼仪”和“乐舞”两个词的使用。首先,“礼仪”一词产生于交际,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准则和规范。有礼仪的交际是天下的“通用货币”这句话道出了礼仪与交际的辩证关系。从字面讲,礼仪即指礼节和仪式。“礼节”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辞源》一书释为“行礼的分寸等级”。《诗经百科辞典》介绍:“礼仪,即礼节仪式。”总之,礼仪广泛地应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过程之中,并使交际达到成功。孟连芒朗寨音乐600多年来,流行于距孟连60多公里的勐啊的芒朗、芒岗、芒允一带的傣族村寨,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多为民间自娱自乐,为何在命名时与“礼仪”两字扯上了关系,如此命名到底有何依据?是否符合情理?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对“礼仪”两字的辨析:《中华传统文化大观》介绍:“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按《周礼·春官·小宗伯》的说法,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中国民俗界认为礼仪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两种对礼仪的概括都有偏颇。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它们基本上属于政治生活范畴。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它们基本属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范畴。”《伦理百科辞典》介绍:“礼仪,指人们为表达某些专门礼节所使用的仪式。是在人类社会活动的演进中历史地形成,并具有一定固定形式和专门规定的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明行为。礼仪主要在人们比较重大的群体活动中使用,以造成一定的气氛。其目的在于表达祝贺或敬意,寄托或凝聚人们的感情,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的社会情感,鼓舞人们的斗志等。”《公共关系百科辞典》介绍:“礼仪即礼节和仪式。受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是长期形成和专门规定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它既是社交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注意日常礼节和一般礼仪对于搞好公共关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从以上三段文字中可获知:礼仪分政治和生活两类,在重大活动时用于表示庆贺和敬意,凝聚感情,以使交际达到成功为目的。孟连宣府音乐在芒朗寨子里,多用于百姓间的自娱自乐,在婚嫁、节日等人们认为重要的活动中进行演奏,以表庆贺与祝福,烘托出一定的气氛。这些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以上文的解释属于生活礼仪。在孟连宣府司署内,芒朗艺人们在每年泼水节、开门节或重大活动时被邀请到此地进行演出,这其中蕴涵着生活礼仪和政治礼仪。当节日活动、土司婚礼、寿宴时,芒朗艺人的演出属于生活礼仪,以表示庆贺,祈福吉祥。当两地土司会面、结盟、通婚、迎接来宾等政治活动时,芒朗艺人们的演出不但为了供客人们欣赏,以造成融洽的氛围,更增添了政治的色彩,这时的演出活动属于政治礼仪。在笔者近两年来,三次走访孟连芒朗寨音乐的实地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孟连芒朗寨音乐平日演出很少,仅在泼水节的大型活动中向社会和群众公开演出。大部分的时候是由政府统一安排,在接待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来宾时才在孟连宣府司署进行演出。今天的孟连芒朗寨音乐,不仅是政府的生活礼仪,更是政府进行宣传、领导的政治礼仪。把孟连芒朗寨音乐命名为“孟连宣府司署礼仪乐舞”从“礼仪”两词的辨析来看是适合的。这个名字的使用不但适用于历史上的芒朗寨音乐,也适用于此音乐的现存状态。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乐舞”一词在各类文献中的解释情况。中国音乐史类书籍介绍,“乐舞”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先秦时期的“六代乐舞”中使用了此词。“六代乐舞”是中国古代尧舜时期的《云门》、《咸池》、《箫韶》和夏商周三代的宫廷乐舞《大夏》、《大濩》、《大武》。这六部乐舞都有历史故事即实际的纪念价值,都有固定的舞蹈表演,配以乐器伴奏。而在笔者的实地调查中了解到,孟连芒朗寨音乐是以器乐演奏为主,偶尔配以舞蹈表演。在以前,舞蹈表演是人们在自娱自乐玩到兴起时,乘兴的即兴舞蹈,多采用傣族传统的舞步和手型。笔者2010年4月再次到孟连芒朗与现存的此乐民间艺人交流学习生活期间,就曾看到现年67岁的乐队成员龙帅觉老人在饮酒演奏到兴奋时,借着酒兴点燃蜡条,随其他乐队成员的伴奏之乐即兴的跳起了傣族传统的“蜡条舞”。现在,在孟连宣抚司署常演奏的芒朗寨音乐也配以舞蹈表演,但这些舞蹈是县文化局请各类舞蹈编导根据需要编排的,这些舞蹈并不是随乐曲一起流传下来的。在与73岁的云南省民间乐师龙三笼的调查交谈中,笔者也问过老人关于此乐是否配以固定的舞蹈进行表演时,老人说,舞蹈是舞者自己根据对音乐的感受自由表演的,并没有专门的与音乐配套流传下来的舞蹈。以此来分析,芒朗寨音乐是以音乐演奏为主,并不像远古及周以前的古代乐舞那样注重史实,以舞蹈表演为主,配以器乐伴奏。所以,称孟连芒朗寨音乐为“乐舞”并不恰当。从以上辨析得出以下结论:“孟连宣抚司署礼仪乐舞”这一名称,仅从“礼仪“一词分析较为适当,但对“乐舞”一词的使用得不到理论支持。因此“孟连宣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