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薛霁
第三章藏象学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医教研室薛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脏腑第三节精、气、血、津液第四节体质藏象学说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帝曰:藏象何如?歧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张景岳·《类经》
藏,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藏象,主要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也涉及内在脏腑的解剖形象及其相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
最宝贵的器物
cáng生理之象喻指人体的内脏象藏象解剖形态之象五脏内脏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zàng藏狭义广义泛指内脏深藏于内贮藏神精狭义的脏应象表象形象病理之象以象测藏藏与象的关系①藏象相通,藏变象变有藏才会有象,藏和象是相通的;有藏的功能改变,才会有象的变化。(有诸内必形诸外)②司外揣内,以象测藏藏是象的内在本质,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神、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藏象学说如何形成的反复的医疗实践的印证与反证藏象学说形成古代的解剖学知识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哲学思想渗透《内经》、《难经》脏腑的大小、长短、容积、重量古代的解剖学知识——藏象理论的形态学基础食道长为一尺六寸,小肠长三丈三尺,回肠长二丈一尺,广肠长二尺八寸,肠道合为五丈六尺八寸食道与肠道的比例为1:36(现代解剖学1:37)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基础。
清代医家王清任,亲自解剖尸体,潜心研究数十年,著《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古人的某些错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藏象学说形成的主要依据皮肤受凉而感冒鼻塞、流涕、咳嗽皮毛--鼻--肺反复医疗实践的印证与反证—藏象理论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正常肢倦乏力,食减纳呆脘腹胀满,形体消瘦肌肉不实调理脾胃脾主运化主四肢主肌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藏象理论的说理工具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是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脏腑脏:心、肝、脾、肺、肾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脏腑的分类五脏,形态多属实体性器官,功能为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形态多属中空管腔性器官,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似六腑,多为中空性器官或组织;在功能上又似五脏,具有贮藏精气的作用。似脏似腑,又非脏非腑,故称之为“奇恒之腑”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二者通过经络的相互络属,形成阴阳表里关系。如: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藏别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已形成独特完整的理论——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神,是生命活动总的体现。它们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五脏藏精气精化为气气分阴阳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精:五脏所藏的有滋养、滋润和支撑本脏及其所属六腑、形体、官窍等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五脏之阴虚衰,凉润、宁静等作用减退,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则生虚热性病证。五脏之阳虚衰,温煦、推动等功能减退,阳虚不能制阴,阴气相对亢盛,则生虚寒性病证。
五脏之阴虚、阳虚,是五脏之气虚的不同表现。五脏之阴阳重在强调功能根据精气学说,精气互化,所以人体的精、气作为人体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生命物质)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只是形态(有形无形)和功能(兴奋抑制等)。功能形态随之转化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五脏与六腑阴阳表里配合,构成一个整体。
如:心与小肠相表里。2、五脏与体、华、窍、液联结成一个整体。如: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3、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如:心藏神,心在志为喜。4、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不仅是保证人体平衡的关键,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平衡的关键。
如:心气通于夏气。
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表
自然界
五行人体
五音五时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五华角平旦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甲征日中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面宫日西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唇商日入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哭毛羽夜半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呻发形体、官窍六腑奇恒之腑精神情志自然界五脏(胆)(筋、爪、目)(怒)与春木相应青色、酸味(肝)精气血津液经络(筋、爪、目、泪)与春气相应青色、酸味机体外部的各种表现与内脏的功能活动存在着相互的联系。藏象学说着重对人体进行整体的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反映于外部的征象,来认识内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二)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如何理解中医脏腑概念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虽然名称相同,但其涵义并不完全一致。中医某一脏腑的功能可以包含西医数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某一脏器的功能,又可分散在中医的数个脏腑之中。中医的脏腑不单只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中医对脏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反复的实践、观察、抽象而来;而西医对脏器的认识则主要以反复的解剖、实验、总结为依据。说明一下第二节脏腑脏腑是位于人体颅腔、胸腔和腹腔之内,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内脏器官总称,是一个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的综合概念。六腑五
脏奇
腑形
官体
