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1页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2页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3页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4页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列宁指挥起义工兵攻打冬宫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解体1991.12.21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1917.11.7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0课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阅读课本引言和第一自然段思考: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形势严峻?⑴¾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⑵经济凋敝,物资奇缺。粮食和煤炭主要产地都在敌对势力的控制之下,粮食等物资极度匮乏。⑶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列宁的探索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思考1:“非常时期”指什么?思考2:采取“非常措施”的目的是什么?“非常措施”有哪些?★

“非常时期”指的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措施: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和实物配给制有什么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内容

这些政策是在战争年代,为了保证战时物资供应而实行的应急措施,它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取消商品贸易和和货币流通、实行劳动义务制,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因此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1:“当时所处的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材料2: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国家征购价6

卢布国家零售价30

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材料3:

材料4:“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

材料5:“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评价

(1)积极: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项特殊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局限:但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错误的。材料1:“连年战争使苏俄2000多万人丧生,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农业生产直线下降。日用品严重缺乏,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结合材料思考: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又面临什么新的困难和危机?材料2: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更为严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这里的水兵大部分在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材料3:正是这次兵变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业经济政策存在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重担”。从材料可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那些危机?如何解决这些危机?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1、原因:2、标志: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争使2000多万人丧失,农业生产直线下降,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战前的一半。日用品严重缺乏,粮食和原资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13.8%。生活的困苦引发人民的不满情绪,广大农民、工人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不满,爆发了工人罢工恶化抗议活动。(2)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意义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依据以上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影响3、影响:(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特点: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而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进而加深对新经济政策内容的理解。作用:满足广大农民、工人的经济要求,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社会秩序,消除了政治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探索了一条在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向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创新。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列宁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1925年,苏俄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苏联在经济上面临着何种任务?应该如何做?提示: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时代: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入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家。斯大林认为把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是布尔什维克党的迫切任务。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就可以蹂躏它。------斯大林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三、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它的优势在于国家可以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资源,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苏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大国崛起》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的极大的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说:“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大国崛起》1.背景(1)苏联的建立时间:1922年12月30日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列宁逝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23

俄罗斯白俄罗斯

乌克兰

南高加索24252.形成:

●背景

●目的:

●时间:

核心内容:

1928年,新经济政策被实际终止,三个五年计划(成就及缺陷)列宁与斯大林在一起(1)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高度集中的工业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26●特征所有制: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完全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视指令性计划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和准则分配体制: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发展战略: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压缩轻工业,形成重、轻、农的发展序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特点:统一制订计划,逐级下达指标;内容无所不包,规定详细;各地区、行业都必须严格执行计划

苏联工业化的宣传海报●评价利: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取得巨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弊:以国家指令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存在巨大隐患。28苏联的五年计划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29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化,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为什么?提示:从当时苏联成立后的国际国内环境思考

假设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在当时苏联的国情下,有什么好的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

用行政手段来指挥经济,建立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中的体制,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为它提供资金提示:物力、财力、人力严重匮乏;国外敌视;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30思考三:从苏联与西方世界的对比,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的巨大积极作用。思考四: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谁家有什么苏联时代的家用电器吗?为什么?

几乎没有,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这是苏联工业化的一个大问题。31

(1)背景:(2)目的:(3)时间:(4)过程:2、农业全盘集体化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本)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1929年1930年1932年1937年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掀起高潮整顿、发展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农业集体化完成33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民在集体农庄用餐(6)评价(5)特点大规模、群众性;出现一些过火行为①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次尝试,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②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③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④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34资料回放材料1:”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材料一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可能带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材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苏联改变农业政策,加快集体化进程;存在压力,有农民的非自愿行为;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行为,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35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

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法律确立)(1)内容: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标志:斯大林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称为“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四、“斯大林模式”的表现1、经济上2、政治上3、思想文化上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计划就是法律”高度集权,大清洗运动个人崇拜成为社会风潮,思想学术行政干预37五、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功绩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国民素质得到提高;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弊端高度集权;对干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结论政治:思想: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不利于思想文化繁荣38材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材料3:实现农业集体化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原历史教科书材料4: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评价课堂思考从苏联经济成分、阶级关系关系上考虑苏联社会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经济上: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取得了彻底胜利,封建与资本主义的成分被消灭;阶级上:

剥削阶级(包括富农)被消灭;国内只存在了农民阶级、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40挑战你的知识面——?你听说过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吗?

41

1934年1月召开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按规定对总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达10分钟,对其他政治局委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钟,可是政治局委员兼列宁格勒州书记基洛夫出现时,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选举总书记时基洛夫得的票数超过了斯大林,由于基洛夫不愿意担任此职,斯大林才得以连任。大祸随之临头,基洛夫在守卫森严的办公室被人暗杀,此后,参与该案侦察工作和见证的人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永久失踪。

由此开始,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和斯大林同一时期的革命家(老近卫军)被指控为犯有谋杀罪和叛国罪而被害。接着,内务部的部长们和主要局长被杀。参加十七次代表大会的1966人中被捕、被杀的有1108人,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有近80人被捕、被杀。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1938年,红军师以上的军官中,只有39%的人是原任的。全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洗。43同时,在经济建设部门,大批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进行。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

各州、市都进行类似的清洗,把一切敢于揭露特权和官僚主义,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视为政敌加以逮捕或消灭肉体。

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万人遭逮捕和判刑。在斯大林时代有2000多万人遭到杀戮,这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已占当时苏联人口近1/9。44〓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末代沙皇全家照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45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46“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中国经济模式的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启示(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1、(2003.上海.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巩固提升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4、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5、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6、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③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2005年广东高考21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9、(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Ⅱ21题)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BC10、下列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