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第二小分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_第1页
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第二小分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_第2页
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第二小分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_第3页
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第二小分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_第4页
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第二小分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6-学院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第二小分队社会实践调研告调研内容: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对农村生态影响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班级:时间实践:8月7日—8月9日实践地点: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对农村生态影响一前言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农林业生产使用了大量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虽对病虫害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为促进我国农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注意滥用农药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并根据我国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对粮食、蔬菜以及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会破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关键词:农药有机氯环境治理措施生态系统中毒二调研过程8月6日:早晨八点出发,到达qq县洛门镇,安排小组成员住宿,初步了解活动所在地的情况。与当地村委会联系,讲述我们本次活动的内容:讲解“这次活动的意义是: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之一,希望获得大家支持。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生活8月7日(下午):配合当地村委会成员组织当地村民向他们现场宣讲由同学们准备的资料:《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对农作物以及环境的影响》,农药的使用造成了对粮食、蔬菜以及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会破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具体的:1粮食中农药的残留。农药在粮食中残留与施药水平关系极大,施药少的残留量少。 2蔬菜中农药的残留。有机氯农药禁用以后,有机磷等在蔬菜上的残留日趋严重。 3大气中农药的残留。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药的喷施所形成的大量漂浮物,这些漂浮物或被大气中的飘尘所吸附,或以气体气溶胶的状态悬浮在空中。农药在大气中的浓度极低,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可能造成对施药人以及周围敏感生物的不良影响;二是可能危害农药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4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农药生产厂向水体排放生产废水、农药喷洒时其微粒随风飘移至水体、大气和土壤中的磨药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以及农药容器和使用工具在水体中洗涤等。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与农药品种、施用地区、施用量、使用历史及管理措施有关。5土壤。田间施洒的农药有部分进入土壤环境中,大气中的残留农药与喷洒时附着在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也将进入土壤中。另外,用已受农药污染的水体灌溉农田,也会造成农药对土壤的污染。6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农药药害。农药的药害,首先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其次是对农作物的危害。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其中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有误服、误食、食用不卫生的水果,蔬菜和不注重个人的清洁卫生的情况而引起药物性中毒,而有些农药能溶解在人体的脂肪和汗液中,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危_害人体的健康.急性中毒多发生于高效农药,尤其是高毒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农药。这两种农药急性中毒都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且无力等:严重则昏迷、抽搐、吐沫、肺水肿、呼吸极度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慢性中毒是经常连续、吸入或皮肤接触较小量农药;使毒物进入人体后逐渐发生病变和中毒症状。此过程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难于鉴别,也往往被人们忽略。我国除农药研制,生产人员外,因运输、贮藏和使用接触农药的人数达几百万之多,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又因农药使用人员的自我保护设施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等原因,引起药物中毒,危害生命。 (2)抗药性增加。由于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提高了农药的施用量,从而对农业生产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农药对农业害虫天敌的影响。自然界中,害虫和天敌之间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大量施用农药,会使这种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在杀死病虫时,也杀死了这些害虫的天敌,从而又增加了农药的施用量。很多粮农、果农、莲农、菜农、茶农、药农等从事农作物生产的人们对农药毒性的多面性缺乏全面认识,在农药配兑及喷施操作和保管等方面缺乏安全意识,对如何自觉地、主动地防止和消除使用农药时可能发生的中毒事故、如何最有效地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就知之甚少,或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多数人只注意到农药的口服毒性,而忽视了农药制剂无论是固态、气态还是液态,都可通过人的皮肤、口腔、粘膜(包括眼睛部分)及消化道接触毒气和呼吸吸入毒气;有的人只注意到农药原药的中毒危险性,而大大忽视了农药稀释以后的中毒危险性。因此,赤膊喷施农药者有之;用手直接接触药液或药粉者有之;喷施农药过程中与人交谈、说话、吸烟、喝水、吃零食及接听手机等行为者有之且这些行为人对此均表现为无所谓。殊不知,虽然喷雾液已经把农药原药进行了几百倍或上千倍的稀释,但水中的微量农药仍可能被人体皮肤所富集而引发中毒。比如,有的人在喷施农药时随便穿件旧衣服、戴上一副手套,就好象重视了喷药时的自身安全防护。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的旧衣服和手套是棉纺(纱)织品的话,则对药剂的吸收和吸附作用是很强的,药液如果落在这类防护用品上,就很容易被其棉纤维所吸收而牢固地粘附在其上面,如果粘附的药液很多,当时就会浸透而直接接触到人体,这样,其穿戴的防护物品也就失去了防护的意义。再之,这类防护物品用后如果不及时作认真的处理而循环使用的话,恐怕此防护物品就将成为“定时的烈性的炸药”了。比如,有的农户对喷洒农药存在误解,认为一定要把药水喷到植株上流水才算彻底,效果才好,实际上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一是药水大量流失,造成浪费;二是易造成植株药液水沉积分布不均匀,即此处药液水量过大,而彼处药液水量较少甚至很少,如此对病虫防治都不利,且容易造成人体沾染药液过多和造成环境污染。比如,有的农户对农药剂型特点和使用技术要点知之甚少,随意改变其用法,比如可湿性粉剂不是用水配兑而直接喷粉;颗粒剂不是用来抛撒或处理土壤,而自作主张加水配兑,结果都适得其反,不是无防治效果就是操作时洋相百出。比如,有的农户错误认为农药不是杀虫剂就是杀菌剂,管它什么剂型和性能,随意把它们几种或多种掺和在一起使用,这样的做的后果是其配兑的药液有的对植物的内吸作用时间缩短,有的则易使害虫的耐药性或抗药性提高,有的则更容易为人体吸收而使中毒机率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防止农药中毒呢?使用农药的人员首先要对农药的种类及性能、剂型、防治对象、使用手段和使用方法、农药的毒性等要具备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即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产品保鲜剂和防腐剂等农药的用途、性质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要在正确认识各种农药的特点和性能的基础上,正确掌握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正确和慎重进行农药间的互相换用做法;再之,在操作上要正确掌握配兑、喷施技术要点和安全防护意识,如在开展农药喷施之前,务必检测好施用器械,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要对各种剂型农药进行正确配兑,要求使用计量器,农药原液和用水计量要准确,切忌随意性;喷施农药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专业防治员一定要使用标准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风镜、防护口罩、防护帽、防护长靴等;操作时切忌吃零食、喝水、吸烟、与人交谈、接打手机等;施过农药的田块,在一定时间人员不得进入,也禁止放牧牲畜,更不能采收农产品食用部分供应市场;农药喷施后要对农药器械和防护工具进行认真清洗,既能杜绝人、畜二次中毒的隐患,又可延长农药器械使用寿命;农药瓶及残余农药和洗涮农药器械的污水等倾倒场所要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区,以防二次污染和中毒事件发生。上图为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对某城市的影响近年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化肥的使用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2004年全国化肥使用总量已达到463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5.1%。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是,氮肥使用量为世界的30%,每公顷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5倍;磷肥的使用量为世界的26%,每公顷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86倍。使用化肥的强度平均每公顷达400公斤(太湖流域曾高达600公斤),平均使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使用上限的2倍,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标准。