窍(五神)心(五志)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解剖之心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偏左;心形尖圆中有空窍,形如倒垂未开之莲蕊,有心包护卫于外。别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属性:阴阳属性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五行属性为火,在色为赤,在味为苦。经络: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互为表里。特性:喜清静内守,恶热恶火。
心的特性:脏象学主要以阐述功能为特点,立足解剖,但不泥于解剖。中医研究脏象除注重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外,同时还重视内脏与所通应的外界环境息息相关的联系。中医学的心,不仅包括解剖学的心脏(古人称血肉之心),而且还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古人称神明之心),是联系全身相关脏器组织及自然界和社会心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又称心系统。主要与西医的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及内分泌等系统的部分功能有关。说明一下如何理解中医学的“心”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明代·李梴《医学入门》
自明·李梴《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1)心主血脉:含义:心主血脉,是指心具有促进血液的生成、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主—主持、管理、主宰;血—心脏及全身的血液;脉—血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又称“血之府”。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的内涵(两方面)心行血
----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心生血
----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心主脉的内涵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使血流通畅。《内经》: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主身之血脉。
“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之谓血。”
----清•唐容川《血证论》水谷水谷清气水之清气谷之清气津液营气肺心血液胃脾(血液生成示意图)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脉管通畅心气充沛血液充盈A.B.C.血脉说明一下心的气、血、阴、阳概念心气:是构成心和维持心进行各项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即心之精气,是心阴心阳的基础。心血:是血液循行的主要内容物,具有养心养神,敛藏滋养心气、心阳作用的物质。心阴:心之阴液,具有滑利血脉、凉润、宁静、抑制作用的物质。心阳:心之阳气,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四者充盛协调同为维持心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中医学把心脏的正常搏动、推动血液循环的这一物质,称之为心气(心之精气,包括心阴、心阳)。心气充沛,阴阳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
所以说:心气充沛是推动心脏搏动和血行的基本动力,其中心之阴阳协调平衡是调控心脏搏动的快慢和血行迟速的基础。心阴不足,心脏搏动过快而无力;心阳不足,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心气起主导作用心气与心血心气充沛,推动血流脉中,则心得血之濡养;养心之血充足则心气充沛,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共济,共同维持心脏的正常搏动。
脉道通利的重要性脉之营养和动力来自于心之气、血、阴、阳的充盛协调。血液之所以能在脉中沿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循行,是与脉对血的约束和促进有密切关系的。《灵枢·决气篇》:“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心、血、脉的关系脉为血府,血养脉构成闭合系统,心气鼓动脉搏心行血,心生血,血养心心与血血与脉心与脉心的阴阳平衡是主血脉的重要条件心气充沛血液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脉道通利血液充盈心神的调节心气—推动心阳—温煦心阴—滋润心血—濡养生理活动的最高主宰心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阴阳平衡促进心脏正常搏动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则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血液沿脉道按一定方向循环往复。若心的气、血、阴、阳不足,推动血液循环的力量减弱,则血行迟缓或不流畅,甚则心血瘀阻、血脉阻滞,而现心悸、胸闷,甚至心前区剧烈疼痛等症(胸痹)。心主血脉是否正常,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观察:
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神志活动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面色——面色红润光泽。舌——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神志——神志清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喜乐有常,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心气虚--行血无力:心悸,乏力气短,胸闷,脉弱无力。心阳虚--血寒则凝:胸闷,胸痛,唇舌青紫,面色晦暗,脉涩。心血虚--失于濡养:心悸,面色淡白无华,头晕眼花,脉细,舌淡。心阴虚--阴虚则热:心烦,舌红少津,脉细数。心血瘀阻--血行不畅:面色青紫晦暗,心悸,心前区刺痛,舌暗,脉结、代或涩。心火亢盛--胸中烦热,舌尖生疮,脉数。脉搏的形成与心肌的收缩能力、心输出量、输出速度、动脉弹性、外周阻力等因素有关。关于脉象的现代研究:气血不足,脉道不充,且鼓动无力,则脉细弱无力,或节律不匀;偏心阳虚则脉迟无力,偏心阴虚则脉细数无力。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则脉涩滞或结代等。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泵功能障碍等是心气虚证的病理基础,可作为心气虚证的一个定量指标;心阴虚、心阳虚者存在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心肌收缩功能损害程度依次为:心阳虚>心气虚>心阴虚>心血虚;冠心病、肺心病的心气虚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并随心气虚损的程度而加重。
以上病症,在治疗上气血不足者应补气养血。现代研究认为:病例一:刘某,女,心悸、胸闷、气短,舌淡,脉沉细迟缓、结代。西医诊为顽固性心律失常伴心肌缺血。安静时脉搏43至54次/分,活动时最快达190次/分。中医辨证为心气虚、阴阳失调。炙甘草汤合桂枝龙牡汤加减,3个月而愈。病例二:心悸、胸闷、憋闷刺痛,手足厥逆,脉沉迟弦紧。中医辨证为胸痹(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治以温心阳、通心脉。瓜蒌薤白桂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三剂痛止,此后加减调理而愈。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心失其养则心悸(心慌,或惊悸不安),若心之气血阴阳极虚,则时常悸动不安(即怔忡),甚则心气外泄,虚里处可现其动应衣之征。虚里---左乳下心尖搏动处。
心悸、怔忡心气是推动血行的动力,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之气血亏虚不能养神,则失眠。同样,阴虚火旺,或外感温热火邪而热入血分,瘀热痰火扰心,也可见失眠。失眠(2)心主神志
