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06.热对流 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1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06.热对流 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2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06.热对流 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3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06.热对流 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4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06.热对流 教学设计含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06.热对流教学设计含反思6.热对流【主要概念】对流的形式传递热量。【涉及课标】6.3.3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低的物体。【教材分析】本课着重探究的是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方式——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叫对流,即流体(气体或液体浮起,温度低的流体密度较大,向下流动。制作一个走马灯并尝试解释原理。【学情分析】学生上一节课完成了热传导内容的学习,明白了热总是从高温处传向低温传递方式的一个障碍。能发生流动奠定了基础。升。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自主探究水平。【教学目标】式传递热量,初步了热传导传递方式的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培养科学探究技能。有联系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难点:做热在水中和空气中传递的实验,从而理解对流现象。【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火柴、试管、测温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梳理前概念,引发思考。热传导)谁能来说一下什么是热传导呢?实验记录单上。——热在水中究竟是如何传递的?么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梳理前概念,再通过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的热传递方式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尝试猜测水在受热时可能通过流动的形式传递热量。】二、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动的?适时指导学生观察水的流动需要借助合适的悬浮物体,引入实验材料木屑。的实验,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学生汇报实验方案。画出木屑运动轨迹。小组汇报:择机板书“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水中的传递现象,先简单的分析热对流的过程,初步建立概念。】三、探究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流么?(不会,因为石头、铁块不会流动。)那么你预测一下热在空气中传递会不会发生热对流呢?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空气会发生流动)【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流动是产生热对流的前提条件。】设计实验: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判断呢?借助什么来观学生汇报设计思路。画出烟的运动轨迹。确实是通过热对流来进行传递的。总结推理:那么其它会流动液体和其它热传递的方式会是热对流么?归纳总结:谁来完整地总结一下什么是热对流。(参照板书)富了热对流的概念。】四、生活中应用(出冰箱是冷气向下流的现象等)壁的下部呢?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拓展迁移的能力。】板书设计:液体(水)气体(空气)

受热上 遇向循环流动温度较高度较低【教学反思】尝试: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作出解释。注重实验方法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使用新型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量工具、测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缺乏完整性。我知道这样做的重要性,但是我这种设计的能力还有差距,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在拓展应用阶段忽视了学生对热对流概念完整的认识。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11.生活中,镜子里的像是()。A.实像 B.虚像 C.上下相同 D.前后左右相反答案:A解析:A【详解】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平面镜能反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是实像。2.地震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在教室里迅速躲到课桌下B.在家里,可以钻到床下、桌下、卫生间等C.在外面,向空旷安全处疏散D.高层住户马上乘电梯下楼答案:D解析:D【详解】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当地震发生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不能乘坐电梯下楼。3.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A.铅笔发生弯折了 B.铅笔变细了 C.铅笔没变化答案:A解析:A【详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光在真空中偏折角度最大)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从侧面看铅笔发生弯折了。4.下列光源属于自然光源的是()。A.蜡烛 B.灯泡 C.荧火虫答案:C解析:C【详解】一般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体叫光源,通常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蜡烛、灯泡是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原理制成的。A.折射 B.反射 C.发光答案:B解析:B【详解】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6.画报纸上有“爱科学”三个字,用滴管在“科”字上滴一滴水,并透过水滴看字,看到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A【详解】根据题目所知,水滴形状中间厚,边缘薄,正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之内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分析判断。玻璃板上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水滴看报纸上的字,报纸上的字处在水珠(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7.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A.白光 B.绿光 C.红光答案:B解析:B【详解】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吸收的光色决定。但是黑色物体是吸收所有光色的。白色物体是反射白光的。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绿光。8.阳光射在室内的镜子上,镜子又能把光射在墙壁上,这是光的()现象。A.反射 B.折射 C.斜射答案:A解析:A【详解】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9.用喷水壶制造彩虹,要选择()。A.通风处 B.背对太阳 C.面向太阳答案:B解析:B【详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喷出的小水滴对光进行折射,形成彩虹。在晴朗无风的白天,背对太阳喷射水雾制造彩虹。10.能产生色散现象的光是()。A.蓝色光 B.黄色光 C.太阳光答案:C解析:C【详解】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一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能产生色散现象的光是太阳光。11.下面有光物体的颜色说法正确的是(

