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明代镜工业中的铜铸工艺
这种铜镜是明代铜镜中最常见的形状,直径约为10-30厘米。其中体型大者,如丹江口市博物馆藏福寿双全镜,直径达46厘米,厚2厘米,重7698克。此镜旧藏于武当山静乐宫,为明代成化年间的宫廷贡品。而其中体型小者,如1960年上海市卢湾区明潘惠夫妇墓出土的年年太平小铜镜,直径仅4厘米。按照镜缘形制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1.镜边为素宽平缘。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湖州五子登科铭文镜,直径32.8厘米(封面折页1)。2.镜边为窄卷缘。如寿县博物馆藏五子登科铭文镜,直径9.7厘米(图一)。3.圆饼形镜,镜面平整厚实,无缘,平顶圆柱形钮。如皖西博物馆收藏的一面铜镜,直径10.8厘米(图二)。(二)圆形柄镜这种铜镜是在圆形镜下连铸一长柄,以便于持握。据考古资料,圆形柄镜在唐代已经出现,流行于宋、金时期。明代柄镜按照柄的形状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1.长条形直柄。如阆中市文管所收藏的一面圆形柄镜,径14、柄长11厘米。2.柄上端为长条形,下端为瓶形。如现藏梧州市博物馆的百岁团圆铭圆形柄镜,直径13.9、通长23.1厘米。(三)圆形带支架镜这类铜镜改变了以镜钮持握的传统方式,在圆形镜下加铸两条腿作为支架,十分少见。这种铜镜在宋代已经出现,明代带支架镜在宋代同类镜的基础上作了简化,形制更加规整。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洪武云龙纹镜,通高13.4厘米(图三)。(四)正方形镜这类铜镜出现于战国,流行于唐、宋时期。明代此类镜有双线边,窄缘上卷。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面正方形镜,边长7.4厘米(图四)。(五)长方形镜这类铜镜在西汉时已经出现,之后屡见于史书记载。2005年湖南望城县蚂蚁山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墓出土了一面长方形镜(M1:2),素面,长41.5、宽22.3厘米。(六)菱花形镜菱花形镜是唐、宋时期十分流行的形制。明代菱花形镜数量较少,按照边缘差别可分为八瓣菱花形和七瓣菱花形两种。1.八瓣菱花形镜,边缘由八瓣菱花组成。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七言诗镜,直径8.7厘米(图五)。2.七瓣菱花形镜,边缘由七瓣菱花组成。如上海明墓出土的长命富贵菱花镜,直径16.6厘米。龙纹是铜镜上的传统题材,唐、宋以来十分流行。明代龙纹比宋、元时刻画得更加具体,形态屈曲流转,“以蜿蜒飘逸、矫健流畅为美学风范”。按照龙纹的数量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1.单体龙纹。(1)云龙纹。(2)海水龙纹。2.双龙纹。(1)双龙海水纹。(2)双龙云纹。3.三龙纹。明代凤纹,凤头较小,凤目细长,细颈,长尾飘逸。按照凤纹数量和表现方法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1.八凤纹。2.四凤纹。(三)龙凤纹明代龙凤纹较为少见,按照龙、凤的方向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2.龙、凤同向对置于钮两侧。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万历鎏金龙凤纹镜,钮两侧同向对饰一龙一凤,间饰流云纹(图七)。(四)双鱼纹纹饰中的两条鱼造型相同,形象僵直呆板,在钮两侧首尾反向相对排列。由于鱼与余谐音,因此以鱼纹饰镜有“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的寓意。按照鱼纹的形象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1.鱼体扁平,鱼尾细长,鱼鳞、鱼鳍刻画粗糙,与金代双鱼肥硕生动的造型明显不同。同时,装饰风格简约,仅在双鱼间配以简单的文字或水草纹作为点缀,与金代通常满饰水波纹,表现双鱼在其中游荡翻腾的画面不同。(1)双鱼配以文字。