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_第1页
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_第2页
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_第3页
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草莓的左胃变位是指草莓的正常解剖位置的变化,导致胃肠道阻塞和消化功能障碍。根据其变位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左左方位是指由肿瘤胃下方的部分毛发运动到肿瘤胃和左壁之间的行政区域。后者又称皱胃扭转,它是皱胃发生扭转后位置改变,但皱胃仍位于腹腔右侧,顺时针扭转的称为后方变位,逆时针扭转的称为前方变位。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而一般情况下皱胃右方变位的临床症状比左方变位严重。国外关于奶牛皱胃变位的病例报道最早见于1898年,1950年Begg等首先对本病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和确认。我国198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兽医大学(现为吉林大学)最先报道了奶牛的皱胃变位的病例。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及奶产量的不断提高,皱胃变化作为一种生产性疾病也不断增多。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难控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因此,近几年来,相关科研和基层工作者对此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笔者重点对奶牛皱胃变位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以便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参考资料。1是牛奶真胃变位的发生奶牛真胃变位多发生于产后、多胎、高产、饲喂高精料的奶牛。FraserJA.(1959)、RoberstonJ.(1968)、Coppocketal(1972)的调查统计表明: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与奶牛高产和饲喂高精料有密切关系。除上述原因外,有些研究者还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年龄、妊娠、疾病以及品种有关。1.1瘤胃小、精料大时发酵据了解,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饲喂青贮料比原青草或晒制成的青干草少吃20%-40%的干物质,由于除作为营养物质还作为填充粗饲料的食入量减少,导致瘤胃的体积变小,而养殖户为了增加产奶量,不变或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使精料的浓度相对增高,精料过多而粗饲料相对不足,可加快瘤胃食糜,使进入皱胃内的速度,脂肪酸增多,而抑制了皱胃平滑肌的运动和幽门开放,结果引起皱胃迟缓,积气膨胀,影响了正常的消化机能。又因瘤胃体积缩小,给皱胃变位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所以发病率相对增高。贺有涛等人通过对调查统计发现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率随干草占粗料比例减少而增多,随着精料的增加而增多。1.2妊娠后h病倒发生时间20世纪70年代,有人对奶牛皱胃变位进行过调查统计,发现有61%都发生于分娩后6周内,近些年来此比例还在上升,约有80%的病倒发生于分娩后一个月内。可见。妊娠分娩因素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1.3排污权的发病率感染性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原因会增加皱胃变位的发病率。许多学者研究发现,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缺乏、饲草饲料中的有毒成分都可促进皱胃变位的发生。1.4党组织场区的问题如饲养管理体位突变、品种因素等因素均可成为奶牛皱胃变位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据调查,集体牧场均有运动场,发病数仅3头占1.86%;个体养牛户无运动场地,终年舍饲,发病率达98.14%。另外,胚胎移植技术的普及增大了高产牛的比例,也增加了皱胃变位的发生机会。2感染特点2.1乳状液特性与发病时期的关系张国士等人通过多年的临床资料的统计和分析认为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呈以下特点:随着日喂精料量的增加,皱胃变位的病例数明显增加,说明真胃变位的发生与日喂精料量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真胃变位以2-4胎牛多发,这可能与2-4胎牛的产奶量高,相应的采食精料过多有关;朱志达等在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期间,对杭州奶牛繁育心的103例真胃变位从年单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单产量在6500kg以上的高产牛72头发病,占78.6%(72/103);发病头数与发病时期的关系,产后30天内的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最高;从统计结果看1-5月、11-12月之间的发病率高。2.2方变位发病率国内皱胃变位的发病率约3%,其中左方变位发病率72.4%,右方变位27.6%。也有资料显示左方变位发病率占34.1%,右方变位占65.9%。3病机开发关于皱胃变位致病机理的研究,还没有明确的定论。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即皱胃弛缓学说和机械性因素学说。3.1腹底部去除瘤胃怀孕后期,妊娠子宫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而沉坠于腹腔底部,机械性地将瘤胃和肠管从腹底部抬高,并向前推移,使瘤胃腹囊与腹腔底壁之间出现空隙,皱胃有沿此空隙向左侧移位的倾向,分娩后瘤胃又恢复下沉,同时皱胃因弛缓不能及时收缩回位而被嵌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但这一观点不能解释一些公牛和犊牛也发生左方变位这一事实。3.2防止褶皱松弛有研究报道指出,分娩前后奶牛血糖、血钙水平的下降使皱胃的收缩力降低,这可能是导致皱胃弛缓和体积膨大的原因。有人研究指出血钙浓度低于正常(0.9-1mg/l)时皱胃蠕动能力和收缩力都要减少。同时试验证实十二指肠内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也可明显抑制皱胃吸收,导致皱胃弛缓。有实验表明,皱胃和十二指肠内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均可明显抑制皱胃平滑肌的运动和幽门的开放,而导致皱胃弛缓,食糜淤滞。还有资料报道前胃弛缓与体内自由基的聚集及胃肠动力激素尤其是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分泌不足有关,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药物治疗与手术疗法皱胃变位最主要的诊断手段是听诊、叩诊、X线、B超、腹腔镜、实验室检验等等,同时还必须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皱胃变位可采用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其中保守疗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滚转疗法,药物治疗可采用缓泻剂、制酵剂,促反刍等药物,促进胃肠运动与排空,使皱胃变位恢复。但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滚转疗法适用于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治疗,如果运用恰当,可以达到治疗目的。有资料介绍滚转疗法治愈率达14%左右,但复发率高。而手术疗法既适用于左方变位,又适用于右方变位,而且见效快,治愈率高。特别是皱胃右方变位,其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一旦确诊,应尽早施行手术。据资料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率达95%左右。5确保产奶量的最佳措施虽然皱胃变位可以手术治疗,而且治愈率很高,但是其价格较高,且影响产奶量,所以该病的预防就非常重要。由于皱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还未确定,所以对于该病的防治和预防没有确切的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预防:5.1充填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配合日粮,谷物、青贮饲料和优质干草的比例适当:及时补充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保证母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应该注意剔除饲料中的各类异物,如泥沙、杂物等。5.2预防疾病预防奶牛胎衣不下、产后瘫痪、子宫炎等病的发生,患病奶牛应及时治疗。对户养及无运动场的牛场,要增加运动场或驱赶奶牛运动。5.3育种牛注意选育既要选择后躯宽大,又要腹部较紧凑的奶牛。6实际效果原因通过对奶牛皱胃变位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论述,得知皱胃变位的发病原因及机理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