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触电事故及其现场救护_第1页
第三章-触电事故及其现场救护_第2页
第三章-触电事故及其现场救护_第3页
第三章-触电事故及其现场救护_第4页
第三章-触电事故及其现场救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是时时、事事、处处不能漠视的1、了解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类型2、理解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3、掌握常见的触电方式及发生规律4、熟练掌握触电急救方法电气安全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为了实现电气安全,对电网本身的安全进行保护的同时,更要重视用电的安全问题。因此,学习安全用电基本知识,掌握常规触电防护技术,这是保证用电安全的有效途径。电气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系统自身的危害,如短路、过电压、绝缘老化等;另一方面是对用电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如触电、电气火灾、电压异常升高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等,其中尤以触电和电气火灾危害最为严重。触电它可直接导致人员伤残、死亡。另外,静电产生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它是电气火灾的原因之一,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很大。§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一、对人体作用电流的划分

工频交流电,按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的不同以及人体呈现的反应不同,将作用于人体的电流划分为三级:§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一)感知电流

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有效值,下同);成年女性约为0.7mA

。§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摆脱电流

是指人在触电后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成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有效值,下同);成年女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0.5mA;§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三)致命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电流达到50mA以上,就会引起心室颤动,有生命危险,100mA以上的电流,足以致死。而接触30mA以下的电流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一)电流的大小一般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的生理反应越明显,越强烈,死亡危险性也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取决于触电电压和人体电阻。人体电阻主要由表皮电阻和体内电阻构成,体内电阻一般较为稳定,约在500Ω左右,表皮电阻则与表皮湿度、粗糙程度、触电面积等有关。一般人体电阻在1kΩ——2kΩ之间。§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二)持续时间

通过人体电流的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愈大。这主要是因为:1、通电时间越长,触电面要发热出汗,而且电流对人体组织有电解作用,使人体电阻降低,导致电流很快增加;2、心脏收缩扩张的间歇对电流最敏感,若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较小,也会引起以及颤动,造成危险。§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三)电流的途径

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立即昏迷,甚至死亡;电流通过脊髓,会导致半截肢体瘫痪;电流通过中枢神经,会引起中枢神经强烈失调,造成呼吸窒息而导致死亡。所以电流通过电脏、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时,危险性最大。从外部来看,左手至脚的触电最危险,脚到脚的触电对心脏影响最小。(见下表)§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电流途径心脏电流因数左手—左脚、右脚或双脚1.0左手—右手0.4右手—左脚、右脚或双脚0.8右手—背0.3左手—背0.7胸—右手1.3胸—左手1.5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四)电流频率

常用的50Hz—60Hz的工频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低于20Hz时,危险性相对减小;2000Hz以上时死亡危险性降低,但容易引起皮肤灼伤。直流电危险性比交流电小很多。§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五)人体健康状况

触电伤害程度与人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除了人体电阻各有区别外,女性比男性对电流敏感性高;遭电击时小孩要比成年人严重;身体患心脏病、结核病、精神病、内分泌器官疾病或醉酒的人,由于抵抗能力差,触电后果更为严重。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五)人体健康状况人体各组织具有不同的电阻值,如对于50Hz交流电,人体各组织的电阻率(Ω·m)为:组织干燥皮肤脂肪组织肌肉血液脑髓液电阻率Ω·m1×105~1×106

30~601.5~31~20.5~0.6因此,皮肤电阻是决定人体电阻的主要因素。在皮肤干燥时,人体工频总阻抗一般为1000~3000Ω。§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五)人体健康状况人体阻抗与皮肤状态的关系(1)角质层损伤,将使人体阻抗大大下降;(2)皮肤潮湿将使人体阻抗下降;(3)汗液将使人体阻抗下降;(4)皮肤受到污染,尤其是导电性物质的污染将会使人体阻抗下降。§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五)人体健康状况人体阻抗与电路参数的关系(1)接触部位:不同部位的皮肤阻抗各不相同,面部、颈部、手背等皮肤阻抗较小;(2)电流大小:电流增大,皮肤阻抗下降;(3)电压:电压增加将使人体阻抗陡然下降,如:5V—40kΩ,110V—10kΩ,2000V—200Ω;§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五)人体健康状况人体阻抗与电路参数的关系(4)电流种类:人体直流电阻比交流阻抗大;(5)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人体阻抗越小;(6)电流持续时间:电流持续时间越长,人体阻抗越小。§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五)人体健康状况人体阻抗与环境、生理因数的关系(1)性别与年龄:男性大,女性小,成人大,儿童小;(2)生理刺激:疼痛、声、光等对人体的突然刺激,可引起人体阻抗在短时间内下降20~25%;(3)氧气分压:空气中氧气分压低于标准值,会使人体阻抗减小;(4)环境温度:温度升高,人体阻抗下降。§3-2触电事故种类、方式和规律触电事故是由是电流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其构成方式和伤害方式有很多不同之处,其发生也存在一定规律性,总体上可划分为两类触电事故、三种触电方式和八个规律。§3-2触电事故种类、方式和规律一、触电事故种类按照触电事故的构成方式,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1、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3-2触电事故种类、方式和规律一、触电事故种类电击的主要特征:(1)伤害人体内部;(2)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3)致命电流较小。§3-2触电事故种类、方式和规律一、触电事故种类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1)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如误触接线端子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2)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3-2触电事故种类、方式和规律一、触电事故种类2、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光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会在人体上留下明显伤痕,有灼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三种。§3-2触电事故种类、方式和规律二、触电方式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1、单相触电是指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对于高压,人体虽然没有触及,但因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产生电弧放电,也属于单相触电。§3-2触电事故种类、方式和规律二、触电方式1、单相触电当人站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中性线),称为单极触电,如图1.1所示。图1.1-1(a)为电源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时,单相的触电电流途径。图1.1-1(b)为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触电情况。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里的单相触电比不接地电网里的危险性大。要避免单线触,操作时必须穿上胶鞋或站在干燥的木凳上。(a)中性点直接接地(b)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图1.1-1单相触电§3-2触电事故种类、方式和规律二、触电方式2、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造成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如图1.1-2所示。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因此不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其触电的危险性都最大。为救他,立即断开电源!§3-2触电事故种类、方式和规律图1.1-2双相触电§3-2触电事故种类、方式和规律二、触电方式3、跨步电压触电当电网或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流入地中的电流在土壤中形成电位,地表面也形成以接地点为圆心的径向电位差分布。如果人行走时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