)。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B.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出的光决定的。C.物体的颜色是由看到它的心理作用决定的。答案:A解析:A【详解】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B.物体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所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C.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其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2.下列自然灾害是由地壳内部运动引起的是()。A.台风 B.地震 C.沙尘暴 D.旱涝【答案】B【详解】地震是由地壳内部运用引起的。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3.色彩的三基色是指()。A.黑白金 B.红绿蓝 C.白绿紫答案:B解析:B【详解】色彩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其它颜色都是根据这三种色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14.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而形成的。A.火山喷发 B.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的碰撞【答案】C【详解】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所以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的运动,要求学生掌握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两个大陆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15.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A.十五的月亮 B.闪电 C.点燃的蜡烛答案:A解析:A【详解】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闪电、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是反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形成月光,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符合题意。16.下列属于人造光源的是()。A.极光 B.孔明灯 C.月光 D.闪电答案:B解析:B【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以上选项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孔明灯。17.下列不属于自然光源的是()。A.阳光 B.灯光 C.萤火 D.闪电答案:B解析:B【详解】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以上选项中:太阳,荧光。闪电是自然光源;灯光是人造光源。18.小孔成像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器材是()。A.蜡烛 B.镜子 C.白色塑料板 D.黑色小孔板答案:B解析:B【详解】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以上小孔成像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器材是镜子。19.在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风蚀石,其最有可能是由()造成的。A.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重力磨蚀等行为B.人工雕琢C.酸雨的冲洗答案:A解析:A【详解】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作用、流水作用、植物作用、动物作用等。由于受雨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风蚀石,其最有可能是由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重力磨蚀等行为造成的,所以A符合题意。20.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它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A.地壳 B.地幔 C.地核答案:A解析:A【详解】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21.我们人为地把地球分成了不同的圈层,由外向内分别是()。A.内核、外核、地幔 B.地核、地壳、地幔 C.地壳、地幔、地核答案:C解析:C【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22.()不能给科学家提供地球内部的信息。A.火山 B.风 C.地热 D.地震答案:B解析:B【详解】科学家不但从火山、地震、地热等地表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而且还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从而正确地描述出地球的内部构造,B不能给科学家提供地球内部信息。23.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幔、地壳、地核 C.地核、地幔、地壳答案:A解析:A【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详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24.科学家根据()等现象不能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A.火山 B.地热C.地形地貌 D.地震答案:C解析:C【详解】地球表面的很多自然现象火山爆发、地震、地热都传递了地球内部的信息,猜想推断:地球内部是运动,高温,有流体的,并且,从地壳到地核温度越来越高。科学家根据地形地貌等现象不能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25.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的实验,最早是由()完成的。A.伽利略 B.牛顿 C.托勒密答案:B解析:B【详解】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利用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的实验,最早是由牛顿完成的。26.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的关系。A.没有关系 B.同侧 C.交叉【答案】C【详解】略27.下列不属于火山喷发物的是()。A.浓烟 B.卵石 C.岩浆【答案】B【详解】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桨会从火山口流出来。火山喷发时有浓烟、火山灰、炽热的岩浆,卵石是水流搬运摩擦形成的。28.下列现象与地壳运动无关的是()。A.火山喷发 B.四季的形成C.地表的变迁 D.地震【答案】B【详解】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火山活动、地表的变迁和地壳运动有关,四季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无关。29.火山口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岩浆冷却形成碗状物,又多次降水B.地壳运动导致山顶凹陷,又多次降水C.火山喷发时带出地下水D.雨水冲刷造成山顶凹陷,又多次降水【答案】A【详解】火山口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导致山顶凹陷,由于降雨、积雪融化或者地下水使火山口逐渐储存大量的水从而形成火山湖。火山湖包括火山口湖、火口原湖和熔岩堰塞湖。30.在高山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大块岩石破碎成小岩石,这是()作用形成的。A.火山喷发 B.地震 C.风化【答案】C【详解】整块的岩石风化形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细小的颗粒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在高山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大块岩石破碎成小岩石,这是风化作用形成的。31.右大脑半球控制()的运动。A.右侧身体 B.左侧身体 C.下半身【答案】B【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32.从脑出发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A.躯干和四肢 B.头部和内脏 C.头部和躯干 D.头部和四肢【答案】B【详解】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33.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等功能。A.音乐 B.技艺 C.语言【答案】C【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34.下列反应信号没有经过脊髓的是()。A.看见小鸟 B.过马路 C.站在路边【答案】A【详解】站在路口准备过马路时,看到红灯亮起,便止步等待。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眼睛首先看到红灯亮起,然后传入神经将视觉信号传递给大脑,再大脑发出“停止”的指令并传递给脊髓,再由传出神经将停止信号从脊髓传递给腿脚,最后停下脚步。A看见小鸟反应信号没有经过脊髓,符合题意。35.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A.脚的反应比手快B.手的反应比脚快C.手和脚的反应一样快【答案】B【详解】手和脚跟大脑的协调能力不同。大脑接受和传出信息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同一个人不同的部位反应速度不一样。反应时间手比脚快,运动时间脚比手快。如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手的反应比脚快,所以B符合题意。36.分布于全身,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是()。A.大脑