(心主神明、心藏神)广义的神: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形征: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狭义的神: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含义: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心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作出反应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2)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五志唯心所使也”(3)心主管着人的整个精神心理活动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灵枢·本神》
指出心为心理活动的中枢,对各种心理活动起着整体调节作用。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心在脏腑组织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藏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彼此协调,才能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痫病大发作(癫痫)肝风挟痰上蒙心窍心藏神功能失调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心)四肢抽搐(肝)口吐涎沫(脾)口中如作猪羊叫声(肺)二便失禁(肾)“五脏相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2.“脑主藏神”与“心主藏神”的关系:
将神志活动归属于心,反应出中医脏象学的特点即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中医的脏腑更重要的是指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生理病理的综合概念。关于“脑主藏神”与“心主藏神”
1.文献记载:《内经》:头为精明之府;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汪昂: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囟(大脑)楷书田心心思《说文解字》:“从囟至心如思相贯不绝”思的创立与构造心藏神的概念内涵中医所谓的心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思辩心藏神中医将现代医学中脑的功能归属于心,而分属于五脏。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调节是以心脑为主的,多脏腑相互协调的共同作用。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肾藏志心藏神功能正常: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心藏神功能异常: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则昏迷不省人事。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健忘,思维迟钝。心阳暴脱—意识模糊,甚则昏迷。心火亢盛,内扰心神—心烦失眠,甚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痰浊蒙蔽心神—癫病:精神抑郁,表情淡薄,喃喃自语。
—痫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痰火扰乱心神—狂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狂越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哭笑无常。
心藏神功能异常的病理表现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影响紧张,愤怒,焦虑等心神的变化面色和脉象的改变心胸部感觉的异常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藏脉,脉舍神”2.系统连属(心与志、体、窍、液的关系)(1)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中的喜有关。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五志①生理表现:心功能正常—情志安和,喜乐有度,身心健康。
②病理表现:喜乐过度—心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损伤心神,重者可见精神错乱,甚或心气暴脱而亡。心气逆乱—喜笑不休心气不足—令人悲伤(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五体——脉、骨、肉、皮、筋,称为“五体”。脉--脉管(血管)、脉象。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脉管(血管)与心连通,脉管中的血流要靠心气的推动,从脉象可以测知心的功能是否正常。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象和缓有力;心气亏虚,心血亏虚:脉微或细弱;心血瘀阻,血行不畅:脉细涩或结、代;心气暴脱:脉微欲绝;华—荣华、精华、光泽、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从面象观察心主血脉的原理:《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故心的功能可以从面部荣华上反映出来。心功能正常—心血充盈,面得血荣:面色红润光泽;心气亏虚—血行不畅,心血瘀阻:面色青紫晦暗;心血亏虚—面失血荣:面色淡白无华;心气暴脱—面色苍白或暗滞;(3)心在窍为舌官窍:耳、目、鼻、口、齿、舌、咽喉、前阴、后阴含义:“舌为心之苗”,是指舌为心之外候,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和主神明的功能状态。
生理结构上:手少阴心经及别络联系于舌。“舌者,音声之机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灵枢·脉度》心的功能正常: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的功能异常:心阳不足—舌质淡而胖嫩;心血不足—舌质淡白;心阴不足—舌红瘦瘪;心火上炎—舌尖红赤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心神失常—舌卷、舌强、语謇或失语;(4)心在液为汗含义:心与汗有密切关系,亦称汗为心之液。汗,是体内津液被阳气蒸化后,从汗孔(玄府)排出体外的液体。津液入脉化血;津液出于皮肤为汗。故称“汗血同源”。心主血脉,而血汗同源,则“汗为心液”。汗之调节在肺与卫气,汗之本在心与血。心功能正常—汗液正常排泄。精神性出汗,指人在紧张或受惊时出汗,因心主神志,所以,精神性出汗与心有直接关系。心病出汗异常:心气虚—自汗;心阴虚—盗汗;心阳暴脱—绝汗;出汗异常影响心:多汗—伤津耗血—血不养心心悸、怔忡大汗—亡阳—心阳暴脱(如中暑)心悸:自觉心慌、心脏跳动不安,不能自主。怔忡:心慌不能自持,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补充一下心与夏气相通应含义:自然界夏季以炎热为主,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夏季与心相通应。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阴阳的升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心之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心阳虚衰——夏季缓解。阴虚阳盛之体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夏季加重。