如山东聊城出土的长命富贵双鱼镜,镜背饰双鱼纹,钮上下铸“长命富贵,金玉满堂”铭文。(2)双鱼配以水草纹。如1962年河北宝坻明墓出土的双鱼纹镜,钮上下两鱼间饰一枝水草纹。(六)神仙人物故事纹神仙人物故事纹流行于宋、金时期。明代神仙人物故事纹除常见的仙人童子、八仙等题材外,还出现了人物出行、天上人间等新题材。1.山水人物纹。如1958年江西省新建县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宁献王朱权墓出土的山水人物镜,钮左饰芦苇禽鸟,前坐一仙人,后侍立一童子,钮右侧饰山石飞瀑。2.八仙祝寿纹。如《中国铜镜图典》收录的八仙寿星镜,绕钮饰祥云、八仙和寿星,间饰多宝纹。3.出行人物故事纹。如《中国铜镜图典》收录一镜,镜心饰一人坐车出行,身后一人推车,一人打伞盖。上方饰一人隔栏观看。下方饰一人牵狗。右侧饰二人打旗。4.人物双鱼吉语纹。如上海明墓出土一镜,钮上下铸有长条形戳记铭文,左右饰双鱼纹。外区饰仙人龟鹤纹及“长命富贵”4字。此镜纹饰是在翻摹宋代常见的仙人龟鹤齐寿图案的基础上加铸具有明显明代特点的双鱼纹和吉语组合而成。5.天上人间纹。如《中国铜镜图典》收录一镜,绕钮饰仙山、殿堂、牌坊、日、月、人物、海水、山崖等纹饰。(七)吉祥纹吉祥纹在元代已经出现,流行于明代。题材主要有多宝、送子图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其中以多宝纹最常见,它由双角、方胜、宝珠、银锭、书卷、宝钱等宝物组成,同时配以仙鹤、人物、聚宝盆、仙阁或吉语文字等图案,多装饰在圆形或方形银锭钮镜上。在布局上,以镜钮为中心分层布置,显得错落有致。表现手法较为固定,但宝物及人物有时不同。按纹饰的组合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1.仅以多宝纹作为装饰。如武义博物馆收藏一镜,环钮饰由银锭、梅花、荷花、画卷、双角等组成的多宝纹。2.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增加人物、仙阁、仙鹤、吉语等图案,这种纹饰在吉祥纹中最为常见。(1)镜背装饰仙阁、仙鹤、人物及多宝纹,人物数量有2人、4人至10人不等。如《中国铜镜图典》收录的一面人物多宝镜,钮上方饰仙阁、画卷,两侧饰仙鹤。钮两侧各饰一人,手托食盘作行走状。钮下方饰一瑞兽。近缘处饰多宝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镜,纹饰与上述人物多宝纹镜相近。但钮两侧各饰二人物,钮下方饰香炉、宝瓶(图九)。此外,1993年上海市卢湾区肇家浜路打浦桥明光禄寺少卿顾从礼家族墓出土的人物飞天多宝镜(93打M3:5/1),钮上方饰仙阁、仙鹤、祥云,钮两侧各饰三人物。钮下方饰香炉、宝瓶及四人物。最下饰双角等多宝纹。(2)多宝纹等吉祥纹饰与吉语文字组成的图案。如济南市博物馆收藏的多宝纹镜,篆书“长命富贵”四字。间饰牡丹花和多宝纹。3.送子纹。如浙江出土一镜,钮上方及两侧饰三人物作送子状,钮下方饰宝瓶。(八)乐器纹镜背以乐器图案作为装饰。如1979年承德县下板城镇下板城村征集的乐器纹镜,环钮饰笙、琵琶、箫、鼓、竖琴、木琴等乐器。(九)五岳真形纹即镜背以道教中代表五岳的符箓作为装饰,较为少见。五岳真形纹在唐代铜镜上已经出现,五岳的纹饰具体而形象。明代五岳真形纹应是这种纹饰的简化。据晋葛洪《抱扑子》记载:“家有五岳真形图,能避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还反受其殃。”可见此图有驱邪避凶的作用。1.如上海博物馆藏大明万历五岳真形镜,钮上饰符箓代表中岳。钮上下左右铸有双线圆圈,内各有一道教符箓代表四岳。2.如1984年苏州太仓明崇祯年间黄元会夫妇墓出土的五岳真形镜,镜背中心为中岳嵩山,外四方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均为道教符箓。(十)吉语文字吉语文字是明代铜镜上最具特色的一种流行纹饰。文字按上下左右的位置环钮分布或在镜钮两侧布置。字体通常大而规整,以楷书和篆书为主。除长寿、富贵的内容外,还新出现了大量与科举有关的吉语,反映了明代科举制度的繁荣。按文字的装饰方法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三明代素面镜的出土情况除上述各种纹饰镜外,素面镜也是明代铜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素面镜就是镜背未装饰任何花纹的铜镜。