B.神经

C.脊髓【答案】B【详解】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神经是“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的作用。37.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现象。A.直线行进 B.反射 C.折射答案:A解析:A【详解】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的像是与实物相符,但像是倒立的。根据对小孔成像实验的认识,小孔成像是倒立的,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8.()是人体的“司令部”,是高级神经中枢。A.大脑 B.脊髓 C.语言【答案】A【详解】大脑指挥人体许多器官进行工作,使各种器官的活动有条有理,正确完成各种简单的和复杂的动作。所以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高级神经中枢。39.下列现象,不能为预测地震提供信息的是()。A.蚂蚁搬家 B.井水冒泡C.动物惊慌 D.大地晃动【答案】D【详解】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依据课本知识,地震前大自然有预兆,如:井水冒泡、动物惊慌(鸡乱飞、蛇出洞、老鼠当街跑、蚂蚁搬家)等,地晃动不能为预测地震提供信息。40.信号的传递需要经过(

),才能达到神经中枢。A.无中间步骤

B.许多中间步骤

C.一个中间步骤【答案】B【详解】信号的传递,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的传递,才能达到神经中枢的。在中间靠神经递质的传导,来传递神经元的信号,有时需要很多次的传递,所以B符合题意。41.下列不属于神经中枢的是()。A.脊髓 B.中枢神经 C.大脑【答案】B【详解】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B不属于人体的神经中枢。42.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非常()。A.低 B.高 C.一般【答案】B【详解】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核的温度非常高。43.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形成的。A.碰撞 B.拉张 C.平移【答案】A【详解】地球内部运动使得地表的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很猛烈,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的变化。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地表隆起,往往形成山脉、山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所以A符合题意。44.许多科学家认为东非大裂谷是()而形成的断裂谷。A.两个板块碰 B.两个板块拉伸 C.火山和地震【答案】B【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详解】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45.下列,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是()。A.地震 B.雷雨 C.火山【答案】B【详解】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内力地质作用改变地球地表形态,形成地震、火山、断裂和高原、低地、海洋,雷雨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46.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A.地壳 B.地幔 C.地核【答案】A【详解】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动。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地震,要求学生掌握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47.万一发生地震,下列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如果来不及跑到屋外,就尽量躲藏在靠近角落的地方。B.跑到窗边大声呼救,等别人来救你。C.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答案】B【详解】当地震发生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不能乘坐电梯下楼,不能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48.从火山的喷发情况和喷发物不能推断出的事物是()。A.沉积的石、砂胶结与压合B.地球内部温度很高C.地球内有炽热的岩浆D.地球内部压力很大【答案】A【详解】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表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地球内部压力很大,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BCD是从火山喷发情况和喷发物能推断出的事物;A沉积的石、砂胶结与压合是从火山喷发情况和喷发物不能推断出的事物。49.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不属于结构名称的是()。A.地心 B.地壳 C.地幔 D.地核【答案】A【详解】地球从外到内可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在地球内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地球内部,要求学生掌握地球从外到内可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50.