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6Whenwasitinvented-(Period2)SectionA(3a3c)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dac0d4ac16f48b47ba0b9a94285f28/19dac0d4ac16f48b47ba0b9a94285f281.gif)
![Unit6Whenwasitinvented-(Period2)SectionA(3a3c)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dac0d4ac16f48b47ba0b9a94285f28/19dac0d4ac16f48b47ba0b9a94285f282.gif)
![Unit6Whenwasitinvented-(Period2)SectionA(3a3c)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dac0d4ac16f48b47ba0b9a94285f28/19dac0d4ac16f48b47ba0b9a94285f283.gif)
![Unit6Whenwasitinvented-(Period2)SectionA(3a3c)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dac0d4ac16f48b47ba0b9a94285f28/19dac0d4ac16f48b47ba0b9a94285f28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nit6Whenwasitinvented?(Period2)SectionA(3a3c)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话题是“发明”(Inventions)。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一节阅读课,其语篇讲述了我国有记载的饮茶起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茶叶的发明历史及生产制作的简要过程。通过学习,能用含有被动语态的句子表述某项发明对人类的影响,讲述一件事物的发明史和发展历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完这一课,学生能够掌握:1.词汇accidental、byaccident、ruler、boil、remain、smell、saint、national、trade、takeplace、popularity、doubt、withoutdoubt;2.能力:用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谈论茶叶的发明历史;快速阅读技巧;3.交际功能:使用“ItissaidthataChineserulercalledShenNongwasthefirsttodiscoverteaasadrink.”“Afewthousandyearslater,LuYu,‘thesaintoftea’,mentionedShenNonginhisbookChaJing.”“ItisbelievedthatteawasbroughttoKoreaandJapanduringthe6thand7thcenturies.”等句型谈论茶叶的发明历史。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重点词汇accidental、byaccident、ruler、boil、remain、smell、saint、national、trade、takeplace、popularity、doubt、withoutdoubt;2.重点句型:谈论茶叶的发明历史的相关句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用自己的话简述茶的起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两个问题“Whatkindofdrinkdoyoulike?”和“What’sthemosttraditionaldrinkinChina?”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茶,同时让学生自由谈论对茶的看法和观点。新知探究Step1:Newwordsandexpressions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生词,可抽出适当的时间进行检测,确保学生掌握本节生词,为新课学习做准备。Step2:Prereading【教师活动】呈现3a的标题和图片,让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学生活动】看3a的标题和图片,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课堂学习任务一的第1小题。Step3:Whilereading【教师活动】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与语篇各段内容匹配的大意,完成3a的活动。在检查答案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说出支持各段主旨大意的具体事实和依据,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活动】快速阅读3a的文章,然后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课堂学习任务一中的第2小题。【教师活动】让学生细读文章的第一段,然后回答问题。在检查答案时,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学生活动】细读文章的第一段,然后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课堂学习任务一中的第3小题。【教师活动】让学生细读文章的第二段,然后回答问题。在检查答案时,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学生活动】细读文章的第二段,然后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课堂学习任务一中的第4小题。【教师活动】让学生细读文章的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可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学生活动】细读文章的第三段,然后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课堂学习任务一中的第5小题。Step4:Postreading【教师活动】在理解语篇之后,让学生根据语篇的内容制作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复述3a的文章。教师也可以提供样例,让学生根据样例复述课文。【学生活动】根据语篇的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课堂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1)要求学生明确3c的活动要求,独立完成句子练习,巩固语篇中的语言结构。提醒学生注意词性的变化。(2)教师巡视并提供帮助,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几名学生朗读完整的句子,全班核对答案。【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课堂学习任务三。Step5:Languagepointsin3a【教师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列出他们认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最后教师进行整体讲解。【学生活动】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课堂学习任务四。在教师讲解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课堂小结1.词汇accidental、byaccident、ruler、boil、remain、smell、saint、national、trade、takeplace、popularity、doubt、withoutdoubt;2.谈论茶叶的发明历史:·ItissaidthataChineserulercalledShenNongwasthefirsttodiscoverteaasadrink.·Afewthousandyearslater,LuYu,“thesaintoftea”,mentionedShenNonginhisbookChaJing.·ItisbelievedthatteawasbroughttoKoreaandJapanduringthe6thand7thcenturies.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课下完成:Teawasinventedbyaccident.Doyouknowwhatelsethingswasinventedbyaccident?SearchtheInternetandwritedown.板书设计Unit6Whenwasitinvented?(Period2)SectionA(3a3c)教学反思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商业贷款保证担保合同
- 中央空调维护合同范本
- 个人经营性贷款借款合同样本
- 二手小户型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合同纠纷处理-担保合同
- 个人汽修店转让合同模板
- XX幼儿园与XX食品公司度采购合同
- 个人借款合同格式大全
- 严守合同底线共建公平交易环境的宣传标语
- 临时保安人员合同
- 上海铁路局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商用车预见性巡航系统技术规范》
- 国旗班指挥刀训练动作要领
- 春季安全开学第一课
-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教学课件
- 肖像绘画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名著阅读:简答、阅读题(解析版)-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练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墓地个人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