从目前考古资料看,明代素面镜不仅出土于普通官员的墓葬中,在帝王墓中也可见到。如明定陵万历梓宫出土一件描金黑漆盒,内装有一面素面镜。明代素面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镜背光洁平坦,仅铸有一镜钮;另一类则是以一至二周凸棱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明代素面镜的流行,反映了铸造工艺的简化。四前代样品类,仅有几个前代明代铜镜除在镜背装饰图案花纹外,铭文也大量出现在铜镜上。这些铭文种类繁多,远超前代。既有纪年、记事类,也有吉语、诗文类;既有作坊、人名类,也有修道、供养类等等。从字体上看,有楷书、草书、篆书、魏碑、行书。这些铭文成为研究明代社会习俗和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明代铜镜铭文按内容可分为以下8类。(一)青铜器上的有效格式与明代官制器物上规整的“大明某某年制”或“某某年制”的款识不同,明代铜镜上这种标准的纪年铭文十分少见。由于多是私人作坊铸镜,因此书写较随意,格式也不统一。主要有“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日造”、“万历年造”、“水鉴秋月,万历九年制造”、“天启六年”(图一〇)、“崇祯五年”(图一一)等。(二)传统与现代这类铭文一方面沿袭了宋代铜镜在镜背铸私人作坊名号作为商标的传统,同时又有区别。宋代作坊类铭文后常冠以“照子”,而明代铭文后常冠以“号”或“记”,如“万发号”、“胡聚盛号青铜明境(镜)”(封面折页3)、“绍兴府横街西孙店包换青镜”等。(三)史铭中的广告,又有图表、像图2所示明代这类铭文的数量大大增加。除直接将工匠姓名铸在铜镜上外,也有的省略名而仅铸工匠的姓。此外,还常将纪年或产地与姓名结合在一起铸在铜镜上,铭文末尾则缀以“铸造”、“自造”、“造”、“雅制”、“制”等字,起到了一种广告的作用。而有的铭文末尾则缀以“置”、“置用”等字,说明铜镜不仅可以现买,还可以定制。这些铭文在表现形式上除直接铸在镜背的长方形框内,还用戳记的形式铸在镜钮的平顶上。其中以湖州薛氏最常见,他们的名字中常带有“峰”、“松”、“溪”、“泉”等字。据明崇祯《乌程县志》载:“湖之薛镜驰名。薛杭人而业于湖,以磨镜必用湖水为佳。”此外,江西益王家族墓中出土了多面任小轩所铸铜镜,他被认为是“明益府内典服所的铸镜名匠”。这类铭文按照内容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两种:1.任希亭、梁小、陈道一主要有“嘉靖十八年秋八月袁南村置”(图一二)、“隆庆三年何鲢省置”、“隆庆三年孔像”、“万历元年大坑李清池记”、“万历戊子,任”、“万历己丑年任小轩铸造”、“慕云□万历年丙申造”、“万历庚子益国主潢南道人命内典服张敬南京督匠任希皋铸造”、“大明万历丙午年虔诚制”、“大明万历乙巳年虔诚制”、“曾氏天启六年”、“袁美玉秀置用,辛卯年造”、“大明丙午钦差提督殿门工程,内官监太监李制”等。2.、“南有关”,2所造,5人,2人;主要有“湖州薛茂松造”、“湖州薛敬溪自造”、“湖州薛仰峰造”、“湖州薛益晋”、“湖州孙家造”、“董氏月娟,马思塘造”、“东泉送,薛家造”、“湖州府仪凤桥南孙家造”、“□□孙家造,价金壹两伍钱”、“任小轩造”、“杨秀甫造”、“绍兴横街中孙爱山包换青镜”、“南京谢店包焕(换)青镜”、“贵州王造,真正清铜”、“尚家造”、“龙家自造”、“近河自造”、“益府,任”等。(四)国家对科举考试和美好愿望的反映吉语文字在明代铜镜上十分流行。它们多以科举中第、长寿、多子为题材,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同时,这些吉语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铜镜纹饰。从内容上可分成以下两种:(五)“男、次男、刘、金保、刘氏等第三人”或者“女”、“日走”、“日走”、“日走”明代此类铭文的内容与石刻佛造像上常见的铭文相近,书写粗率,字体不规整。如“浮哥庄村长男徐忠刘氏、次男徐孝牛氏、发心信女李氏金保、长孙徐撞术,万历二年五月廿三日造镜一面”。修道类铭文如“元始祖神先天地精,妙和丹成与道和真,大明万历癸未冬济南王子庞甫识”。