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底半潜驳出运沉箱施工工艺_第1页
坐底半潜驳出运沉箱施工工艺_第2页
坐底半潜驳出运沉箱施工工艺_第3页
坐底半潜驳出运沉箱施工工艺_第4页
坐底半潜驳出运沉箱施工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坐底半潜驳出运沉箱施工工艺

1出运沉箱走井半潜护装置箱的施工技术是堆箱施工的一种新技术。它利用特殊的半潜护装置将预安装的沉箱发送到现场,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下面结合其在某工程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沉箱从预制场平移上半潜驳及下潜出运的过程。2某直立式防波堤系统此次坐底半潜驳出运沉箱施工工艺采用的工程为某直立式防波堤,长547.3m。由41个沉箱组成,分标准沉箱和堤头沉箱两种类型。沉箱各技术指标见表1。3纵移道板平面尺寸预制场陆上设置6个沉箱预制台座、1条纵移道、2条塔吊轨道。台座设在纵移道两侧,平面尺寸为22m×16m,纵移道板平面尺寸为72m×16m。码头前沿底高程为-2.95m、顶高程为2.3m;塔吊轨道梁设在预制台座两侧,各长60m。4船机安装的技术标准(1)半埋自然能参数表2(2)制冷式冷却器顶推车设有电动机(功率45kW、转数1450rpm)带动1台CBGJ2080型油泵(额定压力20MPa、左旋)提供高压油,为了降低工作液压油的温度,设有1台制冷式冷却器。本设备电源为三相380V、50Hz。(3)ytq5000b千斤顶主要参数表3(4)主要部分表4(5)纵和纵位移的主要参数表55货物运输成本的工艺图16准备沉没并返回(1)沉箱外侧顶部孔按试验室所给配合比拌和好膨胀砼,将砼用小铁桶装好。检查吊车与工作平台吊具有无破损,确认安全的情况下,用吊车吊起工作平台到沉箱外侧顶部孔处。先用水湿润圆台螺母留下孔洞,将膨胀砼分两次填入孔内,堵满后表面进行抹平、压光。无过水孔隔墙处孔洞用手锤将预先制作好的木楔砸入孔内,保证端部进入孔内3~5cm。施工人员指挥吊车缓缓下落,用同样方法堵完其它的孔洞。(2)喷枪加重点喷(1)将沉箱名称及编号的模具放于沉箱(长边)底段的中部,放平放正,用喷枪将油漆喷在模具空隙内,喷完后拿下模具。(2)将沉箱水尺的模具放于沉箱短边侧墙上,用喷枪喷漆设置水尺刻度,完后同时随吊车下落,根据要求设置不同的水尺刻度。(3)安装进水口法(1)将M16螺母焊在每个进水孔外面左上角。(2)安放好进水孔法兰,并用螺栓固定在进水孔上。(4)封仓时人要站出是否需要融资封仓盖板共6块,安放前应先检查封仓板是否安全可靠。封仓时人要站在封仓板平台上指挥吊车,放稳再上去调整封仓板,用木楔楔紧封仓板缝隙,同时将两块封仓板吊环连接在一起。封完仓后,在侧墙外侧摆好软梯。7沉没箱顶部(1)下放置好成分配好(1)用叉车叉掉多余的廊道盖板,用叉车将8个千斤顶(一侧4个)分别送到沉箱底廊道沉箱外墙下放置好。(2)在千斤顶上放置顶头铁板,铁板位置要摆正、填满,再将高压油泵吊放在沉箱两侧。(3)将一侧4个500t千斤顶与ZB630-Ⅱ(五联)双级超高压柱塞泵连接,连接高压油管,试压检查各部件是否漏油。正常后开空压转,排出油管内空气。接通同压油管,统一指挥开机。(2)横移沟叶片车吊装(1)油泵加压,千斤顶顶起沉箱,送盖板车进横移沟廊道,顶起横移沟盖板,用叉车将盖板车与盖板一同拖出,并用吊车吊走。(2)将横移车送进横移廊道,千斤顶落顶,使沉箱缓缓落在横移车上。(3)高压油泵回油,卸下千斤顶上高压油管,拧上油嘴螺栓。8沉没并偏移(1)前压缩压监测(1)为了使顶推车在横移钢轨上滚动,在钢轨上设有夹轨器并用液压油缸(GGK1-180/125)与横移车相连,通过液压油缸的活塞伸缩达到推动横移车行走的目的,液压油缸的高压油是由顶推车供给。液压系统运行前,一定先要仔细检查油泵吸油口前的截止阀和回油截止阀是否打开;(2)在此平台对应的纵移区按照技术人员放线图,放出二次起顶千斤顶位置及保险用的砼方墩位置,用叉车把平台廊道内的千斤顶拖出,放上顶头铁板,同时用叉车将预制砼方墩放在指定位置。注意不要超过纵移车的高度,防止放不下来顶;(3)检查顶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油孔是否加油,齿轮有无变化,将顶推设备液压操作平台与横移车末端连接,同时将液压操作平台放在平台与塔吊轨道之间;(4)摆好横移轨道交叉处短轨,并用连接板夹好。