治疗上:提出“冬病夏治”心包络别称:“心包”,“膻中”,“心主之宫城”部位:心的外围经络: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功能:具有保护心脏、“代心行令”的功能病理意义:“代心受邪”“热入心包”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肺位于胸腔之中,居横膈膜之上,与气道相连,以喉为门户。“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巢,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解剖之肺别称:肺为“华盖”、“娇脏”、“气之本”、“相傅之官”。属性:阴阳属性为阳中之少阳,通于秋气,五行属性为金,在色为白,在味为辛。经络: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特性:肺喜润恶燥。肺的特性:华盖---肺居胸中,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故称“华盖”。
娇脏---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肺主气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含义:肺是呼吸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1.由“虚如蜂窠”的形态结构所决定。2.赖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来实现。(宣降运动在气体交换中具体体现)
意义:呼浊吸清,保证清浊之气的新陈代谢。表现:呼吸调匀,气息平和。主要病变:呼吸不畅,咳嗽气喘。
“诸气贲郁,皆属于肺”
机理生理作用主呼吸之气又称司呼吸含义: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机理:取决于肺司呼吸功能。1.气的生成。宗气=(清气+水谷精微)2.调节全身气机。(升、降、出、入)
主要病变: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肢倦乏力等气虚之征。意义表现主一身之气生理作用全身之气生成充足。气的升降出入正常。
肺吸入的清气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宗气在肺中生成积于胸中“气海”肺主气的生成影响一身之气的盛衰上走息道以行呼吸中贯心脉而行气血下行丹田以资先天之气宗气的功能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调节全身气机:是指肺调节一身之气运行的作用。气机: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呼气—升、出(宣发)吸气—降、入(肃降)气机调畅
司呼吸与主气的关系
肺呼吸均匀协调,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反之气旺则肺司呼吸均匀有力。
肺主宣发2、主宣发和肃降宣发:宣布、发散,指肺气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1.通过肺的呼吸作用,排除体内浊气;2.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上向外布散于全身;3.宣发卫气,温养肌腠,控制汗液排泄。(肺气的运动形式)2.将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全身,并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肃降: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肺主肃降1.吸入自然界清气;3.肃清肺和呼吸道内异物,以保持呼吸道洁净。肃降有利于大肠向下传导糟粕排出体内浊气宣发肃降肺散精营养全身护肌表、温皮毛、汗液排出吸入自然界清气卫气清洁肺及呼吸道异物吸入清气
+津液及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尿液排出宣发肃降正常,则呼吸调匀,气机通畅,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宣发肃降失常,统称“肺失宣降”肺气失宣,可出现呼吸不利,胸闷,咳嗽、鼻塞、无汗、喷嚏等症。肺失肃降,可出现呼吸短促表浅、咳痰、咯血等症,也就是肺气上逆的病证。3、通调水道(又称肺主行水)通:疏通;调:调节;水道:水液在人体中运行和排泄的道路。含义: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功能。汗液排泄精微营养全身生成尿液排出体外肾、膀胱(气化)体内水液、水谷精微宣发肃降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精微营养全身主要病变:痰饮、水肿(颜面尤著)、小便不利等。治肺以利水,“提壶揭盖”法。“肺为贮痰之器”4、朝百脉、主治节朝:上奉、会聚;治节:治理调节。
肺朝百脉:指百脉朝会于肺,即全身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清浊气体交换后,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至全身各部分。肺朝百脉的作用是助心行血,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血液运行。肺气虚弱—宗气不足—血行障碍:胸中憋闷胀痛、咳喘无力、心悸、口唇发绀、舌质青紫。血行不畅活血、行血+行气、益气之品。“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主治节:指肺通过治理调节气、血、津液,而起到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
肺主治节1.肺司呼吸——保证体内外气体交换。2.调节气机——调控气的升降出入,保证气机条畅。3.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4.调节水液代谢——治理和调节全身液的输布和排泄。二、肺与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悲指悲伤,忧指忧愁,都为非良性刺激,但略有差异,悲自外感,忧自内发,悲动于心而肺应之。
肺气调和,则遇事悲忧适度。肺气不足—易悲伤情绪。过度悲伤—耗伤肺气:少气懒言、呼吸气短、体倦乏力。(悲则气消)2、肺在液为涕涕:鼻粘膜的分泌液,为肺津所化,有润泽鼻窍作用。“五脏化液……肺为涕”——《素问·宣明五气篇》肺寒——鼻流清涕肺热——流黄浊涕肺燥——鼻干肺气虚—涕自出鼻涕由肺津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窍。肺气充沛—肺津充足—涕液润泽鼻窍而不外溢。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表,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肺在体合皮,是指肺与皮肤有密切的配合关系。肺其华在毛,是指肺的功能盛衰可以从毫毛的色泽上得以体现。
1.肺宣发精气津液滋养皮毛温养皮肤2.肺宣发卫气调节汗孔开合助皮肤抗邪3.皮毛上的汗孔,可宣肺气,助呼吸作用4.皮肤受邪,内舍于肺肺在体合皮肺的功能正常—宣发有力—皮毛得养—皮肤致密柔韧,毫毛柔润光泽,抗邪力强,触觉灵敏。肺气虚弱—卫表不固—畏寒、多汗或自汗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触觉迟钝。(玉屏风散)肺阴虚弱—皮毛失养—皮毛干燥,憔悴枯槁,瘙痒。外邪侵犯皮毛—肺气不宣—发热、无汗、气喘。4、肺在窍为鼻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称鼻为肺之窍。鼻的功能1.鼻为肺(呼吸)之门户。2.主通气和嗅觉,协助发音。肺气调和—鼻窍通利、嗅觉灵敏、声音清晰。外邪犯肺—肺气不利寒邪—鼻塞,流清涕热邪—鼻塞,流黄浊涕燥邪—鼻干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嗅觉减低,甚至失嗅。补充一下肺与秋气相通应肺与秋同属五行之金,同气相求,故以肺应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养生当顺应秋气的潜藏而使人体阳气逐渐收敛。秋季气候凉燥,肺体清虚,喜润恶燥,秋季易见秋燥之证。
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可过分发散肺气,而应顺其敛降之性。肺病常见病机:肺气虚、肺阴虚肺病常见症状: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解剖之脾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难经·四十二难》“脾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类经同翼》
别称:脾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属性:为阴中之至阴,通于长夏之气。五行属性为土,在色为黄,在味为甘。经络: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特性:脾喜燥恶湿。