(六)天变地震天变后的“七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一面圆形铜镜,铭文为“运城南门外右有弘教寺,于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天变地震,将寺院倒坏,有里仁坊张文通等设仪,三十八年正月吉日,塑浑金佛像七尊,墙笔画祈愿国泰民安,连修谨记。”落款为郭锡、黄致才等十几人姓名(封二)。关于这次地震,《明史》中记载十分简单。而此镜铭文为研究这次地震提供了详尽的文字资料。(七)《唐显神品,《承照朗第三叠》,云:“这类铭文与汉、唐时期相比,文辞直白,缺少诗意,内容多与自赞、科举、富贵有关。如“江汉澄清,衡岳钟灵,文明之世,风物咸宁。万历荆州葛诚所篆”(图一五)、“万历光轮,承照朗曜,湛迪长明,恒博广照。鸾生回文,壬寅秋秉忠制”(封底折页1)、“尔象斯团,尔质斯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影我之形,印我之心,我心不尘,与尔同明。方氏,万历甲寅棠溪金忆铭,金绍吾记”(图一六)、“千禄络年子牙迟,彭祖颜回寿不齐,范丹身贫石崇富,八字生来合有时。主顾王家自造”(封底折页2)、“月样团圆水样清,好将香阁伴闲身,青鸾不用羞孤影,开匣当如见故人”(封底折页3)等。(八)其他类型主要有“为善最乐”、“厚德荣贵”、“彦和”、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宝鉴”等。五做仿汉、仿六朝、仿唐镜的再创造我国仿古镜的制作至明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在传世品和考古发掘中十分常见,如1997年上海市李惠利中学明代墓群出土铜镜15面,其中仿古镜有11面。从其他出土铜镜的明墓来看,仿古镜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明代仿古镜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以古镜为模直接翻铸,虽然形制、花纹相同,但纹饰粗率不精,线条软弱无力,有其形而无其神。另一种是完全按照原镜的形制、尺寸和花纹制模铸造,虽然这种仿镜与原镜相差无几,很难分辨,但铜镜的质地和重量却完全不同。第三种则是在仿古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如旅顺博物馆藏一面仿汉镜,即是在仿制汉代四神博局纹镜上再加铸一瓶形柄,做成了有柄镜的形制。从所仿时代看,有仿汉、仿六朝、仿唐。其中仿汉镜数量最多,几乎各种形制的汉镜都有仿制,主要有神人画像镜(图一七)、人物车马镜、四乳四禽镜、四乳蟠虺镜(图一八)、鸟兽八乳博局镜(图一九)、四神博局镜、昭明镜等。仿六朝镜主要是龙虎纹镜。仿唐镜主要有花鸟镜、八菱鸾兽纹镜、十二生肖镜(图二〇)、瑞兽葡萄镜、双雀双龙镜、四禽菱花镜、四兽铭文镜等。值得注意的是,明代仿古镜多在纹饰间铸有年款或工匠名,这为仿古镜的断代提供了依据。如“万历甲午彦侯手造”(仿汉四乳蟠虺镜)、“隆庆元年”(仿汉昭明镜)、“隆庆元年文忠”(仿汉四乳龙虎镜)、“隆庆戊辰三月江西省铸荆溪王云川记”(仿汉四乳博局镜)(图二一)、“隆庆五年”(仿汉博局镜)、“嘉靖乙卯良真公宝”(仿汉昭明镜)、“嘉靖丙申午日任丘令镜堂志”(仿汉镜)(图二二)、“任、陈仲山造”(仿汉神人画像镜)、“赵记”(仿汉日光镜)、“□府□薛家造”(仿汉人物车马镜)、“马、青”(仿汉四乳八禽镜)、“陈”(仿汉神兽镜)、“上新桥祁家造”(仿六朝龙虎镜)、“大明隆庆庚午端阳益藩世孙潢南雅致”(仿唐八菱鸾兽纹镜)、“祈铺、小泉造”(仿唐花鸟镜)等。六明代镜的应用从目前的资料看,明代铜镜铸造量很大。其中官铸铜镜虽然数量少,但形制规整,纹饰清晰,部分铜镜还使用了鎏金工艺。私人作坊铸镜数量巨大,但水平良莠不齐,风格世俗化。从形制上看,圆形镜是明代铜镜的主流,从明初一直沿用至明末。圆形带支架镜形制特殊,虽然宋代已经出现,但之后并未流行,明代这种铜镜目前仅见于明初的洪武时期。正方形镜由于铸有“隆庆”铭文,因此应流行于明代晚期。长方形镜虽屡见于史书记载,但实物留存较少,明代长方形镜目前仅见湖南望城蚂蚁山明墓出土一件,该墓属永乐时期,这件长方形镜的铸造年代当不晚于此时。其他如圆形柄镜、菱花形镜、葵花形镜,由于缺少有明确纪年的标准镜作对比,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纹饰方面,结合纪年墓、铜镜铭文以及文献来看,单体云龙纹流行于洪武时期,反向对置龙凤纹的出现不晚于弘治时期,山水人物纹应不晚于正统时期,五岳真形纹流行于明代晚期的万历、崇祯时期。