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4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4000个和900个 B.4000个和1800个C.8000个和1800个 D.8000个和3600个2.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直接原因是A.大脑功能异常B.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缺乏促甲状腺激素D.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3.如图为某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判断该病为()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一定会增大C.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数量特征D.依据同一地区某些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可推测种间关系5.下图是科研人员将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形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示意图,它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能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抗体制备过程中细胞融合的基础B.ADC能识别肿瘤细胞利用了药物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原理C.肿瘤细胞被ADC选择性杀伤而导致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代表生产者,6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3所示成分C.3是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D.图中的生态系统可以指某农田生态系统,碳在1和4之间以有机物形成循环7.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和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3:1B.培育“黑农5号”大豆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8.(10分)将生理状态相同的豌豆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保留顶芽(甲组)、去顶芽(乙组)、去顶芽并添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丙组),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三组豌豆的生长状态如图1所示,检测植株中赤霉素(GA)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图示实验及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两组比较可说明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的生长B.结合图2,甲、丙两组比较可说明GA可消除IAA对侧芽生长的影响C.结合图2,乙、丙两组比较可说明IAA可促进GA水平的升高D.丙组侧芽生长与植物体内产生的GA、IAA都有关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调节。当腺体A分泌的激素以垂体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_调节。(2)据上图可知,______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至______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会使垂体释放的_______增加,促进______,从而使尿量减少。(3)当正常人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时,肾上腺皮质会分泌______发挥作用以维持血钠和血钾的平衡。(4)若图中刺激是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分泌的激素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该信号除了刺激下丘脑外,还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10.(14分)2021年10月16日00时23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奔向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长期的太空飞行可导致宇航员肌肉萎缩,出现平衡障碍、无法站立等情况。研究发现,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肌梭自发放电减少,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减少,肌紧张减弱,肌肉活动减少。肌细胞内出现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宇航员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________。肌梭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除肌梭外,反射弧还包括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发现肌细胞内出现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但肌细胞内外的电势差未出现明显改变,分析可能与Cl-的被动运输有关。据此分析,细胞内Cl-的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外Cl-的浓度。(3)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肌肉的结构是神经肌肉接点,该结构与突触类似。肌肉的兴奋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神经肌肉接点传到神经中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新冠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系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2)冠状病毒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冠状病毒,可用于预防接种。接种类冠状病毒的目的是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_____。已经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3)目前,我国开始了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该类病毒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该细胞来自于_____细胞。(4)多次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_____(疾病)。12.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依据图说明:(1)图中B是______,E是_________。(2)图中C是_________,它被用于三碳化合物的______,最终形成(CH2O)。(3)图中D是_________,它含_____个高能磷酸键。(4)图中F是_________,它是由CO2和________反应生成的,这一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______。(5)I是_________阶段,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中进行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全部碱基的一半。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400个,则腺嘌呤的数目为4000-400=3600个。【详解】该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则有8000个碱基,8000个脱氧核苷酸,根据A=T,G=C,A+C=T+G=总碱基÷2,由题干知C=400个,则腺嘌呤数目为8000/2-400=36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2、C【解析】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能促进甲状腺发育及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摘除垂体后,促甲状腺腺激素不能合成,则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导致其功能衰退,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3、B【解析】由此题中遗传系谱图可得,父母双方均有病,男女均有,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其次,后代中有未患病的个体,这种病是一个显性遗传,再者,如果假设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那么父亲是患者,其女儿必为患者,与题意不和,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答案选择B。4、D【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A、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A错误;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如环境巨变,或者遭遇传染病,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大,B错误;C、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雌雄同体的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C错误;D、不同的种间关系呈现特定的数量变化曲线,故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推测群落的种间关系,D正确。故选D。5、D【解析】1、分析题图,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类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被肿瘤细胞特异性识别。