由于氮肥过量使用,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洗和蒸发等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每年我国有123.5万吨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49.4万吨进入地下水,299万吨进入大气。长江、黄河和珠江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达到97.5万吨,其中90%来自农业,而氮肥占了50%。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也是最大的农药使用国。1983年农药的使用量是86.2万吨,而到了2003年,仅仅十年时间,全国农药使用量就达到132.5万吨。在一些高产地区,每年施用农药30多次,每公顷用量高达300公斤,有的甚至超过450公斤,过量使用、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严重。结合实例比如:(平安温州铁路:【慎用农药】温州卢大妈下地干活总有小虫子在裤腰带附近爬,身上还被咬了几口。卢大妈就想试试用敌敌畏杀虫。8月25日晚,卢大妈用棉花沾敌敌畏,在裤腰带周围涂了一圈。次日穿一天后感觉不适,到医院检查是农药中毒,而且很严重。医生提醒:农药外擦也会中毒,腹部皮肤敏感,高温天气,毒性发作快)再例如:农药商家配错药三亩玉米被烧来自《绵阳日报》本报讯梓潼县宝石乡天生村村民秦先生向消委会投诉:他花28元购买了4瓶农药给玉米治虫,没想到反而造成3.2亩的玉米芯大面积坏死。6日,经消委会调解,农药销售商赔偿秦先生1800元。

据了解,6月12日,秦先生在宝石场镇一农资经营部购买防治玉米钻心虫的农药,商家推荐了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300毫升装的防治水稻螟虫的“三唑磷”各2瓶,共计28元,说回去混合使用效果更好。但没有给秦先生出具“农药处方”,也未告知此农药的用量和对水比例。

