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博物馆的空间序列及轴对称营造筑器藏古·游园探遗南汉二陵博物馆建筑设计_第1页
遗迹博物馆的空间序列及轴对称营造筑器藏古·游园探遗南汉二陵博物馆建筑设计_第2页
遗迹博物馆的空间序列及轴对称营造筑器藏古·游园探遗南汉二陵博物馆建筑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遗迹博物馆的空间序列及轴对称营造筑器藏古·游园探遗南汉二陵博物馆建筑设计

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明亮的城市。这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著名文化城市和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同时,它也是岭南文化遗产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使广州拥为数众多的文物古迹,本案中的南汉二陵也是其中重要的古迹之一。1小谷围岛地区—项目概况南汉国是五代十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都位于番禺。南汉二陵是指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南汉高祖刘䶮的康陵,均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小谷围岛。本案规划中的康陵本体及南汉二陵博物馆地块位于广州大学城西五路、南五路和中环西路之间的公共绿化区。其中康陵文物本体保护建筑位于康陵遗址上,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建设用地位于康陵保护范围以西。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0.11hm2。其中博物馆建设用地面积为:22710m2。整个项目用地方正、周边交通便利,植被茂盛(图1)。2全球发展2.1器、道、形之器:博物馆分析方法“埏埴以为噐,当其无,有噐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提到博物馆,大家也许立刻会在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古代陵墓中出土的奇珍异宝。广州建城历史悠久,出土文物众多,而博物馆正是典藏这些珍宝的空间容器。本案以“器”字为构思母题,利用其中心对称的构图特点,巧妙结合建筑空间形态及功能分区,将建筑之器与文物之器合二为一,以“筑器藏古”的立意来体现项目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图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指在天象地形上存在的抽象原理,即天道、地道、人道,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上述三者的合一。本案在设计上通过建筑之器形态空间的建构,努力营造一种接近和达到这种和谐境界的空间环境,形成“道”与“器”的完美统一。2.2城市休闲公园本案用地与康陵本体保护区共同构成了遗迹休闲公园,康陵本体位于用地中部偏北位置,其坐北朝南俯卧于大香山南坡。陵园东面、南面和西面的水塘,现已修整为多级景观水体,结合用地东侧红线外的绿地形成了面积达30hm2的城市休闲公园。“对于存在于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建筑,其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气氛,而建筑师正是这种气氛的预知者和表达者。”为了形成这种气氛,恢复康陵的主轴线关系,再现原有神道穿越水塘的空间格局,本案在水塘上架设木栈道,并在二侧水中设置石像生,同时结合景观广场形成进入园区的公众主入口。游人从主入口进入,经广场和木栈道即可抵达康陵本体保护建筑,在探访遗迹后沿园区道路向西,博物馆将出现在路线的尽端,而整个“游园探遗”也将在此完成。2.3主轴线的分析为了体现建筑的历史文脉,本案总平面设计着重于空间上的序列和轴线关系的呼应,以及建筑单体以“器”为题的合理布局。空间序列即陵园入口、神道和陵墓本体之间一系列景观、水体、石像生、柱廊、牌坊等形成的主轴线序列。而轴线关系,则表现为博物馆轴线与康陵主轴线间的呼应。博物馆东西入口轴线与主轴线垂直,而南北轴线则与之平行,强烈的对应关系使博物馆似乎要突破时空界限,与康陵一起诠释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真谛(图3)。3单元格建筑3.1功能块的划分通过对不同建筑体块与用地关系的研究发现:本案由于功能多,流线复杂,用单一形体处理很难满足要求,容易造成功能流线间的交叉干扰。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们根据“器”字的构成特点,结合建筑功能要求,将博物馆划分为五大功能块。通过“五方相连”的平面形态,在综合考虑功能、流线、造型、景观及通风采光等因素的基础上,既解决了各主要功能块独立分置,又使它们之间易于联系、分而不断;同时内庭院的设置又能确保主要用房南北朝向,采光通风、景观良好。文物中心库房单独设置于地下室,与其他功能空间完全分开,保证了相对隐蔽、安全的使用环境。公众模拟考古活动中心,独立设置于建筑主入口南侧,为了便于管理和保证文物安全,与其他功能块无直接交通联系(图4)。3.2博物馆建筑造型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南汉国作为唐后五代十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宫殿建筑布局、规格等,上承唐代、下启宋代。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推断,南汉国宫署建筑颇有大唐建筑遗风。据此,在造型时我们依托唐风建筑特点和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广东民居风格,在空间关系和坡屋顶形式上进行了反复的推敲,最终形成了“层峦叠脊”、“四水归堂”的新古典庭院建筑形象。整个博物馆建筑群在造型上并不强求标新立异,而是凸显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各体块在功能和面积上的差异形成的高度差,通过坡顶形式、立面划分的协调统一被弱化,使功能分离和形体方整完美统一(图5~7)。3.3体块与流场的分析整个建设用地设计总建筑面积为:16730m2,其中康陵文物本体保护建筑1500m2;南汉二陵博物馆1523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430m2,地下室建筑面积6800m2。功能分区:本案建筑群由五大功能块和地下室组成,其包括:公众模拟考古活动中心、对外展示区、文物与考古学术交流中心、考古资料整理研究室、管理中心和文物中心库房。对外展示区,其位于建筑的中部,包括首层的南汉历史陈列馆和二层的考古科研标本陈列室,是博物馆主要的对外功能区。文物与考古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建筑的东北体块,包括首层的文物与考古学术交流中心,二层的广州地区考古资料档案室和三层的考古与文物保护图书室。公众模拟考古活动中心,位于建筑的东南角,一层体量,包括考古模拟区、科普教室等功能。考古资料整理研究室,位于建筑的西北体块,包括首层的文物保护研究室和二层的考古资料整理室等。管理中心,位于建筑的西南体块,包括首层的行政办公室、后勤管理用房和二层的领导办公室等。文物中心库房,位于建筑的地下室,包括设备区、文物库房等(图8)。流线分析:功能众多,流线复杂是本案的一个特点。在流线组织上,本案采取了“平面分区、分流”的方式进行解决。首先在平面上把流线分为:参观人流、考古体验人流、学术交流人流、后勤办公人流、考古研究人流、文物运输流、内部车流、访客车流等八大流线,然后通过体块分区把不同的交通流线和出入口合理组织,把不同人员和车辆组织到相关区域,使之互不干扰、互不交叉;其次在空间上将流线划分为不同功能区,通过电梯、楼梯、扶梯等垂直交通工具,使各功能区既保证了相对的独立又彼此联系,充分满足使用要求(图9)。节能、低碳设计:“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手法的最大特点,也是节能设计所推崇的设计理念。本案以传统院落式建筑布局作为主要的节能策略,通过中庭、内庭院、休闲区的通风、拔风作用,既降低了建筑的能耗又改善了空气质量;单廊板式的建筑形体更利于自然光线的利用;庭院绿化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室内景观,使人更贴近自然,同时对改善建筑微环境、净化空气也起到良好作用。外墙材料选用技术成熟的保温材料和低辐射Low-E中空玻璃以满足室内热舒适度的要求并降低能耗;同时利用坡屋顶的空气夹层达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图10~11)。器与内容的平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体现了人、环境与心灵间的契合关系。博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