(1)检查各连接索具是否连接好,检查沉箱边有无障碍物;(2)指挥操作员开机横移,注意横移车顶出位置与放置千斤顶的位置。顶推横移车,使顶推横移车速度控制在1m/min,运送至纵移区。横移时注意顶推设备工作状态。(3)纵移车顶落顶(1)将高压油泵摆放在沉箱两则,并同千斤顶连接好,二次将沉箱顶起,并卷扬机牵引横移车回到廊道内;(2)将交叉处短轨放到纵移道上,并用连接板夹好。用叉车牵引纵移车至沉箱下,千斤顶落顶,使沉箱缓缓落在纵移车上,卸下高压油管拧上油嘴螺栓;(3)检查纵移顶推设备的工作情况,将顶推车放在纵移道上,随顶推设备一起移动,连接工作时检查顶推设备的工作状态,严禁闲散人员进入现场把纵移车与沉箱顶到码头边,注意半潜驳轨道与纵移轨道是否在一直线上;(4)统一指挥,指挥操作员开机纵移,移到码头前沿,推速度在1m/min以内。9沉没并从底部倾斜,一半隐藏(1)商业中间和责任对应(1)根据潮汐状态,待涨潮0.5m以上时,坐底半潜驳垂直靠岸,利用艏锚绞车,将船逐渐靠近出运码头;使该驳船定位装置与岸上的定位装置逐渐靠拢、吻合;(2)将该驳船海底门闸阀开启,然后将各压载舱蝶阀打开,再将压载泵蝶阀打开,这样船将开始下沉;(3)驳船在下沉过程中,注意四角吃水与各压载舱水位情况,始终保护驳船处于正浮状态。在下沉过程中,注意保持定位装置的吻合;(4)当驳船距基础面约300~500mm时,调整闸阀,让驳船缓慢的下沉,以保证驳船稳座基础梁上,保证定位装置的吻合、保证驳船轨道与岸上轨道取直,达到完全吻合;(5)为保证平稳准确坐底,可继续降低进水速度,即降低下沉速度(视定位对中情况而定);(6)最后驳船舱内水位与外吃水持平,完全停止进水,驳船准确定位,牢固坐底,砼沉箱即可开始上船;(7)将陆上轨道与半潜驳轨道用短轨连接。将送至岸边的沉箱用顶推车顶推至坐底半潜驳上规定位置(坐底半潜驳中部且位置对称),纵移车及沉箱被完全顶推到半潜驳后停住,用钢墩加铁楔将纵移车与船体固定,检查纵移车及沉箱在半潜驳上的位置是否对称。(2)压载泵出口阀(1)纵移车及砼沉箱上船后,应将纵移车与驳船相互牢固固定,并将沉箱稳定钢索与驳船系牢;(2)当沉箱上驳船的起浮潮位为0.8m以上时,开启各压载舱蝶阀,并打开各压载泵至压载舱吸入阀和排出阀以及各压载泵通海底门排出阀;(3)起动4台压载泵,开始将压载舱内压载水排至舷外,待到产生足够的浮力后,驳船将会浮起,这时应密切注意船舶四角吃水情况,及时调整各压载舱水量,保证船舶正浮状态,注意驳船挠度,当船舶出现纵横倾及挠度较大时,可关闭某几舱蝶阀以调正浮态,对较大挠度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措施;(4)驳船上浮至吃水3m左右,停止泵水,关闭压载泵进出口阀及各压载舱的所有蝶阀;(5)检查一遍主甲板及一切可能淹没进水的开口,是否关闭严密;(6)调平半潜驳,将半潜驳绞出基础梁区域,收回码头缆绳,系缆拖航。10高速传感器系统及资料配置(1)沉箱运输前必须对气象、海况进行调查,及时掌握短期预报资料;出运时预期的风速应不大于6级,波高应不大于1.5m。(2)坐底半潜驳上设置GPS和电报系统。(3)坐底半潜驳上配置拖航所需的各种设施。(4)采用1艘1227kW拖轮拖带,拖至现场坐底半潜驳下沉区进区沉箱起浮。11沉没并漂浮沉箱随半潜驳拖运至现场座底半潜驳下沉区,即可开始下潜。半潜驳原则上顺流驻位下潜。(1)根据沉箱回空至固沉箱(1)在重载下沉时,由于船内外压差大,因此,此时下沉速度要比空船下沉快的多,到达卸载海域,应测知下沉地点处水深,以保证安全;(2)打开所有压载舱阀,打开压载泵进出口各阀,以最快进水速度使船舶下沉,这时要密切注意船舶纵、横倾,观察四周吃水,随时调整各舱进水,保证船舶始终处于正浮状态,吃水差不大于设定值;(3)当船舶下沉至吃水距主甲板附近(距主甲板约200~300mm),应减慢下沉速度,以保证船舶安全平稳下沉;(4)当主甲板淹没时刻开始,船舶会下沉速度加快,此时更加密切注意四角吃水,随时调整四角吃水,保证船舶正浮下沉;(5)主甲板淹没后,由于船舶艉部浮力大于艏部,将会逐渐产生艏倾现象,这时可首先关闭艏部压载舱阀,停止向艏部舱注水,让艉部压载舱继续充水,至到艉压载舱内水位与舷外吃水持平,这时就必须启动压载泵向艉部几个压载舱强制充水,以保持船舶正浮态;(6)根据下沉速度,可适当改变进水速度,确保安全;(7)同时打开沉箱进水孔,按要求向沉箱内注水,使沉箱满足稳定吃水后,停止注水,起重班组校正各舱眼的压水情况。当坐底半潜驳下潜至满足沉箱起浮稳定的吃水,沉箱起浮,沉箱浮起前指挥拖轮靠近沉箱,系好拖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