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吉林省舒兰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如图表示突触结构,③表示乙酰胆碱,能够被胆碱酯酶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中的③从突触前膜释放不需要①提供ATPB.若3-NP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可导致肌肉痉挛C.③与④结合后,一定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胆碱酯酶的作用是降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2.COVID-19病毒自2019年底感染人类以来,迄今仍在全球肆虐。下列有关该病毒传播及其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COVID-19病毒通过人体黏膜进入体液,说明其已突破人体第二道防线B.人体感染COVID-19病毒后,在内环境中病毒会迅速增殖C.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激活需要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等两个信号的刺激D.人体对入侵机体的COVID-19病毒的排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3.下列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同点的是()A.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B.都需要氧 C.都能彻底分解有机物 D.都产生ATP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B.一个DNA分子上不同的基因可能突变成等位基因C.叶肉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下一代D.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A.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B.年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的温度等因素变化所致C.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尖中的平衡石细胞中近地侧的“淀粉体”比远地侧多D.冬小麦的正常开花离不开春化作用,参与其调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6.下图表示一个海滩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则将导致藻类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7.赫尔希与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相关实验中标记噬菌体DNA的同位素是()A.3H B.14C C.18O D.32P8.(10分)下列哪项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水资源短缺和臭氧层破坏 B.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二、非选择题9.(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中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过程,X、Y、Z表示蜥蜴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加剧。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10.(14分)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分布于乙膜上的NMDA(谷氨酸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种离子通道蛋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__。图中甲膜属于神经元的____________。(2)当神经冲动传到BC末梢,甲膜内的____________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钠离子以____________方式进入GC,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此时GC细胞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3)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可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上述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准确性。(4)图中过程③表示甲膜对谷氨酸的回收,某药物A能够抑制过程③,会导致GC____________。(5)某同学认为:①③过程说明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间双向传递,你觉得他的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11.(14分)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后,才具备自身的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力。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汁,与常乳相比,其特点主要是:1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2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2)初生牛犊要到4周龄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这是由于_____。(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母牛的_____细胞中的_____(填细胞器)合成的,并由_____(填细胞器)加工分泌。合成的它的原料是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_分解成_____。(5)初生牛犊通过牛初乳能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被动免疫;长大到1—2岁龄的小牛则要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才能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是人工自动免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后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6)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填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12.已知单侧光与重力均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为探究某强度的单侧光及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处理,燕麦弯曲生长情况用柱状图乙表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假如撤去单侧光的照射,图甲②茎仍将水平生长B.图甲①若处于失重状态下,则燕麦茎将水平生长C.实验一段时间后,第③组燕麦会长成图丙所示形态D.图甲中①的向上弯曲程度最大,③的弯曲程度最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详解】突触小泡②中的③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是胞吐需要①线粒体提供ATP,A错误。若3-NP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因为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所以肌肉会持续性兴奋,可导致肌肉痉挛,B正确。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达到一定的量后可以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胆碱酯酶是分解乙酰胆碱的,使神经调节精细,D错误。【点睛】突触传递异常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异常情况:①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2、C【解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具有三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详解】A、COVID-19病毒通过人黏膜进入体液,只能说明其已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A错误;B、病毒在细胞内增殖,而不是在内环境中增殖,B错误;C、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激活需要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等两个信号的刺激,C正确;D、人体对入侵机体的COVID-19病毒的排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故选C。3、D【解析】A、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错误;C、无氧呼吸有机物分解不彻底,C错误;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ATP的产生,D正确。故选D。4、D【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B、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是由一个DNA分子的同一位点基因突变而来的,B错误;C、叶肉细胞中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D、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可以产生新基因,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故选D。5、A【解析】生长素在植物的芽、幼叶和幼根、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植物生长素的分布受重力、单侧光的影响会发生横向运输。【详解】A、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A错误;B、年轮由形成层每年的活动而产生,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的温度等因素变化所致,B正确;C、水平放置的植物,受重力的影响,根尖中的平衡石细胞中近地侧的“淀粉体”比远地侧多,C正确;D、冬小麦的正常开花离不开春化作用,即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参与其调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D正确。故选A。6、B【解析】分析题图:图中共有3条捕食食物链,即藻类→海螺、藻类→线虫→沼蟹、藻类→细菌→线虫→沼蟹、大米草→食虫草→蜘蛛。【详解】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如线虫)的食物,A正确;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和蜘蛛,B错误;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线虫数量也增加,进而导致沼蟹数量亦增多,C正确;D、蜘蛛的食物只有食草虫,因此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D正确。故选B。7、D【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标记的细菌后,最后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通常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分子,侵染过程中噬菌体把DNA分子注入到细菌体内而把蛋白质外壳留在体外。【详解】H是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因此不能用3H标记噬菌体的DNA,A错误;C是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因此不能用14C标记噬菌体的DNA,B错误;O是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因此不能用18O标记噬菌体的DNA,C错误;P是DNA特有的化学元素,因此可以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D正确。8、C【解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详解】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酸雨、全球性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C错误,AB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突变或基因重组(变异)②.自然选择(2)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在食物缺乏时,比分趾个体更具生存优势③.基因频率【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蜥蜴原种出现不同的形态,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于,有利变异被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正确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与原有物种之间发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因此该图中,X是变异,Y是自然选择,Z是隔离;2、种群是指位于一定的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综合;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小问1详解】由题图可知,X是为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Y是自然选择,Z是隔离【小问2详解】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加剧;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0、(1).电信号(2).细胞膜(突触前膜)(3).突触小泡(4).NMDA(谷氨酸受体)(5).协助扩散(6).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7).减少(8).持续兴奋(9).不合理,①是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过程,而③是神经递质被重新吸收利用,不是传递兴奋的过程,因此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解析】分析题图: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将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图中①是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②是钠离子内流过程,③是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重新吸收利用。【详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在神经无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甲膜是突触结构的突触前膜,也是细胞膜。(2)神经冲动传到BC末梢时,突触小泡会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神经递质谷氨酸与乙膜上的NMDA(谷氨酸受体)特异性结合,使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GC,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同时使GC细胞膜电位翻转,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实现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神经调节的准确性。(4)过程③是甲膜对谷氨酸的回收,若药物A能够抑制过程③,则会导致突触间隙中谷氨酸持续存在,进而导致GC持续兴奋。(5)①是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过程,而③是神经递质被重新吸收利用,不是传递兴奋的过程,因此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故“①③过程说明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间双向传递”的观点不合理。【点睛】掌握并理解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能准确分析和理解题图,能从题干及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11、(1).抗体(2).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3).抗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浆细胞(效应B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4).浆(5).核糖体(6).高尔基体(7).氨基酸(8).结构通式(略)(9).蛋白酶(10).多肽(11).自身以外的生物合成(12).自身浆细胞合成(13).过敏原(14).再次【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详解】(1)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其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阻止了病原体的传播和及时清除抗原。(2)因从接受抗原刺激到产生抗体需一定的时间,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合同
- 2024天然气运输物流信息化建设合同
- 2024常见签订劳动合同陷阱
- 2024年工程项目验收与交付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混凝土专项分包协议
- 2024年度吨不锈钢带打印功能电子地磅秤技术支持合同
- 2024年大数据服务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环保项目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4年度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支持与运营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水果购销合同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及答案一
- 天文竞赛复习题库及答案
- 污泥( 废水)运输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公司章程范本杭州工商docx
- 职业院校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全护筒跟进旋挖施工方案
- 海水淡化处理方案
- 初中数学基于大单元的作业设计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及试卷分析
- 原材料情况说明范本
- 相邻企业间安全管理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