脾的特性:中医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是指西医解剖学中的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又远非脾和胰所能概括。(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化运水谷精微气血饮食物脾(胃)全身消化吸收转运输送心肺运化水谷运化水液1)运化水谷:—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的功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素问·经脉别论》水谷胃水谷清气水谷浊气尿液粪便水之清气谷之清气营气卫气宗气元气气津液血液脾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脾的运化功能强健)机体营养充足,功能正常,气血生化有源脾失健运饮食物消化吸收障碍——纳呆、食后腹胀,便溏
纳呆:无饥饿感和进食要求,无食欲全身气血不足——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神疲倦怠,气短乏力,营养障碍食欲正常,全身营养状况良好精神充沛,面色润泽,形体健壮日久2)运化水液(运化水湿)
——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有用水液多余水液脾吸收转化布散全身津液脾转输汗肺肾膀胱宣发尿气化水、湿、痰、饮运化水液功能失调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脾为生痰之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2、脾气主升:
含义: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1.升清、2.升举内脏升清“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指脾气上升,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例如:升清气于头面——头目清爽。升津液于口为涎——润泽口腔。脾的升清作用,实际上是脾气运化功能的表现形式。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相互为用,相反相成。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胃升降协调,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精微的吸收、转输。
脾气不升,清窍失养,气血乏源——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精微不布,清气下走,清浊混杂——腹胀、泄泻。
升举内脏含义: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脾气不升、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泄、脱肛等。脾气下陷的病机:脾气虚衰,无力升举——健脾益气
脾为湿困,不得上升——健脾除湿(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3、脾主统血:统:统制、统摄、固摄、控制。——指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循行于脉管中,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脾主统血的实质:是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气摄血)气足固摄有权血充脉络得养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血化生充足1.气虚不能摄血--肌衄2.下部出血--便血、尿血、崩漏
(归脾汤)脾气健旺,脾统血功能正常血液循行于脉管之内而不外溢脾气虚衰,气血不足,气不摄血--脾不统血血液溢出脉外--出血证二、脾与系统连属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含义: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盈—四肢肌肉得养—肌肉丰满壮实,四肢活动轻劲有力。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亏乏—
四肢肌肉失养—肌肉消瘦、四肢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足痿软“治痿独取阳明”“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素问·太阴阳明论》
肌肉病变,如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从脾胃治疗。2、脾在志为思:含义:脾在志为思,是指思考、思虑的心理活动为脾所属,赖脾运化提供充沛的营养以维持。“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影响气的正常运行—脾气壅塞结滞—脾失健运。初则不思饮食,脘腹胀闷而太息;(思则气结)
久则暗耗心血,面色萎黄,头目眩晕,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心脾两虚)3、脾在液为涎:涎为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为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故脾在液为涎。涎为脾阴所化,经脾气运化至口腔有润泽口腔,助食吞咽等作用。正常情况下,涎上注于口而不溢于口外。
脾胃不和则口涎自出;脾阴虚则涎液减少而口干。4、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指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其华在唇,是指口唇色泽形态的变化,可反映脾的功能正常与否。脾气健运,则食欲旺盛,口味良好,口唇红润。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口唇淡白无华。
脾气亏虚—口淡无味湿热困脾—口甜粘腻
热扰心脾—口疮口糜口味异常脾失健运与长夏之气相通应补充一下长夏即农历六月(阳历7—8),为夏季最后一月。长夏湿气当令,脾为太阴湿土之脏,湿与人体脾关系最密切,所谓“湿气通于脾”;故脾气应于长夏长夏——脾弱者易为湿伤身热不扬肢体困重脘闷不舒纳呆泄泻长夏季节用药,往往加入藿香、佩兰等芳香醒脾燥湿之品脾病常见病机: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腹胀纳少,食后尤甚,便溏肢倦,食少懒言,面色萎黄,各种出血症状脾病常见症状: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解剖之肝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下稍偏左,肝左右分叶,其色紫赤,肝短叶中有胆附焉。别称: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刚脏”。属性: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五行属性为木,在色为青,在味为酸。经络: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特性:肝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肝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肝的特性:1、肝体阴而用阳:藏血且位于膈下,故本体属阴;疏泄气机,以升动为用故属阳。2、肝主升:指肝具有升发阳气以调畅气机的作用。临床多见肝阳上亢,肝气上逆的病变。3、肝主动:肝应风,主筋支配肢体运动。4、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肝之病症多有暴急猛烈特点。5、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类木,性喜舒畅顺达以行其疏泄之性,害怕受到阻遏压抑,以致气滞、血瘀、津停。肝病的治疗,特别强调疏肝治法的运用(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疏:疏通、疏散;泄:宣泄、发散。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肝气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调畅气机2.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3.调达情志4.调节生殖功能1.肝主疏泄①
