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素养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新教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素养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新教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素养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新教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素养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新教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素养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素养综合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一、选择题[2023吉林通化检测]2022年夏季由于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叠加,我国长江流域灾害不断——水电大省四川出现“电荒”,重庆爆发山火等。据此完成第1~2题。1.与正常年份相比,四川“电荒”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鄱阳湖湖床出露 B.长江流域农作物产量增加C.成都紫外线减弱 D.长江入海口海水盐度降低2.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关联性,推测重庆因本次火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台风 C.寒潮

D.泥石流AD解析

第1题,2022年夏季,由于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叠加,水电大省四川出现了“电荒”。此次“电荒”期间,由于气候极端干旱,降水少,鄱阳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湖床出露,A正确。高温和干旱导致农作物缺水,产量下降,B错误;气候干旱,空气中水汽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成都紫外线增强,C错误;气候干旱,降水少,长江径流量减小,入海口淡水注入减少,海水盐度增加,D错误。故选A。第2题,重庆本次火灾发生后,过火地区植被覆盖率减小,地表干燥且缺乏植被保护,当下一次降水出现时,容易产生泥石流,D正确;本次火灾不会诱发地震、台风和寒潮灾害,A、B、C错误。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第3~4题。3.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①滑坡②水土流失③冻土④泥石流⑤暴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⑤4.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B.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大规模迁居C.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D.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CC解析

第3题,图示地区为横断山区,地壳运动频繁,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4题,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但是不能杜绝地质灾害,也不能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大规模迁居,成本太高且不符合实际。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某年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据此完成第5~6题。5.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 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C.大气环流变化显著 D.季风气候正常反应6.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

⑤打机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CB解析

第5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大气环流变化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及降水的时间分布,进而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第6题,树木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植树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水库可在旱季放水灌溉,在雨季蓄水防洪,修建水库既能防洪又能抗旱;湖泊有调蓄径流、调节气候的作用,退耕还湖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疏浚河道利于洪水的排泄,主要是防洪,不能抗旱;机井在旱季可灌溉农田,打机井主要是抗旱。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7.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②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⑤海底地震⑥地壳运动A.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D解析

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位置,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受台风影响显著,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1234567891011121314[2023陕西西安高一期末]2022年12月1日,贵州中部、湖南西部等地区出现冻雨。下图示意贵州省铜仁市冻雨景观,据此完成第8~9题。8.该自然灾害主要是(

)A.暴雨灾害 B.干旱灾害C.台风灾害 D.寒潮灾害9.该自然灾害给当地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①台风②大风③阴雨连绵④降温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DC解析

第8题,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到地表后,与温度低于0

℃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其形成要求近地面气温骤降至0

℃以下,因此主要是寒潮灾害导致的,D正确;暴雨、干旱、台风难以使近地面气温骤降至0

℃以下,A、B、C错误。故选D。第9题,寒潮属于冷锋过境,给当地带来的天气现象有大风、降温,C正确;台风是热带低压(气旋)发展的一种形式,与冷锋关系不大,①错误;准静止锋过境带来的天气现象为阴雨连绵,③错误。A、B、D错误。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堰塞湖是由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的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结合材料和下图,完成第10~12题。10.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地震

B.滑坡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B123456789101112131411.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12.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AC解析

第10题,据图观察,堰塞体出现在狭窄的谷口,与9月11日图相比,9月13日图中谷口的等高线变稀疏,这种变化应是由山体滑坡引起的。因此,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滑坡。第11题,图中堰塞湖形成后淹没了一个城镇,因此,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第12题,堰塞体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因此,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3.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D解析

由图可知,丁区域远离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最低,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最适宜城市重建。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二、综合题14.(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风暴潮灾害不仅居我国海洋灾害之首,而且已成为威胁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1950—2000年的17次特大风暴潮大多发生在天文大潮期间。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

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三

下表为渤海某类风暴潮次数的季节分布表(1950—2000年)。

海域月份合计123456789101112①海域—2——1——1243—13②海域365821112711350③海域——————31————4(1)影响我国的风暴潮主要有

季节的

季的

两种,图中①②海域以

为主,④⑤海域以

为主。

春秋温带气旋风暴潮夏台风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2)据材料分析渤海沿岸风暴潮频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分布规律: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较少;②海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