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件 必修三 第二章 第4节 免疫的调节_第1页
高中生物课件 必修三 第二章 第4节 免疫的调节_第2页
高中生物课件 必修三 第二章 第4节 免疫的调节_第3页
高中生物课件 必修三 第二章 第4节 免疫的调节_第4页
高中生物课件 必修三 第二章 第4节 免疫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免疫活性物质:浆细胞分泌的

、效应T细胞分泌的

以及溶菌酶等。2.免疫细胞:是指发挥

作用的细胞,主要有和

,其中后者又可分为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的场所,如骨髓、

。生成成熟集中分布胸腺免疫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淋巴因子二、免疫系统的调节1.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第一道防线:

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如溶菌酶)和

细胞。(2)特点:人人

,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皮肤黏膜杀菌物质吞噬生来就有3.免疫系统的功能:

、监控、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由

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作用:抵抗外来特定

和抑制肿瘤等。(3)方式:

。免疫器官病原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防卫清除三、免疫失调1.防卫过强:

,如皮肤荨麻疹。过敏反应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自身免疫病2.防卫过弱:

,即艾滋病。3.防卫不准: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免疫学的应用1.预防接种。 2.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3.器官移植。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1)免疫细胞的起源(2)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来源功能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种类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来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点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基础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种类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联系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会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4.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例1]

(2009·四川高考)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课堂笔记]

选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当吞噬细胞缺陷时,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中,并非所有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并非所有抗原都要经过T细胞呈递,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正常小鼠产生的淋巴因子大多是通过加强各种有关淋巴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的,其中的白细胞介素­2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且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B

①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可参与特异性免疫,T细胞既可参与体液免疫又可参与细胞免疫。②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浆细胞则不能识别抗原,但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1.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D.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解析: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不同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d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二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答案:D类型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基础B细胞T细胞分泌物质特异性抗体淋巴因子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1.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类型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过程类型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关系对于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毒随血液循环散播,当病毒进入细胞后,先由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对于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2.记忆细胞与二次应答反应(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快,也比初次免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3.免疫失调疾病类型项目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类型项目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举例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它与一般体液免疫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抗体“分布位置”不同——一般免疫反应的抗体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及细胞外分泌液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则分布于毛细血管壁、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细胞等细胞表面上。4.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2]

(2009·广东高考)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②为

细胞,④为

细胞。(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

;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

的模板。(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4)过程③表示

,过程⑤表示

。[课堂笔记]

分析图可知,该图为体液免疫过程。②为T细胞,④为B细胞,⑦为效应B(浆)细胞。效应B(浆)细胞与B细胞功能上的区别是效应B(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④分化为⑦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④细胞核内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蛋白质。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核糖体上合成多肽后,经内质网加工成比较成熟的蛋白质,再由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然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③表示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⑤表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答案]

(1)T

B(2)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mRNA合成蛋白质(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4)②将抗原传递给④病菌(抗原)直接刺激④2.(2010·广州模拟)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解析: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答案:A瞻望考向本考点内容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相关内容与人体健康和疾病预防密切相关,与社会热点容易接轨,特别是随SARS病、禽流感流行,尤其进入09年以来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高考也必将与时俱进地体现社会热点,预计与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预防等相关的题目仍是2011年高考焦点。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

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

暴露出来,并传递给

,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命题设计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

;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

;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解题指导】

(1)初次免疫反应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第二次侵入人体后,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2)该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需要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再呈递给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具备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能力。【答案】

(1)第二次免疫反应(2)吞噬抗原决定簇T淋巴细胞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1.实验原理(1)免疫预防:向正常机体中注射经特殊处理的病原体,该病原体已丧失致病性,但仍具抗原特性,即通常所谓的

“疫苗”,疫苗的注射可使机体产生部分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机体再次感染相同抗原时,可引发二次免疫反应,从而快速消灭病原体,这在相当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患病程度。理论指导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相关实验探究(2)免疫治疗:当机体已感染病原体后,通过向机体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胸腺素等,协助消灭病原体,此即免疫治疗。2.实验方法:可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注射疫苗,通过感染相同病原体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动物疾病发生状况,分析结果,获得结论。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禽流感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基金。科技部宣布我国已研制成功人用禽流感疫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转基因微生物细胞内合成禽流感病毒抗体要经过

两个阶段。命题设计

(2)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时,较好的治疗方法是直接注射康复患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请问产生抗体的细胞可以由

增殖分化而来。(3)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对养殖厂的健康家禽采取

方法,原因是

。(4)禽流感病毒存在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类型,某同学想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目的: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实验原理:(略)。实验材料和用具: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家禽若干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特殊培养液、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特殊培养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禽流感病毒,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第一步:取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家禽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第二步:

。第三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