调畅气机:气机: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调畅:气机协调平衡。肝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性是气机疏通、畅达、升发的重要基础。疏泄失常疏泄太过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肝气上逆)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胁、少腹、乳房胀痛,甚则刺痛或为癥积。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吐血、咯血、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②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协助脾胃促脾升,使清阳升发中焦升降有序气机升降促胃降,助浊阴下降运化有职促进胆汁的胆汁来源于肝分泌与排泄其排泄依赖于肝胆汁助脾运化土得木则达阳黄阴黄肝失疏泄:胁下胀痛,口苦,甚至出现黄疸。肝失疏泄胃脾在上--头晕目眩在下--飧泄(肝脾不和)在上--嗳气,呃逆恶心呕吐在中--脘腹胀痛在下--便秘(肝胃不和)疏肝健脾和胃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木旺乘土、木不疏土肝气乘脾脾失健运——胸胁胀满、腹胀腹痛
肝脾不和脾气不升——肠鸣、腹泻肝气犯胃胃失纳降——胸胁脘腹胀满疼痛,纳呆
肝胃不和胃气不降——嗳气、恶心、呕吐、泛酸
肝病及胆——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
③调达情志: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活动正常郁郁不乐,多疑善感肝气郁结情志抑郁(不及)沉闷欲哭,胸闷叹息
急躁易怒,心烦失眠肝气上逆情志亢奋(太过)头目眩晕,头胀头痛疏泄失常长期持久情志异常④调节生殖功能:男子排精、女子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气疏泄肾气闭藏女子行经规律,正常排卵男子正常排精二者协调女子:月经紊乱,经行不畅,痛经闭经,不排卵等男子:排精失常,阳痿,不射精等生殖机能障碍肝失疏泄“女子以肝为先天”2、肝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藏血贮藏血液防止出血--肝气充足,固摄血液;肝阴充足而能凝血。
濡养肝脏,制约肝阳,勿使过亢。调节血量活动、情绪波动—血行外周安静、情绪稳定—血藏于肝
肝体失养——肝气化生不足失于条达;肝阳失于涵养则易亢逆。藏血不足
筋目失养——目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急,肢体麻木。
经血乏源——月经量少,甚则闭经。肝不藏血——吐血、衄血、咯血、月经过多,或崩漏等出血征象。肝藏血的病理意义:为什么会出现肝不藏血的情况呢?肝气虚弱,收摄无力——补肝气,兼健脾
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血不得凝——滋肝阴,兼补气
肝火亢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泻肝火,兼降气肝主疏泄与肝主藏血的关系:肝主藏血疏泄冲和条达而无阳亢之虞肝脏得养肝血充足肝主疏泄保障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血运通畅调畅气机相互辅相相制成约
《素问·五脏生成篇》:“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ml血液,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肝有“血之府库”之称。二、肝与系统连属1、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之一,主要以肝之气血为基础,与肝的疏泄、升发密切相关。一定限度内的怒,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有重要的意义,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生怒志是肝脏功能本有的特性。肝血充足,肝气调和—遇事怒而不过,有所节制。肝之阴血不足,肝阳升泄太过—情绪不稳定—稍遇刺激,随即勃发大怒。暴怒—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或吐血、呕血、气厥昏迷。
长期郁怒—肝气郁结
—两胁胀满疼痛、两侧乳房或少腹作胀。
(怒伤肝)2、肝在液为泪:
——泪由肝精肝血所化,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故泪为肝之液。肝血充足--目有所养,泪液分泌正常。肝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两目干涩肝经湿热或风热--泪液分泌增加、迎风流泪、目眵多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含义:筋的功能有赖于肝血的濡养,筋的功能由肝所主。在体合筋肝精血充盛筋膜得养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耐受疲劳并能快速解除疲劳。肝精血不足筋膜失养筋力减退,运动失灵,动则疲劳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和筋膜。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为筋之延续。“爪为筋之余”
其华在爪肝血濡养爪甲,其盛衰可以从爪甲色泽的枯荣反映出来。肝精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红润光泽;肝精肝血不足,则爪甲淡白枯槁、软薄或变形脆裂。4、肝开窍于目:——肝的经脉联系到目,肝藏血,目赖肝血濡养。
“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之精血充足,肝气调和,目才能正常发挥其视物辨色的功能。肝之阴血不足--两目干涩、夜盲或视物不清;肝气郁结,火动痰生--二目昏蒙,视物不清;肝经风热--目赤痒痛;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风内动--两目斜视;肝胆湿热--白睛发黄;与春气相通应补充一下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生机勃发,而肝主人之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为阴中之少阳,主升发,故与春气相通应。春日养生,各方面须顺应春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肝气应春季而旺,素体肝气偏旺、肝阳偏亢、脾胃虚弱者在春季易发病。肝病常见病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血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目疾…肝病常见症状: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解剖之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形如豇豆,里白外黑。“腰者,肾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肾有二,精所舍也。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
《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明·赵献可肾的特性:别称:肾为“作强之官”、“先天之本”、“水脏”、“封藏之本”。
属性: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五行属性为水,在色为黑,在味为咸。经络: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特性:“封藏之本”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保持呼吸深度;
封藏生殖之精,防其妄泄;
固摄冲任,以司月经;固护胎儿;