吉语文字配以吉祥图案的铜镜,以旧藏武当山的特大铜镜为代表,则这类铜镜的始铸年代不晚于成化并一直沿用至明晚期。总的来看,明代铜镜在纹饰上,已经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繁缛、神秘、威严的特点,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科举考试、求道修仙等题材成为这一时期的特色,使明代铜镜纹饰变得简单、明朗和为人喜闻乐见。铭文方面,明代铜镜上有明确纪年的铭文出现于明初的洪武时期,永乐至正德目前未见有纪年铭文。嘉靖时期的铜镜上再次出现纪年铭文,隆庆、万历时期纪年铭文就十分常见了,并一直延续到崇祯时期。随着手工业的繁荣和私人作坊铸镜的兴盛,带有商标性质的工匠名和作坊名大量出现在铜镜上,它们一改宋代同类铭文的单一形式,变得丰富多样。除浙江湖州外,其他见于铭文的铸镜地还有绍兴、南京、贵州、苏州等地。铸镜工匠中以湖州薛氏最有名,其铭文常铸在平顶圆柱形钮的钮顶上,再结合万历纪年看,则薛氏铸镜流行于明中期以后。此外,任小轩是另一位铸镜名匠,从铭文看,他生活于万历时期。明代铜镜铭文还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科举类、记事类、修道类铭文的出现,均是前代所未见的,反映了明代铜镜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仿古镜的铸造在明代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从考古发掘出土的仿古镜数量之多可见一斑。其中以仿汉镜最多,其次是仿唐镜,仿六朝镜数量较少。明代仿古镜上常铸有工匠戳记或年款,说明这些仿古镜不在于以假乱真,而更多地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崇古之情。通过对明代铜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明代铜镜的发展道路不同于汉、唐,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风俗、手工业发展和青铜铸造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附记:本文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铜镜配图,均由董清摄影。明朝建立后,随着经济和手工业的繁荣,铜镜铸造业获得了很大发展。一方面,这时中国在采矿和冶金技术方面处于世界先进行列。铜矿产量超过宋、元时期,江西德兴、铅山,四川梁山,山西五台,陕西宁羌、略阳及云南铜场的开采十分兴盛。火法炼铜技术进一步提高,已经可以冶炼金属锌,并可以直接使用金属锌配制黄铜。另一方面,明初政府对传统的工匠制度进行改革,实行轮班匠和住坐匠的徭役制度,减弱了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16世纪初,明朝政府又实行了代役租制,工匠可以交纳一定的货币赋税代替徭役。工匠制度改革,使工匠们可以自由投入商品生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铜镜在经历了辽、金、元的缓慢发展后,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铜镜已不仅是一种生活必备品,同时还兼具馈赠、祈福、辟邪等功用,因此铸造量很大。浙江湖州成为全国的铸镜中心,这里出产的铜镜世称“湖州镜”。民间私家作坊铸镜继宋代之后再次兴旺起来,一大批铸镜的能工巧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在纹饰、铭文等方面有所创新,形成了本朝独特的风格。此外,他们还对汉、唐铜镜进行仿制,铸造了大量的仿古铜镜。本文将从形制、纹饰、铭文、素面镜、仿古镜五个方面对明代铜镜作一分析研究。一云纹、凤纹、白砂糖、带纹的3.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的明代铜镜看,多数形制规整厚重。以圆形镜为主,其他形制的铜镜已较少见到。镜钮形式多样,除常见的圆形钮、桥形钮外,平顶圆柱形钮和银锭形钮也十分流行。平顶圆柱形钮是明代出现的一种新形制,上面常有铸镜工匠或作坊的戳记。