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3、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被称为编程性死亡。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详解】A、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抗体制备过程中细胞融合的基础,A错误;B、据题图分析可知,ADC杀伤特定肿瘤细胞,是通过受体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来实现的,B错误;C、肿瘤细胞被ADC选择性杀伤而导致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D、抗体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癌变的细胞可以看成自身抗原,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D正确。故选D。6、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1是生产者、4是无机环境;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3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2为消费者。【详解】AC、分析图示可得1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4是无机环境。食物链中不含分解者,5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6主要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可以表示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A正确;C错误;B、绝大多数细菌都是分解者,但也有细菌是生产者,比如硝化细菌,B错误;D、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D错误。故选A。7、A【解析】依题文可知,本题需要利用的相关知识包括:杂交育种原理之一基因分离定律;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多(单)倍体育种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详解】A.因杂交亲本都是纯合子,所以F1基因型可设Aa,由于其减数分裂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所以会产生含A和a的两种花粉,比例是1:1。由此F1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1:1。A错误。B.培育“黑农5号”大豆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式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方式是多倍体育种,其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D.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先进行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D正确。故本题选择A。【点睛】本题文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B【解析】通常植物主茎的顶端生长很快,侧芽生长很慢或潜伏不生长,这种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阻止侧芽萌发或抑制侧枝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详解】A、甲、乙两组的差异是有无顶芽,结合图示可知,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的生长,A正确;B、乙组没有顶芽,GA含量少,丙组为去顶芽+IAA,GA含量高,乙、丙两组比较可说明GA可消除IAA对侧芽生长的影响,B错误;C、结合图2,丙组由于添加了IAA,其中的GA比乙组多,IAA可促进GA水平的升高,C正确;D、据图1可知,甲乙丙三组对比说明侧芽生长与IAA含量有结合图2,丙组GA含量较甲组高,说明侧芽生长与GA含量有关,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神经—体液②.反馈(2)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②.大脑皮层③.抗利尿激素④.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醛固酮(4)①.胰高血糖素②.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含量上升③.胰岛A细胞④.肝脏细胞【解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小问1详解】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可以通过打寒战以维持体温,该过程的反射弧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在寒冷环境中也可产生甲状腺激素等增加产热,故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垂体可分泌促激素促进腺体A分泌相应激素,当腺体A分泌的激素含量较多时,又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促激素,这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小问2详解】下丘脑中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当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一方面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故大脑皮层能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该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故尿量会减少。【小问3详解】若人体血液中血钠降低或血钾上升,则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维持血钠和血钾含量的平衡。【小问4详解】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含量上升。当然该信号除了刺激下丘脑外,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由胰高血糖素作用机理可知,其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点睛】本题考生明确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0、(1)①.小脑②.感受器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小于(3)①.不能②.神经肌肉接点与突触类似,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肌梭自发放电减少,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减少,说明肌梭产生兴奋然后经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肌梭为感受器。肌细胞内出现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但肌细胞内外的电势差未出现明显变化,说明CI-内流进入细胞平衡了细胞内钙离子增多对细胞内外电势差的影响。【小问1详解】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题可知,肌梭放电减少,兴奋传向神经中枢,因此肌梭在反射弧中属于感受器。【小问2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肌细胞内出现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但肌细胞内外的电势差未出现明显改变与CI-的被动运输有关(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说明CI-内流进入细胞平衡了细胞内钙离子增多对细胞内外电势差的影响,由此推断Cl-内流属于被动运输,细胞内Cl-的浓度小于细胞外Cl-的浓度。【小问3详解】神经肌肉接头与突触的结构相类似,神经递质只存在于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端的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故兴奋在此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点睛】本题以载人飞船发射为背景,考查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细胞间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意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1)①.二②.免疫防御(2)①.抗体和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②.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合理即可)(3)①.浆②.B细胞和记忆B细胞(4)①.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含有与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②.过敏反应【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三道防线分别是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构成了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过敏反应:指已免疫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3、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小问1详解】体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免疫防御主要是人的皮肤、黏膜,以及各种免疫细胞、效应细胞、杀伤细胞等等,构成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还可以清除已经入侵到人体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体现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小问2详解】类冠状病毒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注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