()是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分布于人的全身。A.神经 B.感觉器官 C.皮肤【答案】A【详解】人体内有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神经系统,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故选:A二、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251.下列选项中,()是因为热传递让物体温度升高的。A.双手接触并反复摩擦感到热B.晒太阳感到热C.将橡皮在桌子上快速滑动,与桌面接触处会发热答案:B52.右脑控制()的运动。A.左侧身体B.上半身C.右侧身体答案:A5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B.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这主要是为这解.AC.水的三种形态可以互相转化答案:B54.北方冬天玻璃上形成的小水滴是()而成的。A.蒸发B.凝结C.沸腾答案:B55.雨的形成不需要的是(邮)。果外育内量庭货A.大量的水蒸气B.小水滴不断聚集C.对水蒸气加热答案:C56.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是()。A.地表径流B.降水渗入C.海洋答案:B57.下列降水过程同时存在液体降水和固体降水的是()。A.冻雨B.雨夹雪C.冰雹答案:B58.水在自然界中有各种形态,不属于固态水的是()。A.雨B.霜C.雪答案:A59.人的起跑反应时间有快有慢,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那么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的反应时间会是()。A.1~2秒B.0.1~0.2秒C.0.5~1秒答案:B60.人的大脑分工不同,()分管音乐、绘画、情感、技艺等。A.左脑B.右脑C.小脑答案:B61.大脑的表面凸凹不平,和()的表面相似。A.核桃仁B.杏仁C.花生答案:A6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B.地球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六大洲C.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答案:C63.下列选项中用来加快热传递的是()。A.热水瓶的瓶胆B.电熨斗的金属底面C.冬天盖的棉被答案:B64.河水的侵蚀作用会使()。A.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浅B.河道越来越窄,越来越深C.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深答案:C6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B.在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C.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答案:C66.小明在西藏某地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小明的以下推理中合理的是()。A.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B.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C.贝壳原来生活在高山上,后来环境巨变,才退到水中生活答案:B67.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中不适合的是()。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答案:C68.我们用积木能摆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A.记忆功能B.创造功能C.识别功能答案:B69.小萱制作了几个彩色轮,旋转后不能变成白色的是()。A.红、橙、黄、绿、蓝、靛、紫B.黄、绿、蓝C.红、绿、蓝答案:B70.以下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A.汽车反光镜B.平面镜C.放大镜答案:C71.页岩变质会形成()。A.玄武岩B.板岩C.砂岩答案:B72.观察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我国()。A.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B.西部多丘陵,东部多平原C.西部多盆地,东部多山地答案:A73.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A.迅速离开房间,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C.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答案:C74.降水的动力来源于()。A.太阳B.地球C.月球答案:B75.下列属于人工智能的是()。A.键盘B.鼠标C.电子手环答案:C76.红色的滤光纸可以让()光通过。A.红B.绿C.蓝答案:A77.在地球内部,越往深处()。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答案:A78.烧开水时,壶壁与水之间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答案:A79.下列都属于热的良导体的一组是()。A.铁锅、木质锅铲B.瓷碗、不锈钢筷子C.空气、水答案:B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的方式是热对流咸B.液体和气体只能依靠热对流来传递热量C.金属材料一般都是热的良导体答案:C81.露经常在()形成。A.傍晚或夜间B.中午C.下午答案:A82.一个大脑功能正常的人,某个部位瘫痪,而其他部位正常,造成那个部位瘫痪的可能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