银锭形钮顾名思义形似银元宝,出现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明代。此外,还见有方形、云头形和花瓣形等镜钮。明代铜镜依形制不同可分为以下7类。(七)八出葵花形镜八出葵花形镜是另一种唐、宋时期流行的形制,明代葵花形镜存世较少。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明墓出土的一面“长命富贵”葵花形镜八出葵花形是在原有的圆形镜窄缘上锯出的八等分,这种利用旧镜改制而成的形式较为少见。二纹饰明代铜镜纹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龙纹、双鱼纹、花卉纹、人物故事纹等传统内容外,吉祥图案和吉祥文字成为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题材。在纹饰的表现手法上,主要有线条式、浮雕式两种。其中线条式的表现手法最为常见,多用于表现花卉、双鱼等题材。浮雕式的表现手法多用于云龙纹、多宝纹镜上。明代铜镜按照镜背装饰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10类:(一)龙纹龙身细长,顺时针或逆时针环钮弯曲。按照表现内容不同可分为云龙纹和海水龙纹。龙首在钮下,龙体向上弯曲,前肢伸张,一后肢与尾相缠呈圆环状,另一肢仅露出五爪。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云龙纹镜(封面折页2),这种龙纹虽然与唐、宋以来铜镜上龙纹的形象不同,躯体变得更加瘦长,但是一后肢与尾相交成圆环形状的特点却被保留了下来。如1962年河北宝坻明墓出土的海水龙纹镜,龙头昂起,四肢伸展,龙身置于海水中。龙身细长,双龙环钮作追逐状。按照内容不同可分为海水龙纹和云龙纹。如乐亭县文物管理所藏双龙纹镜,两条蟠龙在海水中游动。如《中国铜镜图典》收录的带柄双龙镜,双龙首尾相接,其间饰流云纹。唐、宋以来的龙纹镜以单龙和双龙纹最常见,三龙纹较为少见。如1986年河北省承德石灰窑乡石灰窑村出土的三龙纹镜,三条龙在海水中翻腾。(二)凤纹如旅顺博物馆藏八凤纹镜,钮四周分布4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验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试题及答案
- 童车制造企业生产调度与优化练习考核试卷
- 室外拱形廊道施工方案
- 垃圾运输防渗漏施工方案
- 2025年【光气及光气化工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移动通信技术在智慧工厂行业的应用考核试卷
- 项目材料采购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花艺师考试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试题及答案
- 畜牧业绿色发展政策建议考核试卷
- 纸张表面装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考核试卷
- DL∕T 5210.4-2018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 B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
- HG+20231-2014化学工业建设项目试车规范
- 2024海南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 专题三 流程图题(课件)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健康教育
- 道德与法治赛课一等奖:《勿忘国耻》教学课件(五下)
-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 任务花式喷泉PLC控制任务课件
- 手术室转运工人培训
- MOOC 电子线路分析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15j403-1楼梯栏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