固摄二便,使其藏泻有度(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肾藏精:指肾具有贮藏、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精,又称精气。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的来源:----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水谷之精经脾气转输到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营养脏腑、形体、官窍、组织。脏腑之精支持其生理功能后的剩余部分,贮藏于肾,充养先天之精。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水谷之精脏腑之精)----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遗传物质。与生俱来,藏于肾中。出生之前,是形成生命(胚胎)的重要物质,是生命的构成本原。出生之后,则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活力资助培育充养“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精肾阳温煦脾胃运化—饮食水谷精微肾精化生天癸及生殖之精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主体成分
饮食水谷之精—后天之精脏腑之精富余部分反向调节生殖机能成熟时活力资助培育充养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1)肾藏精,精化气,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天癸:人体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作用。天癸至天癸竭女性男性女性男性二七二八七七七八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精气溢泻,阴阳和,故有子月事停止,形坏而无子精少,基本无子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分期年龄体内变化外在标志女男发育前期二七前二八前肾气始盛齿更,发长发育期二七—三七二八—三八肾气盛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精气溢泻壮盛期三七—五七三八—五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发长极衰老前期五七—七七五八—七八肾气始衰面始焦,发始白衰老期七七以后七八以后肾气衰天癸竭月事不以时下,精少,发堕,齿槁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作用,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最基本物质。因而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以及在生命过程中的生殖能力,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机体的牙齿、骨骼、头发的生长状态--是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外候--是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肾中精气不足--“肾精亏虚”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五迟”、“五软”
青年人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
中年人性机能减退,或出现早衰
老年人
齿及发脱落,骨脆易,衰老加快五迟是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疾病。《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
五软是指小儿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见《婴童百问》,又名软瘫。多因禀受不足,气血不充,而致骨脉不强,筋肉痿弱。2)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肾具有主宰和调节全身阴阳,以维持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功能。这一功能是通过肾所藏的肾精、肾气及其分化的肾阴、肾阳来实现的。肾中精气肾精肾气气化凝聚肾阴肾阳温煦、推动*一身阳气的根本元阳、真阳、真火命门之火滋润、濡养*一身阴液的根本
元阴、真阴、真水命门之水肾的病变以虚证为主--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不足----阴虚则热一般症状:低热,潮热,五心烦热,心烦,口干咽燥(内热)舌红,脉细数肾的定位症状:腰酸、腿软、阳强易举和遗精肾阳虚----肾阳不足----阳虚则寒一般症状:面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无力(里寒)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肾的定位症状:腰酸冷,腿软,阴部清冷,生殖功能减退
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发。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
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
肾阴
相互协调促进
互根互制维持全身阴阳的和谐与平衡
肾阳
互相承制约束肾虚常累及它脏,肾阳虚常伴有心、脾阳虚,肾阴虚常伴有心、肝、肺阴虚。“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导致肾阴或肾阳不足。阴阳互损多在损及肾之阴阳的基础上发生。2、肾主水:含义: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功能。1、肾中阴阳对整个津液代谢过程相关器官(肺、脾、三焦、膀胱等)的调节作用。2、肾阳的气化功能直接关乎到尿液的生成以及控制膀胱的气化与开合。表现:《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营养全身汗、尿、粪便、呼浊排出体外清浊体内水液代谢肺脾肾三焦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分为清浊清者重吸收上腾于肺
浊者化尿液排出体外经三焦肾气蒸化脾气转输肾阳肾气旺盛--气化正常--司开合肾气化起主宰作用肾阴合肾阳开肾与膀胱之气的推动肾阳不足—气化、推动和固摄作用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痰饮、水肿真武汤膀胱开合失度—小便清长,或遗尿、尿失禁、
或小便余沥;尿少、尿闭(癃闭)、水肿
桑螵蛸散
纳:吸纳,摄纳,纳入;气:自然之清气。3、肾主纳气:含义: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类证治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的功能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表现.肾不纳气—肾中精气不足,摄纳无权,不能帮助肺保持呼吸的深度,而出现的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的病理状态。二、肾与系统连属1、肾在志为恐:恐,是人们对事物恐惧、害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与惊相似,但惊为外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内生,俗称胆怯。二者均为不良刺激,惊恐属肾,但总与心主神明相关。心藏神,神伤则心怯而恐!“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____《素问·举痛论》
恐则气下:指人在恐惧的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气迫于下焦--下焦胀满,甚至遗尿惊则气乱:指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遭到一时性的扰乱--心神不定,手足无措“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伤肾恐则气下肾气虚陷精不上奉腰酸腿软小儿痴呆二便失禁遗精
肾精不足,髓海失充易恐2、肾在液为唾:唾——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为肾精所化生,由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分泌而出;唾能润泽口腔,助消化;咽唾可滋养肾中精气。
古代导引家,以舌抵上腭,让舌下唾液缓缓泌出,待口中津满,而后徐徐咽下,有补养肾精的作用。肾精不足--唾液分泌减少多唾、久唾--耗损肾中精气
