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的转运状况_第1页
2010年中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的转运状况_第2页
2010年中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的转运状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中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的转运状况

麻醉剂(mev)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发热、呼吸道卡其色、全身红斑和丘疹。我国于1965年开始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LiveVaccine,MV)以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1994年,芬兰成为首个实现消除麻疹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美洲区于2000年实现了消除麻疹的目标。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除了要提高MV的免疫覆盖率外,实验室的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学监测是消除麻疹的重要科学保障。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自2001年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包括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NationalMeasles/RubellaLaboratory,NM/RL)[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和331个设区的市(地区、州、盟,下同)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在内的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RubellaLaboratoryNetwork,M/RLN)。目前,全国已形成了一个麻疹实验室血清学快速诊断和麻疹病毒学监测网络,并且运转良好。现将2010年M/RLN运转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2分析方法3血清麻醉免疫从量检测3.1血清学检测使用经过认可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病人血清中的麻疹/风疹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具体方法参照说明书。3.2病毒学监测方法采用文献方法,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所有阳性的麻疹/风疹病毒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1标本和血药浓度检测2010年,全国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MeasleslikeIllnesses,MLI)58320例,其中报告散发MLIs55256例,爆发MLIs2269例。共采集散发MLIs血清标本41273例,占全国散发MLIs的74.69%。实验室确诊的散发麻疹25917例,占散发MLIs的62.79%。共检测散发MLIs血清标本42913份,麻疹IgM阳性率60.39%。对24201份标本进行了风疹IgM检测,阳性率11.70%。2010年,全国共报告MLIs爆发353起,经证实316起为麻疹爆发,16起为风疹爆发,4起排除麻疹/风疹,其他17起结果未定。确诊的麻疹爆发中,经血清学证实的占94.94%;采集病原学标本的占40.19%。确诊的风疹爆发中,100%经过了血清学证实;采集病原学标本的占37.50%。2病毒毒症监测2.1我国本土的s1a基因亚型2010年,从23个省分离到286株麻疹病毒。经基因型鉴定,除1株D9、2株D11、2株A基因型外,其余281株均为我国本土的H1a基因亚型(表1)。2.2风疹病毒的分子发病率3rl质量控制3.1实际样品检测NM/RL同时也是WHO西太平洋区(RegionalfortheWesternPacific,WPR)参比实验室,每年接受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2010年,NM/RL收到WHO职能考核血清,在7日内完成标本麻疹和风疹IgM检测并将结果反馈WHO,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考核。2010年10月,WHO专家组对NM/RL进行了现场认证,通过了2010年度WPR麻疹参比实验室的认证。3.2麻醉复核检测结果2010年,NM/RL对31个省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送检的1209份麻疹复核血清和922份风疹复核血清进行了复核检测,复核结果均为100%正确,并在14天内向省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反馈了复核结果。2010年,31个省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均通过了WHO的麻疹/风疹血清盲样考核。3.3我国麻基型亚麻野病毒的分布2010年,西藏、新疆、广东、广西、辽宁、黑龙江、四川、青海、宁夏、甘肃、河北和北京12个省级CDC麻疹/风疹实验室,全部通过了现场考核认证。讨论根据MSS中的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情况分析,中国M/RLN运转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94.94%的麻疹爆发经过血清学证实,高于麻疹监测方案中>90%的要求。但有些指标仍未达到《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如2010年散发MLIs血标本采集率和爆发MLIs的病原学标本分别为74.69%和40.19%,均低于《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中>80%的要求,因此需要继续提高散发MLIs的血标本和爆发疫情的病原学标本的采集率。另一方面,标本的及时送检、实验室检测和结果报告也需要加强。2010年,NM/RL共分离到286株麻疹病毒,其中281株是我国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亚型H1a,有2例为A基因型,并及时发现1起D9和2起D1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的输入。我国自1993开展麻疹病毒学监测,曾于1994年在北京监测到1株H2基因型麻疹野病毒的输入;之后至2008年,再未发现其他输入性麻疹野病毒;2009年,我国共监测到3株非H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的输入;2010年再次发现输入基因型麻疹病毒。在本土基因型仍然占主导优势流行的情况下,我国能及时监测到多起输入病例,说明我国麻疹病毒学监测有良好的敏感性。2010年病毒学监测结果证实,引起我国麻疹爆发或流行的麻疹病毒,仍以在我国占绝对优势的本土基因亚型病毒株H1a为主,同时也及时发现了疫苗相关病毒株和输入麻疹病毒株。A基因型麻疹病毒株分别分离自四川、云南11月龄的儿童。此2例分别在接种MV后7天和41天出现发热和出疹等症状,毒株的基因序列与中国沪191MV株基因序列高度相似,结合疫苗接种史分析,该2株麻疹毒株属于疫苗相关病毒。继2009年四川首次发现D9基因型的输入麻疹野病毒,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再次从1名12岁女童病例中分离到了D9基因型麻疹病毒。该女童属于来宁探亲,探亲后返回家乡,其免疫接种史、接触境外人员和境外旅游史不详。此病例为散发病例,并未在我国引起传播和流行。根据基因序列结果分析,与国外D9分离株高度同源,因此认为此病例为输入病例。D11基因型为我国M/RLN在国际上首次鉴定和命名的新基因型。由此推断,该基因型麻疹野病毒可能是缅甸或WHO东南亚区(RegionalforSouthEastAsiaSEAR)麻疹流行的一个主要基因型。由于缅甸所在的WHOSEAR尚未开展麻疹病毒的监测,D11新基因型麻疹病毒的首次发现,对于WHOSEAR及其相邻的我国所属的WPR的麻疹病毒流行和传播的监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0年,云南省再次从2例缅甸麻疹病例中分离到D11基因型麻疹野毒株。经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2009年的D11基因型麻疹病毒100%同源。连续多起输入性病毒的及时发现,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阻断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随着我国消除麻疹的进程,会有越来越多的非本土麻疹病毒株输入我国,因此不仅要做好本土流行麻疹野病毒的预防控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病毒学监测,保持MV高免疫覆盖率,防止输入性麻疹野病毒在我国的扩散和传播。2010年,我国风疹病毒分离株均为1E基因型,显示我国风疹的流行仍然是由1E基因型的风疹病毒为主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综上所述,目前中国已建立的M/RLN运转良好,为MLIs的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状况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获得了本土麻疹/风疹病毒流行株,积累了大量中国的麻疹和风疹病毒基因背景资料,为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SurveillanceSystem,MSS),中国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