秦先生回家后,将上述两种农药对水后,分别喷洒了1亩和3.2亩玉米。过了两天,秦先生发现施药的3.2亩玉米苗的苗芯被大面积烧死,这一季基本果粒无收。再看药瓶上的说明书,上面写着该药“使用农作物为水稻,用量每亩100-150毫升,主要防治水稻螟虫”。秦先生认为,商家推荐的农药并非防治玉米钻心虫的药,而且未开“农药处方”,未履行告知义务,应承担主要责任。

接到秦先生的投诉后,梓潼县消委会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查看。在取得充分证据后,消委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达一致协议:商家按3.2亩玉米的正常年份总产值的60%向秦先生赔偿,共1800元,其余损失由秦先生自行承担。图为:化肥烧死农作物图片。8月8日组织村民集合向他们发放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对农作物以及环境的影响的宣传资料。并按照以前策划进行现场试题解答。例如选择其中几道试题:试题1,为探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在实验田地里施用等量有效成分的化肥,并对小麦的产量进行对比探究,实验结果(“√”表示施用化肥,“×”表示没有施用化肥)如下表:施用化肥情况

实验用田氮肥磷肥钾肥小麦收成的相对产量田地1×××1田地2√××2.2田地3××√1.2田地4√√√3.9根据上表判断.以下说法法错误的是()A.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B.对增加小麦的收成而言,氮肥和钾肥效果一样C.没有施肥,小麦也能生长D.同时施用含有N、P、K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生产实践型;新信息筛选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表中的信息,确定施肥或施用不同的化肥对增产的作用.解答:解:A、根据田地1和田地2对比,可知氮肥可增加小麦的产量,所以A正确.B、根据田地2和田地3对比,可知氮肥和钾肥效果不一样,所以B错误.C、由田地1可知,没有施肥,小麦也能生长,所以C正确.D、根据田地4与田地2、田地3对比可知,同时施用含有N、P、K的化肥可获得最大的小麦产量.故选B.点评:粮食短缺是世界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合理增施化肥是一项重要措施。试题2【提问】常见农药的组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知道常见的防止农药中毒的措施?试题3【提问】化肥板结,不但可能降低肥效,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各抒己见",对合理使用已板结的硝酸铵提出建议。【讨论、总结】对于已板结的硝酸铵,绝对不能采用敲击的方法加以粉碎,可以将其溶于水后使用。

【讲解】为了更好地促进作物的生长,有时需要将化肥混合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将化肥混用有时可能导致肥效下降。例如,由于铵态氮肥显酸性,草木灰显碱性,将两者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反应,导致铵态氮肥肥效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常使用含氮、磷、钾元素的复合肥。试题4阅读下面的图表和短文,简要回答问题: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或者残留在农作物中进人食物链而危害人体健康.人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和能源,经过加工、调配和消费,最终以废弃物撒向土壤,或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向土壤中排放和转移.当输入的污染物质数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必然引起土壤情况的恶化,发生土壤污染.污染的土壤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1)设计实验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简要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2)据你所学化学知识提出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至少三种)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溶液的酸碱性测定;"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分析:(1)根据测溶液PH值的正确操作方法作答即可.

(2)可从污染源、合理使用、技术改进、政策等方面思考.解答:解:(1)PH试纸测的是溶液,所以实验第一步应该将土壤溶于水,然后取溶液作PH测定实验.

(2)从控制污染源考虑有:控制废渣、废液、废气的排放;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等.

从使用方面考虑有: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从技术改进方面考虑有:通过生物的降解和吸收来净化土壤;增施有机肥、改良沙性土壤等.

故答案为:

(1)操作步骤:①采取土样;②将土样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③待溶液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④记录数据.

现象:PH试纸变红色(或PH试纸变蓝色).

结论:该地土壤呈酸性(或碱性).

(2)控制和消除废渣、废液、废气的排放;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合理施用化学肥料;通过生物的降解和吸收来净化土壤;增施有机肥、改良沙性土壤.(任意三项即可)点评: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8月9日组织同学进行这次是三下乡总结会议。同学们纷纷都说感触很深,大家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我国的国情,了解了国家对农村的方针政策以及进一步坚定我们能在中共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同时,我们每一位的队员正在为此行默默地努力,这次“三下乡”活动中积极锻炼了个人能力,实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造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积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