凝神静气,心无杂念;闭目合口,舌抵上腭;口中生津,赤龙搅之;含津捣漱,叩齿捣之;汩汩下咽,以目视之;意之所到,归于丹田;元和之功,养生之宝;秘之慎之,慎之秘之。道家元和功中医名著《红炉点雪》曰:“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是指肾精具有促进骨髂生长发育和滋生骨髓、脑髓、及脊髓的作用。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发的生长和脱落、润泽及枯槁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发的生长,全赖精与血滋养骨齿血发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化生“伎巧出焉”肾精藏生髓脑髓脊髓骨髓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骨骼的生长脑的发育齿的生长脱落发的生长脱落与肾中精气相关肾精不足骨髓空虚脑失其充骨失所养脑转耳鸣、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健忘失眠小儿囟门迟闭,骨骼发育障碍,成人易骨折,修复缓慢齿松、齿脱、小儿齿迟发之营养源于血,其生机根于肾,发为肾之外候。
肾之精血不足,发失其养头发稀疏、早秃、枯萎无光泽、早白。精髓充足脑得其养,脑力聪明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齿固有光泽4、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含义:耳的听觉灵敏与否,与肾精的盈亏有密切的关系。
肾精充盈,髓海得养--听觉灵敏肾精亏损,髓海不足--听觉减退,耳鸣、耳聋、头晕目眩耳轮干瘪焦黑肾精亏耗耳聋、耳鸣,实证从肝胆论治,龙胆泻肝丸
虚证从肾论治,左磁耳聋丸开窍于耳二阴
前阴(外生殖器),排尿和生殖的器官
后阴(肛门),排泄粪便的通道尿道——排尿——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前阴男子——排精。外生殖器二阴女子——排出月经,娩出胎儿。肾阳温煦脾阳后阴:肛门主排便排便润爽按时。肾阴濡润肠道在窍为二阴依赖于肾藏精主生殖的功能肾气化失司——小便增多、尿失禁、遗尿、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肾中精气虚衰——阳痿、早泄、不育、月经不调、不孕等。
肾阴不足,肠液枯槁——大便秘结难解。
肠寒气滞,传导无力——大便艰难。肾阳不足
脾失温煦,运化失常——大便泄泻、久泻滑脱、五更泄等。肾病常见病机: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齿牙动摇,阳萎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以及水肿,二便异常肾病常见症状:现代的中医理论一般认为:命门之火相当于肾阳,命门之水相当于肾阴,古代医家之所以要特别提出“命门”,是为了强调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肾阴和肾阳是调节人体全身阴阳的枢纽。【附】命门命门是指生命之门,有生命的关键之意。五脏与系统连属归纳心喜脉舌汗面肺悲忧皮鼻涕毛脾思肌肉四肢口涎唇肝怒筋目泪爪肾恐骨耳及二阴唾发志体窍液华二、六腑的主要功能在古代,腑写作“府”,“府”是中空的,是盛放物品之处,有出有入。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说明六腑的功能主要是将饮食物受纳、腐熟、消化、传化,处于连续不断的虚实交替之中。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将饮食物受纳、腐熟、消化、传化、传导、排泄。功能特点:“实而不满,泻而不藏”“以降为和,以通为用”既属于六腑
中空囊状,与其腑类似,内贮胆汁,以通为用。又属于奇恒之府
胆藏精汁,与五脏“藏精气”功能相似胆本身并不接受水谷糟粕,与胃、肠等腑有别。(一)胆生理功能1)贮存和排泄胆汁2)主决断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胆与肝相表里。胆汁色黄绿,味苦,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聚于胆中。
胆--“中精之府”,胆汁--“精汁”胆汁可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物的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1、贮藏、排泄胆汁助饮食消化胆汁排泄不畅或胆汁不足--食欲减退,厌食油腻,腹胀,便溏,或胁下胀满疼痛。胆汁上逆--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胆汁外溢--黄疸肝疏泄失职2、主决断:决断:决定判断,主要表现为对自我意识和言行的完全和准确的控制力,不偏不倚。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胆主决断,说明人的决断能力与胆的功能有关胆气足--人之决断力强胆气虚--决断不能,言行准确失度,处事优柔寡断胆之决断,亦关系到人之勇怯决断果敢、准确--有胆识、胆量--勇犹豫不决,办事迟疑--无胆识、胆量--怯
临床上惊悸不寐、虚怯等病症,常从胆论治。肝与胆的表里关系:肝为脏,属阴,主里;胆为腑,属阳,主表。肝与胆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互为表里。肝之疏泄--分泌、排泄胆汁胆之疏泄--贮藏、排泄胆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先谋虑后决断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上口为贲门、胃下口为幽门、大小肠之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七冲门从饮食物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二)胃胃位于中焦,膈肌的下方,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其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又称胃脘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中部为中脘,即胃体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生理功能:1)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
1、受纳、腐熟水谷:胃又称“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受纳--接受和容纳,即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作用,直接接受食道下传的饮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设备购买协议
- 2025年度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n95口罩采购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货运司机劳务派遣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豆绿色种植推广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绿色有机西瓜产地直销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不锈钢板材国际贸易结算及风险管理合同3篇
- 2024行政合同争议调解程序:如何有效运用行政优先权3篇
- 2025年度WPS合同管理平台定制开发与实施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甘肃离岗创业人员社保接续与待遇保障合同3篇
- 2025年物流配送与快递快递行业风险管理合同范本3篇
- 起重机的维护保养要求与月度、年度检查记录表
-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表
- 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垃圾分类巡检督导方案
- 大一护理生涯发展展示
- 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及答案
- 中国绿色食品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
- 新生儿急救与复苏培训
- 外贸跟单员工作总结PPT
- UG-NX-8.5标准教程课件
- 神经科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